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的现状 被引量:16
1
作者 禹雪 凌晓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58,共4页
肝内胆管结石病是常见的胆道疾病,患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患病率高,为2%~2.5%,西方国家肝内胆管结石病罕见,患病率为0.6%~1.3%。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对该疾病的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病虽属于良... 肝内胆管结石病是常见的胆道疾病,患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患病率高,为2%~2.5%,西方国家肝内胆管结石病罕见,患病率为0.6%~1.3%。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对该疾病的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病虽属于良性胆道疾病,但常伴有胆管炎反复发作,导致肝脓肿、肝脏萎缩、纤维化,尤其部分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可进展为肝内胆管细胞癌[1,2],使患者预后不佳。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介入、内镜等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治疗,但是EST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对EST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进行文献总结,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肝内胆管结石病 治疗方法 良性胆道疾病 肝内胆管细胞癌 东亚地区 东南亚地区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6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许超贵 陈赞雄 +2 位作者 吴振华 胡宾 任伟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1818-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乳头切开术(EST)治疗因胆总管下端由结石、蛔虫引起嵌顿及缩窄性Vater乳头炎等所致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本组56例由上述病因起病,患者于入院6~12h行内镜ERCP证实后,同时行EST及网篮取石、蛔虫,同时置鼻胆管引流术(...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乳头切开术(EST)治疗因胆总管下端由结石、蛔虫引起嵌顿及缩窄性Vater乳头炎等所致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本组56例由上述病因起病,患者于入院6~12h行内镜ERCP证实后,同时行EST及网篮取石、蛔虫,同时置鼻胆管引流术(ENBD),使胰液及胆汁引流通畅,从而解除梗阻,达到胰胆管减压。结果:本组47例急诊I期治愈,9例结石较大或不能耐受I期取石,行II期取石,无严重并发症。结论:EST是一种有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方法。针对病因治疗,对病人创伤轻,易恢复,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乳头括约肌切开 治疗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舒金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2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手术配合 术前准备 并发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并发广泛皮下气肿1例
4
作者 吴锋 刘姗 +3 位作者 毛建生 何雪云 林海 张啸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9-9,共1页
患者男,75岁,因反复右上腹胀痛1个月余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年。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两肺呼吸音对称,未及干湿罗音,心律齐,腹平软,右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示胆总管下段结石。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皮下气肿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胆总管下段结石 并发 慢性支气管炎 上腹胀痛 入院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危重胆道疾病
5
作者 周勇 涂从银 +2 位作者 汪宏 刘玉海 朱丹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390-391,共2页
关键词 胆道疾病 乳头括约肌切开 十二指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后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被引量:4
6
作者 宛星宇 毛屏 +1 位作者 范中宝 柳青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58-3162,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PE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接受ERCP+EST治疗的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PE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接受ERCP+EST治疗的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术后静脉应用选择性NSAIDS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将总人群分为高风险人群亚组和平均风险人群亚组,分为观察组a(n=31)和对照组a(n=27)、观察组b(n=15)和对照组b(n=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高风险人群亚组:观察组PEP发生率降低、腹痛持续时间减少、腹胀持续时间减少、恢复进食时间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减少、VAS疼痛评分降低、QoR⁃15评分升高、术后血淀粉酶(AMS)及血脂肪酶(LPS)降低(P<0.05)。平均风险人群亚组:观察组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呕吐次数增多、恢复进食时间减少(P<0.05)。结论针对高风险人群,静脉应用选择性NSAIDS可以有效预防PEP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康复质量;但针对平均风险人群,NSAIDS对于PEP的发生、手术预后及术后康复质量无明显改善,且易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及一定程度上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急性胰腺炎 手术并发症 高风险人群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发出血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富强 黄锦 +4 位作者 霍春燕 秦向荣 黄丽洁 沈颖洲 王旷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技术治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并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2个内镜中心行1562例EST的病例资料,45例(2.9%)发生EST相关出血,其中即刻出血43例(95.6...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技术治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并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2个内镜中心行1562例EST的病例资料,45例(2.9%)发生EST相关出血,其中即刻出血43例(95.6%),迟发出血2例(4.4%);渗血42例(93.3%),搏动性出血3例(6.7%);少量出血44例(97.8%),中等量出血1例(2.2%),无大量出血病例。均采用内镜下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技术止血。结果内镜下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均止血成功,无需要血管栓塞或手术止血,无死亡。结论内镜下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EST并发出血效果显著,并且操作简单,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治疗 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芳 郭继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900-901,共2页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乳头括约肌切开 围手术期 十二指肠 护理进展 ODDI括约肌狭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丽琴 《护理研究》 2002年第7期410-411,共2页
关键词 胆管结石 内镜 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并发症 术后 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止血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群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止血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EST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出血组30例,未出血组270例),分析影响EST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总结止血治疗方法及...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止血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EST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出血组30例,未出血组270例),分析影响EST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总结止血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类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组患者的结石病史、结石数量和结石直径均明显大于未出血组患者(P<0.05)。另外,出血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出血组患者(P<0.05),30例术后出血患者中,21例即刻出血(小量出血)患者均接受内镜治疗并止血成功,除1例患者治疗后3 d再次出血,行止血夹后停止出血;9例迟发性出血患者中内镜治疗成功6例,放射介入或外科治疗成功3例。术后随访3个月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EST术后出血可能与结石病史、结石数量和结石直径以及PT、PLT和Hb水平有关,需根据出血类型、出血程度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术后出血 危险因素 内镜治疗 止血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与单独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程进 钱俊波 +1 位作者 葛振明 杨雪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BD组(n=150)和EST组(n=150)。ESBD组先行乳头1/3~1/2小切开,然后行球囊扩张至造影所示胆总管最大直径,扩张最大直径不超过15 mm。EST组行乳头全切开术,两组均按常规方法取石。比较两组结石取出率、操作时间、结石取出采用的方法、结石取出所需的次数、术后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在结石取出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首次取石成功率EST组90.0%,ESBD组94.7%(P≥0.05),二次取石成功率两组均达到100%。对结石≥15 mm者,首次完整取石EST组75.9%,ESBD组90.4%,对大结石的取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ESBD组取石时间较EST组短。取石方法 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38.0%vs.23.3%,P〈0.05),尤其在结石≥15 mm者,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87.0%vs.57.7%,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SBD取石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但对较大胆总管结石,ESBD组在首次完全取石率、取石时间及碎石网篮使用上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乳头切开加球囊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血夹与药物联用预防乳头括约肌大切开术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书智 叶志霞 +2 位作者 胡冰 陆蕊 李新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4期51-52,共2页
目的降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 ic.sph icterotomy,ES)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8例胆管结石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 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基础上行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取石术后,... 目的降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 ic.sph icterotomy,ES)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8例胆管结石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 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基础上行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取石术后,采用单纯1∶10 000去甲肾上腺素创面喷洒法、喷洒加黏膜下注射法、单纯金属夹夹闭止血法及金属夹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喷洒/黏膜下注射法,并对易诱发出血因素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术后发生出血11例(5.3%),金属夹联合喷洒/黏膜下注射组术后无1例发生出血,显著优于其他组。结论采取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并对易出血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ES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括约肌切开 出血 金属夹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9
13
作者 竹建强 彭庆慧 +1 位作者 张献文 赵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ES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SBD组(n=52),选择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 目的:研究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ES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SBD组(n=52),选择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EPBD组(n=52).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血淀粉酶变化趋势以及炎症介质含量.结果:ESBD组的结石完全清除率和一次性清除率均高于EPBD组;ESBD组血淀粉酶含量从术后第4天开始降低,EPBD组血淀粉酶含量从术后第6天开始降低;术后1~7 d时,ESBD组血淀粉酶含量均低于EPBD组;术后第7天时,ESBD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低于EPBD组.结论: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取石效果优于EPBD;ESBD能够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缓解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肝硬化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和括约肌小切开术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黎黎 张霞芬 张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46-1851,共6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PBD)和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非扩张性和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临床资料,比较扩张组和非扩张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 目的评估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PBD)和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非扩张性和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临床资料,比较扩张组和非扩张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根据术式将非扩张组患者分为:EPBD组、小切开组和联合治疗组(小切开术+EPBD),比较不同术式下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与扩张组患者相比,非扩张组患者术后1周内急性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HP)的发生率较高(P<0.05),但均为轻、中度PEP,未出现重度患者;应用EPBD、小切开术和联合方式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均能达到取净结石的目的(P>0.05),并发症中仅PEP和HP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小切开组和联合治疗组PEP和HP发生率较EPBD组低(P<0.05)。结论小切开术及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且PEP和HP发生率低;结合减少操作及成本效益原则,小切开术对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 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术后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腹腔镜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成形术
15
作者 Kazuki Ueda Ke Gong +1 位作者 Michel Gagner 宫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55-257,共3页
关键词 乳头括约肌成形术 经十二指肠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腹腔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总管结石 经胆囊管 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的药物与内镜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章 胡阳黔 +2 位作者 丁百静 刘祖明 南丽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03-204,共2页
了解药物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术后Odd i括约肌功能失调(SOD)的疗效。以临床诊断的SOD患者先行药物治疗一周,无效者再行EST治疗,观察其疗效。在45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效者仅11例,其有效率为24.4%;而在34... 了解药物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术后Odd i括约肌功能失调(SOD)的疗效。以临床诊断的SOD患者先行药物治疗一周,无效者再行EST治疗,观察其疗效。在45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效者仅11例,其有效率为24.4%;而在34例药物治疗无效后经EST治疗的患者中,有效者为31例,其有效率为91.2%,明显优于药物治疗(P<0.005)。EST术中和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发生率为11.8%。EST是药物治疗SOD无效时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 药物治疗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性
17
作者 古广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9期88-91,共4页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D)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伴JPDD,将其分为JPDD组(46例)与非...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D)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伴JPDD,将其分为JPDD组(46例)与非JPDD组(44例),两组患者均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等检查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SOBP)、胆总管压(CBDP)、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的变化情况及随访1-5年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术前、术后3天,两组患者SOBP、CBDP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天及1个月,两组患者SOBP、CBDP均低于术前(P〈0.05),且术后1个月,非JPDD组患者SOBP、CBDP均显著低于JPDD组(P〈0.05)。非JPDD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7天引流量均低于JPDD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TBIL、DBIL、ALT、GGT、AK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非JPDD组降低更明显(P〈0.05)。非JPDD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JPDD组(P〈0.05)。结论 JPDD与胆总管结石复发具有相关性,可能与JPDD术后胆总管压力升高、引流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病治疗中Oddi括约肌功能的存废争议 被引量:16
18
作者 林宇凤 凌晓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1-935,共5页
在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治疗中是否应该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是我国胆道外科颇有争议的话题。对肝胆病灶进行清除的同时保留Oddi括约肌的手术方式得到广泛认同。胆肠吻合术医源性破坏了Oddi括约肌功能,导致术后反流性胆管炎及胆管癌发生的风... 在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治疗中是否应该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是我国胆道外科颇有争议的话题。对肝胆病灶进行清除的同时保留Oddi括约肌的手术方式得到广泛认同。胆肠吻合术医源性破坏了Oddi括约肌功能,导致术后反流性胆管炎及胆管癌发生的风险增加方面有许多争议。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作为微创治疗手段,在肝内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 肝内胆管结石病 胆肠吻合术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预切开方式在插管困难的ERCP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戴欣 张俊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2-356,共5页
目的:评价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常规插管困难时,采用双导丝法(double guide-wire technique,DGT)、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transpancreatic precut sphincterotomy,TPS)... 目的:评价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常规插管困难时,采用双导丝法(double guide-wire technique,DGT)、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transpancreatic precut sphincterotomy,TPS)、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needle-knife papillotomy,NKP)3种技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初步探讨困难插管时3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16年3月的3 421例经ERCP治疗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 103例需行选择性胆管插管,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顺利者为常规插管组(standard cannulation technique,SCT),共2 830例,273例常规胆管插管困难,其中DGT共87例,TPS共92例,NKP共94例。观察3组手术方式的操作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常规插管进行比较。结果:SCT组与3种辅助插管(DGT、TPS、NKP)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1.20%、96.55%、96.74%、97.87%,3种辅助插管成功率更高(P<0.05);在选择性困难插管时3种辅助插管操作时间分别为(5.89±2.03)、(5.60±2.37)、(5.76±2.50)min,较SCT组有统计学差异[(6.40±2.91)min,P<0.05];3种辅助插管高淀粉酶血症(hyperamylasaemia,PEHA)发生率分别为63.10%、41.56%、43.48%,均高于常规操作组(29.33%,P<0.05),且DGT组高于TPS及NKP组(P<0.05);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在SCT、DGT、TPS、NKP 4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50%、9.52%、5.62%、4.35%,辅助插管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GT组高于SCT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孔及出血发生率NKP分别为2.17%、6.52%,均显著高于SCT组(0.11%、0.18%,P<0.05),且出血率较DGT(0%)及TPS组(0%)更高(P<0.05),4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3种辅助插管法在困难插管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缩短手术时间。其中DGT组PEHA发生率较高,NKP组出血及穿孔风险较高。3组均未增加PEP发生,在选择性困难插管时3种手术方法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困难插管 双导丝法 经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 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焦黎 王军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7-613,共7页
Oddi括约肌是控制胆胰管通道的重要阀门,其损伤会造成肠胆反流,引起反流性胆管炎、胆囊炎、结石再发,以及胆管癌等一系列远期并发症。胆总管结石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 Oddi括约肌是控制胆胰管通道的重要阀门,其损伤会造成肠胆反流,引起反流性胆管炎、胆囊炎、结石再发,以及胆管癌等一系列远期并发症。胆总管结石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微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可能对Oddi括约肌造成损伤。本文对ERCP的几种主要术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内镜下钛夹乳头成形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狄括约肌 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