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事实行为的功能及法制化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柳砚涛 刘瑞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88,共3页
行政行为过程由行政行为、准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组成,事实行为在行政行为的成立、生效和实施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从完善行政行为理论体系和保障权利的角度出发,应将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行为的范畴并加强事实行为的法制化进程。
关键词 行政事实行为 行政行为 功能 法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行政事实行为及其行政赔偿制度 被引量:4
2
作者 曹海晶 李祎 《法治研究》 2013年第5期88-93,共6页
随着现代法治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与服务观念逐渐渗入现代行政行为理念之中,政府的行政职能由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信息公开、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布不合格食品厂家名单等行政事实行为应运而生,行政事实行为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而... 随着现代法治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与服务观念逐渐渗入现代行政行为理念之中,政府的行政职能由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信息公开、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布不合格食品厂家名单等行政事实行为应运而生,行政事实行为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而当前有关行政事实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较少,与之相应的行政赔偿制度很不完善,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受损后难以得到救济。所以,科学地界定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对我国行政事实行为的行政赔偿制度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完善我国行政事实行为的行政赔偿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事实行为 行政法律行为 行政赔偿 国家赔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事实行为及其可诉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顾爱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8-145,239,共8页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实施的不产生法律效果,但事实上可能会产生一定法律后果并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的行政行为。基于"无行政处分即无法律救济"的诉讼原则并囿于"具体行政行为"的限制...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实施的不产生法律效果,但事实上可能会产生一定法律后果并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的行政行为。基于"无行政处分即无法律救济"的诉讼原则并囿于"具体行政行为"的限制,我国一直将可能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事实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范围之外。然而,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行政法学发展的历史趋势,并且国内已经进行了相关尝试和探索。因此,可以从放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原告资格、增加判决类型以及建立行政事实行为的调解制度等方面构建行政事实行为的诉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事实行为 行政法律行为 行政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行政理念下的行政事实行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龚钰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51-56,共6页
在对行政事实行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行政事实行为与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与信赖保护原则的关系,阐释了现代法治国家要求包括行政事实行为在内的任何行政行为皆必须服膺依法行政的要求。
关键词 依法行政 行政事实行为 行政法律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事实行为新探
5
作者 徐学伟 关纯维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2期156-158,共3页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不具有法律效果但可能产生事实效果的职权行为和职权相关行为。行政事实行为的主要类型有行政执行行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行为、提供资讯行为、行政指导、非拘束性行政规划以及职权相关行为。完善行政...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不具有法律效果但可能产生事实效果的职权行为和职权相关行为。行政事实行为的主要类型有行政执行行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行为、提供资讯行为、行政指导、非拘束性行政规划以及职权相关行为。完善行政事实行为救济制度的措施是:一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作从宽解释,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范围;二是修改《国家赔偿法》,扩大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范围;三是制定行政补偿法,对行政事实行为的行政补偿问题作出统一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事实行为 事实效果 职权相关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行政视域下的行政事实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蔡仕鹏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3-175,共3页
在民主国家,行政法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依法行政。随着依法行政从最初的形式层面向实质层面的过渡,行政事实行为的地位也相应转变。本文首先分别从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以及信赖保护原则等角度对依法行政理念进行阐述,在... 在民主国家,行政法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依法行政。随着依法行政从最初的形式层面向实质层面的过渡,行政事实行为的地位也相应转变。本文首先分别从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以及信赖保护原则等角度对依法行政理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之上对行政事实行为展开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行政 法律优位 行政事实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行政“曝光”的法律分析——与德国案例的研究对比 被引量:5
7
作者 何丽杭 《东方法学》 2010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国久治不愈的问题。立法层面上,我国于2006年制定颁布了《农产品质量法》,明确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链安全管理,将初级农产品列入监管范围。2009年颁布的新《食品安全法》,以食品"安全"替代多年来单一的"... 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国久治不愈的问题。立法层面上,我国于2006年制定颁布了《农产品质量法》,明确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链安全管理,将初级农产品列入监管范围。2009年颁布的新《食品安全法》,以食品"安全"替代多年来单一的"卫生"标准,是食品安全观念上的重大转变。行政监督层面上,有关部门加大了检查力度,对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管,并曝光了一系列违法违规企业。食品安全行政"曝光"的法律性质有待研究,消费者、生产经营者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也十分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行政曝光 信息公开 事实行政行为 行政侵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监管中的行政备案研究——基于证券公司向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及备案事项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红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8,共7页
作为一种相对缓和的监管手段,行政备案在各监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证券监管领域,证券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进行备案或者报告的事项达八十余项。实践中存在着备案事项边界不清、备案程序缺乏规范、备案的法律效力不明确、备案... 作为一种相对缓和的监管手段,行政备案在各监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证券监管领域,证券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进行备案或者报告的事项达八十余项。实践中存在着备案事项边界不清、备案程序缺乏规范、备案的法律效力不明确、备案中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不明晰等问题。应当从理论上划分行政备案的边界,重新梳理现有的行政备案事项;完善行政备案的程序;明确行政备案中各方主体的程序义务及其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监管 行政备案 行政事实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警示”及其制度化——从“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谈起 被引量:15
9
作者 林沈节 《东方法学》 2011年第2期142-150,共9页
行政机关发布消费警示的目的在于消除市场上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不利地位,预防消费者权益受到不利侵害。通过分析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实务,发现行政机关发布的消费警示并不是《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风险警示,而是行政机关日常的... 行政机关发布消费警示的目的在于消除市场上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不利地位,预防消费者权益受到不利侵害。通过分析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实务,发现行政机关发布的消费警示并不是《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风险警示,而是行政机关日常的监管活动。在发布条件和程序上,消费警示和风险警示也有着区别,而这种区别的关键是风险的特殊性。消费警示是行政事实行为,通过完善受案范围、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等制度可以为错误或者违法的消费警示提供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警示 风险警示 公共警告 行政事实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面信息公开的类型化与性质界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姝池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S01期143-147,共5页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负面信息的公开呈现出成本低廉、公开迅速等特征,对行政相对人之权益产生更大的影响。然而,负面信息公开的情形较为繁杂,缺乏类型化区分与法律性质的界定,在法律适用层面存在障碍,使得相对...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负面信息的公开呈现出成本低廉、公开迅速等特征,对行政相对人之权益产生更大的影响。然而,负面信息公开的情形较为繁杂,缺乏类型化区分与法律性质的界定,在法律适用层面存在障碍,使得相对人难以寻求救济。从根本上看,散落在实践中的行政负面信息公开应当分为三种类型:行政处罚决定公开、行政事实行为中政府公开文件的负面信息公开和负面信息报道。应当根据实践中不同类型负面信息公开的法律效果进行考量,并明确界定其法律性质,对负面信息公开进行规范。行政处罚决定公开本质上属于行政处罚,相对人不服可以提起复议和诉讼,而政府机关的文件、负面信息报道则属于事实行为,相对人可以请求民事或刑事救济进行维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面信息公开 行政处罚决定公开 行政事实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