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滴粒径和皂皮皂苷浓度对高内相乳液凝胶及其模板油凝胶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宁雪莹 陈小威 马传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33,40,共8页
以天然皂皮皂苷为乳化剂,采用激光散射技术、动态流变学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探究了乳滴粒径皂皮皂苷质量分数对高内相乳液凝胶(HIPE-gels)及其模板制备的油凝胶流变特性和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IPE-gels和油凝胶均表现出剪切稀化... 以天然皂皮皂苷为乳化剂,采用激光散射技术、动态流变学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探究了乳滴粒径皂皮皂苷质量分数对高内相乳液凝胶(HIPE-gels)及其模板制备的油凝胶流变特性和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IPE-gels和油凝胶均表现出剪切稀化特性,油滴间形成非共价物理交联的弹性凝胶结构;随粒径减小,乳滴堆积紧密,赋予HIPE-gels和油凝胶更强的凝胶网络结构和黏弹性;皂皮皂苷质量分数较低(≤1.5%)时,乳滴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对HIPE-gels的黏弹性和强度起主导作用,当皂皮皂苷质量分数较高(>1.5%)时,游离皂皮皂苷分子提高了HIPE-gels的凝胶强度,而油凝胶强度随乳滴粒径减小和皂皮皂苷质量分数的增加得到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皮皂苷 乳滴粒径 高内相液凝胶 液模板 油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相组成对W/O型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聚媛 台秀梅 +3 位作者 刘慧民 马晓原 高续 罗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886,共8页
以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为乳化剂,采用均质乳化法制备W/O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偏光显微镜、表面张力仪、接触角测量仪和流变仪研究了油脂的极性、流变改性剂对W/O型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极性油脂,极... 以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为乳化剂,采用均质乳化法制备W/O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偏光显微镜、表面张力仪、接触角测量仪和流变仪研究了油脂的极性、流变改性剂对W/O型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极性油脂,极性油脂制备出来的W/O型Pickering乳液液滴更小,稳定性能更优,其中霍霍巴油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粒径分布较窄,形状均一,稳定性好;添加流变改性剂后,Pickering乳液的粒径有一定的下降,常温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均有小幅度提升,对于不同的油脂,与之结构上存在相似性的流变改性剂对粒径的降低及稳定性的提高效果较好。不同油脂制备的W/O型Pickering乳液均为非牛顿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Pickering乳液的黏度降低,并且所有Pickering乳液的弹性模量(G')高于黏性模量(G''),均为凝胶乳液,线性黏弹区为0.001%~0.100%,添加流变改性剂后,Pickering乳液的黏度上升,剪切稀化现象基本不变,但线性黏弹区增大,可能与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和油水界面能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型Pickering 液液粒径 稳定性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用起泡剂乳液稳定性研究与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崔浩然 朱书全 +1 位作者 陈慧昀 徐东方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2-116,共5页
通过对起泡剂乳液乳滴粒径变化规律的探索,研究了乳化剂种类、用量、油水质量比以及剪切速率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了起泡剂乳液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以山梨醇酐油酸酯(Sapn80)与油酸钠(SO)复配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 通过对起泡剂乳液乳滴粒径变化规律的探索,研究了乳化剂种类、用量、油水质量比以及剪切速率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了起泡剂乳液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以山梨醇酐油酸酯(Sapn80)与油酸钠(SO)复配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5的乳化剂,在乳化剂用量为3.5w%、油水质量比为3∶7、剪切强度为3000r/min时制备的起泡剂乳液粒径小且分布集中,乳液稳定性达到最佳,此时乳滴平均粒径(D_(50))为0.21μm、跨距((D_(90)-D_(10))/D_(50))为0.29。油水两相在剪切作用力下破碎成小液滴并呈分散状态,乳化剂通过降低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帮助形成小粒径液滴并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界面膜阻止液滴聚并,维持液滴的分散状态,使乳液稳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剂 液稳定性 乳滴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淀粉纳米颗粒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1-87,共7页
在蜡质玉米淀粉糊化过程中添加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并采用乙醇沉淀法制备纳米颗粒用于稳定食品级Pickering乳液。通过考察添加TP后淀粉纳米颗粒(starch nanoparticles,SNP)的结构性质、颗粒性质和乳化特性,探究其对Pickering乳... 在蜡质玉米淀粉糊化过程中添加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并采用乙醇沉淀法制备纳米颗粒用于稳定食品级Pickering乳液。通过考察添加TP后淀粉纳米颗粒(starch nanoparticles,SNP)的结构性质、颗粒性质和乳化特性,探究其对Pickering乳液物理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P与淀粉的羟基通过氢键发生相互作用;添加TP导致SNP的粒径由187.00 nm增加至233.80 nm,接触角由53.41°增加至80.60°,Zeta电位绝对值由|-17.20|mV增加至|-22.10|mV;利用TP-SNP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形成了大量的小乳滴;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TP-SNP能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一层物理屏障,抑制油滴聚结;通过检测Pickering乳液在15 d贮藏期油脂氧化产物的生成量,发现TP-SNP具有延缓乳液油脂氧化的作用,说明TP-SNP可以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食品级颗粒乳化剂稳定Pickering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纳米颗粒 茶多酚 食品级Pickering 油脂氧化 乳滴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