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RAS的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麻醉管理进展
1
作者 楼菲菲 张军 吴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前,手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开展在全球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缺乏共识性的指导原则。在涉及多学科的ERAS策略中... 目前,手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开展在全球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缺乏共识性的指导原则。在涉及多学科的ERAS策略中,麻醉科承担了麻醉方案优化制订、围术期液体管理及内环境稳态调控、预防低体温、完善围术期镇痛、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等要素工作。本文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在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的ERAS策略中的麻醉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建立和完善基于ERAS的该类手术的围术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快速康复(ERAS) 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IEP) 皮瓣乳房重建术 麻醉方案 围术期管理 内环境稳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重建术后乳腺癌患者性生活及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甘露 金玉翡 +2 位作者 任清 董晓晶 张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96-1601,共6页
目的·了解接受乳房重建术后的乳腺癌患者对于性的认知与态度、性生活状态的改变体验和应对方式。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接受乳房重建术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对于患... 目的·了解接受乳房重建术后的乳腺癌患者对于性的认知与态度、性生活状态的改变体验和应对方式。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接受乳房重建术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对于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就患者接受乳房重建术后性生活状态的改变体验和应对方式进行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并根据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纳入12名受访者,中位年龄40(28~51)岁,均接受了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转移术,术后病程中位数为17.5个月。受访者的性生活及情感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①受访者对乳房重建术后性生活改变的感知:受访者均对性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大部分受访者在完成乳腺癌辅助治疗后可恢复性生活;乳房重建术导致的体象改变和皮肤感觉受损影响了患者的性体验。②受访者对乳房重建术后性生活改变的应对:受访者与配偶之间关于性的交流较少;受访者主动启动补偿机制,减轻不良性体验。③受访者术后对恢复性生活的支持需求:受访者对于性健康的需求较高,但医患间关于性问题的沟通较少;受访者期望通过合适的途径得到专业的信息支持。结论·乳房重建术后患者对于性生活和情感体验相对积极,但缺乏与配偶及医护人员关于性问题的沟通。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患者性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评估并及时给予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重建术 乳腺癌 性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假体或扩张器植入即刻乳房重建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日涵 韩思源 金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0-374,共5页
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并行假体或扩张器植入即刻乳房重建手术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患者为观察组(n=47),直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n=79)。记录并比... 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并行假体或扩张器植入即刻乳房重建手术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患者为观察组(n=47),直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n=79)。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后续治疗开始时间等,同时以无病生存及包膜挛缩作为预后指标比较2组预后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并发症中皮瓣坏死、血肿形成、术后感染、假体丢失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切口皮肤表皮松解的发生率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距后续治疗的间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2组患者预后指标(无病生存和假体包膜挛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认为新辅助化疗未增加假体或扩张器植入即刻乳房重建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虽然后续治疗的开始时间延长,但未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即刻乳房重建术 假体 扩张器 预后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自体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后X线表现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凤梅 龚柳燕 +2 位作者 唐勇 梁云 汤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自体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后X线表现。方法:4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自体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的患者,术后使用GE Senographe DS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进行检查。结果:46例中于重建术后第一年内进行X线检查者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自体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后X线表现。方法:4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自体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的患者,术后使用GE Senographe DS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进行检查。结果:46例中于重建术后第一年内进行X线检查者12例,主要表现为背阔肌影约占乳房一半者9例,小于一半者2例,大于一半者仅1例;重建术后第二年内进行X线检查者21例,表现为背阔肌影约占乳房一半者有2例,小于一半者18例,大于一半者1例;重建术后第三年内进行X线检查者13例,均表现为背阔肌影明显小于乳房的一半。乳房重建术后其它表现:出现钙化影3例,小结节影2例。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及自体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后,随着时间延长而表现为背阔肌逐渐萎缩、局部脂肪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乳房重建术 背阔肌皮瓣 放射摄影术 X线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更青睐于植入性乳房重建术
5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992-992,共1页
目前,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乳房切除术后的乳房再造。一项大于20000例患者的调查显示,2007年前的10年内,在美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没有进行乳房再造术。乳房切除术后进行乳房再造的患者比例从1998年的46%上升到2007年的63%。乳房切... 目前,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乳房切除术后的乳房再造。一项大于20000例患者的调查显示,2007年前的10年内,在美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没有进行乳房再造术。乳房切除术后进行乳房再造的患者比例从1998年的46%上升到2007年的63%。乳房切除术的使用有很大的地域差异性,双侧乳房切除的患者数量是保乳术患者的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重建术 女性 植入性 乳房再造术 患者数量 乳房切除术 切除术后 地域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腔镜辅助乳腺癌术后即刻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6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210-1210,共1页
腔镜辅助乳腺癌术后即刻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在保留原有乳房皮肤完整性的基础上,取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行自体组织即刻重建,结合乳腺腔镜技术去瘢痕化和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的多重优势,使该术式重建乳房可达到双侧完美对称的效果。为此,2023... 腔镜辅助乳腺癌术后即刻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在保留原有乳房皮肤完整性的基础上,取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行自体组织即刻重建,结合乳腺腔镜技术去瘢痕化和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的多重优势,使该术式重建乳房可达到双侧完美对称的效果。为此,2023年第50卷第22期《中国肿瘤临床》肿瘤诊疗技术前沿栏目刊发了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科肖春花教授撰写的《腔镜辅助乳腺癌术后即刻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的临床应用》一文,该术式兼顾去瘢痕化和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的双重优势,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开展。阅读本文请登录网站www.cjco.cn或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扫描文章下方二维码)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乳房重建术 腔镜辅助 乳腺科 自体组织 微信公众号 肿瘤医院 双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腔镜辅助乳腺癌术后即刻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7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258-1258,共1页
腔镜辅助乳腺癌术后即刻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在保留原有乳房皮肤完整性的基础上,取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行自体组织即刻重建,结合乳腺腔镜技术去瘢痕化和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的多重优势,使该术式重建乳房可达到双侧完美对称的效果。为此,2023... 腔镜辅助乳腺癌术后即刻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在保留原有乳房皮肤完整性的基础上,取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行自体组织即刻重建,结合乳腺腔镜技术去瘢痕化和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的多重优势,使该术式重建乳房可达到双侧完美对称的效果。为此,2023年第50卷第22期《中国肿瘤临床》技术前沿栏目刊发了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科肖春花教授撰写的《腔镜辅助乳腺癌术后即刻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的临床应用》一文,该术式兼顾去瘢痕化和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的双重优势,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乳房重建术 腔镜辅助 皮肤完整性 瘢痕化 乳腺科 自体组织 肿瘤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乳腺全切除一期硅胶囊乳房重建术
8
作者 姜会庆 陈一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49-50,共2页
自 Cronin and Gerow1962年报道对女性乳腺良性疾患经皮下乳腺全切除一期硅胶囊充填乳房重建术以来,人们对经皮下乳腺全切除术仍有争议,其焦点是乳腺残留组织问题。我院自1988年以来,对8例双侧或单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经乳腺外侧腋前线... 自 Cronin and Gerow1962年报道对女性乳腺良性疾患经皮下乳腺全切除一期硅胶囊充填乳房重建术以来,人们对经皮下乳腺全切除术仍有争议,其焦点是乳腺残留组织问题。我院自1988年以来,对8例双侧或单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经乳腺外侧腋前线切口,行皮下乳腺全切除及一期胸大肌下硅胶囊置入乳房整复术。最长随访2年余,除1例假体有向外上轻度移位外,其余外形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外 硅胶囊假体 乳房重建术 女性乳腺 胸大肌 乳房 整复术 良性疾患 残留组织 腋前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皮瓣结合乳房真皮脂肪瓣乳头再造及乳房下皱襞重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宋延刚 李发成 黄桂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6-660,共5页
目的评价星状皮瓣联合游离脂肪瓣乳头再造及乳房下皱襞(inframammary fold reconstruction,IMF)重建的手术效果。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31例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患者,均为乳腺癌术后单侧乳房全切、全乳缺失伴乳头缺... 目的评价星状皮瓣联合游离脂肪瓣乳头再造及乳房下皱襞(inframammary fold reconstruction,IMF)重建的手术效果。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31例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患者,均为乳腺癌术后单侧乳房全切、全乳缺失伴乳头缺失,已接受自体脂肪移植重塑乳房者。研究组共19例,患者使用星状皮瓣结合乳房真皮脂肪瓣法再造乳头、联合IMF抽吸成型术同期进行下皱襞重建。对照组共12例,单纯行自体脂肪移植乳房再造术,未行乳头及乳房下皱襞再造。研究组分别于术后7 d、3个月、6个月对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效果进行评价。术后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区恢复良好,切口愈合不良1例,未发现乳头坏死。术后6个月,患者乳头大小及位置与健侧对称,乳房形态改观明显,轮廓自然美观与健侧对称性良好。研究组患者满意度等级(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为:26.3%、52.6%、22.9%、5.3%、0%;对照组满意度等级分别为:0%、18.1%、45.5%、36.4%、8.3%,(Z=3.451,P=0.01),两组的满意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星状皮瓣结合乳房真皮脂肪瓣法联合IMF重建术,设计方法简便,术中易于操作,术后美观度好,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再造术 乳房下皱襞重建术 星状瓣 真皮脂肪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外科治疗变迁与医学美容学
10
作者 郭吕 郭新瑛 《医学与哲学(A)》 1992年第3期43-44,共2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美学及美容学在医学广泛应用,使乳腺癌在根治治疗的基础上,更多地从美学角度考虑如何减少形体和心理创伤,为乳腺癌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 19世纪末,认为乳腺癌以淋巴转移为主,到晚期区域淋巴结充满肿...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美学及美容学在医学广泛应用,使乳腺癌在根治治疗的基础上,更多地从美学角度考虑如何减少形体和心理创伤,为乳腺癌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 19世纪末,认为乳腺癌以淋巴转移为主,到晚期区域淋巴结充满肿瘤细胞后,才发生血行转移。1984年Halsted提出切除病变全乳、胸大肌、胸小肌及腋窝淋巴结的乳腺癌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淋巴结 全乳 根治术 胸小肌 区域淋巴结 血行转移 乳房再造 医学美容学 乳房重建术 美学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