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金17块稠油-水乳化特性及其对乳化驱油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建斌 刘顺 +3 位作者 钟立国 魏超平 杜恒毅 王宗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胜利油田金17块稠油油藏采用水驱后采出液乳化严重,地层流动能力降低,导致开发效果变差。通过乳化状态分析、黏度和流变性测试、油水界面张力测试等研究稠油和水的乳化特性,分析乳化稠油的流动特性;通过对油田常用的乳化驱油剂与W/O型... 胜利油田金17块稠油油藏采用水驱后采出液乳化严重,地层流动能力降低,导致开发效果变差。通过乳化状态分析、黏度和流变性测试、油水界面张力测试等研究稠油和水的乳化特性,分析乳化稠油的流动特性;通过对油田常用的乳化驱油剂与W/O型乳状液再乳化形成乳状液的乳化状态、粒径、黏度和黏弹性分析,对乳化稠油再乳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乳化稠油再乳化机理,并对乳化驱油研究提供了思路。结果表明:乳化严重影响稠油乳状液的黏度,在油藏温度(60℃)条件下,含水率为60%的W/O型乳状液,其黏度、黏性模量和油水界面张力分别是脱水稠油的11.9倍、13.49倍和2.49倍。当含水率高于40%时,非牛顿特性变强、黏度开始呈指数式增大、黏性模量增大显著、油水界面张力迅速增大,严重制约了其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性。当乳化稠油与乳化驱油剂再乳化时,形成W/O/W型多重乳状液。乳状液的粒径、黏度和黏弹性随着W/O型乳状液中初始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当初始含水率为60%时,乳化驱油剂LPA,HPF和SDS与W/O型乳状液再乳化后形成乳状液的粒径分别为91.3,40.6和27.5μm。相比于它们与脱水稠油形成的乳状液,粒径分别增大7.9倍、4.0倍和2.2倍。说明地层水/注入水与稠油的乳化对乳化驱油剂提高稠油采收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强化乳化驱油体系穿透油膜和取代稠油中活性物质在油水界面上吸附的能力是后续乳化驱油体系研发和施工工艺设计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稠油再乳化 黏弹性 乳化驱油剂 金17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