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回归自然感性:重塑当代书法精神的重要途径 |
刘立士
|
《艺术广角》
|
2016 |
1
|
|
2
|
从书法精神的起源看当下的书法论争 |
范美霞
|
《艺术广角》
|
2018 |
0 |
|
3
|
寻找书法的精神向度——“重塑书法精神”栏目小结 |
苏妮娜
|
《艺术广角》
|
2014 |
0 |
|
4
|
站在书法边上——对传统书法精神与现代书法创作群态的旁议 |
杜晓燕
|
《中国书画》
|
2010 |
1
|
|
5
|
领悟书法精神 构建奋进集体 |
辛菊芳
|
《江苏教育》
|
2020 |
0 |
|
6
|
书法艺术精神的本源、实质及实现条件——从“张芝书派”谈起 |
倪旭前
|
《美术大观》
|
2024 |
0 |
|
7
|
书法承传中的失衡现象 |
朱以撒
|
《福建艺术》
|
2004 |
0 |
|
8
|
对书法争论中两种心态的质疑 |
范美霞
|
《艺术广角》
|
2015 |
0 |
|
9
|
地域文化·文学·书法——沈从文文学与书法 |
郭茜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0
|
《书法势》读后 |
刘恒
|
《中国书画》
|
2017 |
1
|
|
11
|
小学融合性书法课堂的教学实践——以五年级“中国字 中国人”一课为例 |
孙方霞
|
《江苏教育》
|
2022 |
0 |
|
12
|
书法不能承受之轻 |
杨勇
葛复昌
|
《艺术广角》
|
2015 |
0 |
|
13
|
学识才情铸书魂——军旅书法家董方春解读 |
文备
乐风
|
《书画艺术》
|
2003 |
0 |
|
14
|
淡泊明志 躬耕砚田——赵铭之书法篆刻艺术浅谈 |
陈东
|
《书法艺术》
|
1997 |
0 |
|
15
|
文人书法与职业化 |
李海洋
|
《南腔北调》
|
2017 |
0 |
|
16
|
章祖安先生的书法理论与实践卮言 |
傅京生
|
《书画世界》
|
1999 |
0 |
|
17
|
论水墨人物画中的书写性 |
安霜雁
|
《美术大观》
|
2011 |
1
|
|
18
|
风貌各异 气韵相生──读《曹志桂草书》 |
顾永芝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9
|
书心 |
尤靖希
|
《江苏教育》
|
2021 |
0 |
|
20
|
声音 |
徐静
|
《江苏教育》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