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商标的争议制度 被引量:4
1
作者 钟立国 《知识产权》 CSSCI 2000年第1期21-23,共3页
商标所有人在对商标注册后,即取得了商标专有权,商标所有人即可依法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商标专有权的取得,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各国商标法都规定了注册商标争议制度,作为对不当注册和不当使用的补救措施,以保证注册商标... 商标所有人在对商标注册后,即取得了商标专有权,商标所有人即可依法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商标专有权的取得,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各国商标法都规定了注册商标争议制度,作为对不当注册和不当使用的补救措施,以保证注册商标的合法性。本文通过对注册商标争议制度的比较分析,探讨发生注册商标争议的原因、商标争议的程序,为完善我国的商标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注册 商标争议 注册商标 争议制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创新问题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燕 陈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19-22,29,共5页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着处理周期过长、劳动仲裁与诉讼程序衔接不畅、仲裁时效的规定不尽科学、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入WTO ,要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与国际接轨 ,遵循透明、公正、效率的原则 ,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的处理进...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着处理周期过长、劳动仲裁与诉讼程序衔接不畅、仲裁时效的规定不尽科学、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入WTO ,要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与国际接轨 ,遵循透明、公正、效率的原则 ,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的处理进行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劳动争议诉讼制度 代替性纠纷解决手段 中国 制度创新 劳动法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学位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3
3
作者 宋艳慧 周兰领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59,共5页
完善学位争议处理制度是我国学位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我国学位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简要概述域外学位争议处理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学位争议制度的具体建议:明确学位争议的校内申诉处理机制,将学位... 完善学位争议处理制度是我国学位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我国学位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简要概述域外学位争议处理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学位争议制度的具体建议:明确学位争议的校内申诉处理机制,将学位争议纳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范围,进一步协调各种学位争议化解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 学位争议 争议处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探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丽雯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12-114,共3页
"一调一裁二审终审"是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初期。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多种所有制用工形式并存,劳动关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这一作为劳... "一调一裁二审终审"是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初期。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多种所有制用工形式并存,劳动关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这一作为劳动者权利救济的途径在实践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和创新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调解 仲裁 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立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5
作者 王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2-67,共6页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自1987年恢复以来,各地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起步早,搞得较好;有的地方在实践中摸索了一些经验;也有的地方进展慢,至今尚未打开局面。劳动争议不仅关系到国家、集体利益,而且也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在治理整顿...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自1987年恢复以来,各地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起步早,搞得较好;有的地方在实践中摸索了一些经验;也有的地方进展慢,至今尚未打开局面。劳动争议不仅关系到国家、集体利益,而且也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形势下,认真总结开展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经验教训,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这对于处理好劳动争议,增强企业行政与职工之间的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双方当事人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法庭 仲裁机构 劳动合同 劳动者 行政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国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8-75,共8页
内地与香港对劳动争议的处理,同样实行“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仲裁体制,但在发挥作用方面,既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不足。从两地劳动仲裁制度的法律规定、制度构建和机构的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重新审视内地劳动仲裁制度的定位,探索建... 内地与香港对劳动争议的处理,同样实行“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仲裁体制,但在发挥作用方面,既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不足。从两地劳动仲裁制度的法律规定、制度构建和机构的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重新审视内地劳动仲裁制度的定位,探索建立以“仲裁为主,诉讼为辅”的科学高效,兼具中国特色的劳动仲裁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香港 中国内陆 劳动仲裁机构 劳动者权益 仲裁程序 仲裁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思考
7
作者 李华友 《重庆社会科学》 2002年第6期20-22,共3页
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今后怎样搞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关键。下面,笔者就我国现行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提出自己的初浅认... 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今后怎样搞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关键。下面,笔者就我国现行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提出自己的初浅认识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法 仲裁法 司法制度 仲裁人员 仲裁机构 仲裁文书 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争议处理的约束条件与路径依赖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涛 王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0-155,共6页
传统法学纯"法条主义"研究的局限性束缚了人们对法律问题和现象的解释力。作为一门有影响力的新兴经济学边缘学科,法经济学以新的视角阐明了法律法规的立法逻辑和效果。《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劳动争议处理... 传统法学纯"法条主义"研究的局限性束缚了人们对法律问题和现象的解释力。作为一门有影响力的新兴经济学边缘学科,法经济学以新的视角阐明了法律法规的立法逻辑和效果。《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一次变迁过程,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全面运用于这一新的法律制度的分析,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 约束条件 法律制度 法经济学 分析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税基评估理论与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亚 尉京红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86-87,共2页
税基评估在国外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有较成熟的税基评估理论体系、较先进的税基评估技术、较完善的税基评估争议制度。本文本着"拿来主义"原则,积极借鉴国外税基评估的先进经验,为研究适合我国税基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税基评估 行为主体 行为客体 批量评估 争议解决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体育市场交易契约及其治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志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34,40,共5页
市场经济下交易者往往通过契约来协助完成交易,而契约的实现需要一套完善的保障制度。借助文献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职业体育市场契约的保障制度,基本结论是:1)契约的激励制度是解决职业体育外部性的有效制度,具体做法是拉大胜负者的收... 市场经济下交易者往往通过契约来协助完成交易,而契约的实现需要一套完善的保障制度。借助文献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职业体育市场契约的保障制度,基本结论是:1)契约的激励制度是解决职业体育外部性的有效制度,具体做法是拉大胜负者的收益差距;2)监督体系包括联盟总裁监督、裁判监督和媒体监督三个层次;3)体育争议的解决包括调解和仲裁两个体系;4)契约的担保制度包括事前担保和事后担保两种。事前担保是通过人和物资的事先投入来实现的,事后担保则包括各种保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体育市场 契约和制度 激励机制 监督机制 争议解决制度 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督察服务(FOS)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邢会强 《法治研究》 2011年第2期83-88,共6页
金融督察服务(FOS)是金融企业之间在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成立的民间组织,专门处理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企业的投诉并作出调解或裁决的一种替代性的争议解决制度(ADR),其裁决是否发生效力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接受。通过比较英国、澳... 金融督察服务(FOS)是金融企业之间在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成立的民间组织,专门处理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企业的投诉并作出调解或裁决的一种替代性的争议解决制度(ADR),其裁决是否发生效力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接受。通过比较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四国的FOS,可以为我国构建FOS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督察服务 金融消费者 调解 替代性的争议解决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