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乾嘉时期的文治与古文编选
1
作者 张海沙 张凯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古文选本是乾嘉时期重要的文治手段。为了强化国家文治,清帝将古文教育纳入国家文化职能,将古文编选与文化政策、文教体制、传播机制进行了有机统一,使古文选本与乾嘉文治进行了紧密结合。“稽古右文”的文化政策与古文选本相结合,产生... 古文选本是乾嘉时期重要的文治手段。为了强化国家文治,清帝将古文教育纳入国家文化职能,将古文编选与文化政策、文教体制、传播机制进行了有机统一,使古文选本与乾嘉文治进行了紧密结合。“稽古右文”的文化政策与古文选本相结合,产生了大量御选本、官选本,从官方角度规范了士风导向。治民养材的文教体制与古文选本相配合,产生了一大批以“唐宋八大家选本”为代表的科举选本,为人才培养明晰了学习路径。刻书泽人的传播机制与古文选本相融合,使官刻本与坊刻本相呼应,并且出现了商业与科举、教育相融合的趋势。商业与科举、教育的融合导致商业深入科举、教育,使古文选本中出现了广告、促销等商业行为和商业乱象,但也提高了选本刊刻效率,使商业更好地为科举、教育服务。书籍刊刻带来的经济繁荣也使官方对文化产业的态度变得微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选本 乾嘉 文化政策 文教体制 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时期京城文人的都城体验与诗文书写
2
作者 诸雨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41,共10页
乾嘉时期的文学与思想转型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通过观察清中期文人的诗文书写,可注意到京城文人日常生活中奢侈与穷困的两极化处境,亦可发现文人参与修禊雅集与诗社雅集时所感受到的时间流逝的加速感与交往距离的隔膜感。前者源于京城景... 乾嘉时期的文学与思想转型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通过观察清中期文人的诗文书写,可注意到京城文人日常生活中奢侈与穷困的两极化处境,亦可发现文人参与修禊雅集与诗社雅集时所感受到的时间流逝的加速感与交往距离的隔膜感。前者源于京城景观的变迁与宵禁制度,而后者则源于文物赏玩时视角的聚焦与价值排他性,二者共同造成了乾嘉京城文人的失落情绪。为了应对京城生活的压力与失落,文人不仅在诗文中咏叹遗迹、追忆前贤,更通过重建万柳堂、寄园等建筑实体与仪式活动,重塑文人的公共空间,以缓解文人在情感与身份认同上的焦虑。乾嘉文人的京城生活体验激发了他们时不我待的使命感与不服输的傲岸人格,这同样刺激了乾嘉时期文学及学术的发展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京城 文人心态 雅集 诗文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然亭雅集与乾嘉时期京师风雅气象之建构
3
作者 李淑岩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7,共10页
乾嘉时期,文坛呈现出一派雍容典雅风尚。一时间文学侍从与各类钦命特使以至督抚大臣主持的“文学沙龙”风行海内,然揆诸其实,各地域风雅实为京师风雅气象之蝴蝶效应。而京师风雅之建构又以帝都风雅集会之人文地标——陶然亭雅集称首。... 乾嘉时期,文坛呈现出一派雍容典雅风尚。一时间文学侍从与各类钦命特使以至督抚大臣主持的“文学沙龙”风行海内,然揆诸其实,各地域风雅实为京师风雅气象之蝴蝶效应。而京师风雅之建构又以帝都风雅集会之人文地标——陶然亭雅集称首。陶然亭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修建以来,直至乾嘉时期渐次凭依地利优势、天时机缘、人和契机一跃成为日下风雅的天选之胜地,加持着京师的风雅建构。特定的帝都底色又赋予了陶然亭雅集别于地方雅会幕主与幕宾间的弦歌唱和,呈现出不囿地域、不限民族、不论流派,以同僚雅集、同年集会、同乡宴集为主的举城风雅气象。陶然亭雅集酬唱乐章在反复皴染雍容醇雅之旋律中制造着盛世景观,而这同时却遮蔽了皇权高压下集体失语的帝都文学生态之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京师 陶然亭雅集 风雅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域外视野:乾嘉时期英国外交使团的清朝国家形象建构
4
作者 孙慧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7,共9页
大体来说,欧洲人来华,大致始于两汉,继之于唐元,明清之际出现了大举涌入的先兆,到清代中晚期逐渐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流。清代乾嘉时期,英国两次派遣庞大的外交使团即马戛尔尼使团和阿美士德使团出访清廷,试图与清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和贸易... 大体来说,欧洲人来华,大致始于两汉,继之于唐元,明清之际出现了大举涌入的先兆,到清代中晚期逐渐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流。清代乾嘉时期,英国两次派遣庞大的外交使团即马戛尔尼使团和阿美士德使团出访清廷,试图与清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和贸易关系。但是,由于中西文化、思想、观念的巨大差异,英国这两次外交活动均无功而返,未能与清政府在外交和贸易方面达成任何共识。马戛尔尼使团和阿美士德使团规模庞大,成员众多,不少使团成员对清朝进行了认真观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记录,这些记录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当时英国对清朝国家形象的建构。总体来看,英国使团人员眼中的清王朝保守落后、唯我独尊、外强中干,并缺乏改革和前进的动力,他们抱持“欧洲中心论”和殖民主义掠夺思想,坚信英国只要入侵清朝就一定能够将其征服。18世纪后期,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已经呈现出褒贬不一的评价,随着英国使团成员对中国形象大量的负面描述和评价,中国在欧洲或西方的形象出现了历史性反转,在文化上打击清朝并丑化其国家形象成为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英国外交使团 域外视野 中国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时期的学统重建 被引量:9
5
作者 周积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60,共5页
乾嘉时期,清儒有一种普遍的学统重建的意向。其侧重面有三:汉学学统的重建、经世实学学统的重建、礼学学统的重建。正是通过如上三个方面,典型地体现出清学重礼、重学、重行为效应的色彩。乾嘉时期的学统重建,以上续孔孟学统为旗帜,彻... 乾嘉时期,清儒有一种普遍的学统重建的意向。其侧重面有三:汉学学统的重建、经世实学学统的重建、礼学学统的重建。正是通过如上三个方面,典型地体现出清学重礼、重学、重行为效应的色彩。乾嘉时期的学统重建,以上续孔孟学统为旗帜,彻底打乱了宋明以来儒学“心性理气”、“道统”与“学统”的传承谱系,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和非延续性的统一。乾嘉时期的学统重建虽然表现形式是“复古”,但其历史内容却是“近代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学统重建 近代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理性精神在乾嘉时期的发扬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其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52,1,共11页
儒学"理性精神"是孔子学说的精华,主要应包括重证据、戒盲从,关心民生日用、提倡学以致用,运用辩证思维等项。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总是继承孔子思想的优良遗产和重要命题,同时结合本身所处的时代条件,进行再创造... 儒学"理性精神"是孔子学说的精华,主要应包括重证据、戒盲从,关心民生日用、提倡学以致用,运用辩证思维等项。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总是继承孔子思想的优良遗产和重要命题,同时结合本身所处的时代条件,进行再创造,提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主张,由此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提升。清朝乾嘉时代,尽管在特殊条件下造成了考证之学的极盛,但并非真的成为其"一统天下"。当时确有一些特识之士,能够超出"朴学"范围,进行理论性的探讨,并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贡献。最为显著者,如戴震,不但擅长于严密考证,而且精心撰写哲学著作,勇敢地打破"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枷锁;如钱大昕、王鸣盛、赵翼,在其考证学著作中揭示出"追求历史真实性"的价值取向,对于流毒极深的滥用褒贬手法痛加抨击,并且表达出对经国养民问题的关怀;如章学诚,他逆于时趋,抨击考证学末流以"补苴襞绩"为能事造成的严重流弊,倡导"学术经世",并且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大力探求作为人类社会演进客观趋势的"道"。尽管这些学者关注的领域不同,但他们认识的出发点和思想动力,就是儒学"理性精神"。因此,我们除了应重视乾嘉考证学成就之外,又亟须重视这一时期"义理之学"层面的成就,作重新审视。深入探讨这一课题,对于重新梳理乾嘉时期学术演进的脉络,和进一步认识儒学思想精华的强盛生命力,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理性精神 乾嘉学术 戴震 "考史三大家" 章学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抑或媾和:乾嘉时期海盗与海商关系析论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华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7-163,192,共8页
乾嘉时期,海商下海为盗以及海盗涉足商业的"亦商亦盗"行为渐趋消失,然而海商与海盗关系仍颇为复杂。就海商而言,海盗既是海商海洋贸易的长久威胁,海商通常通过联合官府剿杀海盗以维护其海洋贸易利益;当海盗活动失控或政府盘... 乾嘉时期,海商下海为盗以及海盗涉足商业的"亦商亦盗"行为渐趋消失,然而海商与海盗关系仍颇为复杂。就海商而言,海盗既是海商海洋贸易的长久威胁,海商通常通过联合官府剿杀海盗以维护其海洋贸易利益;当海盗活动失控或政府盘剥行为超出海商承受能力之时,海商则会选择与海盗媾和,结成同盟以对抗政府。就海盗而言,海商既是海盗抢劫的主要对象,又是其船只、米粮等物资支持的主要来源。海商与海盗之间发生冲突抑或媾和,不过是海商在权衡利弊后的无奈选择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海盗 海商 海疆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时期伊犁流人诗作论 被引量:6
8
作者 星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5,共5页
本文对清代乾隆。
关键词 乾嘉 伊犁流人 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乾嘉时期苏州浒墅关的粮食流通 被引量:3
9
作者 廖声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7-203,共7页
乾隆时期,苏州的浒墅关是江南重要的粮食转运中心,粮食商品流通的增加,为浒墅关税收提供了充足的财源;乾嘉之际由于受产粮区商品粮数量的减少、粮价增加、交通条件的恶化以及江南自然经济程度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经过浒墅关中转的粮食... 乾隆时期,苏州的浒墅关是江南重要的粮食转运中心,粮食商品流通的增加,为浒墅关税收提供了充足的财源;乾嘉之际由于受产粮区商品粮数量的减少、粮价增加、交通条件的恶化以及江南自然经济程度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经过浒墅关中转的粮食大为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江南经济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浒墅关 粮食 商品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时期新疆舆地学著述研究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超建 王恩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57-61,共5页
清朝乾嘉时期,是新疆地方志发展的高峰。《内府舆图》《西域图志》等官修和《西域闻见录》《西陲要略》等私人纂修志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该时期舆地学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在新疆地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为道光、咸... 清朝乾嘉时期,是新疆地方志发展的高峰。《内府舆图》《西域图志》等官修和《西域闻见录》《西陲要略》等私人纂修志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该时期舆地学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在新疆地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为道光、咸丰时期史地学的繁荣积累了知识基础,而且为以后的新疆研究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新疆 舆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时期辞官现象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妍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7,共5页
读书、科举、入仕,是中国封建士子的传统进身道路。然而乾嘉时期,官场上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一些汉族官员于壮年辞官而去。畏于文网过密,传记在谈及这些官员辞归原因时多以"乞养归""、引疾归""、丁父(母)忧,... 读书、科举、入仕,是中国封建士子的传统进身道路。然而乾嘉时期,官场上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一些汉族官员于壮年辞官而去。畏于文网过密,传记在谈及这些官员辞归原因时多以"乞养归""、引疾归""、丁父(母)忧,遂不出"等语一笔带过。但通过对他们的仕途经历、诗文、信札以及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窥测出其中的原委和隐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官场 辞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与乾嘉时期学风的嬗变及学者治学特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绪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5-149,共5页
清代学风的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清初 ,出于对明末空疏学风的反动 ,大师们所提倡“务实”、“经世致用”的学风 ;二是乾嘉时期 ,考据学派提倡“实事求是” ,但稽古不问今的学风 ;三是道咸以后 ,面对外侮内忧 ,“经世致用”学风... 清代学风的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清初 ,出于对明末空疏学风的反动 ,大师们所提倡“务实”、“经世致用”的学风 ;二是乾嘉时期 ,考据学派提倡“实事求是” ,但稽古不问今的学风 ;三是道咸以后 ,面对外侮内忧 ,“经世致用”学风的复活。本文着重对清初与乾嘉时期学风产生及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 ,并具体分析研究了两个不同时期几位主要代表人物治学宗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学风 嬗变 学者 治学特点 清代初 原因分析 经世致用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乾嘉时期中亚与南疆的贸易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建飞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5年第2期324-333,共10页
乾嘉时期,随着清朝对新疆的统一,中亚与清朝的贸易关系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贸易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朝贡贸易、民间贸易。文章认为,这种贸易关系对发展中亚的社会经济、中亚与清朝的关系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对清朝而言,这种贸易... 乾嘉时期,随着清朝对新疆的统一,中亚与清朝的贸易关系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贸易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朝贡贸易、民间贸易。文章认为,这种贸易关系对发展中亚的社会经济、中亚与清朝的关系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对清朝而言,这种贸易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中亚 南疆 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时期乌鲁木齐商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海霞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68-72,共5页
乾隆中叶,清朝统一新疆。为了活跃新疆经济,清朝采取鼓励内地商民出关贸易的政策,大批内地商民纷纷携资入疆。乌鲁木齐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商屯最早在此得到开展,且发展有一定的规模。乾嘉时期,乌鲁木齐商屯的开展对当地经济的... 乾隆中叶,清朝统一新疆。为了活跃新疆经济,清朝采取鼓励内地商民出关贸易的政策,大批内地商民纷纷携资入疆。乌鲁木齐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商屯最早在此得到开展,且发展有一定的规模。乾嘉时期,乌鲁木齐商屯的开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乌鲁木齐到清末发展为新疆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乌鲁木齐 商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时期史学家论史书叙事之美
15
作者 刘开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9-144,共6页
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书叙事理论发展的集大成时期。乾嘉时期的史学理论家和考史学家在叙事之美的探讨上,自觉区分了文学叙事与史书叙事,提出了"情事如绘"的叙事境界说。他们主张史书叙事的熔裁与锤炼。在阐发叙事之美的... 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书叙事理论发展的集大成时期。乾嘉时期的史学理论家和考史学家在叙事之美的探讨上,自觉区分了文学叙事与史书叙事,提出了"情事如绘"的叙事境界说。他们主张史书叙事的熔裁与锤炼。在阐发叙事之美的内涵时,乾嘉史学家充分肯定了"情"在叙事审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他们也强调"情贵于正",要谨慎处理客观历史事实和史家主体的情感与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情事如绘 熔裁 叙事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时期三幅女性写真画的生命映照
16
作者 詹霓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85-90,共6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玉燕写兰图》、《骆绮兰平山春望图卷》及南京博物院藏《袁母韩孺人像》,阐释乾嘉时期的三幅绘画中不同的女性生活和不同生活追求下的人生选择。这三幅女性写真画不仅记录了王玉燕、骆绮兰和袁母韩孺人的容貌,而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玉燕写兰图》、《骆绮兰平山春望图卷》及南京博物院藏《袁母韩孺人像》,阐释乾嘉时期的三幅绘画中不同的女性生活和不同生活追求下的人生选择。这三幅女性写真画不仅记录了王玉燕、骆绮兰和袁母韩孺人的容貌,而且画像根据三位女性不同的生活志趣选取不同的表现方式,使写真画成为她们生命的映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女性写真 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时期东北民典旗地整理论略 被引量:5
17
作者 刁书仁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00-104,共5页
东北旗地在康熙中叶以后,旗民交产,民典旗地盛行。清廷为保护旗人生计,曾几次动用帑金对民典旗地进行整理回赎。本文试就乾嘉时期东北民典旗地整理问题,提出初步看法,求教史界。一、民典旗地的发生清代东北为满洲的发祥重地,入关前设有... 东北旗地在康熙中叶以后,旗民交产,民典旗地盛行。清廷为保护旗人生计,曾几次动用帑金对民典旗地进行整理回赎。本文试就乾嘉时期东北民典旗地整理问题,提出初步看法,求教史界。一、民典旗地的发生清代东北为满洲的发祥重地,入关前设有旗地,入关后派置八旗驻防,遂按旗圈拨土地给旗人,即旗地。至乾隆朝东北旗地的数量同入关初相比则有大幅度增加,奉天省为2637541日,吉林省为405092日,黑龙江省为172719日。其中包括旗人私自开垦的土地及部分红册地。关于红册地,雍正四年曾做如下规定:将“查丈过地亩若干,输纳草豆若干’①造册送部。规定:纳赋旗地“编号插牌,牌头串红绳……均拿片赴仓注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地 旗人 乾嘉 乾隆朝 八旗驻防 雍正四年 论略 满洲 州县 初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乾嘉时期东北旗地的补救措施 被引量:4
18
作者 刁书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49-56,共8页
东北旗地是清代八旗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清中叶,由于流民出关,旗地买卖盛行,旗地逐渐向民地转化。而清廷为保护旗人的生计,采取一系列旗地的补救措施。本文试就乾嘉时期东北旗地的补救措施作以探讨。
关键词 旗地 旗人 乾嘉 乾隆朝 土地制度 十三年 八旗生计 清中叶 通志 雍正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时期清政府对哈萨克族之关系与政策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希隆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25-35,共11页
乾隆、嘉庆时期的哈萨克族系指西起伏尔加河以东、里海东北岸,东达额尔齐斯河及伊犁河、楚河地区的辽阔大草原上游牧的哈萨克大、中、小三帐。1757年(乾隆22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统一西北边疆之际,大、中、小三帐先后臣属于清政府,成... 乾隆、嘉庆时期的哈萨克族系指西起伏尔加河以东、里海东北岸,东达额尔齐斯河及伊犁河、楚河地区的辽阔大草原上游牧的哈萨克大、中、小三帐。1757年(乾隆22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统一西北边疆之际,大、中、小三帐先后臣属于清政府,成为清政府的属国,其中有一部分于1766年(乾隆31年)重新回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原游牧区域,成为清政府的属民。本文试就乾隆22年以后至嘉庆年间清政府对哈萨克之政治、经济关系与政策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人 清政府 哈萨克族 准噶尔部 塔尔巴哈台 乾隆 乾嘉 边疆地区 西北边疆 沙皇俄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时期内地与新疆的丝绸贸易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永匡 王熹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45-55,共11页
新疆地区不仅是我国西北的边陲之地,而且它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聚居在这一地区的维吾尔、蒙、回、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各族人民,便与内地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清代前期,由于封建的统一的多民族... 新疆地区不仅是我国西北的边陲之地,而且它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聚居在这一地区的维吾尔、蒙、回、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各族人民,便与内地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清代前期,由于封建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于是新疆与祖国内地的商业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内地的丝绸、布匹、茶叶和各种铁器农具,源源不断地运往新疆,这些产品深受天山南北的蒙、维吾尔、回、哈萨克、柯尔克孜等上层人物和广大人民的欢迎。同时,通过频繁的商业贸易,又把新疆丰富的农、畜产品和玉石等,运往内地,亦受到内地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人民的喜爱。这种商业贸易,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新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和内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在客观上又有利于清代祖国的西部边防的巩固和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贸易 新疆地区 哈萨克 商业贸易 清代前 多民族国家 乾嘉 塔尔巴哈台 乾隆皇帝 喀什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