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量化技术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筛查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磊 邓克学 +2 位作者 隋秀芳 张杰 张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309-2313,共5页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超声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量化技术和超微血管成像(SMI)检查是早期乳腺癌的常用筛查诊断手段,但二者各具优缺点,超声ARFI量化技术联合SMI检查应用于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超声ARFI...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超声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量化技术和超微血管成像(SMI)检查是早期乳腺癌的常用筛查诊断手段,但二者各具优缺点,超声ARFI量化技术联合SMI检查应用于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超声ARFI量化技术联合SMI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以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ARFI和SMI检查,其中ARFI采用量化技术进行处理,ARFI和SMI检查之后行病理检查。分别比较ARFI检查、SMI检查、ARFI+SMI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6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乳腺癌124例、良性病变36例;早期乳腺癌确诊率为72.3%。ARFI检查、SMI检查、ARFI+SMI检查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程度分别为中、中、优(Kappa=0.569、0.529、0.880,P<0.05)。ARFI检查筛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9.8%和88.9%,SMI检查筛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2%和86.1%,ARFI+SMI检查筛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2%和97.2%。不同检查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查方法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ARFI+SMI检查的灵敏度高于ARFI、SMI检查(P<0.05)。结论ARFI检查和SMI检查均是早期乳腺癌筛查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而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早期乳腺癌筛查诊断的灵敏度,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ARFI量化技术联合SMI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进行筛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弹性成像技术 超微血管造影 筛查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内钙化的特征性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文 米成嵘 +2 位作者 解玉君 李卫勇 李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5-578,共4页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分析乳腺肿块内钙化的大小、形状和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其与良恶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51例高频超声检查具钙化显像的乳腺疾病患者,其中恶性病变30 例,良性病变21 例,全部病例均获病理诊断。结果 根据钙化大小将...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分析乳腺肿块内钙化的大小、形状和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其与良恶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51例高频超声检查具钙化显像的乳腺疾病患者,其中恶性病变30 例,良性病变21 例,全部病例均获病理诊断。结果 根据钙化大小将病变内钙化分为三种类型:①微钙化;②粗钙化;③弧形钙化。进一步将微钙化分为a.小斑点状钙化;b.珍珠状钙化;c.簇状钙化。30例恶性病变,其中微钙化29例,粗钙化仅1例;良性21 例中,微钙化13 例,粗钙化4 例,弧形钙化4例,微钙化多发生于恶性病变中,而粗钙化和弧形钙化则多出现于良性病变中,两组具有显著差异(χ2 =12.22,P<0.001。在有详细记录的42例微钙化中,恶性肿块钙化多呈团簇状分布(22/42),良性钙化多为单一或松散分布的珍珠状和斑点状(12/42),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χ2=16.44,P<0.001 );另有7 例(7/42)恶性病变亦显示松散分布的斑点状钙化。结论 簇状钙化是乳腺癌的特征,单一或松散分布的珍珠状钙化、粗钙化及弧形钙化多为良性病变,值得注意的是斑点样钙化为良恶性病变所共有,单一或稀少松散分布多为良性病变,两个或以上较为聚集出现时应结合其他二维征象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等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乳房 微钙化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铁柱 王宁 +4 位作者 杨敬春 赵玉珍 王瑛 陈平 黄林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79-1380,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频超声(10 MHz)对102例触诊阴性患者的乳腺138个病灶检查结果,并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对病灶穿刺活检。结果 126个病灶良性,12个恶性。良性病灶高频声像图特征为形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频超声(10 MHz)对102例触诊阴性患者的乳腺138个病灶检查结果,并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对病灶穿刺活检。结果 126个病灶良性,12个恶性。良性病灶高频声像图特征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回声均匀,内部无钙化,后方无衰减。良性病灶均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完全切除。12个恶性病灶中,7个病灶超声图像发现微钙化,10个后方有衰减。乳腺病灶出现后方衰减和微钙化高度提示为恶性。恶性病灶均行保乳手术。结论高频超声能够观察到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图像特点,并且在穿刺活检和切除治疗中发挥定位及引导作用,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乳房 乳腺疾病 触诊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联合超声BI-RADS分级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物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37
4
作者 马燕 郭嵩 +2 位作者 李晶 任卫东 邓力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利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并与CDFI对比,以明确BI-RADS分级与SMI结合是否可以提高超声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超声检出并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物138例,良性肿物78例,恶性肿物60例。按照Adler分级标准,分别观察同一肿物在CDF... 目的:利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并与CDFI对比,以明确BI-RADS分级与SMI结合是否可以提高超声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超声检出并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物138例,良性肿物78例,恶性肿物60例。按照Adler分级标准,分别观察同一肿物在CDFI和SMI技术所显示血流情况,并对肿物进行常规二维灰阶超声BI-RADS分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出BI-RADS,SMI及CDFI的Adler分级的鉴别良恶性乳腺病灶的最佳诊断界点,并根据此诊断界点得出以上单一模式及联合模式的诊断效能等相关指标。结果:SMI与CDFI的内部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CDFI:κ=0.82;SMI:κ=0.76),两种检测方法在显示全部肿物血流丰富程度有明显差异(κ=0.38);在恶性肿物中上述差异更加明显(κ=0.028);而在良性肿物中差异不明显(κ=0.61)。分别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BI-RADS),0.669(CDFI),0.871(SMI),0.710(BI-RADS与CDFI联合模式)及0.899(BI-RADS与SMI联合模式)。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50,0.692(BI-RADS);0.900,0.821(SMI);0.600,0.641(CDFI)。BI-RADS与SMI的联合模式的敏感性与BI-RADS单一模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00 vs 0.950,P>0.05);而BI-RADS与SMI的联合模式的特异性明显高于BI-RADS单一模式(0.897 vs 0.692,P<0.01)。结论 :与CDFI相比较,SMI检测肿物的微血管效果更好,SMI与BI-RADS联合可提高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物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瘤高频彩超及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良西 朱向明 +2 位作者 李国杰 容尚勤 张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1-454,458,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高频彩超、超声造影(CEUS)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82例原发性乳腺肿瘤患者于术前行常规高频彩超检查,观察病灶灰阶图像特征及血流特征;启动造影模式行实时灰阶...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高频彩超、超声造影(CEUS)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82例原发性乳腺肿瘤患者于术前行常规高频彩超检查,观察病灶灰阶图像特征及血流特征;启动造影模式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应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分析病灶增强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免疫组化测定肿瘤内MVD,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肿瘤血流Adler分级低于良性组(P<0.05);超声造影显像特点:恶性组血管数量多且粗细不等,良性组血流束细窄、平直;恶性组TTP低于良性组,PI及AUC高于良性组(P<0.05),MVD显著高于良性组(P<0.001);肿瘤MVD计数随血流Adler分级升高而升高,CDFI血流丰富程度与MVD呈正相关(r=0.456,P<0.01);PI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783,P<0.01)。结论超声造影能客观评价乳腺肿瘤血供,术前应用CDFI结合超声造影在体检查肿瘤血管,可为早期诊断乳腺肿瘤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超声造影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多中心研究数据的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定性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沈若霞 杨丽春 +6 位作者 罗晓茂 年英华 唐丽娜 陈琴 罗俊 吕志红 程印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85-889,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超声造影定性特征对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基于国内进行的乳腺结节超声造影多中心研究数据,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3月来自国内8家医院的有效病例1074个乳腺病灶,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定性... 目的分析不同超声造影定性特征对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基于国内进行的乳腺结节超声造影多中心研究数据,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3月来自国内8家医院的有效病例1074个乳腺病灶,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定性分析乳腺病灶超声造影各项参数特征,包括增强时相、增强强度、增强顺序、增强后病灶的形态、增强后病灶的边缘、增强后病灶范围、增强均匀性、增强后充盈缺损、蟹足征以及滋养血管。比较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特征;对照病理结果,对10项乳腺病灶超声造影特征进行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病理结果最为相关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良、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特征除增强顺序外,其余9项超声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后进入模型的5个参数分别为增强强度、增强后病灶范围、增强均匀性、增强后病灶形态及蟹足征,与乳腺恶性病灶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病灶的超声造影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造影剂 诊断 鉴别 中国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光散射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邵华 程文 +2 位作者 荆慧 韩雪 杨先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OPTIMUS对随机选取的48例乳腺疾病患者的58个肿块进行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超声光散射成像的应用价值。应用高频超声、光散射成像及二者联... 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OPTIMUS对随机选取的48例乳腺疾病患者的58个肿块进行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超声光散射成像的应用价值。应用高频超声、光散射成像及二者联合分别计算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58个乳腺肿块术后及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良性31个、恶性27个,高频超声联合光散射成像诊断58个乳腺肿块中良性30个、恶性28个,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3%、93.5%、94.8%。结论:高频超声联合光散射成像不仅从形态方面对肿块做出诊断,还能在功能方面对乳腺肿块做出诊断,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对于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在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方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尤君 项飞翔 +3 位作者 谢明星 严天慰 覃小娟 谢满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545-548,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技术对常规超声诊断中疑似恶性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系统提供的量化指标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2011年4—5月来武汉协和医院行常规超声检查疑似恶性乳腺肿块(常规超声能诊断的典型囊肿、纤维... 目的:评价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技术对常规超声诊断中疑似恶性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系统提供的量化指标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2011年4—5月来武汉协和医院行常规超声检查疑似恶性乳腺肿块(常规超声能诊断的典型囊肿、纤维腺瘤不纳入)的52名患者进行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检查,将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并对系统提供的量化指标与病理结果行相关性分析,分析该技术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至2011年11月底,共45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评分结果,该45名患者中,评分在1~3级的23名,4~5级22名。手术病理结果:良性26名,恶性19名,灵敏度89.5%(17/19),特异度80.8%(21/26),阳性预测值77.3%(17/22),阴性预测值91.3%(21/23)。综合诊断指标(P=0.000)、血红蛋白总量(P=0.025)、肿物方向(P=0.009)、形态因子(P=0.001)在良恶性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分项指标中,血红蛋白总量及肿物方向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血红蛋白总量(标准回归系数2.817)比肿物方向(标准回归系数1.180)相关性更大。结论: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对乳腺疾病的良恶性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其提供的血红蛋白总量与肿块的良恶性有直接相关性,其他部分指标与肿块良恶性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了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超声和钼靶X线摄片对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分析(附87例报告)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宏艳 梁峰 +4 位作者 贾志凌 矫健 王茹 彭雁 于忠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乳腺钼靶X线摄片和超声对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触诊阴性乳腺病例(87个病灶)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乳腺超声和钼靶X线摄片检查,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获得病理诊断。分析良恶性乳腺... 目的探讨和比较乳腺钼靶X线摄片和超声对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触诊阴性乳腺病例(87个病灶)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乳腺超声和钼靶X线摄片检查,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获得病理诊断。分析良恶性乳腺病变患者的年龄和月经状态;总结乳腺癌病灶在钼靶X线摄片和超声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全组87个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中,乳腺癌20个(20例患者),占23%(20/87),其中95%(19/20)为0-Ⅰ期的早期乳腺癌;良性病灶67个(57例患者),占77%(67/87)。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变患者(P<0.01),但月经状态无明显差异。钼靶X线摄片、超声诊断乳腺癌病灶的阳性率分别为75%(15/20)和55%(11/20);其主要影像学特点分别是恶性钙化和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占位,分别占诊断阳性病灶的67%(10/15)和55%(6/11)。钼靶X线摄片诊断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64%、67%)均优于乳腺超声(分别为55%、21%、29%)。20例乳腺癌患者经超声或钼靶引导下采用金属丝定位,行切除手术。11例患者行保乳手术,保乳率达55%(11/20)。结论钼靶X线摄片和超声检查在触诊阴性的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钼靶X线摄片检查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触诊 超声检查 乳房 乳腺X线摄影术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与常规超声对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宁浩杰 韦德湛 +4 位作者 陈洁莹 周志升 成宇璐 程超 罗慧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ABVS)与常规超声对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3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进行ABVS及常规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ABVS)与常规超声对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3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进行ABVS及常规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检出率、部位、类型、病灶大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常规超声病灶检出率为62.50%(20/32),ABVS病灶检出率为93.75%(30/32)。ABVS对于病灶的整体检出率以及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直径较小(d<3 mm)的病灶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ABVS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结论:ABVS可从三维多层对肉芽肿性乳腺炎进行诊断及分型,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临床医生评估病情及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超声检查 乳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在BI-RADS 3、4级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1
作者 肖静 董洋 +2 位作者 张心茹 郭丙成 刘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53-555,563,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BI-RADS 3、4级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06例患者128个BI-RADS3、4级病灶,联合弹性成像评分法对其进行调整,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的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BI-RADS 3、4级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06例患者128个BI-RADS3、4级病灶,联合弹性成像评分法对其进行调整,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128个病灶中,恶性病灶62个,良性病灶66个。调整前BI-RADS分类对恶性肿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79.7%、82.8%、75.8%和89.4%;联合弹性成像调整后的BI-RADS分类对恶性肿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94.0%、94.5%、93.5%和94.5%。调整后的BI-RADS分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明显高于调整前的0.826(Z=2.63,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能够提高BIRADS 3级病变中恶性病变的检出率,能够减少BI-RADS 4级病变中不必要的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乳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穿刺抽液联合不同硬化剂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伟兰 陈彩云 +2 位作者 罗樱 劳国权 张海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03-90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抽液联合不同硬化剂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临床效果,为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治疗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超声引导穿刺抽液后注射高渗糖水治疗(A组);40例行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抽液联合不同硬化剂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临床效果,为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治疗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超声引导穿刺抽液后注射高渗糖水治疗(A组);40例行超声引导穿刺抽液后注射无水乙醇治疗(B组);35例行单纯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对照组)。比较3组术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B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97.50%和82.86%,A组和B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反应高于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抽液后注射高渗糖水、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创伤小、疗效确切,其中高渗糖水硬化治疗不良反应轻微,适用范围广,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囊肿 超声检查 乳房 超声引导 穿刺抽液术 葡萄糖溶液 高渗 乙醇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超声显像在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巍 李建民 +5 位作者 潘小明 张晖 梁婷 梁海云 陆伟 王大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超声(ultrasound,US)显像评价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20例共41个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前分别行US和MRI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超声(ultrasound,US)显像评价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20例共41个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前分别行US和MRI检查,观察结节的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分布及造影增强等情况,超声引导定位,精确地将微波电极穿入结节内行微波消融,治疗后利用MRI和US显像判断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消融治疗前后结节平均大小分别为(17.5±5.6)mm和(15.9±6.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2,P=0.012)。消融治疗前,灰阶超声结节表现为低回声,边界多清楚(83%);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和MRI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内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消融治疗后,灰阶超声显示原结节区域呈不均匀高回声,边界不清;CEUS检查结节呈无增强35个(85%),结节边缘少量星点状增强6个,经再次消融治疗后结节内无增强;MRI显示结节内均呈无增强,消融区域周边见水肿带。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消融区呈凝固样坏死。结论MRI有助于全面了解结节的大小、空间结构及血流分布;US显像术前了解结节情况,实时引导和监测消融过程,两者联合应用对制定正确的消融策略和远期疗效的评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结节 超声检查 乳房 磁共振成像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RADS分级4级以上乳腺病灶边缘带的多模态超声观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冷晓玲 黄国福 马富成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 :评价二维超声造影、三维能量多普勒及三维超声造影联合应用观察BI-RADS分级4级以上乳腺病灶边缘带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超声分级为BI-RADS 4级及以上的乳腺良恶性病灶182例,依次行2D-CEUS、3D-CPA、3D-CEUS检查并存储图... 目的 :评价二维超声造影、三维能量多普勒及三维超声造影联合应用观察BI-RADS分级4级以上乳腺病灶边缘带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超声分级为BI-RADS 4级及以上的乳腺良恶性病灶182例,依次行2D-CEUS、3D-CPA、3D-CEUS检查并存储图像。应用QLab软件对乳腺良恶性病灶边缘带、病灶中央区域、病灶旁乳腺组织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并进行比较。对乳腺病灶边缘带进行3D-CPA及3D-CEUS重建,按血供丰富程度将图像分为4级。比较3D-CEUS与3D-CPA对乳腺病灶血管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乳腺癌边缘带超声造影灌注参数不同于中央部及病灶旁乳腺组织(F=7.782 7,P<0.000 1)。癌边缘带与癌中央区域均相对于癌旁乳腺组织呈快进慢退高增强,癌边缘带的造影模式相对于中央区域呈现相对快进慢退高增强(P<0.05)。乳腺良性病灶边缘带与中央区域相对于病灶旁乳腺组织呈快进快退高增强,乳腺良性病灶边缘带相对中央区域呈快进快退等增强(P<0.05)。乳腺癌边缘带的3D-CPA及3D-CEUS血供级别均以Ⅲ级或Ⅳ级为主,且高于乳腺良性病灶边缘带的血供级别(P<0.05)。乳腺癌边缘带的3D-CEUS血供级别高于3D-CPA(P<0.05)。结论:癌边缘带对乳腺癌超声造影的恶性征象的贡献大于癌中央区域。3D-CEUS显示BI-RADS分级4级以上乳腺病灶边缘带的血管结构优于3D-CPA。2D-CEUS联合3D-CPA与3D-CEUS可更好呈现乳腺癌边缘带的血流灌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超声弹性成像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徐争 杨丽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56,160,共3页
近年乳腺疾病日益增多,尤其是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居女性恶性肿瘤为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超声检查目前己成为诊断乳腺疾病的常规影像学技术之一,超声弹性成像成为诊断和鉴别... 近年乳腺疾病日益增多,尤其是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居女性恶性肿瘤为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超声检查目前己成为诊断乳腺疾病的常规影像学技术之一,超声弹性成像成为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新技术,本文对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域变率(strainratio,SR)和剪切力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弹性成像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的制备及超声表现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玉玺 孙业全 +3 位作者 王苗苗 张明 贺浩 刘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现行方法建立的乳腺癌动物模型多用于观察其生物学表现,不适于探索新的淋巴结转移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改良制作方法建立新型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为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采用组织块包埋法将VX2传代瘤... 目的现行方法建立的乳腺癌动物模型多用于观察其生物学表现,不适于探索新的淋巴结转移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改良制作方法建立新型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为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采用组织块包埋法将VX2传代瘤株种植于30只雌性兔左侧第3只乳头的乳垫内,每周采用触诊法和常规超声查看肿瘤及淋巴结生长情况。待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后切除乳腺癌组织。第4周随机摘取15枚淋巴结,采用病理学观察淋巴结形态及组织学改变。将游标卡尺与超声测量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其差异。结果 2周后,26只实验兔可触及乳腺内质韧的类圆形结节;超声呈低回声,边界欠清,内部及周边血流丰富。约3周后,23只实验兔的左侧腋窝处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率为88.5%,造模成功率为76.7%。超声与病理两种方法测量淋巴结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建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周期短、成功率高、方法简单,能够为研究新疗法提供动物模型;常规超声能够实时监测肿瘤的生长状况,操作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乳房 病理学 外科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超声造影对提高乳腺肿瘤BI-RADS分类准确性的价值 被引量:36
17
作者 刘健 高云华 +3 位作者 苟凌云 石红 赵晓波 何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1-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提高乳腺肿瘤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准确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151个乳腺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根据常规超声进行BI-RADS分类;并行超声造影检查,结合病灶造影增强扫描特点重新进行分类,与...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提高乳腺肿瘤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准确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151个乳腺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根据常规超声进行BI-RADS分类;并行超声造影检查,结合病灶造影增强扫描特点重新进行分类,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常规超声BI-RADS分类与结合超声造影的BI-RADS分类对乳腺肿物恶性风险分层的评估能力。结果结合超声造影增强扫描特点后,BI-RADS分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3类和4A类,常规超声BI-RADS分类评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2%、52.1%、72.8%、80.5%、75.7%;结合超声造影图像特点后的BI-RADS分类,其诊断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分别提高至72.9%、86.8%、83.3%,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BI-RADS分类评估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与结合超声造影后的曲线下面积0.8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超声BI-RADS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有助于提高超声BIRADS分类对乳腺肿块恶性风险分层的评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图像增强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联合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肿物的诊断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伟萍 练斌 +4 位作者 丁战铃 黄艳 李航 金观桥 韦长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00-904,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与MRI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恶性肿物的54例患者,均行弹性超声及MRI检查,通过定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定肿物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的应变率比值(SRR),绘制...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与MRI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恶性肿物的54例患者,均行弹性超声及MRI检查,通过定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定肿物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的应变率比值(SRR),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获得区分乳腺肿物良恶性的最佳临界值,比较超声SRR、MRI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乳腺肿物的准确度。结果良性组SRR为2.24±1.28,与恶性组的4.96±1.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8,P〈0.05)。通过ROC曲线确定超声SRR诊断乳腺肿物良恶性的最佳临界值为2.41。超声SRR、MRI、SRR联合MRI应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的准确度分别为81.48%(44/54)、85.19%(46/54)、96.30%(52/54);超声SRR与MRI诊断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7,P〉0.05);联合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超声SRR、MRI的诊断准确度(χ^2=6.000、3.967,P〈0.05)。结论超声SRR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鉴别诊断乳腺实性病灶良恶性提供更有价值的量化指标,同时结合MRI诊断可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弹性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块超声BI-RADS描述词的一致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9
作者 周俊宇 沈理 詹维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72-674,67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词评估者间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154个乳腺肿块按照大小分为大肿块组(直径>1.0 cm,82个)和小肿块组(直径≤1.0 cm,72个),参照超声BI-RADS影像词典,由2名评估...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词评估者间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154个乳腺肿块按照大小分为大肿块组(直径>1.0 cm,82个)和小肿块组(直径≤1.0 cm,72个),参照超声BI-RADS影像词典,由2名评估者采用双盲法对肿块形态、方位、边缘、边界、后方回声及微钙化进行观察、判读,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各描述词评估者间的一致性及两组肿块超声BI-RADS的诊断效能。结果 2名评估者对大肿块组的形态、方位、边缘、边界和微钙化判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80、0.909、0.791、0.637、0.618,P<0.05);后方回声判断一致性中等(Kappa=0.535,P<0.05),对小肿块组的形态、方位、微钙化的判断一致性好(Kappa=0.704、0.621、0.800,P<0.05);边缘和后方回声的判断一致性中等(Kappa=0.421、0.460,P<0.05);边界的判断一致性差(Kappa=0.386,P<0.05)。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大肿块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4%、96.4%、63.0%,小肿块组分别为68.1%、80.0%、56.7%,两组准确度和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RADS描述病灶特征术语比较详细,病灶大小对判断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乳房 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描述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背景超声分型与乳腺癌组织学及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耿怡 冷晓玲 +1 位作者 仪松 张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背景超声分型与乳腺癌组织学及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19例,根据乳腺背景超声分型方法分为致密型和非致密型,其中致密型78例,非致密型41例... 目的:探讨乳腺背景超声分型与乳腺癌组织学及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19例,根据乳腺背景超声分型方法分为致密型和非致密型,其中致密型78例,非致密型41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乳腺背景下乳腺癌的组织学特征及形态学特征。结果:年龄<50岁与≥50岁、有无绝经在致密型与非致密型乳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分级、N分级、组织学分级、淋巴管浸润在致密型与非致密型乳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高回声晕在致密型与非致密型乳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界、纵横比、血流分级在致密型与非致密型乳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背景超声分型受年龄及月经状态的影响,高回声晕在非致密型乳腺中较易显示,结合乳腺背景超声分型观察高回声晕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