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萝卜发酵过程中乳杆菌噬菌体演替规律及其对活性乳杆菌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杨梦露 黄玉立 +2 位作者 刘佳琦 葛黎红 赵楠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5,共8页
该研究采用相关国标方法、宏转录组测序技术、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对泡萝卜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功能及其与病毒群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萝卜发酵过程中... 该研究采用相关国标方法、宏转录组测序技术、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对泡萝卜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功能及其与病毒群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萝卜发酵过程中,pH在发酵初始略有升高,还原糖含量被迅速消耗降低,盐含量呈现非单调增加的趋势,总酸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苹果酸和琥珀酸被快速消耗,乳酸和乙酸成为主要的有机酸。活性微生物随发酵逐渐演替为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7.91%~22.68%)为主,且62种乳杆菌中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类谷糠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farraginis)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等为优势菌种。活性微生物群的主要代谢途径为代谢和遗传信息处理,且免疫系统相关通路在发酵前期是活跃的。泡萝卜中主要的病毒群为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和肌病毒科(Myoviridae)等,其中,乳杆菌噬菌体(phage)尤其是LP65和ATCC8014-B2等在发酵初期极为活跃。6种乳杆菌噬菌体与62种乳杆菌间共有30条显著正相关关系和14条显著负相关关系(|r|>0.8,P<0.05)。该研究结果为揭示病毒群在泡萝卜体系中对微生物群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萝卜 理化指标 宏转录组 活性杆菌 病毒群 乳杆菌噬菌体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乙酸协同次氯酸钠对植物乳杆菌噬菌体的复合灭活效果
2
作者 郭蛇 李伟娜 +2 位作者 马瑞瑞 朱含芳 陈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23,共4页
在食品工业中,乳制品发酵失败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噬菌体的侵染。在确保有效杀菌消毒的前提下,将不同化学消毒剂进行复配,使各杀菌剂性能达到互补,从而起到更好的增效作用,可有效避免噬菌体对发酵过程的侵染。本实验以植物乳杆菌IMAU10120... 在食品工业中,乳制品发酵失败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噬菌体的侵染。在确保有效杀菌消毒的前提下,将不同化学消毒剂进行复配,使各杀菌剂性能达到互补,从而起到更好的增效作用,可有效避免噬菌体对发酵过程的侵染。本实验以植物乳杆菌IMAU10120及噬菌体P1、P2为研究对象,评价质量分数为0.3%过氧乙酸溶液与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复合处理对其的灭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依次使用800 mg/kg次氯酸钠和0.3%过氧乙酸处理植物乳杆菌5 min后,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为0.38%;0.3%过氧乙酸与800 mg/kg次氯酸钠直接混合可使噬菌体P1在10 min内完全失活;依次使用800 mg/kg次氯酸钠和过氧乙酸处理5 min后,可噬菌体P2下降5.05个对数级。本研究可为准确评价常用化学消毒剂对噬菌体的灭活效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噬菌体 过氧乙酸 次氯酸钠 复合处理 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