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儒家伦理到认同替代:新加坡价值整合的得失与借鉴——兼论一种经验事实的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光裕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价值体系作为文化的核心内涵,不仅是社会稳定的保证,也是国家认同的基石,价值整合的意义也在于此。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社会矛盾复杂,价值格局失序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除了需要探讨价值整合的意义、功能等宏观层面的内容外,如... 价值体系作为文化的核心内涵,不仅是社会稳定的保证,也是国家认同的基石,价值整合的意义也在于此。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社会矛盾复杂,价值格局失序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除了需要探讨价值整合的意义、功能等宏观层面的内容外,如何实践价值整合、应当通过何种渠道、落实在哪些层面等"微观操作"问题也需要思考,特别是在传统的引导手段已经略显不足的情况下。对此,作为同样面对过类似困境的国家,新加坡价值整合的得失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整合 经验事实 建构 新加坡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败的法律控制——对我国禁毒经验事实的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万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7-138,共2页
我国高度重视禁毒法制建设,业已形成以刑事法律为主、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配套的禁毒法律体系,以从严惩处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宏观层面的国家毒品法律规制的法律秩序应该是禁种、禁制、禁贩、禁吸之“四禁”。禁毒的经验事实充分表... 我国高度重视禁毒法制建设,业已形成以刑事法律为主、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配套的禁毒法律体系,以从严惩处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宏观层面的国家毒品法律规制的法律秩序应该是禁种、禁制、禁贩、禁吸之“四禁”。禁毒的经验事实充分表明,严厉的毒品法律规制对微观层面的毒品秩序正面作用有限,负面作用却凸显,且催生出一系列社会性恶果,带来一些或大或小的社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毒品问题及其法律控制功效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事实 法律控制 禁毒 反思 毒品问题 失败 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引入
3
作者 原美林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4,共10页
为了满足司法实践的需求,实现刑事诉讼法的内在价值,在刑事诉讼司法解释中引入方法论具有必要性。当下,方法论应用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过程还需要在建构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具体操作中寻求解决之道,这有赖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 为了满足司法实践的需求,实现刑事诉讼法的内在价值,在刑事诉讼司法解释中引入方法论具有必要性。当下,方法论应用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过程还需要在建构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具体操作中寻求解决之道,这有赖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自身的发展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领域研究的突破。将方法论应用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过程具有可行性,相关学科的方法论体系及相关研究成果都能为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构建提供借鉴方案,只是在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构建时,必须重视其自身的特殊性。方法论应用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领域将会从多角度、在多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司法解释 方法论应用 经验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事实与雄辩——基于科学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恩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6,共5页
事实胜于雄辩要求二者辩题指称一致,因为事实是科学事实而非一般经验事实。由于事实到雄辩辩题的逻辑通路唯一,因此事实具有可理解性。事实与雄辩相悖只是两者关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从方法论、学习论、全人培养角度来看,事实与雄辩各... 事实胜于雄辩要求二者辩题指称一致,因为事实是科学事实而非一般经验事实。由于事实到雄辩辩题的逻辑通路唯一,因此事实具有可理解性。事实与雄辩相悖只是两者关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从方法论、学习论、全人培养角度来看,事实与雄辩各自具有特殊价值。科学教育应为事实与雄辩预留空间;重视事实与雄辩的生长性、开放性与相互引领;以事实与雄辩为抓手,实现科学与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事实 科学事实 雄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金岳霖关于事实与理论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金岳霖事实观探析之二 被引量:2
5
作者 彭漪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20-24,共5页
事实与理论是科学认识活动中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金岳霖关于事实范畴的许多基本观点,也是通过对事实与理论的相互关系的考察而表示出来的。为此,为了准确把握金岳霖的事实观,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考察他关于事实与理论相互关... 事实与理论是科学认识活动中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金岳霖关于事实范畴的许多基本观点,也是通过对事实与理论的相互关系的考察而表示出来的。为此,为了准确把握金岳霖的事实观,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考察他关于事实与理论相互关系的主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意念 基本观点 相互关系 探析 “理” 思议 类对象 经验事实 底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学习支持”理论:内涵及分析框架
6
作者 张艳丽 杨颉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6,共6页
在数字媒介阶段,知识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学生群体也呈现出差异化,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关注呼唤新的学习理论。“学习支持”理论的出现是高等教育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回溯历史发现,问题情境、技术工具与事实经验是“学习... 在数字媒介阶段,知识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学生群体也呈现出差异化,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关注呼唤新的学习理论。“学习支持”理论的出现是高等教育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回溯历史发现,问题情境、技术工具与事实经验是“学习支持”理论的三重内涵。因此,在数字化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支持”理论分析框架应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技术勾勒的学习场景,它改变了大学的知识生产与教育教学;第二层为提供学习支持的主体角色,院校管理者和教师分别从制度建设与教育教学两方面提供学习支持实践;第三层为学习支持对象的个体结构,要重视对学习者学习需求与个体学习特征的分析。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场景—角色—结构”三层次的“学习支持”理论分析框架。在理论建构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技术和人的关系,实现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人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数字化 “学习支持”理论 问题情境 技术工具 事实经验 三层次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经验主义的归纳逻辑观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荣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32-37,共6页
自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在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上取得的长足进步,使科学家们确信科学起源于经验事实,尊重观察和实验的经验方法,而鄙弃思辨方法。传统的归纳逻辑论者认为,科学是沿着经验积累,然后概括经验事实形成理论,也就是按归纳逻辑... 自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在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上取得的长足进步,使科学家们确信科学起源于经验事实,尊重观察和实验的经验方法,而鄙弃思辨方法。传统的归纳逻辑论者认为,科学是沿着经验积累,然后概括经验事实形成理论,也就是按归纳逻辑,即从个别经验事实命题推演出一般理论命题的逻辑程序发展的。他们把从某类个别命题推演出该类一般命题,把寻求一般命题的逻辑演算过程形式化,而把从个别到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纳逻辑 逻辑经验主义 经验事实 过程形式化 逻辑演算 逻辑程序 事实命题 思辨方法 经验方法 自然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重视总结、推广先进教改经验
8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共2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经验 传统语文教育 经验事实 语文教育思想 教改经验 教学实验 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波普尔关于事实与理论在科学知识增长过程中相互关系的观点
9
作者 彭汶 《江淮论坛》 CSSCI 1995年第4期52-56,共5页
关键词 波普尔 科学知识的增长 普遍理论 增长过程 相互关系 逻辑经验主义 科学理论 科学认识 科学知识增长 经验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研究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硕豪 闫月勤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28,共4页
本文依据社会科学理论的三大基本要素和四条评价标准对现有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进行了评价。概述了建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四种观点;并提出从事实出发,经过事实描述阶段,概念、范畴、原理抽象阶段。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理论体系 经验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发展理论是行为观察与分析的依据和路径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烨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23-25,共3页
在儿童行为观察中,儿童发展理论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作用。儿童发展理论如此重要,原因在于人的主观情感、利益常常会导致主观臆测,进而影响客体的观察。主观的人需要儿童发展理论来支持和指导观察与分析。将儿童发展理论渗入行... 在儿童行为观察中,儿童发展理论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作用。儿童发展理论如此重要,原因在于人的主观情感、利益常常会导致主观臆测,进而影响客体的观察。主观的人需要儿童发展理论来支持和指导观察与分析。将儿童发展理论渗入行为观察与分析中,才能接近客观事实:儿童发展理论体现了不同的理论意图;理论有助于丰富观察的视角、厘清观察问题;理论可以导向科学的观察过程;理论可以对观察结果加以解释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科学事实(经验事实) 观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评价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史地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唐正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5,共6页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通过对家庭及市民社会的成员同时也是国家的成员,历史的发展实现了市民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分离,以及市民社会中的不同等级直接拥有立法权等经验事实的指认,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的唯心主义特性,...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通过对家庭及市民社会的成员同时也是国家的成员,历史的发展实现了市民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分离,以及市民社会中的不同等级直接拥有立法权等经验事实的指认,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的唯心主义特性,这无疑是他转向一般唯物主义理论平台的重要标志。但同时应看到的是,仅仅立足于对经验事实的陈述,马克思还无法全面驳倒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还需要通过对市民社会的深入研究,挖掘出现实私有制社会的本质及其历史观意义,才能真正进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事实 黑格尔 法哲学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署名权转让及其法律效力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玉凯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5,共6页
对于署名权可否转让的问题,学界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署名者为作者,作者得以在作品上署名,这是共识性的社会经验事实,著作权法有关署名权概念的设定和相关法律规则的设计,应当予以尊重。从解释论和立法论两个角度看,都应当认为署名权不... 对于署名权可否转让的问题,学界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署名者为作者,作者得以在作品上署名,这是共识性的社会经验事实,著作权法有关署名权概念的设定和相关法律规则的设计,应当予以尊重。从解释论和立法论两个角度看,都应当认为署名权不得为法律意义上的转让,实际创作者与他人达成的署名权转让合意应属无效。从法律完善的角度,修改中的著作权法应当明确署名权不得转让的立法态度,而规定对特定作品的署名权得依合同约定或行业习惯等加以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署名权 转让 经验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展开中国司法的实证研究:方法争鸣与理论贡献 被引量:13
14
作者 左卫民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近年来,实证研究方法逐渐获得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的认可。然而,实证研究的发展与进步仍然面临一些方法争鸣与理论误区。描述性统计、因果分析以及机器学习等多元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与技术局限,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不可偏废或相互替... 近年来,实证研究方法逐渐获得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的认可。然而,实证研究的发展与进步仍然面临一些方法争鸣与理论误区。描述性统计、因果分析以及机器学习等多元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与技术局限,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不可偏废或相互替代。相比法教义学的理论推演,实证研究成果更能反映司法实践的真实状况。法律实证研究可以打造一种"可验证的司法理论",增强理论的可观察性、可验证性,推崇从局部经验事实中提炼一般化的理论。未来,宜从制度与实践的悖反问题、不同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多元方法的创新应用以及司法规律的客观揭示方面展开中国司法的实证研究,应及时创新或证伪相关司法理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实证研究 可验证的司法理论 研究方法 因果分析 经验事实 一般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伦理与本真性体验的文化心理差异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宁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11期5-6,共2页
本真性是一个由西方学者提出,并在西方旅游研究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概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关于旅游中的本真性问题,成为西方旅游学术界的热门研究话题之一。这个研究话题也被介绍到中国,却在中国学者中引起了迥异的反应。一部分学... 本真性是一个由西方学者提出,并在西方旅游研究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概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关于旅游中的本真性问题,成为西方旅游学术界的热门研究话题之一。这个研究话题也被介绍到中国,却在中国学者中引起了迥异的反应。一部分学者顺应学术研究国际化的趋势,接过这个话题,并用中国的经验事实来检验西方学者所提出的理论。但是,也有很多学者质疑这个话题对中国的适用性。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游客并不关心本真性。因此,去研究中国旅游中的本真性,等于去研究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中国游客是否真的不关心本真性?不论说"是",还是说"否",都可以找到各自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真性 旅游体验 心理差异 旅游学术界 中国旅游 热门研究 经验事实 文化心理 学术研究 道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理与价值及其关系拓论 被引量:8
16
作者 万俊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3-41,共9页
真理与价值及其关系问题是哲学视域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课题,它几乎支配了人类哲学思维的整个流变过程和理论定向。本文力求从历史与逻辑的交叉视境中,对这一课题作出新的解释,以期对此有所献益。 一、历史的理解:人学价值论与科学真理论... 真理与价值及其关系问题是哲学视域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课题,它几乎支配了人类哲学思维的整个流变过程和理论定向。本文力求从历史与逻辑的交叉视境中,对这一课题作出新的解释,以期对此有所献益。 一、历史的理解:人学价值论与科学真理论 1.1.历史地看,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只是到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时期才变得明朗和尖锐起来。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大师休谟首先发现并提出了真理与价值的不可通约性问题,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与价值 价值学 客体 休谟 现代西方哲学 经验事实 价值论 合目的性 价值哲学 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产主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增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30,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一生的理论生涯中,逐步确立起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重要目标。多年来,国内学界就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进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一生的理论生涯中,逐步确立起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重要目标。多年来,国内学界就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进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对马克思早期文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过度倚重有较大的关系,导致从本质主义的路线来理解共产主义的理论困境。在反思教训之余,需要重新校正理解共产主义的文本依据,将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置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确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原则的基点上,重视经验事实及其历史性变革,从而以还原事物原貌和历史原貌的方式,在历史辩证发展中获得对共产主义的真实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经验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认识与历史分期 被引量:4
18
作者 启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论历史认识与历史分期启良(湘潭大学历史系)一人们认识历史,是从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为横面的,二为纵向的。横面的认识历史,就是对某一历史事件作综合分析,找出促成该事件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或描述该事件的过程和细节。在这... 论历史认识与历史分期启良(湘潭大学历史系)一人们认识历史,是从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为横面的,二为纵向的。横面的认识历史,就是对某一历史事件作综合分析,找出促成该事件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或描述该事件的过程和细节。在这里,时间性并不显得重要,因之亦无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分期 历史认识活动 分期理论 经验事实 认识历史 历史认识主体 人类历史 客观性 史料 阶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词的美学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锦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127-130,共4页
本文通过与辛弃疾、陈维崧词作的对比 ,指出苏轼词作的超旷风格主要由道家 (庄子 )哲学精神的影响所造成 ;此种精神即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美之分析”中所分析的“美”。并且结合苏词 ,阐释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之特质以及... 本文通过与辛弃疾、陈维崧词作的对比 ,指出苏轼词作的超旷风格主要由道家 (庄子 )哲学精神的影响所造成 ;此种精神即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美之分析”中所分析的“美”。并且结合苏词 ,阐释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之特质以及美善二者之关系。此种阐释对苏轼词风的深入了解有所助益 ,同时也可以澄清常州词派词学理论中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经验事实 超验理念 美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著作人身权与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少峰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1-135,共5页
在知识产权法学界,人们普遍认为著作人身权与作者的人身不可分离,这一认识直接导致人们对《著作权法》第十七条的理解产生分歧。其实,无论是《著作权法》的具体规定,还是经验事实,都表明著作人身权与作者的人身并非绝对不可分离。对于... 在知识产权法学界,人们普遍认为著作人身权与作者的人身不可分离,这一认识直接导致人们对《著作权法》第十七条的理解产生分歧。其实,无论是《著作权法》的具体规定,还是经验事实,都表明著作人身权与作者的人身并非绝对不可分离。对于多数作品来说,除署名权外,著作人身权中的其他权利事实上是可以转让的,因此也是可以通过合同约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人身权 著作权归属 委托作品 《著作权法》 试析 知识产权 第十七条 经验事实 合同约定 法学界 署名权 分离 作者 多数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