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自然感性:重塑当代书法精神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立士 《艺术广角》 2016年第3期81-87,共7页
当代书法创作状况和目前书法的生态境遇密切相关。20世纪初的文化嬗变,已对传统书法的生存状况产生破坏,主要表现在毛笔退出实用领域、传统语言的转向、文字改革运动、审美趣味的变化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书法的生存空间进一步... 当代书法创作状况和目前书法的生态境遇密切相关。20世纪初的文化嬗变,已对传统书法的生存状况产生破坏,主要表现在毛笔退出实用领域、传统语言的转向、文字改革运动、审美趣味的变化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书法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电脑与电子打印技术的普及给书法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代教育模式使知识不断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精神 当代 回归自然 感性 传统书法 书法创作 文化嬗变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书法精神的起源看当下的书法论争
2
作者 范美霞 《艺术广角》 2018年第2期48-53,共6页
上个世纪末开始出现展览体书风,近年又出现了丑书,以及各种江湖表演式书法,书法理论界也因此争论不断。近年来,书法组织中的贿选传闻、书法评奖的内部爆料、书法圈内部对究竟谁不懂书法的相互指责,更是让舆论哗然。不少专业人士认... 上个世纪末开始出现展览体书风,近年又出现了丑书,以及各种江湖表演式书法,书法理论界也因此争论不断。近年来,书法组织中的贿选传闻、书法评奖的内部爆料、书法圈内部对究竟谁不懂书法的相互指责,更是让舆论哗然。不少专业人士认为,应该重新唤起传统书法精神,以疗救当下书法发展中出现的偏差。但传统书法精神是什么?源头何在?对世易时移的当下是否还具有参照意义?理清这些问题可以深化对当下书法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精神 起源 专业人士 书法发展 理论界 传统 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书法的精神向度——“重塑书法精神”栏目小结
3
作者 苏妮娜 《艺术广角》 2014年第4期68-73,共6页
《艺术广角》自2011年至2013年,设立专门栏目,约请作者撰文,共同探讨书法问题,是试图思考书法如何在当代社会“安身立命”的问题,也是因为在书法现象中看到了整个时代的文化症候。书法在这个时代,既遇冷,又遇热:在大众文化的层... 《艺术广角》自2011年至2013年,设立专门栏目,约请作者撰文,共同探讨书法问题,是试图思考书法如何在当代社会“安身立命”的问题,也是因为在书法现象中看到了整个时代的文化症候。书法在这个时代,既遇冷,又遇热:在大众文化的层面,书法成了喧嚣不减、热度不退的流行事物,与此相关的便是书法功利化现象的大量涌现,诸多打着书画幌子的掮客和写手,在这个领域围绕着名与利上演了一出出时代闹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精神 精神向度 栏目 安身立命 文化症候 大众文化 法现象 功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在书法边上——对传统书法精神与现代书法创作群态的旁议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晓燕 《中国书画》 2010年第9期66-67,共2页
冒出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有感于钱钟书先生的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他在书的前言里提到:“假如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笔者的职业是书籍设计,职业使然抑或兴趣使然,在涉猎书法文献、研读... 冒出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有感于钱钟书先生的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他在书的前言里提到:“假如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笔者的职业是书籍设计,职业使然抑或兴趣使然,在涉猎书法文献、研读书家作品中,常觉前人“深入”之论众多,“浅出”之言鲜少。所以,总捺不住会在心里留上几段“旁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创作 书法精神 《写在人生边上》 现代 传统 书籍设计 书法文献 钱钟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悟书法精神 构建奋进集体
5
作者 辛菊芳 《江苏教育》 2020年第77期76-78,共3页
锻造班级精神,需要通过文化来渗透,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正是用书法文化的氛围来熏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爱上书法,爱上写字,让每一位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练就自信、开朗、持之以恒的品... 锻造班级精神,需要通过文化来渗透,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正是用书法文化的氛围来熏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爱上书法,爱上写字,让每一位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练就自信、开朗、持之以恒的品格,学会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练习书法的同时,领悟书法的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奋进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精神 班级文化 奋进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艺术精神的本源、实质及实现条件——从“张芝书派”谈起
6
作者 倪旭前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书法艺术精神的本源是汉末儒家经学走向式微,社会思想获得空前解放,书法家群体开始出现,书法由起初的实用书写为主,逐渐走向追求审美与创造的艺术境界。汉末出现的“张芝书派”开始脱离书法的实用性,追求书法的审美精神,书法才开始真正... 书法艺术精神的本源是汉末儒家经学走向式微,社会思想获得空前解放,书法家群体开始出现,书法由起初的实用书写为主,逐渐走向追求审美与创造的艺术境界。汉末出现的“张芝书派”开始脱离书法的实用性,追求书法的审美精神,书法才开始真正走向艺术。书法艺术精神是以艺术为旨归,通过汉字点画书写的“有意味的形式”来达到艺术的创造。书法从文字的产生到纯艺术形式,实用与审美几乎长期并存,很难分离;书法艺术精神的实质表现为审美性超越实用性、创造性大于传承性等层面。实现书法艺术精神的条件很多,但至少应该具备两个,其一是书法艺术的创新要以坚守汉字为底线,以汉字为载体,在汉字造型中体现艺术性;其二是以艺术为旨归,以鉴古出新为途径,实现书法艺术的精神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精神 本源 实质 实现条件 张芝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承传中的失衡现象
7
作者 朱以撒 《福建艺术》 2004年第1期15-17,共3页
楷、行、草、隶、篆,五体俱全之后,千百年来,书法语言的审美符号的特殊性除了表现在语体形式上,还反映了它旺盛时或衰落时那个特定社会的原因.有的书体获得了超越性的存在,有的则日渐式微.虽然古代书法史已经成了过去,但是作为一种已经... 楷、行、草、隶、篆,五体俱全之后,千百年来,书法语言的审美符号的特殊性除了表现在语体形式上,还反映了它旺盛时或衰落时那个特定社会的原因.有的书体获得了超越性的存在,有的则日渐式微.虽然古代书法史已经成了过去,但是作为一种已经凝固的语言文本,促进当代书法生态的思考,正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语言 书法生态 承传关系 失衡现象 书法精神 书法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书法争论中两种心态的质疑
8
作者 范美霞 《艺术广角》 2015年第1期65-68,共4页
一百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文化变革,如今以全然不同的身份角色面对全然不同的世界,这种变革对具有悠久历史的书法艺术产生影响、甚至形成冲击,都不难理解。在新时代、新的社会环境下重新讨论书法精神也非常必要,但在近年来关于... 一百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文化变革,如今以全然不同的身份角色面对全然不同的世界,这种变革对具有悠久历史的书法艺术产生影响、甚至形成冲击,都不难理解。在新时代、新的社会环境下重新讨论书法精神也非常必要,但在近年来关于书法的诸多争论中,有两种非常明显的心理倾向,实质上妨碍了对时下书法精神的探寻。一、"今不如昔"的怀古心态认为今不如昔,世风日下,以古代的审美标准为准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心态 争论 质疑 文化变革 书法精神 社会环境 身份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文学·书法——沈从文文学与书法
9
作者 郭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43-245,共3页
沈从文先生是20世纪一位特立独行的湖湘文化名人,研究者往往习惯于从社会学、民俗学、美学的角度探讨沈从文,尤其对他的文学创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却忽视沈从文的文人书家身份。其实中国书法与文学是具有共生性的,文与字在中国书法绵... 沈从文先生是20世纪一位特立独行的湖湘文化名人,研究者往往习惯于从社会学、民俗学、美学的角度探讨沈从文,尤其对他的文学创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却忽视沈从文的文人书家身份。其实中国书法与文学是具有共生性的,文与字在中国书法绵延数千年的发展史上相依相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书法文化情怀,也成为了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疗养心灵的重要方式。此外,文学和书法极易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迁移影响,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从地域文化、文学、书法3个维度,来探究特定地域条件下的作家书法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文化 沈从文 书文文化 书法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势》读后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恒 《中国书画》 2017年第10期108-108,共1页
书法之所以能够从实用书写中发展而来,成为一门奇妙的艺术形式,最重要的一点是书法家在书写活动中倾注了个人的审美追求、技巧手法以及气息趣味,从而构成了书法的审美价值。对于书法的审美价值,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概念切入并加以分析... 书法之所以能够从实用书写中发展而来,成为一门奇妙的艺术形式,最重要的一点是书法家在书写活动中倾注了个人的审美追求、技巧手法以及气息趣味,从而构成了书法的审美价值。对于书法的审美价值,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概念切入并加以分析和认识,如气韵、骨力、技法等,此外。“势”作为传统书法品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对书法家把握、追求艺术风格,还是对欣赏者理解、领悟书法精神,都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审美价值 艺术形式 审美追求 技巧手法 传统书法 艺术风格 书法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融合性书法课堂的教学实践——以五年级“中国字 中国人”一课为例
11
作者 孙方霞 《江苏教育》 2022年第29期42-43,共2页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书法教学要“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以及“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而在现今的小学生书法课堂上,教师重...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书法教学要“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以及“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而在现今的小学生书法课堂上,教师重技能而轻文化、重形式而轻内涵的现象一直严重存在着。因此,研究书法课堂的文化融入对当今的小学书法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书法 书法文化 书法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不能承受之轻
12
作者 杨勇 葛复昌 《艺术广角》 2015年第4期55-58,共4页
当下书法大都徒具形式,而殊乏内涵,此流弊已存在近二十年。书界的当务之急是重构书法精神,即还书法以文化,归书法于风雅。数千年书法史留存下来的经典作品有一个最大的共性,那就是技道并进、自然而然。书者可以将自身的文化内涵通过书... 当下书法大都徒具形式,而殊乏内涵,此流弊已存在近二十年。书界的当务之急是重构书法精神,即还书法以文化,归书法于风雅。数千年书法史留存下来的经典作品有一个最大的共性,那就是技道并进、自然而然。书者可以将自身的文化内涵通过书法作品展示出来,比如文字学功底、诗词修养,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精神 文化内涵 经典作品 作品展示 修身养性 生活情趣 审美追求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识才情铸书魂——军旅书法家董方春解读
13
作者 文备 乐风 《书画艺术》 2003年第3期J010-J012,共3页
行伍出身的书家,古人有岳飞,今人有舒同,他俩都可称得上大书家。舒同的字,人称舒体,如今已被输入电脑广泛运用,这是了不得的。亨此殊荣的书家不多,更何况还是一介“武夫”呢。余幼时读碑,岳大人所书《吊古战场》一帧,至今难以忘怀,常被... 行伍出身的书家,古人有岳飞,今人有舒同,他俩都可称得上大书家。舒同的字,人称舒体,如今已被输入电脑广泛运用,这是了不得的。亨此殊荣的书家不多,更何况还是一介“武夫”呢。余幼时读碑,岳大人所书《吊古战场》一帧,至今难以忘怀,常被那风格独标,融人生顽强地意志与创作的激情于一体的“岳体”,激动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旅书法 董方春 人格精神 书法风格 书法精神 魏碑 气势 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泊明志 躬耕砚田——赵铭之书法篆刻艺术浅谈
14
作者 陈东 《书法艺术》 1997年第5期38-39,共2页
赵铭之是青年书法家,很有气质,说话谈吐间颇有些木讷和带有羞意并不乏幽默。搞书法创作需要一种情绪和心态,虽然就是那么几根线条,要写出境界很难。书法家都十分追求自然的状态,愉悦的情致,能在掩卷独坐之际抹上几笔,或在灯红酒阑之后... 赵铭之是青年书法家,很有气质,说话谈吐间颇有些木讷和带有羞意并不乏幽默。搞书法创作需要一种情绪和心态,虽然就是那么几根线条,要写出境界很难。书法家都十分追求自然的状态,愉悦的情致,能在掩卷独坐之际抹上几笔,或在灯红酒阑之后写上一通,大抵是好作品,因为意不在书。时人崇尚的晋人书札、北朝墓志、黄山谷的药方乃至王铎的诗稿,之所以成为佳臬与奇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书法精神 晋人书札 书法创作 追求自然 黄山谷 作品 篆刻艺术 线条 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人书法与职业化
15
作者 李海洋 《南腔北调》 2017年第7期17-21,共5页
今年4月25日,由河南省文学院主办,河南省作家书画院、石佛艺术公社承办的“文心墨韵——作家诗人书画展”在石佛艺术公社画廊开幕。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在展览的前言中提到:今天的书法创作固然在形式上的创新开拓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今年4月25日,由河南省文学院主办,河南省作家书画院、石佛艺术公社承办的“文心墨韵——作家诗人书画展”在石佛艺术公社画廊开幕。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在展览的前言中提到:今天的书法创作固然在形式上的创新开拓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它的健康发展,显然需要回到传统中,去重拾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和美学要义。因此,就中国书法的健康发展而言,专业书法和文人书法,应该殊途同归,应该实现某种程度的融合。只有这样,书法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中国书法才能永具艺术魅力。正因如此,我们组织了这次“文心墨韵——作家诗人书画选”展览,期望以此促进文人书法的健康发展。尽管这次展览入选的很多作品,离我们对文人书法的理想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我们期望以此为开端,使中国书法中的文人传统能够得到良好的赓续,使中国书法能够更好地传承发展。与传统书法作品展不同,这次展览的都是河南知名作家的书法作品。本次展览不仅仅是重溯书法精神和美学要义,更是让我们立足河南书法,从而引发我们对文人书法与职业化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书法 职业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 知名作家 艺术魅力 传承发展 书法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祖安先生的书法理论与实践卮言
16
作者 傅京生 《书画世界》 1999年第4期8-10,共3页
章祖安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与实践家。『虚象斯无限,课无以责有』是章祖安自以为得书法真髓的书法谛要。以此一言观章先生的书法理论与实践,我们会获益良多。一一九七九年以后,中国书法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异常活跃的书坛发展至今,... 章祖安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与实践家。『虚象斯无限,课无以责有』是章祖安自以为得书法真髓的书法谛要。以此一言观章先生的书法理论与实践,我们会获益良多。一一九七九年以后,中国书法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异常活跃的书坛发展至今,渐渐汇集成两股主要潮流:一是由『新古典主义』书法审美风尚构成的书家集群及其创作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 书法精神 新古典主义 中国书法 书法理论 新时期 学人 书坛 文化资源 审美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水墨人物画中的书写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霜雁 《美术大观》 2011年第6期164-164,共1页
中国画是笔墨的艺术,水墨画的主要艺术特性是书写性,而书法意味是水墨画艺术审美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画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艺术的重要标志,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水墨人物画中的书与画中国画在技巧上的发展,和书... 中国画是笔墨的艺术,水墨画的主要艺术特性是书写性,而书法意味是水墨画艺术审美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画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艺术的重要标志,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水墨人物画中的书与画中国画在技巧上的发展,和书法不能分割,即把书法精神渗透在作画技法表现中去,而成为世界上独特的民族风格。整个画的技法,画后签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人物画 书写性 艺术特性 书法精神 中国画 审美内容 民族艺术 民族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貌各异 气韵相生──读《曹志桂草书》
18
作者 顾永芝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1-113,共3页
风貌各异气韵相生──读《曹志桂草书》顾永芝汉字,不仅是表情达意的语言书写符号,而且是造型传神的特殊艺术手段。书法艺术,正是运用汉字特有的点画、结体建构了千姿百态的形貌,展现了摇情荡性的线条运动,激越着情致勃勃、气韵生... 风貌各异气韵相生──读《曹志桂草书》顾永芝汉字,不仅是表情达意的语言书写符号,而且是造型传神的特殊艺术手段。书法艺术,正是运用汉字特有的点画、结体建构了千姿百态的形貌,展现了摇情荡性的线条运动,激越着情致勃勃、气韵生动的生命律动,创造了文字内涵与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书艺术 书法艺术 “气韵生动” 审美品位 意境美 气韵美 书写内容 书法精神 精神实体 力度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心
19
作者 尤靖希 《江苏教育》 2021年第82期32-35,共4页
从小学高年级起,我开始学习书法,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进入师范学校后,虽无书法教师,但我仍临池不辍,学习颜真卿的《勤礼碑》,直到工作后十余年间都在研习楷书,柳颜欧虞赵均有涉之,专精于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从小学高年级起,我开始学习书法,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进入师范学校后,虽无书法教师,但我仍临池不辍,学习颜真卿的《勤礼碑》,直到工作后十余年间都在研习楷书,柳颜欧虞赵均有涉之,专精于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偶尔有作品,也只是形式的表现,有呆板拘谨的匠气,总是表现不出生动的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精神 布白 书心 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
20
作者 徐静 《江苏教育》 2019年第85期2-2,共1页
读了《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9年10月刊"童年--璀璨在书法的星空下"的一组文章,我深有感触。书法是用笔墨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既蕴含了法理,又包含了美学。它闪耀着中国人精神智慧的光芒,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 读了《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9年10月刊"童年--璀璨在书法的星空下"的一组文章,我深有感触。书法是用笔墨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既蕴含了法理,又包含了美学。它闪耀着中国人精神智慧的光芒,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如何将这样的精神力量种植在儿童的心田上,让儿童在研习碑帖的过程中习古人风范、塑优良品格?如何在心摹手追中提升儿童思维能力?如何在书法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书法精神的伟大,让书法浸润儿童心灵,照亮儿童的童年?这正是我们书法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教育 书法精神 儿童思维 儿童心灵 文化魅力 中国人精神 优良品格 碑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