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普尔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与当代自由主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贾中海 董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29,共3页
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元哲学基础,这种二元论有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波普尔在批判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过程中,阐述了他的批判理性主义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他认为以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为代表的历史决定... 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元哲学基础,这种二元论有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波普尔在批判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过程中,阐述了他的批判理性主义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他认为以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为代表的历史决定论是事实与价值的一元论,一元论的最大逻辑错误就是从"事实"如此推出"应当"如此,这种一元论思想是现代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波普尔主张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并把事实与价值二元论看做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元哲学基础,这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弱点和缺陷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与价值二元论 当代自由主义 波普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拒斥事实与价值的混淆——兼答周茜蓉、程金生先生 被引量:3
2
作者 程仲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0-57,共8页
在休谟问题的讨论中 ,周茜蓉和程金生先生的文章从反对事实与价值二元论开始 ,走到另一个极端 ,就是事实与价值的混淆。本文检讨了该文的一些混淆事实与价值的说法 ,指出它们都是经不起逻辑分析和得不到事实支持的哲学清谈 ,是依赖于过... 在休谟问题的讨论中 ,周茜蓉和程金生先生的文章从反对事实与价值二元论开始 ,走到另一个极端 ,就是事实与价值的混淆。本文检讨了该文的一些混淆事实与价值的说法 ,指出它们都是经不起逻辑分析和得不到事实支持的哲学清谈 ,是依赖于过度诠释而排斥逻辑研究的结果 ,解决不了休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谟问题 事实与价值的混淆 过度诠释 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基础——基于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诠释 被引量:1
3
作者 金晓燕 曹健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116,共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事实考察与价值规范中展开的。历史唯物主义领域彰显出"是"与"应是"的辩证统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逻辑路径。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内容和方...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事实考察与价值规范中展开的。历史唯物主义领域彰显出"是"与"应是"的辩证统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逻辑路径。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出事实与价值辩证统一关系,洞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范畴所蕴含的政治哲学向度,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事实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事实与价值的数学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邓曦泽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8,44,共10页
事实与价值之间不适合分类法,二者相互独立,但不是对立。实际上,事实与价值都是人类在生存活动中根据需要而建构起来的关于世界的认识或评价,都服从于生存目的,二者乃是作为独立变量,统一于效用。在数学上看,效用、事实与价值之间具有... 事实与价值之间不适合分类法,二者相互独立,但不是对立。实际上,事实与价值都是人类在生存活动中根据需要而建构起来的关于世界的认识或评价,都服从于生存目的,二者乃是作为独立变量,统一于效用。在数学上看,效用、事实与价值之间具有函数关系,事实(f)与价值(v)的乘积就是效用(u),即:u=f v。此函数可命名为事实与价值函数。在实践中,此函数在管理、教育上有重要价值。引入数学方法,可以推进伦理学的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 价值 效用 事实与价值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哲学中事实与价值分离的来龙去脉 被引量:3
5
作者 江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83-89,共7页
一、从休谟的质疑到摩尔所谓的“自然主义谬误”西方哲学史上,长期以来虽有少数哲学家注意到事实与价值的不同(如普罗塔戈拉认为道德、法律等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约定的),但从总体上看,哲学家们大多持“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价值的特性... 一、从休谟的质疑到摩尔所谓的“自然主义谬误”西方哲学史上,长期以来虽有少数哲学家注意到事实与价值的不同(如普罗塔戈拉认为道德、法律等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约定的),但从总体上看,哲学家们大多持“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价值的特性就是自然的特性,价值陈述是由事实陈述证实或否定的,从以“是”为系词的事实判断推演以“应当”为系词的价值判断似乎是不成问题的。他们没有注意到事实与价值的区别,至少没有使之得以突出。第一次对这种传统的自然主义论证提出质疑的是休谟。他指出:“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中是照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主义 事实与价值 情感主义 黑尔 道德思维 相对主义 规定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 自然主义谬误 道德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我们存在的知识到规范性知识——驳事实与价值的鸿沟
6
作者 迈克尔·史密斯 周希炜(译) 陈真(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50,I0003,共13页
分析哲学家难以达成共识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是否存在着事实与价值的鸿沟,或者说,我们能否从“是”的断言中推导出“应当”。休谟著名的看法是存在这样一种鸿沟。我们事实上做的是一回事,我们应当做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前者的认知和理解... 分析哲学家难以达成共识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是否存在着事实与价值的鸿沟,或者说,我们能否从“是”的断言中推导出“应当”。休谟著名的看法是存在这样一种鸿沟。我们事实上做的是一回事,我们应当做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前者的认知和理解不足以认识和理解后者。然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抵制休谟的结论。具体地说,关于我们应当做什么的知识可以从关于我们自身本性的知识、从我们自身属于能够确定好的属性的类的知识、从我们是怎样的知识,即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的显而易见的先天知识中推出。我们足不出户所能知道的事包括我们是存在的;时间顺序也是存在的;空间顺序也是存在的;我们处于时空顺序当中,这种时空顺序构成了我们思考能力的基础,无论它是什么,且其他行动者也可能位于其中;时空顺序中的元素彼此之间因果相连,其中一些元素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因此甚至更为根本的是,我们是我们能力的基础,正是因为这种能力,我们获得这个世界的知识并在这个世界中实现我们的欲望;而这预先就假定了我们是我们意愿能力和某种程度上工具理性能力的基础;等等。我们可以用纯描述性的术语,按照从最好到最差的等级来给行动者排序,而且这种排序进一步意味着各种评价性和应然性的断言。从足不出户的知识中推导出的规范性真理也属于足不出户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的知识 规范性知识 事实与价值的鸿沟 能够确定好的属性的类 足不出户的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实、价值缠结中的刑法因果关系解析——以希拉里·普特南事实与价值缠结理论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岩 刘士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25-132,共8页
自休谟始,事实与价值截然分离,一定意义上支持了长期处于通说地位的"刑法因果关系是客观事实"的论断。希拉里·普特南以"事实价值"为基础提出缠结理论,终结了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论断。刑法因果关系判断同样契... 自休谟始,事实与价值截然分离,一定意义上支持了长期处于通说地位的"刑法因果关系是客观事实"的论断。希拉里·普特南以"事实价值"为基础提出缠结理论,终结了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论断。刑法因果关系判断同样契合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缠结的现实。在内容上,刑法事实因果关系是扩展和延长因果事实要素的界定和分析;刑法价值因果关系是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及相互转化、限定。在本质上,刑法事实因果关系是行为支配关系、相关关系;刑法价值因果关系是刑法法律关系,一种是而又不限于结果导向主义的产物。刑法事实因果关系负担着确证案件事实、奠基法律因果关系的功能,而刑法价值因果关系具有拟制、确立两种功能。刑法因果关系是一种以事实价值为基础,基于发现的价值选择,通过发现、解构与重构,解释两条路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关系 缠结理论 事实与价值
全文增补中
事实与价值
8
作者 文青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既包含事实部分,也包含价值部分,两者常常是纠缠在一起的。事实是价值的基础,价值不能脱离事实而存在。然而,在研究活动中,我们又常常需要把它们区分开来。一是事实是可以证实或证伪,加以验证的。比如,某项研究如果不...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既包含事实部分,也包含价值部分,两者常常是纠缠在一起的。事实是价值的基础,价值不能脱离事实而存在。然而,在研究活动中,我们又常常需要把它们区分开来。一是事实是可以证实或证伪,加以验证的。比如,某项研究如果不能被重复,结论就可能受到质疑。价值不是这样。某人在战场战功赫赫,本国人会把他当作英雄加以敬仰,而交战的另一方,则会把他当作可恶的恶魔,巴不得立马把他消灭。因此,同样的行为,对不同的人所引发的感受不一,这就是价值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与价值 战功赫赫 质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事实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生存样态——从审美角度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
9
作者 张晓霞 张永缜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2,27,共4页
哲学应当帮助人们认识为什么生活和如何生活的问题,成为既密切关注人的外在物质世界又关注内在精神世界,面向、贴近、围绕人的生活世界和心灵深处的学问。人为获得幸福而活,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应尽量将人的事实性和价值性存在相统一起来... 哲学应当帮助人们认识为什么生活和如何生活的问题,成为既密切关注人的外在物质世界又关注内在精神世界,面向、贴近、围绕人的生活世界和心灵深处的学问。人为获得幸福而活,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应尽量将人的事实性和价值性存在相统一起来才能获得幸福。通过审美实践才能将事实性与价值性统一起来。审美超越了任何道德的或生物的利害关系,在审美实践中真与善、感性与理性、合规律与合目的性、自然规律与社会实践、客观必然与主观目的、必然与自由相互渗透、交融,走向统一。我们应当从审美实践出发,探索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实践 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人的存在 新哲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古代史学: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雪萍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9-76,共8页
中西古代史学: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冲突与协调马雪萍陕西师大历史系如何处理历史研究中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认识论中的一大课题,也是至今仍困扰着历史学家的一个难题。历史学家在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时总要追本溯... 中西古代史学: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冲突与协调马雪萍陕西师大历史系如何处理历史研究中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认识论中的一大课题,也是至今仍困扰着历史学家的一个难题。历史学家在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时总要追本溯源,以从史学遗产中得到启示。史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春秋》 司马迁 历史学家 历史家 古代史学 历史研究 《史记》 修昔底德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研究是否价值无涉——基于科学实践哲学的思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仲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2,238,共6页
20世纪风险社会的问题引发公众对科学研究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使科学家与科学政策制定者困惑不已。这种困境的最深刻认识论根源是"价值无涉的客观性"观念。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观念不仅是认识论上的幻想,而且还会带... 20世纪风险社会的问题引发公众对科学研究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使科学家与科学政策制定者困惑不已。这种困境的最深刻认识论根源是"价值无涉的客观性"观念。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观念不仅是认识论上的幻想,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科学实践中,真理是"有意义的真理",一种事实与价值相结合的真理。价值是科学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学知识得以正常生产、科学造福于人类的基本前提。价值的引入意味着科学哲学的任务要发生改变,即其规范性思考,不仅是对科学合理性的一种辩护,还是一种治理科学的方法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实践哲学 价值无涉的客观性 事实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理解的休谟进路
12
作者 龚群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4,共10页
对西方近代以来价值哲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首推休谟。休谟在“是”与“应当”的区分中对于事实概念和价值概念的理解,成为现当代西方哲学家们对价值理解的范本。休谟认为从“是”无法推出“应当”,强调作为科学描述对象的事实与伦理价... 对西方近代以来价值哲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首推休谟。休谟在“是”与“应当”的区分中对于事实概念和价值概念的理解,成为现当代西方哲学家们对价值理解的范本。休谟认为从“是”无法推出“应当”,强调作为科学描述对象的事实与伦理价值二者截然不同。摩尔以“自然主义的谬误”表达了对将事实与价值混为一谈的批判,认为“善”或“善的”是不可定义的,所有定义都犯了“自然主义的谬误”,摩尔的研究推进了当代哲学中在事实与价值二分法下的价值理解。艾耶尔和史蒂文森则继承了摩尔的研究进路,将伦理价值的理解仅看成是伦理情感的表达和态度问题。价值冲突的表现就是态度的分歧。在史蒂文森那里,解决态度的分歧成为他的主要价值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摩尔 史蒂文森 价值 事实与价值二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价值哲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13
作者 王玉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7,共6页
我国价值哲学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第一,需要的客观性问题。我国的满足需要论不同于西方的满足需要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认为需要都是客观的。需要并非都是客观的,以需要都是客观的为基础论证价值的客观性是片面... 我国价值哲学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第一,需要的客观性问题。我国的满足需要论不同于西方的满足需要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认为需要都是客观的。需要并非都是客观的,以需要都是客观的为基础论证价值的客观性是片面的。第二,需要的合理性问题。主体需要并非都是合理的。以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和理论混乱;如果把这种观点的逻辑贯彻到底,在实践上就会产生误导。第三,事实混同于价值及其原因问题。在价值哲学理论中,认为满足需要就有价值,实际上是把事实混同于价值,其思想根源正是快乐主义。第四,使用价值与哲学价值的区别问题。我国一些学者之所以用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理论上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用马克思说的使用价值来理解哲学价值。这种理解是不能成立的。从哲学价值的本质来说,价值必定是善的;使用价值则指物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而需要并非天然合理,满足需要并非都是善的。从外延来说,使用价值主要指物的有用性,通常指功利价值,哲学价值则不仅包括功利价值,还包括超功利的真理、道德、审美价值等。把使用价值混同于哲学价值,根本原因也是由于使用价值能满足需要,能产生快感,这种看法从思想根源上说也是快乐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 合理性 事实与价值 使用价值与哲学价值 快乐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价值论视域中的文学本质言说
14
作者 秦晓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0,共4页
在反本质主义语境中,生存论与价值论的关联是文学本质探讨的逻辑起点。当下文学本质的言说呈现两种思路,一种是整体主义的,将文学的本质视做一个有机整体,对其多重性、多层次性进行分析;一种是审美主义的,在肯定文学多重本质的前提下,... 在反本质主义语境中,生存论与价值论的关联是文学本质探讨的逻辑起点。当下文学本质的言说呈现两种思路,一种是整体主义的,将文学的本质视做一个有机整体,对其多重性、多层次性进行分析;一种是审美主义的,在肯定文学多重本质的前提下,从生存价值论出发强调文学的审美超越性维度。对事实和价值关系的不同理解是造成文学本质讨论中分歧的原因所在,在价值判断中内在尺度的理性运用也许可以为文学本质言说提供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言说 生存价值 事实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冲突与文化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13,共7页
价值冲突与文化发展方军《哲学研究》编辑部价值冲突,是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全球性质的重大实践难题,同时,又是不容回避的重大理论难题。本文仅对价值冲突的实质及其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价值、价值观与... 价值冲突与文化发展方军《哲学研究》编辑部价值冲突,是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全球性质的重大实践难题,同时,又是不容回避的重大理论难题。本文仅对价值冲突的实质及其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价值、价值观与规范价值,作为社会的个人的一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冲突 价值观念 客观性 价值评价 活动成果 相对主义 事实与价值 表现形式 人本身 价值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哲学史中的价值认识理论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齐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4-21,共8页
怎样认识和把握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国内哲学界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个别与一般关系的理论、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统一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和讨论.这表明人们对西方哲学史的认识在发展和加深.笔者认为,哲学史作为历史... 怎样认识和把握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国内哲学界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个别与一般关系的理论、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统一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和讨论.这表明人们对西方哲学史的认识在发展和加深.笔者认为,哲学史作为历史精神的精华,它不仅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认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认识 事实认识 西方哲学史 理论初探 康德 黑格尔 古希腊罗马哲学 价值问题 事实与价值 价值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价值思想浅析
17
作者 马宁 《学术论坛》 CSSCI 1999年第S1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邓小平 价值思想 事实与价值 价值理论 人民利益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 物质利益 真理性原则 发展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不平等批判的内在张力及当代价值
18
作者 刘华初 刘睿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事实与价值的辩证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不平等批判的内在张力。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真实揭露,指出资产阶级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僵化认识导致资产阶级平等观的意识形态性质。因为社会历史的运动必然使事实经历由简单到复杂... 事实与价值的辩证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不平等批判的内在张力。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真实揭露,指出资产阶级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僵化认识导致资产阶级平等观的意识形态性质。因为社会历史的运动必然使事实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适用于简单事实的价值原则必然随之逐渐失效而退化为虚假意识,所以只有有事实支撑的价值才是科学的和值得欲求的。马克思进而在准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层次地阐明了共产主义平等原则,重构了平等的价值内涵。马克思还根据事实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将无产阶级确认为实现普遍平等的主体。主体所经验到的事实决定了其价值目标的性质,只有不享有任何特殊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普遍平等的要求。而事实不会自动趋向价值,马克思在对危机的分析中认识到实现平等需要主体性力量的介入,只有对现存社会抱有最为坚决的革命态度的无产阶级才能与危机这个资本自我否定的事实结合起来推翻资本统治,消除不平等的社会结构。把握马克思不平等批判的内在张力,不仅有助于形成对马克思平等思想的正确认识,还能有效回应部分西方学者的误解与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与价值 辩证法 马克思平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发生论》序
19
作者 王玉■ 《现代哲学》 1998年第4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价值哲学 发生论 事实与价值 价值的本质 发生学 重要进展 马克思恩格斯 现代发生 价值本质 发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价值实现机制的几个理论问题
20
作者 张昕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价值实现机制 目的性价值 价值关系 主客体关系 功利评价 手段性价值 价值主体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价值评价 价值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