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显晶 刘斌 +5 位作者 李淑梅 姜峰 张基昌 史永峰 双东思 李智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PEG-PLA-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为构建支架表面理想可降解载体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培养的稳态生长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于PEG-PLA-PGL/RGD膜片上培养作...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PEG-PLA-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为构建支架表面理想可降解载体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培养的稳态生长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于PEG-PLA-PGL/RGD膜片上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未放PEG-PLA-PGL/RGD膜片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计数,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指数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FⅧ。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PEG-PLA-PGL/RGD膜片上生长良好,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种植在PEG-PLA-PGL/RGD膜片上的第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6 h后即开始贴壁、伸展;3 d后细胞开始呈集落样生长,生长较快;5 d后细胞集落开始融合,呈现特征性的鹅卵石样形态;经多次传代(超过7代)后,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形态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周内台盼蓝法对细胞计数显示,实验组细胞较对照组无明显降低,细胞增长速度无明显降低(P〉0.05);MTT法对种植后1、3、5及7 d的细胞增殖指数检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PEG-PLA-PGL/RGD上生长良好,PEG-PLA-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支架表面理想的可降解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相容性 聚乙二醇-乳酸-谷氨酸 内皮细胞 生物相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谷氨酸/聚赖氨酸的合成及其复合胶束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唐丽丹 沈雁 涂家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1-306,共6页
制备等比例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谷氨酸(mPEG-PLA-PLG)和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赖氨酸(mPEG-PLA-PLL)电中性聚离子复合胶束,依靠静电吸引提高原聚合物胶束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的结构稳定性。在mPEG-PLA的羟基末端... 制备等比例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谷氨酸(mPEG-PLA-PLG)和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赖氨酸(mPEG-PLA-PLL)电中性聚离子复合胶束,依靠静电吸引提高原聚合物胶束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的结构稳定性。在mPEG-PLA的羟基末端引入氨基,分别与谷氨酸和赖氨酸的环化羧酸酐(NCA)发生开环反应,并且脱保护基制得目标产物,通过1H NMR、IR确证其结构,荧光法比较载体改性前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以透析法制备去氧鬼臼毒素聚合物胶束,HPLC法测定改性前后两种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激光粒度仪和HPLC比较两种胶束25℃水浴过程中粒径和药物含量的变化。两者的CMC都较低,且载药量和包封率相近,但改性后胶束的稳定性增至原胶束的2倍以上,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氧鬼臼毒素 聚乙二醇单甲醚-乳酸-谷氨酸 聚乙二醇单甲醚-乳酸-聚赖氨酸 复合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转化L-谷氨酸为γ-氨基丁酸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初步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婷婷 杨套伟 +2 位作者 张术聪 夏海锋 饶志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2-747,共6页
从发酵食品及自然界中筛选出能利用L-谷氨酸生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转化条件进行初步优化。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的方法分离出乳酸菌,再通过初筛、复筛挑选出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 从发酵食品及自然界中筛选出能利用L-谷氨酸生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转化条件进行初步优化。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的方法分离出乳酸菌,再通过初筛、复筛挑选出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分析,随后对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转化条件进行初步优化。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筛菌株初步确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优化后的最佳转化条件为:菌株菌龄为36 h、缓冲液初始pH为4.8、缓冲液浓度为0.2 mol/L。在优化后的转化条件下,添加5 g/dL底物转化24 h,转化率最高可达97.81%,转化液中γ-氨基丁酸的质量浓度达34.26 g/L,该菌种可作为γ-氨基丁酸产生菌,具有较好的γ-氨基丁酸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L-谷氨酸 乳酸 分离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谷氨酸脱羧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清 姚惠源 张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本文对一株乳酸菌所产谷氨酸脱羧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酶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温度、pH和一些化学物质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此酶的最适温度为52℃,最适pH为4.5,米氏常数Km=24mmol。PLP、VB6及Ca2+在一定程度上... 本文对一株乳酸菌所产谷氨酸脱羧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酶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温度、pH和一些化学物质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此酶的最适温度为52℃,最适pH为4.5,米氏常数Km=24mmol。PLP、VB6及Ca2+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促进酶活,且在含量小于100μmol时,作用程度为PLP>VB6>Ca2+。乙酸浓度小于0.05mol/L也能提高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谷氨酸脱羧酶 Γ-氨基丁酸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海星 江英英 曹郁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55-457,510,共4页
γ-氨基丁酸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利用MRS培养基从自然生境中分离了1000余株细菌,经纸层析和HPLC检测,发现其中一株能转化谷氨酸钠生成GABA,产量为4.84g/L;转化产物通过HPLC-MS得到了证实。通... γ-氨基丁酸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利用MRS培养基从自然生境中分离了1000余株细菌,经纸层析和HPLC检测,发现其中一株能转化谷氨酸钠生成GABA,产量为4.84g/L;转化产物通过HPLC-MS得到了证实。通过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鉴定,初步判断该菌为乳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羧酶 乳酸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细胞转化法制备γ-氨基丁酸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傅元欣 张涛 +1 位作者 江波 沐万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6-169,共4页
在利用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1.009细胞中的谷氨酸脱羧酶转化制备γ-氨基丁酸(GABA)的过程中,探讨了菌体浓度、缓冲液种类及浓度、转化时间、菌龄、磷酸吡哆醛添加量、底物添加方式等因素对GABA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转化法制备G... 在利用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1.009细胞中的谷氨酸脱羧酶转化制备γ-氨基丁酸(GABA)的过程中,探讨了菌体浓度、缓冲液种类及浓度、转化时间、菌龄、磷酸吡哆醛添加量、底物添加方式等因素对GABA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转化法制备GABA的最佳条件为:菌体浓度10g/L,菌龄14h,缓冲液为0.2mol/L pH4.7的醋酸缓冲液,PLP的添加量为0.1mmol/L。通过多次分批添加谷氨酸,50℃下反应60h后,GABA的积累量可达19.1g/L,转化率为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Γ-氨基丁酸 细胞转化 谷氨酸脱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产谷氨酸脱羧酶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韩江雪 丁筑红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9期56-59,共4页
通过对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所产谷氨酸脱羧酶(GAD)的酶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酶反应温度、pH值、磷酸吡哆醛(PLP)浓度、酶浓度与酶活性的关系,并对高活性乳酸菌GAD酶的米氏常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GAD酶的最适温度... 通过对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所产谷氨酸脱羧酶(GAD)的酶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酶反应温度、pH值、磷酸吡哆醛(PLP)浓度、酶浓度与酶活性的关系,并对高活性乳酸菌GAD酶的米氏常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GAD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4.5,在PLP添加量为0.1mol/L时,对酶的促进作用达到最高,发酵乳杆菌Km值为0.05215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2.08μmol/min;短乳杆菌Km值为0.0243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1.01μmo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酶学性质 谷氨酸脱羧酶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片球菌产谷氨酸脱羧酶的相关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侯远策 李秀凉 贺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10-13,共4页
为研究乳酸片球菌谷氨酸脱羧酶(GAD)的性质,采用比色法测其酶活。结果表明:当底物L-MSG的浓度为100 mmol.L-1时,GAD的活力达到最大。GAD的浓度为3.16%,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5.0,PLP浓度为0.1 mo.lL-1时,GAD酶活力最大。Mg2+和Mn2+使... 为研究乳酸片球菌谷氨酸脱羧酶(GAD)的性质,采用比色法测其酶活。结果表明:当底物L-MSG的浓度为100 mmol.L-1时,GAD的活力达到最大。GAD的浓度为3.16%,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5.0,PLP浓度为0.1 mo.lL-1时,GAD酶活力最大。Mg2+和Mn2+使GAD活力提高10%左右,KCl和EDTA对GAD的活力稍有抑制,KI、Ag2+、SDS和CH3COOH均对乳酸片球菌GAD的活力具有较大抑制。乳酸片球菌GAD的米氏常数Km=0.365 8 mmol.L-1,最大反应速度Vmax=3.03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 Γ-氨基丁酸 乳酸片球菌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TOL-PGLU/壳聚糖自组膜
9
作者 麻金海 刘万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7-150,共4页
由乳酸-季戊四醇-谷氨酸(PLA-PTOL-PGLU,mLA/mPTOL/mPGLA=100/1/1)共聚物与壳聚糖(CS)通过分子间作用自组装成超分子膜。利用FT-IR和SEM对膜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绘制出分子组装过程的放热曲线,同时测定了自组膜的溶胀度。发现两种分... 由乳酸-季戊四醇-谷氨酸(PLA-PTOL-PGLU,mLA/mPTOL/mPGLA=100/1/1)共聚物与壳聚糖(CS)通过分子间作用自组装成超分子膜。利用FT-IR和SEM对膜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绘制出分子组装过程的放热曲线,同时测定了自组膜的溶胀度。发现两种分子间存在强的氢键作用,分子有较好的相容性,自组膜的稳定性高,溶胀度低(37℃,pH=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季戊四醇-谷氨酸 壳聚糖 氢键 自组装 热力学稳定 溶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卢彦梅 张伟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从自然界中筛选γ-氨基丁酸产生菌,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方法挑出γ-氨基丁酸产生菌,对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随后分别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法对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目的:从自然界中筛选γ-氨基丁酸产生菌,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方法挑出γ-氨基丁酸产生菌,对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随后分别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法对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所筛菌株初步确定为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试验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0g/L,丁二酸钠10g/L,胰蛋白胨5g/L,酵母膏5g/L;优化后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5、培养温度为32℃、培养时间为48h;结论:在最佳培养基组合和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达4.23g/L,菌种可作为γ-氨基丁酸产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GABA) 乳酸 谷氨酸脱羧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体内囊尾蚴发育过程中能量代谢酶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学军 李庆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半定量观察猪体内囊尾蚴发育过程中乳酸脱氢酶 (L DH)、琥珀酸脱氢酶 (SDH)、谷氨酸脱氢酶 (GDH)、三磷酸腺苷酶 (ATPase)、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 (AKP)、6 -磷酸葡萄糖酶 (G6 Pase)、黄嘌呤氧化酶 (XOD)、脂... 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半定量观察猪体内囊尾蚴发育过程中乳酸脱氢酶 (L DH)、琥珀酸脱氢酶 (SDH)、谷氨酸脱氢酶 (GDH)、三磷酸腺苷酶 (ATPase)、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 (AKP)、6 -磷酸葡萄糖酶 (G6 Pase)、黄嘌呤氧化酶 (XOD)、脂酶 (F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虫体发育 SDH,FE,ACP,AKP,ATPase活性升高 ,L DH,GDH,XOD无明显变化 ,未显示 G6 Pase活性。结果揭示随虫体生长发育糖类与脂类分解产生能量的代谢通路及物质转运途径增强 ,乳酸酵解、氨基酸分解、核苷酸分解途径无明显变化 ,虫体可能不具有糖异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囊尾蚴 发育过程 能量代谢 组织化学 乳酸脱氢酶 琥珀酸脱氢酶 谷氨酸脱氢酶 三磷酸腺苷酶 酸性磷酸酶 6-磷酸葡萄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