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p53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毛晓韵 范垂锋 +3 位作者 魏晶 刘崇 姚凡 金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肿瘤抑制基因p53突变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DH),不典型增生(ADH)及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探讨p53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外显子突变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在乳腺... 目的肿瘤抑制基因p53突变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DH),不典型增生(ADH)及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探讨p53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外显子突变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和测序研究122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结果经HRM筛选,14例患者DNA熔解曲线与野生型标准品熔解曲线大于阈值,经测序分析,其中13例出现p53外显子突变。35例UDH中均未发现突变,10.7%(6/56)ADH和22.6%(7/31)DCIS发现至少1个位点的点突变,其中1例DCIS发现2个位点的突变。结论 p53突变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ADH与DCIS,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P53突 高分辨率熔解 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ER、Ki-67和cyclin D1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成军 张庆慧 +3 位作者 张廷国 李红 王妍 刘志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ER、Ki-67和cyclin D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对56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进行ER、Ki-67和cyclin D1染色标记。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仅有散在的少数上皮细胞呈ER阳性表达。在... 目的探讨ER、Ki-67和cyclin D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对56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进行ER、Ki-67和cyclin D1染色标记。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仅有散在的少数上皮细胞呈ER阳性表达。在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中ER表达比正常乳腺组织增加,但ER阳性细胞呈不连续分布,阳性细胞间有较多的阴性细胞。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和低级别原位导管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中ER表达比UDH明显增加(P<0·05),ER阳性细胞呈连续的片状分布,阳性细胞间较少或没有ER阴性细胞。ADH和低级别DCIS中ER表达较高级DCIS显著(P<0·01)。DCIS中Ki-67和cyclin D1表达高于UDH(P<0·05),并与UDH、ADH和DCIS的组织学分组呈正相关(r=0·352,P<0·05和r=0·390,P<0·05)。正常乳腺组织中上皮细胞内无ER和Ki-67同时表达。在UDH中有极少数上皮细胞ER和Ki-67同时表达,而在ADH和DCIS中ER和Ki-67同时表达的细胞明显增加。结论从正常乳腺组织到UDH、ADH、低级DCIS的恶性转化过程中伴有ER表达的逐渐增高。ER过度表达及ER和Ki-67在上皮细胞内同时表达可能是某些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增生性病 雌激素受体 KI-67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郎志强 魏兵 +3 位作者 步宏 张红英 李新军 陈卉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基底型细胞角蛋白(CK5、CK34βE12和CK14)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并结合肌上皮标记、超微电镜对普通型导管增生的细胞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参照2003年WHO乳腺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筛选出28例导管普通...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基底型细胞角蛋白(CK5、CK34βE12和CK14)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并结合肌上皮标记、超微电镜对普通型导管增生的细胞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参照2003年WHO乳腺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筛选出28例导管普通型增生(UDH)、10例不典型增生(ADH)和25例导管原位癌(DCIS)。所有病例均进行CK5/6、CK34βE12、CK14、CK8、浕SMA、calponin和p63的免疫组化染色。4例UDH和1例DCIS通过电镜观察其增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CK5/6在UDH、ADH和DCIS增生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10.0%和0。CK34βE12和CK1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和82.1%(UDH)、20.0%和30.0%(ADH)、24.0%和28.0%(DCIS)。所有UDH的增生细胞均不表达浕SMA、calponin和p63。电镜观察显示UDH和DCIS的增生细胞中未发现符合肌上皮超微特征的细胞存在。结论基底型CK有助于UDH和ADH/DCIS的鉴别诊断,其中CK5/6较CK34βE12和CK14特异性更高。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支持UDH的增生细胞含有多种成分,包括定向干细胞、腺中间细胞和腺终端细胞等,但未发现具有肌上皮特点的细胞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 CK5/6 乳腺增生性病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浸润性癌中树突状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谷彦军 马鸿达 +1 位作者 古强 王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检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微小浸润性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和T细胞的 分布状况和浸润密度,探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和两步法对16例正常 副乳腺、58... 目的 检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微小浸润性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和T细胞的 分布状况和浸润密度,探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和两步法对16例正常 副乳腺、58例导管内增生性病变、4例微浸润导管癌及67例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标本进行S 100蛋白+DC、HLA DR+DC、CD1a +DC(DC三参数)及CD45RO+T细胞的浸润密度检测。结果 浸润癌中DC三参数浸润密度均高于其它病变组织(P< 0.05)。导管原位癌、微浸润癌及浸润癌组织中CD45RO+T细胞浸润密度均高于其它病变组织(P<0.05)。DC三参数间及 其与CD45RO+T细胞间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 DC浸润密度随增生性病变加重而逐渐增高,发展为浸润癌时则明 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病 T细胞 DC 浸润癌 乳腺导管 树突状细胞 CD45RO 结论 密度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CK5/6和p63的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朱丽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探讨CK5/6和p63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2例乳腺浸润癌分别行CK5/6、p63和CK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CK5/6在57例普通性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中,54例... 目的探讨CK5/6和p63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2例乳腺浸润癌分别行CK5/6、p63和CK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CK5/6在57例普通性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中,54例呈镶嵌状阳性,3例呈弥漫阳性;在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flat epithelial atypia,FEA)、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27例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乳腺浸润癌中增生细胞均呈阴性,仅1例DCIS的增生细胞CK5/6呈阳性。(2)p63和CK5/6在UDH、FEA、ADH和27例DCIS中的肌上皮呈阳性,1例DCIS的肌上皮仅表达CK5/6,p63和CK5/6在乳腺浸润癌中呈阴性。(3)CK8在UDH中呈分散或簇状阳性,在FEA、ADH、DCIS和乳腺浸润癌中呈片状阳性。结论乳腺导管上皮从良性增生到恶性转化的过程中CK5/6表达逐渐降低,甚至完全丧失,而CK8表达逐渐增高;联合检测CK5/6、p63和CK8有助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增生性病 CK5 6 P63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切除标本内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免疫表型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婷婷 孟刚 龚西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8,共8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切除标本内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浸润癌的关系。方法筛选出浸润性导管癌切除标本内有较多癌旁组织的病例36例和同期乳腺良性病变28例(对照组),选用CK5、CK34βE12、S100蛋白、SMA、CK8、Ecad、cer... 目的探讨乳腺癌切除标本内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浸润癌的关系。方法筛选出浸润性导管癌切除标本内有较多癌旁组织的病例36例和同期乳腺良性病变28例(对照组),选用CK5、CK34βE12、S100蛋白、SMA、CK8、Ecad、cerbB2等7种抗体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乳癌组36例中28例伴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单纯或复合出现的病变包括:普通性导管增生7例,柱状细胞病变12例,不典型导管增生4例,导管原位癌24例,伴两种以上病变者10例,4种病变同时存在者2例。对照组中计普通性导管增生23例,柱状细胞病变9例。免疫组化提示CK5在旺炽型UDH中腺系上皮细胞有大量表达,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中其表达明显降低直至完全失表达;CK34βE12表达类似于CK5,但较CK5为强,二者并不完全重合;S100蛋白表达于肌上皮细胞和增生的腺系上皮细胞,其在UDH的腺系上皮中的表达近似于CK34βE12,却不表达SMA;在24例高级DCIS中,11例肌上皮对S100蛋白的反应性先消失,但对SMA仍呈强反应;Ecad在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中出现再表达和(或)阳性等级升高;cerbB2在高级DCIS和IDC中呈清晰的膜表达。结论77.87%浸润性导管癌伴有不同的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这些病变不仅形态学表现不同,且免疫表型有异,可据此协助诊断与鉴别诊断。仅据对活检诊断的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患者长期随访而得出的后来发生浸润性乳腺癌危险度的结论,与当初诊断的病变并无直接相关,而更可能与当初残留或后来发生的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增生性病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增生性病变中p6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耿建祥 吴波 +1 位作者 马捷 孟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 探讨p63蛋白在乳腺疾病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不同类型的乳腺病变分别进行p63、SMA、S -100蛋白、CK(34βE12)免疫标记。结果 p63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腺体肌上皮细胞核有阳性表达,围绕在腺体周围,原... 目的 探讨p63蛋白在乳腺疾病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不同类型的乳腺病变分别进行p63、SMA、S -100蛋白、CK(34βE12)免疫标记。结果 p63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腺体肌上皮细胞核有阳性表达,围绕在腺体周围,原位癌癌巢周围肌上皮细胞数目减少,呈间断性分布,浸润性癌癌巢周围肌上皮细胞大部分消失或无肌上皮细胞分布,且阳性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其他基底细胞标记物也可以比较特异地显示乳腺腺体周围肌上皮,但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着色。结论 从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至原位癌、早期浸润和浸润性癌,腺体周围的肌上皮细胞呈逐渐消失的趋势,p63蛋白标记可以比较特异地反映这个过程,而且受其他影响因素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性病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p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麦默通旋切在乳腺囊实性病变微创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胡薇 樊佳裔 +5 位作者 张庆萍 施俊义 盛湲 李莉 苏东玮 秦丽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35-1436,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对乳腺囊实性病变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7例超声发现乳腺囊实性肿块的女性患者,均采用8G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旋切活检,3个月后复查。结果:所有病灶均被准确、彻底切除,且乳房外...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对乳腺囊实性病变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7例超声发现乳腺囊实性肿块的女性患者,均采用8G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旋切活检,3个月后复查。结果:所有病灶均被准确、彻底切除,且乳房外形无改变。其中6例病理学诊断均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有助于乳腺囊实性病变的准确取材、定性诊断,尤其对于无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集治疗于一体,可替代传统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囊实性病 导管内乳头状瘤 麦默通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乳腺导管内镜辅助诊治乳头溢液632例报告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超 蒋宏传 李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36-37,46,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内镜对Tis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01年5月~2010年5月,对632例乳头溢液进行乳腺导管内镜检查702次,并对其中310例隆起性病变行乳腺导管内镜辅助定位手术。结果 475例诊断为隆起性病变,包括乳管内乳头状瘤...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内镜对Tis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01年5月~2010年5月,对632例乳头溢液进行乳腺导管内镜检查702次,并对其中310例隆起性病变行乳腺导管内镜辅助定位手术。结果 475例诊断为隆起性病变,包括乳管内乳头状瘤388例(61.4%),乳管内乳头状瘤病79例(12.5%),导管内癌8例(1.3%);157例为非隆起性病变,包括导管扩张症82例(13.0%),慢性乳管炎73例(11.6%)和导管内癌2例(0.3%)。310例行乳腺导管内镜辅助定位手术,内镜诊断对导管内癌的阳性预测值为83.3%(10/12)。结论 纤维乳腺导管内镜检查弥补了伴有乳头溢液的Tis期乳腺癌诊断的空白,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乳腺导管内 Tis期乳腺 非隆起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1在非典型增生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春苗 李嘉姝 金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2-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女性乳腺癌与各种乳腺增生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乳腺手术后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的乳腺非典型增生78例(其中轻度非典型增生28例、中度非典型增生30例、重度非典型增生20例),另选乳...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女性乳腺癌与各种乳腺增生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乳腺手术后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的乳腺非典型增生78例(其中轻度非典型增生28例、中度非典型增生30例、重度非典型增生20例),另选乳腺普通型增生19例、乳腺原位癌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1例做为对照。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ARP-1的表达。结果在乳腺普通型增生、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ARP-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3%、28.5%、66.7%、75.0%、80.0%和95.0%。乳腺普通型增生和轻度非典型增生与乳腺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ARP-1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PARP-1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非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PARP-1的阳性表达率升高,且表达强度也逐级增高。结论对乳腺增生性疾病行PARP-1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可以根据PARP-1的检测结果判断病变向乳腺癌发展的风险性。PARP-1抑制剂可能会对乳腺增生性疾病的治疗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增生性病 非典型增生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黏液腺前驱病变130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Kryvenko O N Chitale D A +2 位作者 Yoon J 解建军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15-1115,共1页
乳腺黏液癌(MC)与常见的经典型浸润性导管癌不同,是一种预后相对较好的肿瘤。目前,有关MC前驱性病变的资料非常有限。本文主要报道黏液性导管原位癌(DCIS)作为MC的前驱病变的特征模式。收集2000—2011年Detroit市亨利福特医院的13... 乳腺黏液癌(MC)与常见的经典型浸润性导管癌不同,是一种预后相对较好的肿瘤。目前,有关MC前驱性病变的资料非常有限。本文主要报道黏液性导管原位癌(DCIS)作为MC的前驱病变的特征模式。收集2000—2011年Detroit市亨利福特医院的130例MC的所有切片重新复习并再分类为MC、DCIS,并探索从DCIS至MC的转变模式。65例进行Calponin、p63、CgA、Syn、CD56和MIB-1的免疫染色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黏液癌 前驱病 CALPONIN 浸润性导管 DCIS 前驱性病 导管原位癌 MI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
12
作者 周俊莲 谢秀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691-691,共1页
关键词 肿物 锁骨 腋窝 乳腺浸润性导管 超声诊断 查体 占位性病 可视 大小 均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增生的预防
13
作者 邓逢梅 《农村百事通》 1999年第13期44-44,共1页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出现肿块和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既非肿瘤、亦非炎症的增生性病变。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女性,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乳房肿块 中青年妇女 增生性病 春期 乳房疼痛 乳腺疾病 非肿瘤 淡食 活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活检中热点问题的新认识(二) 被引量:3
14
作者 龚西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61,共5页
关键词 热点问题 乳腺活检 干细胞分化 增生性病 DCIS 不典型性 导管内 ADH 肌上皮 上皮内 平坦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微腺腺病1例
15
作者 李晓 吴能定 徐如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乳腺增生性病 微腺腺病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胶原小体病1例
16
作者 吴若晨 孙雯雯 王新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81-1382,共2页
患者女性,28岁,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腺肿块,约花生粒大小,无疼痛、无乳头溢液及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彩超示右侧乳腺外下象限距乳头2.2 cm处见一低回声,大小2.2 cm×1.0 cm,呈分叶状,边界不清,其旁另见一低回声,大小1.2 cm... 患者女性,28岁,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腺肿块,约花生粒大小,无疼痛、无乳头溢液及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彩超示右侧乳腺外下象限距乳头2.2 cm处见一低回声,大小2.2 cm×1.0 cm,呈分叶状,边界不清,其旁另见一低回声,大小1.2 cm×0.7 cm,边界不清,内见强回声;左侧乳腺外上象限距乳头4.4 cm处见一低回声,大小0.8 cm×0.7 cm,边界清,形态规则。病理检查镜检:右侧乳腺肿物为乳腺腺病伴导管内乳头状瘤,部分区导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呈筛状,筛孔呈圆形或卵圆形,筛孔中间为无细胞性的球形小体,呈嗜酸性胶原样或弱嗜碱性细丝状(图1);小体周围排列有1层或2层扁平细胞,细胞形态温和,胞质较少,偶见核仁,核分裂象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胶原小体病 增生性病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年第22卷关键词索引
17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2-767,768,共7页
关键词 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 乳腺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腺肌上皮腺病 囊性肾细胞癌 小细胞肺癌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文献复习 临床病理特征 颗粒细胞瘤 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 肌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子宫颈癌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 胃肝样腺癌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导管内增生性病 腺肌上皮瘤 卵巢移行细胞癌 关键词索引 键词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