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元刊本《事林广记》看元代幼学的发展——兼谈《王虚中训蒙法》之源流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柳晶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5-179,共5页
宋元类书《事林广记》收录了幼学教育的内容,其中有些内容仅见于此书。其所载幼学之内容,反映出元代幼学已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并呈现出南北融合的趋势,幼学教育逐渐步骤化、阶段化,而理学思想也已经渗透到士民幼学教育当中。和刻... 宋元类书《事林广记》收录了幼学教育的内容,其中有些内容仅见于此书。其所载幼学之内容,反映出元代幼学已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并呈现出南北融合的趋势,幼学教育逐渐步骤化、阶段化,而理学思想也已经渗透到士民幼学教育当中。和刻本《事林广记》中所收录的《速成模楷》当是《王虚中训蒙法》之原本。作为一部元明清社会重要的蒙学教材,《王虚中训蒙法》应该是后人所起书名,其所载内容也比原本《速成模楷》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林广记 幼学 《速成模楷》 《王虚中训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江南行政区划变迁之管窥——以诸元本《事林广记》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邵婵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5期175-183,共9页
《事林广记》是元代十分流行的一部日用类书,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增删改编,体现出很强的实用性特点。对元代各本《事林广记》的成书年代,以及各本中"新建行省"、诸"道"等内容的考察,可以发现其所载元代江南行政区... 《事林广记》是元代十分流行的一部日用类书,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增删改编,体现出很强的实用性特点。对元代各本《事林广记》的成书年代,以及各本中"新建行省"、诸"道"等内容的考察,可以发现其所载元代江南行政区划信息,基本以至元二十三年、元贞元年、大德三年为主,并进行适时增类,呈现出分时性、阶段性特征。以各本《事林广记》管窥元代江南行政区划之变迁,可见至元二十三年后行省、宣慰司由军政管理体制转化为常设化地方行政体制,再到大德三年后行政、监司分离、行省确立为地方行政总司的过程。由于元前期地方行政机构职司长期没有定制、行省制度的两重属性,以及蒙元帝国二元制权力结构体系、亡宋百姓对新朝的缓慢认同等诸多因素,元代南方士民对地方行政区划的普遍认知与接受,一直到元朝中期以后才逐渐完成。诸元本《事林广记》关于元代地方行政区划内容的不断更替,为我们考察元代江南行政区划的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林广记 江南行政区划 “新建行省”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朱子《家礼》到日用类书 被引量:3
3
作者 陆敏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借助于朱熹《家礼》之类的文本,历史学家对宋代社会生活诸层面做了细致描述,不过,《家礼》中虽有对时俗的描写,也有相当部分内容只是书写者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设定,而非宋代已发生的事实。在宋代,虽有少量士人据《家礼》来指导日常之礼,... 借助于朱熹《家礼》之类的文本,历史学家对宋代社会生活诸层面做了细致描述,不过,《家礼》中虽有对时俗的描写,也有相当部分内容只是书写者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设定,而非宋代已发生的事实。在宋代,虽有少量士人据《家礼》来指导日常之礼,但这一时期的实践者多为服膺朱学者的自觉,他们的演礼活动是用以反观儒学天理、人事的知识验证。另外,他们还在各地刊刻《家礼》,并以注释、附图等方式系统考订与完善礼书,这些纯学术化的知识方式,对加深礼书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后,日用类书改编、借用了宋代家礼书写者所订立的礼文,将纯学术化的知识以通俗的方式钞编进入实用型的类书之中,使之成为民间日用知识体系的其中一种,广为流传,并最终为《家礼》成为民间通用礼作了重要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家礼》 事林广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至元杂令》发覆 被引量:1
4
作者 戴建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6,共6页
日本元禄十二年(1699年)翻刻本《事林广记》所收元《至元杂令》不是完整地录自当时法典中的《杂令》篇目,而是杂抄元至元前期在行的各种法令、制度而成。因此不能将其视作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法典。其编撰刊行时间,当在前元至元十二年至十... 日本元禄十二年(1699年)翻刻本《事林广记》所收元《至元杂令》不是完整地录自当时法典中的《杂令》篇目,而是杂抄元至元前期在行的各种法令、制度而成。因此不能将其视作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法典。其编撰刊行时间,当在前元至元十二年至十四年(1275—1277)之间,是书商商业运作的产物。《至元杂令》明显地烙有金朝法律的印迹,它的编撰刊行,反映了元朝法律由使用借鉴金朝法律向元朝制定法过渡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至元杂令 事林广记 法令杂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南戏与民间生活伦理
5
作者 刘天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4,共6页
宋元南戏最初来自民间,其曲词、念白广泛吸收了当时社会通行的成语、谚语及格言、警语等,不仅有力增强了戏曲舞台表演效果,更向基层民众巧妙传授了切于实用的生活伦理,有效发挥了戏曲社会教化的功能。宋元四大南戏《荆》、《刘》、《拜... 宋元南戏最初来自民间,其曲词、念白广泛吸收了当时社会通行的成语、谚语及格言、警语等,不仅有力增强了戏曲舞台表演效果,更向基层民众巧妙传授了切于实用的生活伦理,有效发挥了戏曲社会教化的功能。宋元四大南戏《荆》、《刘》、《拜》、《杀》频繁引用民间谚语、格言的现象颇具代表性。南戏中这些通俗且警拔的语句又见于宋元以来的一些道德教育读物如《名贤集》、《增广贤文》、《事林广记》等。对照考察宋元南戏中谚语、格言与《增广贤文》等读物内容相同相近情况,可以从一个独特角度梳理、归结出宋元民间社会所推重的一些生活伦理价值,进而探讨民间生活伦理与戏文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南戏 四大南戏 民间生活伦理 高台教化 《名贤集》 《增广贤文》 事林广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孩儿茶小考 被引量:9
6
作者 陈高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孩儿茶 《岛夷志略》 《饮膳正要》 事林广记 李时珍《本草纲目》 制作方法 汪大渊 元代诗人 南海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白石自度曲乐谱中的反声与《暗香》——白石道人自度曲声律考辨之二 被引量:2
7
作者 丁纪园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6-50,共5页
在白石的自度曲谱中,有不少写作“■”的谱字,它是“反声”的谱字,可还一直没有被认识。清代研究姜谱的学者,对它多没有涉及,张文虎说张炎《词源》管色应指谱诸记号,“此旁谱亦有(?)、(?)等记,与凡、五、工等字相乱。不能悉正,以待知音... 在白石的自度曲谱中,有不少写作“■”的谱字,它是“反声”的谱字,可还一直没有被认识。清代研究姜谱的学者,对它多没有涉及,张文虎说张炎《词源》管色应指谱诸记号,“此旁谱亦有(?)、(?)等记,与凡、五、工等字相乱。不能悉正,以待知音。”近代研究姜谱的学者也没有确定它是什么符号。夏承焘先生说:“(?),这字谱中很多,不能断定是什么符号。有人认它是词源‘反、掣用字须急过’之‘反’,说是‘反’字的简写;有人认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度曲 姜白石 谱字 乐谱 指谱 杨荫浏 曲谱 反声 清角 事林广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瀛《竹斋词》中的套曲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45-53,共9页
南曲、北曲中用联曲体的长套曲子,一般称为“套曲”,它的来源主要是宋代的赚词和比赚词略早的“缠令”、“缠达”。近代自王国维以来,已经有不少国内外学者探讨过这个问题。但谁也不曾提到过《竹斋词》中的套曲。为了说明宋代套曲的源委... 南曲、北曲中用联曲体的长套曲子,一般称为“套曲”,它的来源主要是宋代的赚词和比赚词略早的“缠令”、“缠达”。近代自王国维以来,已经有不少国内外学者探讨过这个问题。但谁也不曾提到过《竹斋词》中的套曲。为了说明宋代套曲的源委,我先占一点篇幅,作为“引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曲 诸宫调 事林广记 联曲体 前腔 南北曲 引子 调名 黄钟 曲牌联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星图谱《总叙诀》辨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来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5-45,共11页
一、引言宋末元初,陈元靛《事林广记》一书卷九所载之《乐星图谱》(以下简称图谱),是研究我国宫调理论不可或缺的珍贵音乐史料.它涵容着我国自隋唐以来的旋宫转调理论和历代乐工艺人从音乐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口诀.篇幅虽短,内蕴甚广.... 一、引言宋末元初,陈元靛《事林广记》一书卷九所载之《乐星图谱》(以下简称图谱),是研究我国宫调理论不可或缺的珍贵音乐史料.它涵容着我国自隋唐以来的旋宫转调理论和历代乐工艺人从音乐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口诀.篇幅虽短,内蕴甚广.明代黄佐(才伯)只在其《乐典》中做了转载.清代很多学者对此多有引述,然不得甚解.致使清人胡彦升叹曰:"《乐典》所言,凡宫商羽角俱有犯,则以俗乐调名不正,亦各有因.然正旁偏侧既不分明,而所载歌诀几如哑谜,尤难晓解.黄才伯既载其说,当谙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钟 乐星图 谱字 八十四调 旋宫转调理论 音乐实践 事林广记 音乐史料 结声 姜白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锦·圆社·齐云——我国古代足球名目考释 被引量:3
10
作者 翁士勋 《体育文化导刊》 1993年第5期7-8,共2页
我国古代足球的历史很悠久,一直沿着竞技和娱乐这两种活动形式发展着。到了宋朝,娱乐性的足球活动日趋鼎盛。南宋时开始出现了一些有关介绍这类足球活动的专门文献。现存的主要有四部,其产生年代大致是这样:1.《三锦》,产生于南宋后期,... 我国古代足球的历史很悠久,一直沿着竞技和娱乐这两种活动形式发展着。到了宋朝,娱乐性的足球活动日趋鼎盛。南宋时开始出现了一些有关介绍这类足球活动的专门文献。现存的主要有四部,其产生年代大致是这样:1.《三锦》,产生于南宋后期,见南宋末元初陈元靓《事林广记·续集·卷七》;2.《戏球场科范》,产生于明朝前期,见明陈继儒《万宝全书·卷十八》;3.《蹴鞠图谱》,产生于明朝,撰者汪云程,见《说郛·卷一百一》;4.《蹴鞠谱》,产生于明朝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末元初 南宋后期 足球活动 陈继儒 圆社 事林广记 娱乐性 续集 文献 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星图谱》中的宫调理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建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0-30,共11页
《乐星图谱》中的宫调理论由“图、谱、诀”三部分组成,它见于宋人陈元靓1279年前编成的《事林广记》。因音乐理论的隐微委曲处是文字所不能表达的缘故,故古人就以精炼简括的图像、音谱以至用韵语制成的口诀来表达其涵义。类似这种情况... 《乐星图谱》中的宫调理论由“图、谱、诀”三部分组成,它见于宋人陈元靓1279年前编成的《事林广记》。因音乐理论的隐微委曲处是文字所不能表达的缘故,故古人就以精炼简括的图像、音谱以至用韵语制成的口诀来表达其涵义。类似这种情况,埋在古籍中经历千百年之久,未得其解。如武则天敕撰的《乐书要录》“旋宫图”、《律吕新书》与《词源》所载“音谱图像”,以及《事林广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星图 黄钟 八十四调 事林广记 音乐理论 转调 十二律 口诀 燕乐 二十八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蹴鞠谱》著作年代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秉果 《体育文化导刊》 1986年第6期30-36,共7页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足球活动最早的国家,也是有足球专业著作最早的国家,在两千年前的汉代我国就有了足球专著。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有《蹴鞠二十五篇》,可惜这部书在南北朝时就失传了,《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足球活动最早的国家,也是有足球专业著作最早的国家,在两千年前的汉代我国就有了足球专著。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有《蹴鞠二十五篇》,可惜这部书在南北朝时就失传了,《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上,已经没有了这部书名。目前在社会上,留传下来的足球古籍还有四部,一是《事林广记·戊集》中的足球部分。二是汪云程著的《蹴鞠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文志 年代考 南北朝 新唐书 足球活动 事林广记 足球专业 汉书 古籍 蹴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象棋“定型”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云川 《体育文化导刊》 1996年第3期58-61,共4页
中国象棋“定型”考张云川关于中国象棋的定型①,史家多以为是在北宋末宋徽宗(1101~1125在位)时期。例如朱南铣《中国象棋史丛考》云:“宋徽宗夫妇所下的象棋,形制已经同于今日。”②李松福《象棋史话》云:“我国古代象... 中国象棋“定型”考张云川关于中国象棋的定型①,史家多以为是在北宋末宋徽宗(1101~1125在位)时期。例如朱南铣《中国象棋史丛考》云:“宋徽宗夫妇所下的象棋,形制已经同于今日。”②李松福《象棋史话》云:“我国古代象棋,经过北宋中叶的大革新后,到了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象棋 象棋子 事林广记 李清照 中国体育史 宋末 人民体育 宋徽宗 体育学院 宋刻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社”一词宜作何解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楚雪丝 《体育文化导刊》 1994年第2期47-48,共2页
“圆社”一词宜作何解释楚雪丝“圆社”一词,以前多作“球社”、“球戏组织”之理解,未曾听说有什么争议。最近看到《体育文史》93年第5期中《三锦、圆社、齐云──我国古代足球名目考释》(以下简称《考释》)这篇文章,其中认为... “圆社”一词宜作何解释楚雪丝“圆社”一词,以前多作“球社”、“球戏组织”之理解,未曾听说有什么争议。最近看到《体育文史》93年第5期中《三锦、圆社、齐云──我国古代足球名目考释》(以下简称《考释》)这篇文章,其中认为“‘圆社,指的是人,特指参加了足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社 《金瓶梅》 中国体育史 《辞源》 蹴鞠 事林广记 代称 修订本 西门庆 几点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点茶”“点汤”之衍义
15
作者 赵天相 《农业考古》 1996年第2期57-58,共2页
关于“点茶”“点汤”之衍义浙江省杭州市赵天相“点茶”“点汤”这两个茗事术语出现于宋代,它们的本义是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水煎煮沏泡技艺。唐宋盛行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炙烤碾细.然后烧水煎煮,元明后大多已改为散茶沏泡,但... 关于“点茶”“点汤”之衍义浙江省杭州市赵天相“点茶”“点汤”这两个茗事术语出现于宋代,它们的本义是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水煎煮沏泡技艺。唐宋盛行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炙烤碾细.然后烧水煎煮,元明后大多已改为散茶沏泡,但其共同点均要掌握好茶水的沸度,不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茶 《萍洲可谈》 衍义 《龙虎风云会》 逐客 《诗词曲语辞汇释》 《茶录》 调制方法 事林广记 中国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文献校勘例说
16
作者 翁士勋 《体育文化导刊》 1994年第4期62-64,共3页
体育文献校勘例说翁士勋在现代文献或古代文献中,往往由于某个字或某个词抄错了或翻译错了,那就会出现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在学术研究工作中,特别是我们在研究古代体育文献过程中,对所选用的文献进行校勘就必不可少。在古代,由于... 体育文献校勘例说翁士勋在现代文献或古代文献中,往往由于某个字或某个词抄错了或翻译错了,那就会出现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在学术研究工作中,特别是我们在研究古代体育文献过程中,对所选用的文献进行校勘就必不可少。在古代,由于我国文字的特殊性,因此在文献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献 《艺文类聚》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他校法 古文献 对校法 事林广记 《说文解字》 本校法 古代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