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羊乳酸林格氏液体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易声华 李玉红 +4 位作者 郑晓铸 安满丽 丁倩男 茹国美 张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081-1089,共9页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对脓毒症羊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体(RL)分布和排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将实验羊25只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Control组)、生理盐水稀释去甲肾上腺素组(Nor组)、苯肾上腺素组(Phe组)、多巴胺组(...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对脓毒症羊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体(RL)分布和排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将实验羊25只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Control组)、生理盐水稀释去甲肾上腺素组(Nor组)、苯肾上腺素组(Phe组)、多巴胺组(Dop组)和艾司洛尔组(Esm组),每组5只动物。实验羊全身麻醉和气管切开插管后,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和静脉输注内毒素(LPS)构建羊脓毒症模型。造模成功后,每组分别微泵持续输入生理盐水或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10 min后,输入RL,按20 mL/kg,30min内输毕。利用血红蛋白(Hb)稀释-时间曲线和尿量使用Phoenix软件,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计算液体动力学参数及协变量的影响。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Nor组和Dop组加速RL从血浆到组织间隙的分布速率(k_(12)),而降低从组织间液返回到血浆的速率(k_(21))。α_1-受体激动剂促进,而β_1-受体激动剂减缓RL的分布和排泄。Emax药效动力学模型分析显示RL增加心脏每博量13 mL/次;α_1-受体激动剂和β1-受体激动剂均可增加平均动脉压(MAP),只有α_1-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心搏量;β_1-受体激动剂可以减少酸中毒的发生。结论:脓毒症羊对RL的分布和排泄减慢,液体在外周组织积聚,苯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促进液体在组织间液积聚,去甲肾上腺素可以降低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林格氏液 体动力学 苯肾上腺素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艾司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林格氏液与生理盐水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毛小强 楼炳恒 吴德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9-355,共7页
目的比较乳酸林格氏液(LR)和生理盐水(NS)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ICU治疗的198例因脓毒性休克需液体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扩容液体分为NS组(n=100)和LR组(n=98)两... 目的比较乳酸林格氏液(LR)和生理盐水(NS)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ICU治疗的198例因脓毒性休克需液体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扩容液体分为NS组(n=100)和LR组(n=98)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前3 d的试验液体量、其他液体量、血制品量、平均总液体量;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O_2/FiO_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浆脑钠肽(BNP);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8、24 h复苏达标率,EGDT复苏达标所需时间,28 d死亡人数;其他次要临床结果:包括出血反应、过敏反应、急性肾损伤(AKI)人数,肾脏替代治疗(RRT)人数、电解质情况、ICU住院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患者28 d时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入ICU前各科室患者数、降钙素原水平、脓毒症来源、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KI人数、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等基线特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S组患者治疗第1天的血制品用量[(782±357)ml比(606±273)ml;t=2.044,P=0.046]和前3 d平均总液体量[(5470±1078)ml比(5092±929)ml;t=2.640,P=0.009]明显多于LR组;两组患者在试验液体量和其他液体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O_2/FiO_2、MAP、CVP及BNP水平均较补液前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前后各时间点两组间的PO_2/FiO_2、MAP、CVP及BNP水平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S组患者高乳酸血症(86.0%比71.4%,OR:2.457,95%CI:1.202~5.023,P=0.012)和高氯血症(25.0%比13.2%,OR:2.179,95%CI:1.041~4.562,P=0.036)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R组患者;两组患者在EGDT8、24 h复苏达标率,EGDT复苏达标所需时间,28 d病死率,AKI比率,RRT人数、高钾血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log-rank=0.012,P=0.911)。结论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时,使用NS复苏的首日血制品用量和前3 d平均总液体用量明显多于使用LR复苏,高乳酸血症和高氯血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LR复苏。使用NS复苏和LR复苏的28 d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体复苏 乳酸林格氏液 生理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林格氏液、高渗盐水和全血对失血性休克犬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汉生 袁世荧 姚尚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98,共3页
以失血性休克犬为研究对象 ,比较乳酸林格氏液 (L R)、高渗盐水 (HS)和全血 (WB)对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经右颈外静脉插入 Swan- Ganz飘浮导管 ,分别在全身氧供 (DO2 )恢复至休克前水平时 ,以及液体复苏后 5、 10、15、 30、 6 0和 12 0... 以失血性休克犬为研究对象 ,比较乳酸林格氏液 (L R)、高渗盐水 (HS)和全血 (WB)对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经右颈外静脉插入 Swan- Ganz飘浮导管 ,分别在全身氧供 (DO2 )恢复至休克前水平时 ,以及液体复苏后 5、 10、15、 30、 6 0和 12 0 min时测量动物的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 ,HS仅需要 11.83ml/ kg的液体量 ,在 4.97min时即可使休克犬的 DO2 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 ,而 L R组和 WB组则分别需要 5 2 .0 8ml/ kg和 2 3.33ml/ kg的液体量 ,在2 0 .83min和 9.33min时才能使休克犬的 DO2 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 3组动物在 DO2 恢复至休克前水平时其血液动力学指标均能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提示高渗盐水比乳酸林格氏液和全血更适合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紧急液体复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出血性休克 动力学 乳酸林格氏液 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炎性疾病患者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晓敏 易声华 +4 位作者 朱烨柯 单跃 腾尹彤 滕文彬 李玉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24-432,共9页
目的:探索炎性疾病患者的乳酸林格氏液(Ringer's lactate,RL)液体动力学特征以及炎性生物标记物是否可以作为协变量影响RL分布和排泄。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40例美国麻醉医师分级(ASA)I-II级,腹腔镜下择期胆囊切除术(... 目的:探索炎性疾病患者的乳酸林格氏液(Ringer's lactate,RL)液体动力学特征以及炎性生物标记物是否可以作为协变量影响RL分布和排泄。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40例美国麻醉医师分级(ASA)I-II级,腹腔镜下择期胆囊切除术(胆囊炎组,n=20)或者腹腔镜下急诊阑尾切除术(阑尾炎组,n=20)。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开始输注RL,按15 mL/kg,35 min内输毕。采用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血浆炎症(TNF-α,IL-10和CRP)或者内皮损伤生物标记物(syndecan-1,SDC-1);利用血红蛋白(Hb)稀释-时间曲线和尿量,使用Phoenix软件,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计算RL液体动力学参数和协变量的影响。结果:与胆囊炎组相比,阑尾炎组RL从组织间隙到血浆的转运速率常数(k_(21))显著降低(14×10^(-3)min^(-1)versus 35×10^(-3)min^(-1);P=0.012)。阑尾炎组C反应蛋白(CRP)升高[中位数38.1(1.8-143.6)μg/mL versus 1.3(0.1-159.0)μg/mL;P<0.001];与清醒状态相比,麻醉期间(输液开始后30~45 min),液体从中央室中到外周室的转运速率常数(k_(12))显著增加(57×10^(-3)min^(-1)versus 32×10^(-3)min^(-1);P<0.01)。清除速率常数(k_(10))降低90%(0.6×10^(-3)min^(-1)versus 5.3×10^(-3)min^(-1);P<0.001)。无论在清醒状态还是麻醉状态下低血压均能降低液体清除;炎症或者内膜损伤的生物标记物不能作为显著影响RL液体动力学参数的协变量。结论:阑尾炎或者胆囊炎患者术前输入液体后"炎症反应的生物标记物"不是RL的液体动力学的协变量,但是两组患者中,全身麻醉期间输入液体的清除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乳酸林格氏液 人类 炎症 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5
作者 周德忠 刘凯 +2 位作者 周正 林泽坤 张懿坤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81-82,共2页
狗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肝细胞中脂质积聚而使肝脏肿大病变的疾病,并且是宠物狗中潜在的致病性疾病之一。这种疾病是狗的常见肝病之一。狗脂肪肝的典型症状是食欲不振甚至不食用食物。狗的身体会分解脂肪提供能量,但脂肪会在肝脏迅速... 狗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肝细胞中脂质积聚而使肝脏肿大病变的疾病,并且是宠物狗中潜在的致病性疾病之一。这种疾病是狗的常见肝病之一。狗脂肪肝的典型症状是食欲不振甚至不食用食物。狗的身体会分解脂肪提供能量,但脂肪会在肝脏迅速积聚并导致肝功能衰竭。早期检测狗脂肪肝的治愈率很高。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未治疗,死亡率可高达90%。1诊断一般根据临床症状,进一步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B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综合征 营养支持 乳酸林格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乙基淀粉术中输注对肺科手术后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韩伟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15-1516,共2页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术中输注对肺手术后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H组)和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H组按15mL/(kg·h)输入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ES200/0.5,6%,费森尤斯公司生产),...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术中输注对肺手术后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H组)和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H组按15mL/(kg·h)输入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ES200/0.5,6%,费森尤斯公司生产),L组按20mL/(kg·h)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两组输液时间均为35min。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甲襞微循环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形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流态积分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与L组比较,H组手术后的形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较优。H组术后微循环改善更为显著。结论:手术中输注6%羟乙基淀粉有利于改善肺手术后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乙基淀粉 术中输注 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乳酸林格氏液 肺科 手术前后 肺手术后 形态积分 甲襞微循环 微循环改善 费森尤斯 时间 变化情况 显著性 患者 组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肢体关节和骨骼的手术
7
作者 高凌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年第10期34-34,共1页
败血性关节炎可由菌血症、关节感染细菌或局部感染扩散到关节引起。由直接感染或局部扩散引起的败血性关节炎,可通过处理伤口、灌洗关节和全身抗生素疗法进行治疗。感染关节可能需要每天或每隔1天灌洗,持续7~10天,直至肉芽组织覆盖伤口... 败血性关节炎可由菌血症、关节感染细菌或局部感染扩散到关节引起。由直接感染或局部扩散引起的败血性关节炎,可通过处理伤口、灌洗关节和全身抗生素疗法进行治疗。感染关节可能需要每天或每隔1天灌洗,持续7~10天,直至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在关节中插入一个18号或14号针头,将灭菌等渗电解质溶液(0.9%盐水,乳酸林格氏液)注射进关节腔灌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性关节炎 全身抗生素 乳酸林格氏液 菌血症 局部感染 接骨板 电解质溶 第二趾骨 等渗 肉芽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出血性胃肠炎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8
作者 张倩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141-141,共1页
目的:探讨犬出血性胃肠炎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以期为犬出血性胃肠炎综合症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实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32例犬出血性胃肠炎进行诊断与治疗,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治疗措... 目的:探讨犬出血性胃肠炎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以期为犬出血性胃肠炎综合症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实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32例犬出血性胃肠炎进行诊断与治疗,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了总结。结果:32例犬中仅两例犬只死亡,其他犬只经过治疗均治愈。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犬出血性胃肠炎综合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出血性胃肠炎 实验室诊断 中西医结合 临床症状 黄色水样 实验动物 乳酸林格氏液 嗜眠 泡沫状 胶胨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