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中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哲 李焕祥 王珍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中切开术(SM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中切开术(SM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单独行SMEST治疗,观察组采用SMEST联合EPBD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间、取石次数、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生存质量[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的差异;比较术后1周、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取石次数低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石<5 mm者,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观察组(均P<0.05);结石>5 mm者,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功能指标(ALT、AST、AKP、GGT)均较治疗前下降, GIQLI评分升高,且术后1周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但两组术后1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1年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SMEST联合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其近期、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独SMEST,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括约肌小中切开术 球囊扩张 肝外胆管结石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李丹 刘雅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3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EST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EST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39)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n=39)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负面情绪、用药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用药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行EST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其用药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循证护理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陈潇 张兆辉 +2 位作者 高胜强 姜静华 杨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需要行EST,根据EST的不同分为两组,各73例。观察组接受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治疗,对照组行传统ES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综合胆红素(CB)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炎症和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以及BA和胆汁细菌阳性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TBiL、CB和ALT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血清CRP、HMGB1、Cor和NE水平及BA浓度高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各时点胆汁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PBR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复发率(15.07%和1.37%)低于对照组(57.53%和1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相对于传统EST,能有效减少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损伤,避免肠胆反流,抑制BA分泌及细菌增殖,降低OPBR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超声内镜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隐匿性胰胆反流 胆总管结石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在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庆华 韩玮 +3 位作者 王炳芳 张丽 包洁 陆永高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 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入住该院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 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入住该院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 EST+EPBD组,每组20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分组当日血清学指标、术后炎症指标、手术并发症、住院情况指标以及随访情况指标。结果 3组患者分组当日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和s EST+EPBD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s EST+EPBD组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EST组和s EST+EPBD组1年内均无胆源性胰腺炎发生,并均成功实现胆囊切除,而对照组12例复发,仅10例完成胆囊切除。s EST+EPBD组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EST组,而总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EST组(P<0.05);然而,随访1年时间内,两组患者均无胆源性胰腺炎复发,并均最终实现胆囊切除,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s EST+EPBD是治疗轻中度胆源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能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降低术后并发,有利于患者间期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 球囊扩张(EPBD)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胆管插管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伟 黄晓俊 +5 位作者 金安琴 王祥 刘子燕 樊红 冯彦虎 高峰鸿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7-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针状刀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两种方式在胆管插管困难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观察其ERCP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05年6月~2010年7月行ERCP的20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行乳头... 目的探讨针状刀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两种方式在胆管插管困难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观察其ERCP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05年6月~2010年7月行ERCP的20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行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的145例患者分为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法、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法两组,比较两种预切开方法在胆管插管困难ERCP中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行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者占7.2%(145/2012),预切开术病例ERCP总成功率为92.4%(134/145);其中经胰管预切开组成功率89.9%(80/89),针状刀预切开组96.4%(54/56),并发术后急性胰腺炎前者4.5%(4/89),后者1.8%(1/56),前者无穿孔发生,后者穿孔1例,占1.8%(1/56),均经治疗后康复,无术后出血及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两种预切开方法对胆管插管困难ERCP成功率的提高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胆管插管困难ERCP的应用中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成功率;虽然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法术后胰腺炎发生较针刀法高,但不同预切开方式对提高插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乳头括约肌切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桂良 文萍 +3 位作者 龚敏 文剑波 徐林芳 韩明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5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75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手术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75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手术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比较两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血淀粉酶、血糖恢复正常时间,治愈率,成本—效果比,2 a内的复发率。结果手术组腹胀消失时间及血淀粉酶、血糖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成本及成本—效果比小于对照组(P均<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能有效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锦 宋汉明 +6 位作者 沈颖洲 方清流 范志宁 文卫 王翔 仲恒高 熊观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共199例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共199例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患者符合研究条件,分为A、B两组,A组直接采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共143例患者;B组采用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共56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胆管插管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B组胆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7.4%(125/143)、96.4%(54/56)。两组患者并发出血比率分别为:10.5%(15/143)、1.8%(1/56);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5.6%(8/143)、5.3%(3/56);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3.3%(19/143)、3.6%(2/56);两组均无穿孔或死亡病例。组间比较,B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胆管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出血及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胰管支架植入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可以提高困难ERCP的胆管插管成功率、降低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括约肌切开 胰管支架植入 困难ERCP 插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谷明明 朱明莉 +1 位作者 杨澜 荣晓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分为包绕型组(n=8)、边缘型组(n=43)、周围型组(n=52)。所有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比较三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取石操作时间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出血、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包绕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操作时间较边缘型、周围型患者长,且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导向乳头切开刀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月寒 尹淑新 +3 位作者 王鼎鑫 刘素丽 邢国璋 张建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636-1637,共2页
关键词 胆道疾病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自制导向乳头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姜海行 唐国都 +4 位作者 黄杰安 覃山羽 刘诗权 陆秀萍 雷荣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9-923,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29例经内镜下行EST或EPBD治疗的胆石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比较及评价指标包括结石完全...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29例经内镜下行EST或EPBD治疗的胆石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比较及评价指标包括结石完全清除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等。结果在EST组和EPBD组中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3.2%和95.9%(P=0.304);EST组和EPBD组对于直径<1 cm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直径≥1cm结石者(P值分别为0.001与0.025);EST组与EPBD组总体并发症发生分别为7.3%和12.7%(P=0.112);EPBD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EST组(10.2%VS 4.2%,P=0.037);所有20例术后胰腺炎均为轻度胰腺炎。EPBD操作及胰管内插管或注射造影均是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内镜下EST与EPBD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似。胰管插管或胰管内注射造影是EST或EPBD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EPBD操作简单,对于直径<1 cm结石者,尤其年老体弱、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需抗凝治疗者,EPBD是一个更好的治疗之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 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邵青龙 刘建辉 +2 位作者 李全福 郭超 冯秋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78-779,78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4~2009年该院12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26例患...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4~2009年该院12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26例患者中,结石一次性取净者96例,经2次取净结石者26例,共122例取石成功,内镜治愈率96.8%;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占4.09%,其中出血、急性胆管炎1例,急性胰腺炎2例,其他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 乳头括约肌切开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总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1
12
作者 冯秋实 张宝善 魏九久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2-13,16,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对总胆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近 2 0年来该科应用EST治疗总胆管结石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46 6例EST病例中治疗成功 45 7例 ,成功率 98%。结石未能排出4例 ,乳头切开后因合并症急诊开腹手... 目的 :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对总胆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近 2 0年来该科应用EST治疗总胆管结石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46 6例EST病例中治疗成功 45 7例 ,成功率 98%。结石未能排出4例 ,乳头切开后因合并症急诊开腹手术 5例。出血、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合并症 14例 ,合并症发生率 3%。结论 :EST治疗总胆管结石 ,不麻醉 ,不开腹 ,安全 ,有效 ,是目前治疗总胆管结石的理想方法 ,如有条件 ,当应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总胆管结石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庆华 韩玮 +2 位作者 包洁 王炳芳 陆永高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2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入住该院的200例患者,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EST+EPBD组,每...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入住该院的200例患者,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EST+EPBD组,每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费用、并发症以及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胰腺炎,所有患者均治愈。其中,sEST+EPBD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胆道感染均明显少于EST组(P<0.05)。两组患者总费用和胆道穿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及24 h,sEST+EPBD组白细胞(WBC)、环氧化酶-2(Cox-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EST组(P<0.01),而sEST+EPBD组的血淀粉酶水平明显升高(P<0.01);术后72 h,sEST+EPBD组WBC及Cox-2水平均明显低于EST组(P<0.05),PCT、CRP、淀粉酶以及TNF-α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ST+EPBD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能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效控制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并且能明显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括约肌切开 内镜乳头气囊扩张 随机对照试验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罗珉 李培明 +1 位作者 李克 张威浩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7-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对35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并行网篮取石和(或)机械碎石后网篮取...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对35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并行网篮取石和(或)机械碎石后网篮取石。结果35例行EST后34例取净结石,结石取净率97%。其中大切开6例,中切开25例,小切开4例。术后无出血、穿孔及死亡病例。术后AKP、r-GT、TB、DB等生化指标较术前明显下降。随访后33例治愈无复发,随防平均时间2.3年。结论应根据憩室位置和结石大小因人而宜地选择合适的乳头切开长度,必要时采取碎石等其他辅助手段,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远期疗效观察及其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樊超 于良 孙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对术后出现的远期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行EST治疗的158...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对术后出现的远期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行EST治疗的158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3例患者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出现远期(≥术后3月)并发症者13例,发生率为12.6%。其中,胆总管结石复发者8例,有6例伴随胆管炎反复发作;单纯胆管炎1例;出现结石性胆囊炎2例;胆管结石残留1例;慢性胰腺炎1例。结论EST是治疗胆道梗阻的安全、可靠的方法。术前患者黄疸可能是引起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狭窄 远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壮 赵卫东 +1 位作者 崔振芹 杨旋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EPLBD)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256例年龄大于60岁(平均72.6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10 mm)患者随机分为EPLBD(n=129)及... 目的观察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EPLBD)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256例年龄大于60岁(平均72.6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10 mm)患者随机分为EPLBD(n=129)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常规EST)(n=127)两组,均根据实际情况行碎石术、网篮取石术和(或)气囊取石,直径大于25 mm巨大结石先置入胆管塑料支架,3个月后择期取石,同时观察两组胰腺炎发生率、术后4、12和24h血淀粉酶结果。结果 EPLBD组与常规EST组比较,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8.37%与88.97%(P〉0.05)、取石时间分别为(25.0±5.2)及(45.0±11.1)min(P〈0.05)、需机械碎石率分别为8.00%及36.00%(P〈0.05),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5.26%及6.19%(P〉0.05),术后4、12和24 h血淀粉酶水平无明显差异。EPLBD术,无术后大出血发生,常规EST组3例术后24-48 h发生大出血,经再次内镜下止血好转。结论 EPLBD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与常规EST组比较,疗效确切、操作时间短,需要较少的机械碎石术,而并不增高血淀粉酶水平及胰腺炎发生,发生术后大出血几率低,在胆总管结石取石治疗中更为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 淀粉酶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预切开术在ERCP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建波 黄晓烽 +3 位作者 杨增上 邵彩儿 施建英 徐瑞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8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预切开术在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标准乳头切开法不能应用的病例采用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法或针状切开刀法。结果41例乳头预切开术中,成功36例(87.8%),出现乳头出血3例,经电凝后血止。结论乳头预切开术作为常规ERCP和...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预切开术在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标准乳头切开法不能应用的病例采用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法或针状切开刀法。结果41例乳头预切开术中,成功36例(87.8%),出现乳头出血3例,经电凝后血止。结论乳头预切开术作为常规ERCP和EST的补充方法,提高了ERCP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乳头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关航 刘福建 +2 位作者 廖远庄 陆兆炯 贾秋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60-1262,1268,共4页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应用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41例患者在实施ERCP诊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胆管插管困难时,即采用针状刀乳头预切开、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梨状刀乳头预切开,观察预切开的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应用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41例患者在实施ERCP诊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胆管插管困难时,即采用针状刀乳头预切开、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梨状刀乳头预切开,观察预切开的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全组41例行预切开后,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37例,成功率90.2%。术后并发症7例(17.1%),包括出血3例,轻型胰腺炎3例,胆道感染1例。结论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采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管插管 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迟缓出血的临床处理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祥 于忆 +5 位作者 刘子燕 黄晓俊 樊红 张德奎 冯彦虎 金安琴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迟发出血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9年10月经ERCP内镜下行EST病例资料1557例。迟发消化道出血(术中切缘干净,术后24h以上出血者)病例24例。所有患者均行十二指肠镜检查或...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迟发出血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9年10月经ERCP内镜下行EST病例资料1557例。迟发消化道出血(术中切缘干净,术后24h以上出血者)病例24例。所有患者均行十二指肠镜检查或镜下处理,其中,行2次内镜治疗5例。结果 24例患者临床出现呕血、黑便、血色素下降20g/L以上,其中,紧急输血8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内镜检查乳头切缘活动出血20例(20/24)切缘出血已停止4例(4/20)。分别给予冰盐水冲洗、网篮移除血凝块等清洁内镜视野后,用注射针沿乳头切缘左侧及上端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对活动出血病变行金属钛夹治疗。5例患者经内镜治疗仍有活动性出血者,再次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3例、氩离子凝固术2例(注意避开胰管开口)出血停止,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少数患者可出现迟发性出血。急诊内镜下选用局部注射、氩离子凝固及金属钛夹治疗方法 ,可使大多数患者的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迟发出血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附69例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亚刚 孙大勇 +2 位作者 周梅花 曾海萍 过利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7-278,281,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SOD)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ERCP检查及肝功能改能变等进行综合诊断,对诊断为SOD的92例患者先行内科药物治疗,有69例接受EST治疗。结果药...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SOD)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ERCP检查及肝功能改能变等进行综合诊断,对诊断为SOD的92例患者先行内科药物治疗,有69例接受EST治疗。结果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20.7%(19/92),EST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4/69),明显优于药物治疗(P<0.01)。结论对早期的轻症SOD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对药物治疗失败者或中晚期的狭窄型SOD患者,EST是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狄括约肌功能失调 内镜/治疗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