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24Model的动火作业事故致因文本挖掘 被引量:1
1
作者 牛茂辉 李威君 +1 位作者 刘音 王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58,共8页
为探究工业动火作业事故的根源,提出一种基于“2-4”模型(24Model)的文本挖掘方法。首先,收集整理220篇动火作业事故报告,并作为数据集,构建基于来自变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BERT)的24Model分类器,使用预训练模型训练和评估事故报告... 为探究工业动火作业事故的根源,提出一种基于“2-4”模型(24Model)的文本挖掘方法。首先,收集整理220篇动火作业事故报告,并作为数据集,构建基于来自变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BERT)的24Model分类器,使用预训练模型训练和评估事故报告数据集,构建分类模型;然后,通过基于BERT的关键字提取算法(KeyBERT)和词频-逆文档频率(TF-IDF)算法的组合权重,结合24Model框架,建立动火作业事故文本关键词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文本挖掘关键词之间的网络共现关系,分析得到事故致因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果显示,基于BERT的24Model分类器模型能够系统准确地判定动火作业事故致因类别,通过组合权重筛选得到4个层级关键词指标体系,其中安全管理体系的权重最大,结合共现网络分析得到动火作业事故的7项关键致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动火作业 事故致因 文本挖掘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STAMP-24Model的多组织事故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曾明荣 秦永莹 +2 位作者 刘小航 栗婧 尚长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41-2750,共10页
安全生产事故往往由多组织交互、多因素耦合造成,事故原因涉及多个组织。为预防和遏制多组织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模型(Systems-Theory Accident Modeling and Process,STAMP)、24Model,构建一种用于多组织事... 安全生产事故往往由多组织交互、多因素耦合造成,事故原因涉及多个组织。为预防和遏制多组织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模型(Systems-Theory Accident Modeling and Process,STAMP)、24Model,构建一种用于多组织事故分析的方法,并以青岛石油爆炸事故为例进行事故原因分析。结果显示:STAMP-24Model可以分组织,分层次且有效、全面、详细地分析涉及多个组织的事故原因,探究多组织之间的交互关系;对事故进行动态演化分析,可得到各组织不安全动作耦合关系与形成的事故失效链及管控失效路径,进而为预防多组织事故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模型(STAMP) 24model 多组织事故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生产安全(工矿商贸)事故报告数字化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凯 周清 +2 位作者 商景林 李焱 程嘉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为推动生产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取事故报告价值数据,基于大语言模型并结合信息抽取与文本分类技术,提出1种面向工矿商贸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数字化方法。首先分析事故报告结构特点和编写规律,以正则化方法匹配提取事故... 为推动生产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取事故报告价值数据,基于大语言模型并结合信息抽取与文本分类技术,提出1种面向工矿商贸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数字化方法。首先分析事故报告结构特点和编写规律,以正则化方法匹配提取事故报告关键段落,实现文本预处理,然后建立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对事故报告基本特征进行文本抽取,并验证大语言模型微调前后的信息抽取效果,同时根据24Model设计事故原因模块化分类指标,通过模型参数微调实现事故致因特征层级分类预测,并作多场景和单一场景下致因分类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语言模型具备较强的泛化能力,通过少量数据标注与参数微调可快速适配事故报告信息抽取、致因分类任务,模型综合评价指标分别可达0.87和0.85,本文所构建的数字化方法可行有效。研究结果可为应急管理大数据底座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报告 数字化 大语言模型 24model 信息抽取 致因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 Model在道路运输事故成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露 梁志星 +2 位作者 吴君安 严玉琼 张苏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预防道路运输事故,基于事故致因“2-4”(24 Model)模型,对2015—2021年发生的215起道路运输事故的行为原因进行研究。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及其根源原因。结果表明:发生频次最多的不... 为预防道路运输事故,基于事故致因“2-4”(24 Model)模型,对2015—2021年发生的215起道路运输事故的行为原因进行研究。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及其根源原因。结果表明:发生频次最多的不安全动作是驾驶员超速行驶(占10.67%);22.33%的道路运输事故存在管理者违章安排无资质员工上岗作业;管理者和领导者对57.67%的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由人为因素产生的不安全物态占比达71.53%;驾驶员、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欠缺或执行不到位在根本原因中尤为突出(占20.92%)。基于此,提出道路运输事故预防对策并构建出道路运输系统各因素关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主动安全 道路运输事故 事故致因 “2-4”模型(24 model)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Model与LCM原因因素定义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袁晨辉 傅贵 +1 位作者 吴治蓉 赵金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探究损失致因模型(LCM)原因因素定义与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存在的异同和优缺点,梳理2个模型各层面原因和结果的定义,对比定义内容及其对事故原因分析等安全实务的指导作用,并以一起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加以实证分析,获得二者分... 为探究损失致因模型(LCM)原因因素定义与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存在的异同和优缺点,梳理2个模型各层面原因和结果的定义,对比定义内容及其对事故原因分析等安全实务的指导作用,并以一起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加以实证分析,获得二者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LCM是首个将管理因素纳入事故致因分析的一维事件序列模型,可明确各层面原因因素的定义和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但部分定义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并没有揭示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等深层次事故致因因素;24Model作为系统性事故致因模型,对各类因素的定义均以组织为主体,描述事件、事故、安全的概念内涵,划分个体安全动作、安全能力和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的类别并给出含义解析,探究组织安全文化层面的问题并以32个元素体现;2个模型的事故原因分析方法均建立在对各层级原因因素定义的基础上,并适用于模型理论体系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损失致因模型(LCM) 事故致因模型 原因因素定义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M-24Model的重大铁路事故组织致因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左博睿 帅斌 黄文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54,共8页
为探究重大铁路事故深度组织致因机制,结合24Model与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ISM-24Model事故深度组织致因分析框架。首先,基于24Model致因识别程序识别个人及组织因素,然后结合集成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与ISM法构建深度组织致因综... 为探究重大铁路事故深度组织致因机制,结合24Model与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ISM-24Model事故深度组织致因分析框架。首先,基于24Model致因识别程序识别个人及组织因素,然后结合集成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与ISM法构建深度组织致因综合影响矩阵,计算其可达矩阵并最终获取组织因素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及递阶结构。以台铁"10·21"事故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框架共识别出不安全的个人因素31项,组织因素14项。组织因素影响关系及递阶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安全投入认识不足是导致该事故发生的组织核心因素,而安全培训制度为受到不良影响最集中的组织因素;采取多元化措施整改缺失的组织因素可从根源上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ISM-24Model可有效探讨事故中的深度组织致因作用规律,是24Model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结构模型(ISM) 24model 重大铁路事故 深度组织致因 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 台铁“10·21”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Model的高校危化品实验室事故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海军 唐寒露 +3 位作者 王凯 于英杰 吴昱辰 徐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8-174,共7页
为制定高校危化品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和优化实验室安全培训,以某高校危化品实验室爆炸事故为例,采用行为安全“2-4”模型(24Model)的分析方法,分别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深入研究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进... 为制定高校危化品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和优化实验室安全培训,以某高校危化品实验室爆炸事故为例,采用行为安全“2-4”模型(24Model)的分析方法,分别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深入研究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进而建立危化品实验室事故行为分析模型,该模型对实验室日常监督检查、实验室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实验室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建设给出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调研国内高校实验室教学模式,构建高校危化品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结果表明:行为安全24Model普遍适用于事故原因分析,利用该模型研究高校危化品实验室事故发生原因,并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提出改进建议,能够完善高校危化品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学生安全风险意识,进而从根本上防范危化品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高等院校 危化品实验室 不安全行为 事故致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Model的事故原因系统分析与调查报告对比:以响水爆炸事故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袁晨辉 时雅倩 +2 位作者 麻勇 赵祎豪 傅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55,共8页
为促进“2-4”模型(24Model)在官方事故调查工作的广泛应用,探究事故调查报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响水“3·21”爆炸事故为例,基于24Model分析事故原因,绘制事故原因的作用路径,并与调查报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响水天嘉宜公司在个人... 为促进“2-4”模型(24Model)在官方事故调查工作的广泛应用,探究事故调查报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响水“3·21”爆炸事故为例,基于24Model分析事故原因,绘制事故原因的作用路径,并与调查报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响水天嘉宜公司在个人层面的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安全能力,以及组织层面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体系的缺欠导致该事故;事故调查报告并未对组织层面的原因作出详细分析,没有揭示事故发生的机制,并未准确定义和划分各类责任者;24Model在对各类原因和因素完整定义的基础上,能够以系统分析方法总结事故原因并且明确事故责任者的定义和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事故原因 系统分析 事故调查报告 响水爆炸事故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AM与24Model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晓露 严玉琼 +2 位作者 张苏 高梦瑶 聂晓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3-240,共8页
为完善和推动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提高事故防控水平,在对信息流事故致因模型(IFAM)和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理论基础、组成要素和分析过程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辨识二者之间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IFAM与24Model都有较强的... 为完善和推动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提高事故防控水平,在对信息流事故致因模型(IFAM)和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理论基础、组成要素和分析过程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辨识二者之间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IFAM与24Model都有较强的理论基础,部分组成要素存在对应关系,但原因类别划分存在差异。IFAM以信息流和组织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相对复杂,更适用于分析单起事故;24Model以组织为研究对象,事故原因模块通用性和逻辑性强,适用于分析单起或某类事故。在实际应用中,IFAM与24Model均可用于事故调查分析和事故分级定责,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IFAM通过信息流表征事故致因,直观描述组织外部原因因素,但对个体能力的深入研究欠缺;而24Model认为组织外部因素需要通过组织内部原因模块的欠缺体现,认为个体能力是引发事故的间接原因并进行细致分析,但对组织间相关关系的探究欠缺。研究结果可为事故预防工作提供新视角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流事故致因模型(IFAM)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事故致因 道路交通事故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ACS中组织影响与24Model中组织行为的对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傅贵 周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30,共6页
HFACS是一种广为接受的事故致因模型,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内容,24Model由作者课题组建立,其内容及表达方式符合国内习惯,为深入了解HFACS并完善24Model,对2个模型中均包含的事故组织层面的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剖析HFACS中组织影响和24Model... HFACS是一种广为接受的事故致因模型,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内容,24Model由作者课题组建立,其内容及表达方式符合国内习惯,为深入了解HFACS并完善24Model,对2个模型中均包含的事故组织层面的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剖析HFACS中组织影响和24Model中组织行为的具体含义,并应用2个模型分析"8·12"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研究表明:HFACS的组织影响和24Model的组织行为有对应关系,但24Model更便于事故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有利于提出事故预防措施;24Model中安全文化元素表还需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组织影响 组织行为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ACS与24Model不安全动作因素对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傅贵 薛宇敬阳 +1 位作者 佟瑞鹏 栗继祖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不安全动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明确和统一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及判定标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梳理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和24Model中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和判定标准,建立HFACS与24Model不安全动作因素的对应关系,并以实际事故为... 不安全动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明确和统一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及判定标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梳理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和24Model中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和判定标准,建立HFACS与24Model不安全动作因素的对应关系,并以实际事故为例论述对应关系的应用过程。结果表明,HFACS定义的不安全动作可以通过对应关系与24Model定义的不安全动作相对应;所建立的对应关系统一了不安全动作的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 对比分析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不安全动作 事故致因模型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ACS的细节层级元素在24Model中的对应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傅贵 索晓 孙世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共6页
为全面理解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通过剖析HFACS和24Model各层的具体含义,将HFACS的细节层级元素对应到24Model中予以研究。作者发现,HFACS中各层级的142个元素都能对应到24Model中,24Model能完整地包含HFACS的全部内容且涵盖更广... 为全面理解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通过剖析HFACS和24Model各层的具体含义,将HFACS的细节层级元素对应到24Model中予以研究。作者发现,HFACS中各层级的142个元素都能对应到24Model中,24Model能完整地包含HFACS的全部内容且涵盖更广。其中,HFACS细节层级的元素对应到24Model不安全动作的元素有47.5个,HFACS中不安全动作包含一些导致不安全动作产生的元素,不甚合理;对应到不安全物态的元素有7个,但HFACS未将不安全物态作单独考虑;对应到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元素有52.5个;对应到组织层面的元素有31个,HFACS仅列举影响安全的组织因素,24Model中分析了为控制这些因素提供系统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框架的安全管理体系的缺欠;对应到外部原因的元素有4个,24Model组织外部原因的内容涵盖更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 24model 事故致因模型 细节层级元素 对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5.0决策树的船舶交通事故致因分析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常海 沈佳 +3 位作者 朱冉超 齐绪存 郑菲 陆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0-99,共10页
为减少船舶交通事故的发生,对船舶交通事故的致因展开研究。首先,以事故类型作为输出变量,以船舶交通事故数据为样本,构建基于C5.0算法的船舶交通事故致因路径分析模型;然后,确定事故致因路径分析有效性评价指标;再次,运用“2-4”模型(2... 为减少船舶交通事故的发生,对船舶交通事故的致因展开研究。首先,以事故类型作为输出变量,以船舶交通事故数据为样本,构建基于C5.0算法的船舶交通事故致因路径分析模型;然后,确定事故致因路径分析有效性评价指标;再次,运用“2-4”模型(24Model),对所识别出的不同类型事故致因路径因果关系进一步分析,提出通过切断事故潜在致因路径的船舶交通事故预控措施;最后,将894起船舶交通事故数据样本随机分为80%的训练集和20%的测试集,应用所提出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可以生成不同类型事故的分类规则集,模型分类正确率达到90%以上,且模型具有强的泛化能力。结合分类规则集构建的船舶交通事故致因链为船舶交通事故的防范提供定量化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0算法 决策树 船舶交通事故 致因路径 致因分析 “2-4”模型(24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海军 齐庆杰 +3 位作者 梁运涛 齐庆新 刘英杰 孙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8,共10页
为揭示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事故防范对策建议,首先,收集整理2013—2023年全国重特大煤矿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的年份、类型、月份、省份和原因等方面;其次,以内蒙古新井煤业“2·22”特别重大坍塌事故为例,基于“2-... 为揭示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事故防范对策建议,首先,收集整理2013—2023年全国重特大煤矿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的年份、类型、月份、省份和原因等方面;其次,以内蒙古新井煤业“2·22”特别重大坍塌事故为例,基于“2-4”模型(24Model)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和研究结果提出符合我国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事故预防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呈整体下降趋势,且进入“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瓦斯事故仍是我国煤矿主要事故,占事故总起数的51%;每年第4季度是煤矿事故高发期,占事故总起数的30.43%;受地质条件和赋存情况影响,煤炭主要产区发生事故较多;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比高达74%;当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存在隐患且双重预防措施不到位时,易发生事故;从安全监管、科技兴安、队伍建设、安全文化等4个维度提出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重特大事故 统计分析 “2-4”模型(24model) 事故原因 不安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PA与24Model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炜 傅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为完善和发展事故致因理论,从基础理论、相关定义、分析过程和分析难度4个方面,对比分析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与“2-4”模型(24Model),并分别进行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都有很强的理论基础;24Model和STPA总体依照线性模式展开,... 为完善和发展事故致因理论,从基础理论、相关定义、分析过程和分析难度4个方面,对比分析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与“2-4”模型(24Model),并分别进行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都有很强的理论基础;24Model和STPA总体依照线性模式展开,部分元素可得到对应。STPA的研究对象为系统中的损失,更擅长系统交互研究,研究复杂程度较高,研究误差较大,更适用于单起事故分析;而24Model的研究对象为组织中的事件,事故原因划分更加明确与通用,分析过程简单,研究误差较小,在单起事故和多起事故分析中均可使用,两者都具有较好的拓展性。在应用方面,STPA能够明确指出系统内危险源与损害的联系,但应用过程复杂,致因因素分析主观性强,缺乏对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的研究;24Model原因分析结果全面,应用步骤明确,但缺乏对组织间的交互和设计缺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2-4”模型(24model) 事故致因理论 对比分析 火灾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耦合失效模式下地铁施工安全系统与管理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房明 张毅 谭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0,共9页
为提升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减小地铁坍塌事故的发生,分析地铁施工事故风险因素。首先,分析事故致因中人群-机群的多因素耦合模式;然后,借助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和广义安全模型(GSM),构建地铁施工安全系统管理模型;最后,将人... 为提升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减小地铁坍塌事故的发生,分析地铁施工事故风险因素。首先,分析事故致因中人群-机群的多因素耦合模式;然后,借助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和广义安全模型(GSM),构建地铁施工安全系统管理模型;最后,将人群-机群系统多因素耦合失效模式应用于已有的16起地铁施工坍塌事故,统计得到14个人群与6个机群致因因素,分别给出其多因素耦合模式及作用路径,并计算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地铁施工人群-机群的多因素耦合效应包含6种模式和14条作用路径。地铁施工安全系统管理模型分为目标层与匹配层,其中,匹配层主要是将事故原因与安全防线相匹配,包括微匹配、中匹配和宏匹配3个层面。并基于地铁施工安全系统管理模型,给出地铁坍塌事故预防安全管理“三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耦合 失效模式 地铁施工 安全系统 坍塌事故 “2-4”模型(24model) 广义安全模型(G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若干问题的建议 被引量:4
17
作者 傅贵 贾清淞 许素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2,共6页
为清楚地辨识事故原因,主要利用枚举分析法(MECE)中独立与穷尽的思想,检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简称《规则》)对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定义与分类的科学性。从分类的独立穷尽、规则的适用范围、所应用的事故致因理论... 为清楚地辨识事故原因,主要利用枚举分析法(MECE)中独立与穷尽的思想,检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简称《规则》)对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定义与分类的科学性。从分类的独立穷尽、规则的适用范围、所应用的事故致因理论来源等多角度论述《规则》中事故原因分类的缺点;引入事故致因"2-4"模型(24 Model),进一步讨论以岗位划分事故原因的弊端,并重新定义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物态;应用新的定义将《规则》中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项重新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新的定义与分类包含了《规则》中提到的所有原因,并能将其分散和定位到24 Model中的各个层面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不安全动作 不安全物态 事故致因分类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LP的煤矿事故原因分类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江石 李泳暾 +3 位作者 冒香凝 胡馨月 潘雨 王梓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6,共7页
为有效提升分析和处理煤矿事故文本的效率,融合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与事故致因模型,构建一个自动化的事故原因分类框架。首先以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为事故分类依据,分析87份煤矿事故调查报告,得到煤矿事故原因分类框架,构建... 为有效提升分析和处理煤矿事故文本的效率,融合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与事故致因模型,构建一个自动化的事故原因分类框架。首先以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为事故分类依据,分析87份煤矿事故调查报告,得到煤矿事故原因分类框架,构建每类事故原因的语料库;然后利用NLP技术分别处理语料库中各类原因文本,将其用于训练fastText模型,自动识别事故原因文本并分类;最后对比分析fastText模型与TextCNN等其他3种经典模型的分类效果。结果表明:共得到21类事故原因和6684条训练语料,训练后的fastText模型对煤矿事故原因分类的识别正确率能够达到98.92%,综合性能优于其他3种分类模型。基于24Model和NLP技术开发的事故文本挖掘系统,能够快速分析处理事故文本信息,进一步细化事故调查报告中的原因,便于进行事故案例学习和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NLP) 事故原因分类 “2-4”模型(24model) fastText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燃气事故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小良 梁梵洁 许素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5-132,共8页
为预防城市燃气事故的发生,首先,通过“2-4”模型(24 Model)不安全动作原因因素编码和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代码,分析90起城市燃气死亡事故不安全动作;然后,以修正的不安全动作发生概率和事故危险指数为基础,构建并优化城市燃气事故行... 为预防城市燃气事故的发生,首先,通过“2-4”模型(24 Model)不安全动作原因因素编码和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代码,分析90起城市燃气死亡事故不安全动作;然后,以修正的不安全动作发生概率和事故危险指数为基础,构建并优化城市燃气事故行为风险评估模型;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法研究4类城市燃气事故相关方的行为风险后果值,并运用敏感度分析得到每类相关方的不安全动作对行为风险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燃气经营者行为风险最大,其次是燃气使用者和燃气工程参与者行为风险,其他第三方单位行为风险最小;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落实、燃气燃烧器具或燃气设施使用不合规、未按规范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或技术服务这3种不安全动作对城市燃气事故行为风险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燃气事故 不安全动作 风险评估 “2-4”模型(24 model) 蒙特卡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ACT)理论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佟瑞鹏 王彪 +2 位作者 孙宁昊 胡向阳 王乾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29,共6页
为减少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提高现场作业安全绩效,以案例教学和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为指导,结合策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理论,构建以事故-原因-培训(ACT)为关系链的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亦称ACT安全培训法。该方法将... 为减少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提高现场作业安全绩效,以案例教学和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为指导,结合策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理论,构建以事故-原因-培训(ACT)为关系链的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亦称ACT安全培训法。该方法将事故案例贯穿培训全程,发挥案例教学优势,利用事故致因24Model追溯导致事故的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不安全因素,基于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并以有限空间作业课程培训体系设计实施为例,验证ACT安全培训法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有限空间作业培训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参训人员数量及考核成绩均呈整体上升趋势,受训人员参与积极性及学习效果都得到有效提高,验证了ACT安全培训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原因-培训(ACT)安全培训法 行为追溯 “2-4”模型(24model) 安全管理 安全绩效 案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