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唐宋诗之争(五)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齐治平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9-16,8,共9页
-
文摘
(三) 格调说、性灵说、肌理说之倾向 自清初诸老各抒己见以论唐、宋之诗,共体制、风格、源流、利病,已大明于世;后起者即欲再事争辩,不过重复蹈袭,难出前人范围。于是乾嘉之世,谈诗者或各明一义,或趋于调和,不复如前此之烈矣。其时标宗旨,树坛坫者,以沈德潜、袁枚、翁方纲为最著。德潜重格调,力主唐音;方纲拈肌理,渐开宋调;而袁枚则出入唐、宋,一以发抒性灵为归;然论诗而标性灵,重情韵,则自近于唐而远于宋。此三家论诗之大较也。
-
关键词
唐宋诗之争
中国文学
批评史
乾嘉之世
性灵说
肌理说
格调说
翁方纲
沈德潜
袁枚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道光帝
- 2
-
-
作者
张安东
-
机构
巢湖师专历史系
-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5期101-104,共4页
-
文摘
道光朝清王朝进一步由盛转衰,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更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光帝既不昏庸也不英武,是一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守成之君。他实行过一些改革,对扭转清王朝的颓势不无微功;对外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坚持禁烟,坚持抗战,但终于作出妥协,同意签订《南京条约》,战后不注意学习西方,使中国和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开。
-
关键词
乾嘉之世
道光帝
守成
鸦片战争
-
分类号
K827.5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