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画一体”小考——兼论文本集合对书画融合的影响
1
作者 杨洋 《艺苑》 2015年第5期22-27,共6页
中国艺术史上,以文本入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显著标志,具体表现为以文学主题为绘画主题、以书法形式题写文字于画面、以书法笔法和笔意入画三种形式,文本作为艺术作品的主题来源和画面元素,体现和运用在绘画作品上可分为"隐性文本&qu... 中国艺术史上,以文本入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显著标志,具体表现为以文学主题为绘画主题、以书法形式题写文字于画面、以书法笔法和笔意入画三种形式,文本作为艺术作品的主题来源和画面元素,体现和运用在绘画作品上可分为"隐性文本"和"显性文本"。在不同的主题和侧重点的影响下,文本和图像展现出不同的构图和技法等外在表现模式,可分为所谓的"立象尽意"、"系辞尽言"和"书画一体"三种方式,形成了从分裂的"图文关系"逐渐到互释的"书画一体"两种模式间的演变,从侧重礼仪教化到体现文人意境。通过文本在画面构成和表现上的作用,以说明在中国艺术史发展过程中,文本和图像在"书画一体"外在视觉表现上的融合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图像 书画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绘画“诗书画印”一体化进程的考察——兼论宋徽宗对此进程的重要作用(上)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其凤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国画与西画相比,其外部特征最明显的差异,除了工具材料的不同外,莫过于国画逐渐形成的诗书画印一体化的中国绘画特色。这种强调画家综合学养的做法,是中国绘画体系与西方绘画体系相比最独具特色的一个特点。鉴于国人对诗书画印一体化的... 国画与西画相比,其外部特征最明显的差异,除了工具材料的不同外,莫过于国画逐渐形成的诗书画印一体化的中国绘画特色。这种强调画家综合学养的做法,是中国绘画体系与西方绘画体系相比最独具特色的一个特点。鉴于国人对诗书画印一体化的进程迄今无人做系统的梳理工作。本文试图主要通过图像的角度,再辅之以文献与实物佐证的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绘画"诗书画印"一体化进程加以系统地梳理:诗文与画面结合的前奏——帛画、壁画、画像石、造像题记等文字与图像结合的考察;徽宗以前及其同时的院体画家落款用印方式考察;文人画家诗书画印一体化的形成踪迹考察;徽宗对诗书画印整合所取得巨大成就。庶几以有补于我国绘画史的研究于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一体 画工画 院体画 文人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绘画“诗书画印”一体化进程的考察——兼论宋徽宗的重要作用(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其凤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74,99,共20页
中国画与西画相比,其外部特征最明显的差异,除了工具材料的不同外,莫过于国画逐渐形成的诗书画印一体化的中国绘画特色。这种强调画家综合学养的做法,是中国绘画体系与西方绘画体系相比最独具特色的一个特点。本文试图主要通过图像分析... 中国画与西画相比,其外部特征最明显的差异,除了工具材料的不同外,莫过于国画逐渐形成的诗书画印一体化的中国绘画特色。这种强调画家综合学养的做法,是中国绘画体系与西方绘画体系相比最独具特色的一个特点。本文试图主要通过图像分析的角度,再辅之以文献与实物佐证的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绘画"诗书画印"一体化进程加以系统地梳理:1、诗文与画面结合的前奏——帛画、壁画、画像石、造像题记等文字与图像结合的考察;2、徽宗以前及其同时的院体画家落款用印方式考察;3、文人画家诗书画印一体化的形成踪迹考察;4、徽宗对诗书画印整合所取得巨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书画一体 画工画 院体画 文人画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画本一体
4
作者 朱天曙 《中国书画》 2013年第4期90-95,共6页
关于“书画一体”的说法,最早源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书画异名而同体”,他认为书画的共通处在“骨法”和“用笔”,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关于“书画一体”的说法,最早源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书画异名而同体”,他认为书画的共通处在“骨法”和“用笔”,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凡形似及骨气,都归十“崩笔”。张彦远称:“凡不见笔踪者,不得称之为画。泼墨非画也,亦以其不见笔踪耳。”张彦远以“笔踪”为画中最基本的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一体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 形似 骨气 用笔 骨法 泼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
5
作者 梁成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3X期54-54,共1页
这是一部评传性画册型的中国书画艺术史大典。全书共分四册(四卷),488万字,16开本。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朱伯雄教授任主编,我校工艺美术系崔卫老师参加了此书的撰写工作。
关键词 中国书画 精品 评传 撰写工作 工艺美术 史论 艺术史 画册 系主任 书画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晚期文人画的世俗化转向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兆玥 李汉平 《中国美术》 2020年第3期62-67,共6页
明代中期以来,随着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经济力量崛起,绘画市场逐具规模。在这一时期,文人画不免受到市民阶层及商贾阶层审美取向的影响,风格逐渐与宋元以来平淡高逸的文人画特征相背离,转向世俗化。本文将... 明代中期以来,随着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经济力量崛起,绘画市场逐具规模。在这一时期,文人画不免受到市民阶层及商贾阶层审美取向的影响,风格逐渐与宋元以来平淡高逸的文人画特征相背离,转向世俗化。本文将基于明代中晚期的政治思想和经济大环境,从题材的拓展、审美取向的多元化、诗书画一体的外在化三个方面,简要阐述文人画的世俗化转向,并进而探究世俗化在绘画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文人画 世俗化 题材拓展 书画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奉信的艺术世界
7
作者 王后法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2-115,共4页
马奉信是位著名的中国画人物画家,其风格倾向于热辣、粗放,格调更追求雅俗共赏。西画的造型方式与传统的笔墨相结合,使其人物画独具一格。其书法古拙厚重,尤擅行草,章法活泼,诣力独张,通畅如行云流水。他不但以书法入画体,且以... 马奉信是位著名的中国画人物画家,其风格倾向于热辣、粗放,格调更追求雅俗共赏。西画的造型方式与传统的笔墨相结合,使其人物画独具一格。其书法古拙厚重,尤擅行草,章法活泼,诣力独张,通畅如行云流水。他不但以书法入画体,且以画法入书法,在书法中开拓出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奉信 人物画 书画一体 未来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