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事实/价值”等于“现象/本体”吗?——对牟宗三“良知自我坎陷说”的一个检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兴 吴倩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74,共4页
":良知自我坎陷说"作为牟宗三哲学体系的核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该学说的根本症结在于牟氏将"事实/价值"的区分等同于"现象/本体"的区分,缺失了"事实性之本体"和"价值性之现象"... ":良知自我坎陷说"作为牟宗三哲学体系的核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该学说的根本症结在于牟氏将"事实/价值"的区分等同于"现象/本体"的区分,缺失了"事实性之本体"和"价值性之现象"两个重要的层面,由此造成了"知识上不去、道德下不来"的理论难题。因此,只有将平列性的"价值/事实"与立体性"本体/现象"区别开来,才能真正解决"坎陷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良知自我坎陷说 事实/价值 现象/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数据:客观性与主观性,事实与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保罗·斯坦迪什(著) 高洁(译)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120-128,共9页
数据通常被看作是研究的基础,是进行教育咨询的必备要素。然而该观点值得质疑,我们为什么要用数据,数据是怎样得出的?很多研究者在得出数据后都不知该如何运用数据,测试的结果无法确切指示研究下一步该做什么,特别是在社会科学中这种情... 数据通常被看作是研究的基础,是进行教育咨询的必备要素。然而该观点值得质疑,我们为什么要用数据,数据是怎样得出的?很多研究者在得出数据后都不知该如何运用数据,测试的结果无法确切指示研究下一步该做什么,特别是在社会科学中这种情况更为普遍。鉴于此,我们更需理解数据。这篇文章论述了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以及与客观性和主观性紧密关联的事实与价值的问题。精神或多或少地与肉体相分离,存有一种不同于价值领域的事实领域,这两种观点为当代的(不仅是社会科学中使用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概念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两种观点现在都受到贬抑。这篇文章将重新梳理客观性与主观性、事实与价值的本质,重新定位教育在研究、政策和实践中的方向,帮助人们对问题本身的实质特点进行更好的判断,促进研究方法的训练及教育项目经费的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事实/价值 主观/客观 客观性 人文学科 教育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二元世界的樊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使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雪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9,共8页
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一个日趋复杂和多元的理论生态环境下进行的。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存在两种最为流行和受众最广的话语系统:一是由马克思主义主导的政治学话语;一是西方经济学占强势地位的经济学话语... 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一个日趋复杂和多元的理论生态环境下进行的。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存在两种最为流行和受众最广的话语系统:一是由马克思主义主导的政治学话语;一是西方经济学占强势地位的经济学话语。二者的相互竞争和在价值观上的对立带来的一个理论后果就是经济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偏离。走出这种二元世界的樊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使命。为此,必须破除西方经济学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迷障及其营造的理论幻象,加强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价值二分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