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栋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乾嘉汉学的多重影响
1
作者 孙邦金 《船山学刊》 2012年第3期62-69,共8页
在乾嘉早期,惠栋融个性、家学和时代思潮为一体开创了吴派汉学,成为乾嘉汉学的典范性人物,堪称一代师。他对于乾嘉学术乃至整个晚清学术的开创性贡献,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若经学则断推两汉"的经学立场;二是"识字审... 在乾嘉早期,惠栋融个性、家学和时代思潮为一体开创了吴派汉学,成为乾嘉汉学的典范性人物,堪称一代师。他对于乾嘉学术乃至整个晚清学术的开创性贡献,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若经学则断推两汉"的经学立场;二是"识字审音乃知其义"的训诂学方法;三是认为唐宋《易》《书》皆不足传,别立清代经典注疏之新体例;最后一点则是至关重要的,提出了以"理欲相兼"之理欲观为核心的一套新义理学。惠栋上述治学理念及思想主张,皆可视为乾嘉学术集大成者——戴震治学及其反理学思想之嚆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戴震 乾嘉汉学 识字审音 理欲相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乾嘉汉学论儒家科学精神的兴起——以戴震为中心
2
作者 何刚刚 《人文天下》 2019年第1期51-56,共6页
儒学在宋明理学之后产生了以考据为学术中心的乾嘉汉学,一般认为乾嘉汉学的学术旨趣只集中于音韵、训诂等一系列的考证层面,然而需要意识到,乾嘉汉学是儒学的一个特殊发展时期,它的出现是儒学自身对于生活世界的重新回归,而这种回归体... 儒学在宋明理学之后产生了以考据为学术中心的乾嘉汉学,一般认为乾嘉汉学的学术旨趣只集中于音韵、训诂等一系列的考证层面,然而需要意识到,乾嘉汉学是儒学的一个特殊发展时期,它的出现是儒学自身对于生活世界的重新回归,而这种回归体现了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以及科学精神的萌芽。戴震作为乾嘉汉学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内容和学术方法都深刻地体现了清代儒家科学精神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乾嘉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汉学”范畴演变的多维考察
3
作者 吴国庆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1期57-62,共6页
"汉学"这一学术名词不是清代所独有的,它本身就有不同的内涵和较为清晰的历史演进过程。清初以惠栋为首的吴派汉学,乾嘉时期极盛的皖派、扬州派是当时汉学的主流,三派汉学研究各有其不同的范畴,同中有异。
关键词 乾嘉汉学 范畴 多维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咸同汉学的探索与调整——《论语正义》《戴氏注论语》比较研究
4
作者 潘炜旻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刘恭冕与戴望是晚清咸同时期重要的汉学家,《论语正义》《戴氏注论语》是其时代表性的汉学著述。以同治年间刘恭冕、戴望在金陵书局的交往为背景,比读二书,可知二人作为咸同典型的汉学家,皆秉持追求独立判断以求真义的精神,并对《论语... 刘恭冕与戴望是晚清咸同时期重要的汉学家,《论语正义》《戴氏注论语》是其时代表性的汉学著述。以同治年间刘恭冕、戴望在金陵书局的交往为背景,比读二书,可知二人作为咸同典型的汉学家,皆秉持追求独立判断以求真义的精神,并对《论语》展开了浩大的训诂考证工作。但是,刘恭冕与戴望在注解时却选择了不同的体例,结果使得《论语正义》的汉学考证色彩得以彰显,《戴氏注论语》的汉学考证色彩被遮没。这种差异性源自刘恭冕、戴望对《论语》注本的构想不同:刘恭冕在乾嘉为群经作新疏风潮下撰写《论语正义》,意欲大力发扬汉学训诂考据方法,提供集大成的《论语》义疏成果;戴望在咸同经世思潮推动下撰写《戴氏注论语》,意欲提供可以革除世敝、维护圣教的经济之学,因此有意调整支离的训诂考据以避免遮蔽义理体系。二书的异同离合,展现了戴望与汉学主流考证学复杂的关系,体现了咸同汉学的不同学术风貌,反映了经世思潮下汉学的发展与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恭冕 戴望 《论语》注本 乾嘉汉学 清代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汉学与宋学关系辨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暴鸿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4-70,共7页
关键词 汉学 清代汉学 关系辨析 乾嘉时期 桐城派 方东树 经世致用 汉学商兑》 国朝汉学师承记 乾嘉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震反理学的汉学环境
6
作者 胡发贵 《船山学刊》 CSSCI 1996年第1期84-88,共5页
(1723—1777)是清代著名经学大师,是所谓“皖派”首领;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反理学思想家,以其对程朱理学“后儒以理杀人”的尖锐抨击而饮誉于思想史。
关键词 反理学 程朱理学 汉学 戴震 乾嘉汉学 梁启超 治学方法 国朝汉学师承记 宋儒 《清代学术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的帝王学术与经学——论康乾学术思想的嬗变与汉学之兴盛
7
作者 蔺文龙 《阴山学刊》 2015年第3期24-28,共5页
清廷为了取得政权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一方面推崇程朱理学,塑造朱子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认识到其弊端潜在地威胁着清廷政权的稳定。清代帝王学术在艰难的反省和抉择中,经历由尊崇朱子到疏离宋学,再到倡导经学的嬗变过程,肯定了民间以经学... 清廷为了取得政权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一方面推崇程朱理学,塑造朱子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认识到其弊端潜在地威胁着清廷政权的稳定。清代帝王学术在艰难的反省和抉择中,经历由尊崇朱子到疏离宋学,再到倡导经学的嬗变过程,肯定了民间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新路向,完成了由理学回归经学的学术转型。在经学自身继传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清代经学向深度发展。而在此转型过程中,康乾经学思想的嬗变,无疑会对主流学术价值取向的移易,产生非常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经学 理学 乾嘉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学诚与乾嘉考据学派 被引量:1
8
作者 暴鸿昌 《北方论丛》 CSSCI 199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本文认为章学诚是被现代学界推崇备至的学者,对他肯定的多、批评的少,尤其是章学诚对同时代的汉学家的批判,后人也多加称道,这缺少具体分析.章学诚对汉学家们反对宋明理学礼教思想的批驳,反映了他维护封建礼教的落后思想意识.在... 本文认为章学诚是被现代学界推崇备至的学者,对他肯定的多、批评的少,尤其是章学诚对同时代的汉学家的批判,后人也多加称道,这缺少具体分析.章学诚对汉学家们反对宋明理学礼教思想的批驳,反映了他维护封建礼教的落后思想意识.在学风上,对考据学多訾毁泄愤,而自己却孤高自誉,与汉学家相比较,其学风不足为训。在章氏著述中,空言多而实学少,“硬伤”百出,失之严谨,见讥后世,与乾嘉汉学家相比,其学问也远逊一筹,可非议之处颇多,因此对章学诚的学术地位应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考据学派 汉学 章氏 戴震 邵晋涵 学术思想 乾嘉汉学 乾嘉时代 封建礼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风偶识》诗学成就简论 被引量:2
9
作者 付星星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1期29-32,共4页
崔述《读风偶识》是清代重要的诗经学著作,它坚持实事求是、细读文本、持平汉宋的解诗方法。以大胆疑古、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解决了关于《诗序》的诸种问题,推翻了前人的一些错误观点,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诗经》的本旨。当然,《读风偶... 崔述《读风偶识》是清代重要的诗经学著作,它坚持实事求是、细读文本、持平汉宋的解诗方法。以大胆疑古、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解决了关于《诗序》的诸种问题,推翻了前人的一些错误观点,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诗经》的本旨。当然,《读风偶识》也存在疑古过勇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风偶识》 疑古 考证 乾嘉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采诸家,新意叠出的学术新著──《清代学术与文化》评介
10
作者 赵毅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6-79,共4页
兼采诸家,新意叠出的学术新著──《清代学术与文化》评介赵毅王俊义先生是国内著名清史专家,多年来潜心清代学术史研究,硕果累累,建树颇多。黄爱平女士系戴逸先生高足,致力清代文化史探索,脱颖而出,早已为学界瞩目。二人联袂合... 兼采诸家,新意叠出的学术新著──《清代学术与文化》评介赵毅王俊义先生是国内著名清史专家,多年来潜心清代学术史研究,硕果累累,建树颇多。黄爱平女士系戴逸先生高足,致力清代文化史探索,脱颖而出,早已为学界瞩目。二人联袂合著的《清代学术与文化》,洋洋7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与文化 清代学术史 乾嘉学派 《四库全书》 扬州学派 《明史》 今文经学 乾嘉汉学 学术文化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朴学家颜昌峣与毛泽东的哲学
11
作者 李刚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1999年第Z1期33-35,共3页
本文通过对朴学家颜昌峣与毛泽东的师承关系的分析,说明了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是乾嘉汉学对毛泽东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如“实事求是”、知行关系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与传统文化互... 本文通过对朴学家颜昌峣与毛泽东的师承关系的分析,说明了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是乾嘉汉学对毛泽东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如“实事求是”、知行关系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与传统文化互相阐发的关系,力求总结一些对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有价值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昌峣 乾嘉汉学 毛泽东 实事求是 知行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