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研究的理论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培勤 刘大壮 +1 位作者 赵科 霍东霞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1998年第S1期10-14,共5页
介绍了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方面理论研究的现状,对几大研究流派的工作特点进行了剖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设计预测模型的框架。
关键词 乳液聚合 乳胶粒形态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透射电镜表征改性VAE乳胶粒形态结构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沛智 李小琴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0年第9期39-41,共3页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水解接枝及物理共混改性VAE乳液及其乳胶粒形态结构变化及表征。
关键词 乙烯 乙酸乙烯酯 共聚物 改性 乳胶粒形态 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乳胶粒形态、膜结构及压敏特性的构效关系
3
作者 巫辉 龚俊 李建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8-112,共5页
介绍了通过综合考虑乳胶粒形态形成过程的相关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所建立的聚合物乳胶粒形态的构筑理论和模型,从而对设计、模拟、构筑和调控实际乳胶粒形态的形成进行指导,得到具有不同结构形态的乳胶粒及膜,以改善或获得特殊的压敏特性。
关键词 聚合物乳胶粒形态 膜结构 压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丁胶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乳胶粒结构形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凯 黄春保 +1 位作者 沈慧芳 陈焕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1-1116,共6页
以氯丁胶乳(Pa)为种子乳液,甲基丙烯酸甲酯(Pb)为第二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氯丁胶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乳胶粒。热力学分析表明,当Pb的体积分数Φb<0.69时,可同时形成Pa-Pb型正核-壳和(Pa+Pb)分离型乳胶粒,当Φb>0.6... 以氯丁胶乳(Pa)为种子乳液,甲基丙烯酸甲酯(Pb)为第二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氯丁胶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乳胶粒。热力学分析表明,当Pb的体积分数Φb<0.69时,可同时形成Pa-Pb型正核-壳和(Pa+Pb)分离型乳胶粒,当Φb>0.69时,形成Pb-Pa型翻转型核壳结构乳胶粒,并伴有Pa-Pb型正核-壳结构乳胶粒的形成。动力学分析表明,引发剂类型、第二单体的加入方式、种子乳胶粒的交联、单体/聚合物质量比是影响乳胶粒形态的主要因素。采用水溶性引发剂过二硫酸钾(KPS),以饥饿态方式加入单体,氯丁胶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R-PMMA)复合乳胶粒呈现正核-壳结构,以充溢态方式加入单体则不能形成明显的核-壳结构;而以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时,单体无论以充溢态方式加入还是饥饿态加入均倾向于形成翻转核-壳型粒子。在种子乳胶粒中加入一定量交联剂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有利于形成明显的正核壳结构。以饥饿态进料,KPS为引发剂时,随着单体用量增加,壳层变厚,仍呈正核-壳结构,与热力学分析结果相吻合;以AIBN为引发剂时,随着单体用量增加,PCR-PMMA复合乳胶粒逐渐由翻转核壳型结构变为互穿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胶粒形态 热力学 动力学 种子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制备——种子及核乳胶粒的制备 被引量:7
5
作者 袁才登 曹建伟 +1 位作者 缪爱花 曹同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582,共7页
为了制得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首先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在其用量低于CMC的条件下,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丁酯(BA)的乳液聚合,制备了带羧基的种子乳胶粒。然后采用MMA、MAA和二乙烯基苯... 为了制得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首先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在其用量低于CMC的条件下,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丁酯(BA)的乳液聚合,制备了带羧基的种子乳胶粒。然后采用MMA、MAA和二乙烯基苯为单体进行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轻度交联的带羧基的核乳胶粒。该核乳胶粒经过核-壳乳液聚合和适当的碱处理工艺就可成为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采用粒度仪测定了乳胶粒的直径及其分布,采用TEM对乳胶粒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种子及核乳胶粒制备过程中单体加料方式、乳化剂用量及羧基单体种类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乳胶粒直径及其分布以及最终的中空聚合物微球结构形态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种子及核乳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制备种子阶段,SDBS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采用一次性加入单体的进料工艺;在核乳胶粒制备阶段,以MAA为羧基单体,所有单体采用“饥饿式”加料,半连续补加乳化剂并使乳化剂用量为核单体总量的0.15%时可保持聚合稳定性并保证无新乳胶粒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乳胶 乳液聚合 核壳乳胶 乳胶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合物乳胶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利娜 张立彬 +1 位作者 朱晓丽 孔祥正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选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聚合单体,改变乳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制备粒径分布较窄的苯丙乳液。以此为种子胶乳,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第2步聚合单体,分别采用批量法和半连续滴加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 选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聚合单体,改变乳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制备粒径分布较窄的苯丙乳液。以此为种子胶乳,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第2步聚合单体,分别采用批量法和半连续滴加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且性能稳定的乳胶粒乳液。通过粒径分析和透射电镜,测试和比较分析两种乳胶粒粒径和形貌,探讨MAA用量对核壳乳液的稳定性和乳胶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内核聚合物和外壳单体质量比为5∶2,第2步壳单体中MAA质量分数介于3%至5%时,半连续滴加法制备的乳胶粒粒径分布较窄,乳胶粒形貌规整,分布均匀,草莓型乳胶粒数量较少,随着第2步聚合单体中MAA用量增多,乳液稳定性下降,乳胶粒粒径及分散指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乳胶 乳胶粒形态 半连续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中空乳胶粒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庆美 周智敏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2,共4页
采用多段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一丙烯酸正丁酯一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一丙烯腈)核壳乳液,然后用碱溶胀处理得到了单分散性较好的中空聚合物微球。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各阶段乳液聚合... 采用多段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一丙烯酸正丁酯一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一丙烯腈)核壳乳液,然后用碱溶胀处理得到了单分散性较好的中空聚合物微球。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各阶段乳液聚合的胶粒大小和分布以及形貌行了表征。研究了种子乳液聚合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单体滴加速度等因素对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形态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的滴加速度控制在0.1~0.2g/min,搅拌速度控制在80~120r/min时,可以制备中空形态较好的中空聚合物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乳胶 乳液聚合 核壳乳胶 碱溶胀处理 乳胶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BA/MMA/HAM乳液乳胶粒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廖水姣 艾照全 李建宗 《湖北化工》 2001年第4期13-14,共2页
合成了固含量 70 %以上的高固含量BA/MMA/HAM共聚物乳液。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链转移剂的用量。
关键词 高固含量乳液 乳液聚合 乳胶 乳胶粒形态 BA/MMA/HAM乳液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铵盐型PUA乳液接枝PVC复合树脂的制备与表征
9
作者 傅戚妹 潘明旺 +2 位作者 袁金凤 徐倩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9-32,共4页
采用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合成混合单体。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反应,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以此为种子进行氯乙烯(VC)原位接枝乳液共聚,制造... 采用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合成混合单体。然后与丙烯酸丁酯(BA)反应,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以此为种子进行氯乙烯(VC)原位接枝乳液共聚,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PUA/PVC复合树脂。采用透射电镜(TEM)、动态力学分析仪、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PUA/PVC乳胶粒的形态、乳液PUA动态力学性能以及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胶形态 水性聚氨酯 PUA/PVC复合乳液 原位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