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记叙文时间转换机制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冷英
莫雷
韩迎春
黄浩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4,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 :3 0 2 70 477
-
文摘
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和再认探测技术 ,探讨了间断性时间短语与场景跨度的关系对时间转换的影响 ,对Zwaan提出的强印象假设与Anderson提出的场景模型进行检验。实验 1探讨在与Zwaan实验材料相似长度的场景中人们是否会忽略对较短的非连续性时间标记的处理 ;实验 2探讨在时间跨度较大的场景中 ,与Zwaan实验材料相似长度的间断性时间标记是否会引起时间的转换。结果表明时间信息的间断性只是产生时间转换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不是充分条件 ;读者在处理间断性的时间短语进行时间转换时还会参照时间短语的跨度与场景跨度的比例。
-
关键词
情境模型
事件标记模型
场景模型
强印象假设
-
Keywords
situation-model, event-indexing model, scenarios model, strong iconicity assumption.
-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一种改进的可修复密钥分配协议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琥
陈黄海
诸鸿文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
-
出处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43-144,F003,共3页
-
文摘
Hwang和Ku提出了密钥分配协议可修复特性的概念 .在本文中针对Hwang和Ku所提出的密钥分配协议进行分析 ,指出该协议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在该协议是否具有完全可修复特性问题上出现的争论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可修复特性的密钥分配协议解决了原协议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而且提出了隐藏重复事件标记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可修复密钥分配协议从而成功解决了原协议的完全可修复性问题 .
-
关键词
可修复性
密钥分配协议
安全通信
事件标记
-
Keywords
reparability
key distribution
event marker
-
分类号
TN918.1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
-
题名一种新的适合于Internet环境的密钥分配协议
- 3
-
-
作者
王文龙
王泽成
李志斌
斯桃枝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所
-
出处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
基金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02JC14031)
-
文摘
提出了一个基于椭圆曲线数字签名密钥分配的新协议,该协议去掉了引起争议的事件标记,同时增加了可认证性,并在该协议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Internet的分级密钥分配协议。
-
关键词
密钥分配
可修复性
事件标记
椭圆曲线
数字签名
可认证性
-
Keywords
key distribution
reparability
event marker
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inature
authentication
-
分类号
TP310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题名“之”在“NP之VP”中的功能
- 4
-
-
作者
〔法〕齐冲
王玥雯
-
机构
巴黎狄德罗大学/巴黎第七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武汉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长江学术》
CSSCI
2019年第3期102-108,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境外汉语语法学史及数据库建设”(16ZDA209)
-
文摘
本文受到了19世纪西方汉语语法研究论著中没有把在"NP之VP"中的"之"分析为名词化标记的启发,主张"NP之VP"现象属于对事件的描述,其中VP并没有名词化,"NP之VP"作为后面小句的话题,表达的是"事件"。我们的分析显示"之"在"NP之VP"中属于表谓语的"事件标记",在句法上可视为指示词。这个分析结果不仅符合"之"在古汉语中较常见的语法功能,体现其一致性,还可以充分地解释"之"在"NP之VP"中的特殊语法地位。
-
关键词
NP之VP
事件标记
指示词
汉语语法
-
Keywords
NP ZHI(之) VP
Event Marker
Demonstrative
Chinese Grammar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