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雨峰 王芸 +4 位作者 吴莹 程明 黄林 徐丽 余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综合康复组(n=35)行常规康复治疗加电针疗法,普通康复组(n=35)行单纯康复治疗,对照组(n=35)无任何康复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综合康复组(n=35)行常规康复治疗加电针疗法,普通康复组(n=35)行单纯康复治疗,对照组(n=35)无任何康复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3个疗程后进行P300检查。结果治疗后综合康复组P300潜伏期低于普通康复组,波幅高于普通康复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电针 康复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赵雅宁 杨芳 +2 位作者 郝正玮 李建民 李佳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907-2910,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一侧下肢肢体偏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一侧下肢肢体偏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对照组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干预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评价两组疗效;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ERP N100、N200、P200、P300潜伏期及P300波幅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N100、N200、P200、P300潜伏期及P300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高,N100、N200、P200、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00波幅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增高,N200、P200、P300潜伏期缩短,P300波幅增高(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偏瘫 康复 机器人 肌电描记术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事件相关脑电位系列研究 被引量:78
3
作者 罗跃嘉 黄宇霞 +1 位作者 李新影 李雪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5-510,共6页
为探讨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脑机制,建立了情境图片、面孔、汉字和声音四个系列组成的中国情感刺激材料库,并通过ERP实验对情绪与注意、工作记忆的关系以及特质焦虑者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⑴负性情绪刺激在信息加工... 为探讨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脑机制,建立了情境图片、面孔、汉字和声音四个系列组成的中国情感刺激材料库,并通过ERP实验对情绪与注意、工作记忆的关系以及特质焦虑者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⑴负性情绪刺激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至少在注意、评价及反应准备这几个阶段具有某种优先权,注意偏向也可在内隐任务下发生,负性刺激对注意资源不足具有某种补偿作用;⑵威胁性视觉提示对其后的视觉加工具有调节作用,高焦虑个体对这类性刺激投入了更多的视觉加工资源,而且威胁性刺激对注意的影响可以跨通道进行,威胁性的视觉刺激可以影响触觉注意;⑶在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方面,负性情绪下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引起的P300波幅减小,这种效应可能是基于情绪对顶叶注意系统的调节作用,而在词语工作记忆任务中这种效应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事件相关电位 注意 工作记忆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400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何文贞 蔡德 +2 位作者 林丽丽 方玉珊 郑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有和无PSD的脑卒中患者各85例,前者在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给予PSD患者氟西汀治疗3个月...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有和无PSD的脑卒中患者各85例,前者在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给予PSD患者氟西汀治疗3个月。检测所有患者N400和血小板5-羟色胺(5-HT)浓度。结果治疗前PSD患者N400的潜伏期时间和平均波幅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5-HT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PSD患者N400的潜伏期时间和平均波幅较治疗前分别缩短和延长(P<0.01),血小板5-HT的浓度明显上升(P<0.01)。PSD组和对照组患者血小板5-HT浓度与N400潜伏期呈负相关(P<0.05),而与N400平均波幅正相关(P<0.05)。结论PSD患者N400的变化以潜伏期明显延长、平均波幅明显缩短为特征,血小板5-HT浓度影响N400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症 5-羟色胺 事件相关电位 N4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成像、事件相关电位及脑震荡后综合征问卷评分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陶仅德 李秋雨 +3 位作者 漆强 曾鹏 刘晓 吴贵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1-735,共5页
背景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较常见且其引发的脑震荡后综合征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由于其临床表现相对主观,相关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临床诊断尚存争议,因此探寻早期诊断、评估预后的有效检测手段尤为重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背景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较常见且其引发的脑震荡后综合征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由于其临床表现相对主观,相关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临床诊断尚存争议,因此探寻早期诊断、评估预后的有效检测手段尤为重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脑震荡后综合征问卷(RPQ)评分在mTB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6月选取东莞东华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mTBI患者30例为病例组,同期选取于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MRI检查、P300检测和RPQ评分,分别测量其大脑的基底核、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左侧及其右侧的代谢物[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水平,并记录病例组患侧、健侧NAA/Cr、Cho/Cr,对照组左侧、右侧NAA/Cr、Cho/Cr,记录两组P300波幅、P300潜伏期、RPQ评分。结果两组常规MRI检查均未见异常,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NAA峰较其健侧下降、Cho峰较其健侧升高。对照组基底核、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左侧NAA/Cr、Cho/Cr与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基底核、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患侧NAA/Cr、Cho/Cr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NAA/Cr小于健侧,Cho/Cr大于健侧(P<0.05)。病例组P300波幅小于对照组,P300潜伏期、RPQ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的NAA/Cr与P300波幅呈正相关(r=0.874,P<0.001;r=0.883,P<0.001),与P300潜伏期(r=-0.813,P<0.001;r=-0.850,P<0.001)、RPQ评分(r=-0.617,P<0.001;r=-0.627,P<0.001)均呈负相关;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的Cho/Cr与P300波幅均呈负相关(r=-0.862,P<0.001;r=-0.749,P<0.001),与P300潜伏期(r=0.607,P<0.001;r=0.552,P=0.002)、RPQ评分(r=0.786,P<0.001;r=0.558,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MRS能从分子层面反映mTBI患者伤后脑组织的生化及组织代谢的变化情况,P300能客观地反映mTBI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情况,RPQ评分能较客观地反映mTBI患者脑震荡后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三者结合在mTBI的早期诊断、评估及预后中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磁共振成像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震荡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及事件相关电位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艳平 杨清成 刘建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813-2814,共2页
目的分析脑电图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2010年在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DEACMP患者及3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未发生迟发脑病患者的相关因素及电生理进... 目的分析脑电图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2010年在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DEACMP患者及3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未发生迟发脑病患者的相关因素及电生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EACMP患者的年龄、昏迷时间、高压氧治疗持续时间与ACMP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脑电图轻、中、重度异常与ACM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中、重度异常患者发生DEACMP较多。DEACMP组P300潜伏期及波幅与AC-M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及P300对DEACMP的发生及判定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再学习对脑梗死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余茜 李晓红 +8 位作者 黄林 覃波 程明 彭兴铺 段小东 李怡 李雨峰 许嘉 肖宗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2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其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影响。方法选择9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接受运动再学习训练)和对照组(47例,未训练),比较12周后两组患者Berg平衡评分、Sheikh躯干控制评分、Fugl-Meye... 目的研究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其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影响。方法选择9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接受运动再学习训练)和对照组(47例,未训练),比较12周后两组患者Berg平衡评分、Sheikh躯干控制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步行能力等指标,观察在运动功能改善的同时ERPP300是否有改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ERP正常对照。结果观察组Berg平衡评分、Sheikh躯干控制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步行能力等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ERPP300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波幅明显增高(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的ERPP300比较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训练在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同时对ERPP300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再学习 梗死 运动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E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的事件相关电位脑电信号分析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洪涛 黄辉 +2 位作者 贺跃帮 刘旭程 李霆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9-595,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事件相关电位分析方法,首先建立3层神经网络结构,利用降噪自编码对神经网络进行初始化,实现了降噪自编码深度学习模型的无监督学习.从无标签数据中自动学习数据特征,通过优化模型训练得到的权值作为神经... 提出一种基于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事件相关电位分析方法,首先建立3层神经网络结构,利用降噪自编码对神经网络进行初始化,实现了降噪自编码深度学习模型的无监督学习.从无标签数据中自动学习数据特征,通过优化模型训练得到的权值作为神经网络初始化参数.其次,经过有标签的样本进行网络参数的微调即可完成对神经网络的训练,该方法有效解决了神经网络训练中因随机选择初始化参数,而导致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最后,利用上述神经网络对第3届脑机接口竞赛数据集Data set Ⅱ(事件相关电位脑电信号)进行分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降噪自编码迭代2500次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在受试者A和受试者B样本数据叠加5次、10次、15次3种情况下获得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73.4%, 87.4%和97.2%.该最高准确率优于其他分类方法,比竞赛第1名联合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ESVM)提高了0.7%,为事件相关电位脑电信号提供了一种深度学习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号 降噪自编码 神经网络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后伪装认知功能损伤者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北陵 吴冬凌 +2 位作者 李学武 梁伟德 丁树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伪装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方法鉴定专家结合临床检查及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对193例脑外伤后精神伤残鉴定进行评估,区分出伪装认知功能损伤者52例与非伪装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高低音听觉刺激高低概率范式(oddb... 目的探讨检测伪装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方法鉴定专家结合临床检查及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对193例脑外伤后精神伤残鉴定进行评估,区分出伪装认知功能损伤者52例与非伪装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高低音听觉刺激高低概率范式(oddball)引发事件相关电位,并同步记录被试判断高低音的正确率,分析伪装与非伪装组事件相关电位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①伪装组在P300之后的负慢波潜伏期显著短于非伪装组[(412.0±181.6)msvs(424.0±170.1)ms,Z=3.25,P=0.001];而波幅也大于非伪装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②伪装组P300潜伏期短于非伪装组,而波幅大于非伪装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③伪装组听觉高低音判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非伪装组[(79.2±19.8)%vs(93.1±9.3)%,t=5.195,P<0.001〗。结论伪装认知功能损伤者客观脑电生理反应(潜伏期短,波幅大)与其主观行为表现(判断高低音的正确率低)的"矛盾现象"可以作为伪装认知功能损伤的判断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认知功能 伪装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句鉴赏过程中的顿悟:来自脑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晶 刘昌 +1 位作者 沈汪兵 张小将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猜谜催化范式探讨诗句鉴赏过程中顿悟发生的认知机制。结果发现,在诗眼呈现后的500-700ms内,诱发顿悟诗句较无法诱发顿悟诗句的脑电波形存在一个更加正向的偏移。两类诗句的脑电差异波中,该正成分的潜伏期约为...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猜谜催化范式探讨诗句鉴赏过程中顿悟发生的认知机制。结果发现,在诗眼呈现后的500-700ms内,诱发顿悟诗句较无法诱发顿悟诗句的脑电波形存在一个更加正向的偏移。两类诗句的脑电差异波中,该正成分的潜伏期约为600ms,差异波的脑电峰值位于Pz点,差异波地形图显示诱发顿悟的诗句比无法诱发顿悟的诗句激活了顶部和枕部广泛脑区。P600可能反映了诗句鉴赏过程中诗眼信息促发的语义整合和由此产生的语义表征的更新,标志着诗句顿悟过程的特异性加工机制。我们认为,诗句鉴赏中的顿悟是一个通过意象重组,将诗句的原有表征整合并更新为一个新的表征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鉴赏/诗句鉴赏 顿悟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T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余红胜 许红莉 鲁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5-481,共7页
目的: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的CT影像表现及P300潜伏期、波幅变化特点,探讨CT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7例诊断为CAE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初期行CT和P300检查,结合临床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 目的: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的CT影像表现及P300潜伏期、波幅变化特点,探讨CT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7例诊断为CAE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初期行CT和P300检查,结合临床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影像表现异常24例(24/37,64.9%),主要表现为脑萎缩、脑白质变性、脑梗死;其中单一影像表现16例,多病变并存8例;全部37例(37/37,100%)病例P300潜伏期均有显著延长(P<0.001),其中32例伴有波幅显著降低(P<0.001)。结论:CAE患者多伴有脑器质性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CT与P300检查能分别反映CAE脑中枢器质性和认知功能损害及程度,可为临床CAE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依赖 酒精中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事件相关电位P300 潜伏期 波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不同内源成分在脑卒中后失语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幸 韦宇飞 常静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63-866,共4页
失语症是脑卒中后主要并发症之一,选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具有重大意义。事件相关电位(ERP)已成为国内外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其中P300、N400、失匹配负波(MMN)、关联性负变(CNV)作为ERP的内源成分,已广泛运用于大脑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和评定... 失语症是脑卒中后主要并发症之一,选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具有重大意义。事件相关电位(ERP)已成为国内外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其中P300、N400、失匹配负波(MMN)、关联性负变(CNV)作为ERP的内源成分,已广泛运用于大脑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和评定,在语言功能评价方面的优势日渐凸显。本文论述ERP的不同内源成分在脑卒中后失语中的应用,并着重分析比较N400和P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失语症 事件相关电位 内源成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忠玲 李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338-2342,共5页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或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01例为病例组,选取非脑卒中患者10...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或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01例为病例组,选取非脑卒中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根据梗死/出血灶的解剖部位,病例组患者又分为5组:额叶卒中组、颞叶卒中组、顶叶卒中组、枕叶卒中组、基底核区卒中组。应用MoCA、P300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病例组患者的MoCA评分、P300波幅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额叶、颞叶卒中组MoCA评分减低,P300波幅减低,P300潜伏期延长;顶叶卒中组MoCA评分减低;基底核区卒中组MoCA评分减低,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额叶、颞叶、基底核区卒中组与顶叶、枕叶卒中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额叶、颞叶卒中组与基底核区卒中组比较,MoCA评分减低,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执行功能/视空间、命名、延迟回忆、定向力得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MoCA和P300潜伏期最佳临界值为22分和397 ms,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5%、85.7%和85.7%、55.3%。与MMSE比较Kappa值分别为0.712和0.654(P<0.01)。结论额叶、颞叶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最明显,MoCA和P300可识别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截断值分别为22分和397 ms时,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余庆 张玲莉 赵小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4-377,共4页
事件相关电位作为一种特殊的诱发电位发展迅速,为近年来研究人的认知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P300是事件相关电位中被研究最为广泛和成熟的一个成分,与注意、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过程关系密切。对脑损伤后认知功能改变的评价是这类研究的... 事件相关电位作为一种特殊的诱发电位发展迅速,为近年来研究人的认知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P300是事件相关电位中被研究最为广泛和成熟的一个成分,与注意、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过程关系密切。对脑损伤后认知功能改变的评价是这类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相关研究的展开,这项技术在法医临床、精神病等领域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ERPS P300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事件相关电位的功能性网络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凌 黎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2-795,共4页
利用视觉空间注意事件相关电位(ERP)构建了功能性网络;计算并分析了该网络的聚类系数;提出了一个适用的复杂网络统计参数即成对区域连接边数百分比;研究了ERP网络的特性及注意、刺激视野区域对该网络的影响。该聚类系数显著大于相应的... 利用视觉空间注意事件相关电位(ERP)构建了功能性网络;计算并分析了该网络的聚类系数;提出了一个适用的复杂网络统计参数即成对区域连接边数百分比;研究了ERP网络的特性及注意、刺激视野区域对该网络的影响。该聚类系数显著大于相应的随机网络的聚类系数,验证了网络的小世界特性。成对区域连接边数百分比显示刺激对侧大脑前后部的连接显著比刺激同侧大脑前后部的连接强。发现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的两个复杂网络参数有明显的不同,说明这两个参数能反映不同实验条件的大脑动力学特性。新的复杂网络统计参数的提出是研究各种认知任务下大脑动力学特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网络 聚类系数 事件相关电位 小世界特性 统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图片再认的事件相关电位 被引量:2
16
作者 霍姿含 何胜昔 +3 位作者 冉春风 张辉顺 陈炜 刘世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记忆功能受损的特点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征。方法:LI组患者3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均进行图片再认测验,同时记录脑电图,离线处理后对两组被试者所诱发的ERPs进行分析比较。结...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记忆功能受损的特点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征。方法:LI组患者3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均进行图片再认测验,同时记录脑电图,离线处理后对两组被试者所诱发的ERPs进行分析比较。结果:LI组图片再认的反应时间为746.79±62.07ms,对照组为642.47±53.91ms,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LI组图片再认的正确率为70.53%±15.32%,对照组为79.29%±11.0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I组所诱发的额区N300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01)。结论:LI患者存在记忆受损,再认能力下降。ERP可作为早期评价LI患者记忆功能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梗死 记忆障碍 再认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脑机接口的感觉刺激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7
作者 明东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9年第6期1-6,共6页
脑机接口研究的目的就是在人脑和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一种直接联系,使人们可以通过思维来直接控制计算机或外部设备。感觉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是基于脑电的脑机接口系统研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信号模式,按其刺激模式的不同又... 脑机接口研究的目的就是在人脑和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一种直接联系,使人们可以通过思维来直接控制计算机或外部设备。感觉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是基于脑电的脑机接口系统研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信号模式,按其刺激模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视觉、听觉、体感等单一感觉通道刺激诱发的和跨感觉通道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发展表明:相对于单一感觉通道,跨感觉通道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具有波幅高、潜伏期短且含有高维度空间分布信息的特点,可弥补单一感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信息过少、不利识别的缺陷,从而提高信息转化速度和分类准确率,在脑机接口中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接口 感觉刺激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齐瑞 严隽陶 +2 位作者 杨绍菊 顾慎为 王念宏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0期688-690,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相关事件电位(ERP)的检测,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与P300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MMSE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300潜伏期高于正常...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相关事件电位(ERP)的检测,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与P300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MMSE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300潜伏期高于正常对照组,振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P300潜伏期与年龄(r=0.477,P<0.05)成正相关,与学历(r=-0.516,P<0.05)、MMSE(r=-0.549,P<0.05)、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认知项呈负相关(r=-0.584,P<0.01),而与抑郁、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BI、既往史评分、伴发病评分等因素不相关。结论听觉P300潜伏期可以客观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障碍 急性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永斌 郝舒亮 +2 位作者 徐江涛 张富洪 焦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_(300))的变化,探讨TIA患者的认知损害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对31例TIA患者及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P_(300)检测及神经系统查体。数据采...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_(300))的变化,探讨TIA患者的认知损害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对31例TIA患者及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P_(300)检测及神经系统查体。数据采用t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TIA组的MMSE评分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_3波潜伏期TIA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比颈内动脉系统TIA的P_3波潜伏期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TIA患者的P_3波潜伏期延长与TIA患者的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0.383,P<0.01),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259,P<0.05)。结论 TIA患者存在早期认知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损害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被引量:8
20
作者 疏德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8-202,224,共6页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作为当前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其相对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安全性和低廉的成本,使其在医学、心理学、体育学、管理学等研究领域被广泛使用。为了让初学者能快捷、准确地掌握该实验技术,以Brain...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作为当前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其相对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安全性和低廉的成本,使其在医学、心理学、体育学、管理学等研究领域被广泛使用。为了让初学者能快捷、准确地掌握该实验技术,以BrainVision Analyzer 2.0软件为例,介绍了EEG(脑电)的记录、EEG数据离线分析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还介绍了ERP数据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实验技术 BrainVision ANALYZER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