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乾嘉学风与魏晋玄言之间--重提王元化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平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4,178,共7页
王元化先生提出的“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背后既有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也有个人上下求索的精神印记。这种学术趣味,更进一步追究,乃是兼及通人与专家、思辨与考据,以及乾嘉学风与魏晋玄言。只不过,所谓“魏晋风度”,学问及言... 王元化先生提出的“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背后既有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也有个人上下求索的精神印记。这种学术趣味,更进一步追究,乃是兼及通人与专家、思辨与考据,以及乾嘉学风与魏晋玄言。只不过,所谓“魏晋风度”,学问及言辞之外,还包含极为难得的独立人格。王瑶与王元化,都是与时代风气密切相关的人物——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乃至全国文化界来说,王元化更是成为某种精神符号。在一个专业化时代,有学问不容易,学问好且有气象,则尤为难得。两位王先生之心仪魏晋,学问之外,也包含某种精神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学风 魏晋玄言 有思想的学术 有学术的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翼的历史哲学及其对乾嘉学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邦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5,共7页
以钱大昕、赵翼和王鸣盛等人为代表的乾嘉历史考证学派,长期致力于校订史籍文本、编排史料、考论史实等工作,直接影响到了乾嘉学术向证实、考据学风的整体移易。其中赵翼融归纳与综合为一体的治史方法论、"义理必参之以时势"... 以钱大昕、赵翼和王鸣盛等人为代表的乾嘉历史考证学派,长期致力于校订史籍文本、编排史料、考论史实等工作,直接影响到了乾嘉学术向证实、考据学风的整体移易。其中赵翼融归纳与综合为一体的治史方法论、"义理必参之以时势"的历史哲学,以及"所欲咸得遂"的伦理学思想,证明乾嘉考证史家群体性的"史篡"、"史考"之学背后隐藏着一套无形的历史与道德形上学。这一历史与道德的形上学主张把史学从唯道德主义偏颇中给解放出来,整体表现由好议论转而好实证、由重褒贬转而重时势的这一重大思想异动与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历史考证学派 历史哲学 乾嘉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徽学视域 凸显乾嘉学风——《“皖派”学术与传承》评介
3
作者 洪永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8-230,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州文化的研究勃然兴起,徽学成为一门新兴的显学,值得我们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学术整理和总结。徽学研究是多方面的,仅在学理层面上而言,我们就可以追溯至先秦的山越文化。而自南宋以后,徽州更是以”东南...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州文化的研究勃然兴起,徽学成为一门新兴的显学,值得我们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学术整理和总结。徽学研究是多方面的,仅在学理层面上而言,我们就可以追溯至先秦的山越文化。而自南宋以后,徽州更是以”东南邹鲁”而享誉天下。可以说,从朱熹、朱升到戴震,以及由宋明理学而至清代考据学,清晰地显露出徽州思想文化发展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学研究 乾嘉学风 学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评介 传承 皖派 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乾嘉学风对徐灏训诂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慧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5-249,共5页
《说文解字注笺》是清代小学家徐灏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做的笺,其目的就是弥补"段注"的缺点,阐发"段注"的意旨,被时人誉为段玉裁之诤友、"说文学"研究领域之奇葩。作为清代乾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徐灏... 《说文解字注笺》是清代小学家徐灏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做的笺,其目的就是弥补"段注"的缺点,阐发"段注"的意旨,被时人誉为段玉裁之诤友、"说文学"研究领域之奇葩。作为清代乾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徐灏在笺注时广泛吸纳了当时各个学派的研究成果。在他的著作中,不仅可以看到皖派学者注重文字、音韵、训诂的互求关系,因声求义、依形索义等研究方法,还可以看到吴派学者长于考据,注重借助钟鼎铭文等研究成果来考据文字的治学态度。徐灏博采众长、信而有征,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训诂学思想,为复举字和新附字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他不迷信古人,不因循守旧,不囿于门派之说,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不仅是当时乾嘉学风的生动体现,更为我们今天研究"说文学"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学风 徐灏 训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搜博采 精考细订──论乾嘉学风对近代史家的影响
5
作者 武吉庆 《安徽史学》 1997年第3期35-39,共5页
关键词 乾嘉学风 近代史家 梁启超 乾嘉学派 史料学 王国维 传统史学 《中国历史研究法》 治史 王鸣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视域中的姚鼐诗学观点及诗歌创作论 被引量:4
6
作者 温世亮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211-216,共6页
学者兼诗人的姚鼐,治学虽强调"义理"为先,以宋学为尚,但也不能不被时代的学术风潮所影响,其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学问化倾向,可以说便是这一情形的最好证明。不过,学问化仅仅是姚鼐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的表征,"兴... 学者兼诗人的姚鼐,治学虽强调"义理"为先,以宋学为尚,但也不能不被时代的学术风潮所影响,其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学问化倾向,可以说便是这一情形的最好证明。不过,学问化仅仅是姚鼐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的表征,"兴会"和"精神"才是其旨归之所在。姚鼐诗学观点及诗歌创作的学问化倾向所具有的价值,至少可从诗歌、学术、文化等层面进行挖掘,又从助诗歌之境界、疏诗坛之榛塞、正学者之途径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鼐 乾嘉学风 诗学观点 诗歌创作 学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寻宝之旅”——《文史通义》的六大学术特色及其启示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其泰 张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在举国高度重视文化传承的时代条件下,研究者要勇于解放思想、提高理论水平,《文史通义》作为传统学术在理论领域树立的一座丰碑,回答了时代需要,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出乾嘉时期的时代智慧。在研究方法上,章学诚贯彻“知人论世”和洞察... 在举国高度重视文化传承的时代条件下,研究者要勇于解放思想、提高理论水平,《文史通义》作为传统学术在理论领域树立的一座丰碑,回答了时代需要,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出乾嘉时期的时代智慧。在研究方法上,章学诚贯彻“知人论世”和洞察其思想渊源的原则,《文史通义》体现出六大学术特色,即针砭繁琐考证,预示学风转变;探索历史哲学,阐发深邃哲理;改革历史编纂,影响后世;以“性”“情”言教育,倡导独立思考;彰显审美情趣,学术美文翘楚;辩证分析高手,直抵事物本质。《文史通义》凸显了章学诚独树一帜的治学风格和历经坎坷凿“千年未凿之窦”的使命担当精神,因此,非常有必要将体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章学诚学术推向世界,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文史通义》 经世致用 乾嘉考证学风 历史编纂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商、入仕、做学问——读《杨守敬学术年谱》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桥驿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2-137,共6页
关键词 《年谱》 学术界 杨守敬 入仕 学问 学术腐败 乾嘉学风 50年代 假冒伪劣 高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学人论《抱朴子》
9
作者 武锋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48,共6页
清代学人治学讲究实事求是、务求真解、学以致用,学风朴实。因此之故,清代学人对“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的《抱朴子外篇》普遍评价颇高,而对宣扬神仙学说、多显荒诞的《抱朴子内篇》评价很低。清代学人也注意到了《抱朴子》的文章风格... 清代学人治学讲究实事求是、务求真解、学以致用,学风朴实。因此之故,清代学人对“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的《抱朴子外篇》普遍评价颇高,而对宣扬神仙学说、多显荒诞的《抱朴子内篇》评价很低。清代学人也注意到了《抱朴子》的文章风格与文学观念。此外,清代学人的治学观点、治学方法以及儒学思想对他们评价《抱朴子》也产生了影响。从清代学人对《抱朴子》的评价上,可以看出考据的方法与思想和义理有一定歧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人 乾嘉学风 《抱朴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旭教授的《诗品研究》出版
10
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5-75,共1页
《诗品研究》是《诗品集注》的姊妹篇,对《诗品》这一古籍经典,从注、译、选、研究四方面进行“立体地”、“竭泽而渔式”的研究,努力做到材料与义理、宏观与微观、域内与域外、历史文献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本身就是“乾嘉学风”的现代... 《诗品研究》是《诗品集注》的姊妹篇,对《诗品》这一古籍经典,从注、译、选、研究四方面进行“立体地”、“竭泽而渔式”的研究,努力做到材料与义理、宏观与微观、域内与域外、历史文献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本身就是“乾嘉学风”的现代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诗品序》 古籍经典 版本源流 乾嘉学风 宏观与微观 集注》 历史文献 现代阐释 批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