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增强非事件性新闻的时效性
- 1
-
-
作者
彭建华
-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报 主编
-
出处
《写作》
2000年第3期27-27,共1页
-
文摘
非事件性新闻是对一段时间内或一定空间内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进行综合反映的新闻报道。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较为宽松些。然而,非事件性新闻毕竟也是新闻,因此也必须具有新闻的属性。
-
关键词
新闻
写作方法
非事件性新闻
时效性
新闻价值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用事实说话——增强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新闻性
- 2
-
-
作者
陈早霞
-
机构
北京大兴区广播电视中心总编室
-
出处
《黄河之声》
2007年第7期118-119,共2页
-
文摘
由于关注的新闻事实的属性不同,新闻界提出事件性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概念。区别于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一般不关注单一独立的某一事件,而反映的是一个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可以是多个事件的综合,以及由此生发的思想意义。时空跨度大、信息丰富、价值多元、主题具有多义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事件性新闻关注的事实的时态可以是“过去时”,也可以是“现在时”,是正在发生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只关注已经发生的事实,是过去的事情。它是一种总结、回溯性的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如何”等问题。
-
关键词
非事件性新闻
新闻性
用事实说话
新闻价值
受众
新闻报道
新闻事实
新闻由头
全过程
传播效果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广播新闻如何“讲故事”?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卫明华
丁霞
-
机构
包头人民广播电台
-
出处
《新闻论坛》
2013年第1期56-56,62,共2页
-
文摘
新闻“讲故事”,这一新闻播报形式现正得到包括广播在内的众多媒体同行的认同。当今受众的兴趣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电视普及、网络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受众更希望记者能够把他们带到新闻的“故事”中去。而且“讲故事”的写作手法,让新闻报道中有具体的人、具体的情节,形象而不抽象,听众易于接受,易于被打动。
所谓新闻要“讲故事”,就是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往往开头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通过这个人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开、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的介入变得容易赢得读者的注意,以人情味提高传播效果。
-
关键词
广播新闻
讲故事
非事件性新闻
新闻播报形式
人物故事
新闻主题
写作手法
新闻报道
-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做好主题性报道的四个要素
被引量:2
- 4
-
-
作者
云淑莹
-
机构
内蒙古电视台
-
出处
《新闻论坛》
2012年第2期58-58,共1页
-
文摘
主题性报道是中国电视新闻的一大特色,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然而这类报道毕竟不如事件性新闻“好看”,可以说是“背着石头上山”,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电视制作人可以感到沉重,但不能让观众也感到沉重,恰恰还要增强新闻节目的吸引力,以期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
关键词
主题性报道
正确舆论导向
电视新闻
事件性新闻
新闻节目
宣传效果
制作人
吸引力
-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如何激活时政新闻可读因素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李波
韩伊明
-
机构
长春日报社
-
出处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第11X期14-15,共2页
-
文摘
时政新闻,即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时政新闻并不是十分符合大众的"口味",不少受众表示对时政新闻不感兴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又该如何激活时政新闻的可读元素,使时政新闻受到大众好评呢?本文将针对此问题予以分析。
-
关键词
时政新闻
会议新闻
社会势力
社会集团
国际关系
新闻同质化
新闻点
非事件性新闻
华尔街日报体
民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