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mon算法的乳房核磁共振图像配准
1
作者 王阳萍 党建武 +2 位作者 杜晓刚 李莎 田仲泽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1-263,268,共4页
为了提高乳房动态核磁共振成像中不同时间点序列图像的配准速度,提出了将快速的Demon非刚性配准算法与图像强度校正相结合的乳房图像配准模型。Demon算法本身基于图像强度变化计算变形参数,因此不适于强度动态增强的图像配准。首先根据... 为了提高乳房动态核磁共振成像中不同时间点序列图像的配准速度,提出了将快速的Demon非刚性配准算法与图像强度校正相结合的乳房图像配准模型。Demon算法本身基于图像强度变化计算变形参数,因此不适于强度动态增强的图像配准。首先根据乳房组织的信号增强模型应用多项式理论校正待配准图像的强度,再应用Demon算法进行几何变形配准。实验表明该算法在精度上远优于直接使用Demon算法,在与自由形变配准算法具有几乎相同配准精度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配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动态核磁共振成像 图像配准 Demon算法 强度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稀疏理论的乳腺动态对比度增强核磁共振图像联合重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冠皓 徐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04-3308,共5页
乳腺在注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后,乳腺核磁共振(MR)图像中恶性肿瘤区域比正常或者良性区域呈现出更加快速和更强的灰度变化,因此动态对比度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成为了医生检测和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重要工具。但是DCE-MR图... 乳腺在注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后,乳腺核磁共振(MR)图像中恶性肿瘤区域比正常或者良性区域呈现出更加快速和更强的灰度变化,因此动态对比度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成为了医生检测和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重要工具。但是DCE-MR图像的快速获取目前仍然是一个难题,为了快速高效地获取这样的DCE-MR图像,根据群稀疏思想和压缩感知(CS)理论,提出了一种结合变密度随机采样的共轭梯度下降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变密度随机采样的方式从图像的局部k-空间(傅立叶系数)数据中获取采样信息,再将传统的基于l1范数的共轭梯度下降算法扩展到l2,1范数以使得改进的共轭梯度下降算法可以对多幅DCE-MR图像同时进行联合重建。实验结果表明:采样率小于40%时,改进的联合重建方法比多测量向量(MMV)算法在重建时间上减少了约30%;变密度随机采样比均匀随机采样在重建准确率上提高了约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度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共轭梯度 变密度随机采样 群稀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新技术:歌唱时也能成像
3
作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19,共1页
在唱歌或是说话时,需要人的胸部、颈部、下颚、舌头和嘴唇等处上百种肌肉相互协作才能发出声音,要研究说话和歌唱时舌头以及头部和颈部其它肌肉的活动,动态的图像尤其有用。利用新发明的一种超高速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美国贝克曼高等科学... 在唱歌或是说话时,需要人的胸部、颈部、下颚、舌头和嘴唇等处上百种肌肉相互协作才能发出声音,要研究说话和歌唱时舌头以及头部和颈部其它肌肉的活动,动态的图像尤其有用。利用新发明的一种超高速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美国贝克曼高等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把动态图像和音频信号整合到一起的时候,利用降噪光纤麦克风来采集音频信号,然后把音轨添加到视频图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信号 动态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视频图像 美国贝克曼 光纤麦克风 协作才能 超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型网络的乳腺动态对比度增强磁共振图像合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薇 何聪 +1 位作者 宫照煊 张国栋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2-315,共4页
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但是对造影剂过敏患者将无法进行该项检查,提出一种融合边界及区域信息的增强图像生成网络用于生成乳腺虚拟动态增强MRI图像。该网络由一条下采样路径和两条对称的... 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但是对造影剂过敏患者将无法进行该项检查,提出一种融合边界及区域信息的增强图像生成网络用于生成乳腺虚拟动态增强MRI图像。该网络由一条下采样路径和两条对称的上采样路径组成,使用跳跃连接将下采样路径的低维特征图直接传递到上采样路径上,同时在两条上采样路径间也实现边界与区域特征图的传递。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安全、高效及低费用地实现乳腺虚拟动态增强MRI图像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造影剂 图像合成 乳腺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边界及区域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研究人员称核磁共振耽误乳癌治疗
5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450-2450,共1页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说,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往往会延误治疗达数周之久,与只接受乳房X光检查者相比,接受MRI检查的患者最终切除乳房的风险更大。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研究人员 延误治疗 乳癌 乳腺癌患者 MRI检查 检查者 乳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耽误乳癌治疗
6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1期2477-2477,共1页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延误治疗 乳癌 乳腺癌患者 MRI检查 研究人员 检查者 乳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前瞻性对比动态光学乳腺成像与乳腺钼靶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程琳 李杰 +3 位作者 刘淼 王殊 蒋宏传 杨德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7-471,共5页
目的:前瞻性、多中心根据活检病理结果验证动态乳腺光学成像相对于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行钼靶检查提示需接受活检手术的患者,签... 目的:前瞻性、多中心根据活检病理结果验证动态乳腺光学成像相对于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行钼靶检查提示需接受活检手术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动态光学乳腺成像检查,并记录患者对动态光学乳腺成像检查中舒适度、所需时间和接受程度以及发生的不良事件,由3名经过培训的医师分别对动态光学乳腺成像结果和钼靶X线片进行盲读评估,以最终病理结果作为评价标准,计算钼靶和动态光学乳腺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最终金标准,钼靶X线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0.935 5±0.044 1(95%可信区间0.849 0~1.022 0),特异度为0.451 6±0.089 4(95%可信区间0.276 4~0.626 8);动态光学乳腺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0.838 7±0.066 1(95%可信区间0.709 2~0.968 2),特异度为0.612 9±0.087 5(95%可信区间0.441 4~0.784 4)。动态光学乳腺成像(dynamic optical breast imaging,DOBI)检测中无与检测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动态光学乳腺成像技术可以在钼靶诊断的基础上提供病变区域内异常血管分布的功能学信息,可以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是一种有前景的无创乳腺功能成像技术,其临床使用范围或更准确的判读标准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动态光学乳腺成像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动态光学成像对乳腺小病灶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徐梅 李俊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1-1031,共1页
关键词 乳腺成像 光学 动态 超声检查 乳房 乳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表情情绪识别相关脑区的fMRI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杜经纶 姚志剑 +2 位作者 谢世平 史家波 滕皋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58-562,共5页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健康汉族女性对动态表情的识别情况并探讨其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13名女性健康受试者识别悲伤、喜悦及中性动态表情视频时的脑部反应。图像数据经SPM2软件处理...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健康汉族女性对动态表情的识别情况并探讨其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13名女性健康受试者识别悲伤、喜悦及中性动态表情视频时的脑部反应。图像数据经SPM2软件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脑区激活图。结果:与识别十字架相比,识别中性表情激活左额中回、双侧中央前回、右侧杏仁核、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后回以及丘脑等。与识别中性表情相比,识别喜悦表情激活右额内侧回、右额上回、右额中回、右前扣带回、左胼胝体下回、右枕上回、右枕下回、左枕中回及右颞上回等脑区,而识别悲伤表情激活左额内侧回、右额中回、左颞下回以及左颞上回等脑区。结论:面孔加工及动态表情的识别由脑内一个分布式神经网络所调控,其中额内侧回参与多种情绪的加工,可能是情绪加工的共同通路,而颞上回主要负责面部动态特征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 动态表情 视频刺激 实验室研究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和低秩先验分离的快速动态MRI重建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思吉 杨晓梅 吕雪霜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96-3200,共5页
为了加速动态核磁共振成像的重建,并提取动态组织部分,提出一种基于将稀疏和低秩先验分离的重建方法。算法利用鲁棒主成分分析法,将动态MRI看做静态背景和动态组织的合成,建立相应的低秩矩阵和x-f域稀疏模型,再通过交替方向拉格朗日乘... 为了加速动态核磁共振成像的重建,并提取动态组织部分,提出一种基于将稀疏和低秩先验分离的重建方法。算法利用鲁棒主成分分析法,将动态MRI看做静态背景和动态组织的合成,建立相应的低秩矩阵和x-f域稀疏模型,再通过交替方向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优化问题。与经典的k-t FOCUSS算法和k-t SLR算法进行对比,提出的算法能保证重建质量,即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SSIM)等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实现快速动态MRI的成像,减少运动伪影,同时更利于提取动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核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鲁棒主成分分析 低秩 稀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著性定位和动态自适应区域生长的HRMR图像斑块分割 被引量:2
11
作者 严静 刘启榆 +2 位作者 周莹 张顺源 刘知贵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99-3503,共5页
为了解决HRMR图像斑块边界模糊及灰度不均匀造成的分割难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显著性定位与改进动态自适应区域生长的斑块分割方法。使用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平滑梯度实现图像去噪与斑块模糊边缘增强;通过显著性检测获得显著图像,采用... 为了解决HRMR图像斑块边界模糊及灰度不均匀造成的分割难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显著性定位与改进动态自适应区域生长的斑块分割方法。使用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平滑梯度实现图像去噪与斑块模糊边缘增强;通过显著性检测获得显著图像,采用形态学开重构得到斑块定位图像;利用改进的动态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实现颅内斑块的准确分割。本实验对象为34组脑血管狭窄患者的HRMR图像,通过与专家手动分割结果对比,斑块的平均分割准确度达到90.16%。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斑块的分割精度,完整地保留颅内斑块的弱边缘信息,同时还可以避免不同医生手动分割造成的主观差异性,或可用于辅助脑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 颅内粥样硬化 斑块分割 非局部均值滤波 显著性检测 动态自适应区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MRF能量和模糊速度的乳腺癌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冯宝 陈业航 +3 位作者 刘壮盛 李智 宋嵘 龙晚生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8-1199,共12页
乳腺癌灶的精确分割是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重要前提.在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图像中,乳腺癌灶具有对比度低、边界模糊及亮度不均匀等特点,传统的活动轮廓模型方... 乳腺癌灶的精确分割是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重要前提.在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图像中,乳腺癌灶具有对比度低、边界模糊及亮度不均匀等特点,传统的活动轮廓模型方法很难取得准确的分割结果.本文提出一种结合马尔科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MRF)能量和模糊速度函数的活动轮廓模型的半自动分割方法来完成乳腺癌灶的分割,相对于专业医生的手动分割,本文方法具有速度快、可重复性高和分割结果相对客观等优点.首先,计算乳腺DCE-MRI图像的MRF能量,以增强目标区域与周围背景的差异.其次,在能量图中计算每个像素点的后验概率,建立基于后验概率驱动的活动轮廓模型区域项.最后,结合Gabor纹理特征、DCE-MRI时域特征和灰度特征构建模糊速度函数,将其引入到活动轮廓模型中作为边缘检测项.在乳腺癌灶边界处,该速度函数趋向于零,活动轮廓曲线停止演变,完成对乳腺癌灶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乳腺癌灶在DCE-MRI图像中的准确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马尔科夫随机场能量 活动轮廓模型 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功能连接的频率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保涵 吴海锋 +1 位作者 晏洁 曾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6-532,共7页
传统计算功能性连接(FC)的方法较少关注对应的频率信息,且所得聚类簇的生理意义存在争议,提出一种小波相干聚类方法。首先,采用小波相干研究FC的频率、相位差和时间差信息;其次,定义四种类型以明确聚类簇的生理意义;最后,采用K-means和... 传统计算功能性连接(FC)的方法较少关注对应的频率信息,且所得聚类簇的生理意义存在争议,提出一种小波相干聚类方法。首先,采用小波相干研究FC的频率、相位差和时间差信息;其次,定义四种类型以明确聚类簇的生理意义;最后,采用K-means和欧氏距离判决相结合的方法寻找MCI和正常对照(NC)的簇间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type2中最大频率约0.11 Hz,最大时间差约46.33 ms,type1中最大频率约0.08 Hz,最大时间差约67.01 ms,两者间频带、相位差和时间差异度分别约为0.02 Hz、0.49 rad和20 ms。分析表明,在较大相干值时MCI则更多表现出小的相位差和时间差,且发生在较高频带slow4-3和slow4-4上;NC被试更多表现出大的相位差和时间差,且发生在较低频带slow4-1和slow4-2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动态功能性连接 相位同步 时间同步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DUS、CE-MRA诊断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思 刘玥 +2 位作者 兰姗 曾蕾 谭利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2-387,共6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3种诊断方法在评估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方面的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并发下...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3种诊断方法在评估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方面的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狭窄的106例患者,患者均通过CTA、DUS、CE-MRA任意一种诊断方法确诊,且均行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DSA诊断结果显示,1~3级动脉分支为重度狭窄的动脉条数分别为17、38、11。DUS诊断动脉1级分支、动脉2级分支、动脉3级分支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75.00%、96.39%、88.78%、0.875;81.82%、90.91%、88.89%、0.909;55.56%、97.75%、93.88%、0.778。CE-MRA诊断动脉分支1级、动脉分支2级、动脉分支3级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90.91%、94.23%、93.65%、0.955;80.00%、94.74%、88.89%、0.880;55.00%、96.23%、88.89%、0.750。CTA诊断动脉分支1级、动脉分支2级、动脉分支3级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90.91%、97.30%、97.65%、0.964;94.12%、97.66%、96.47%、0.972;85.71%、89.72%、97.65%、0.988。结论CTA、DUS、CE-MRA3种方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CTA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下肢动脉重度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