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新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陈振濂教授中国书法发展问答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振濂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85,共11页
本期《艺术百家》配合相对集中的书法专栏刊发了陈振濂教授《关于"新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的访谈。访谈内容不多,但是基本问题和框架已经描述清晰。在这里,我不想过多讨论访谈的具体内容。前几天,我到书法圈里的一位知... 本期《艺术百家》配合相对集中的书法专栏刊发了陈振濂教授《关于"新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的访谈。访谈内容不多,但是基本问题和框架已经描述清晰。在这里,我不想过多讨论访谈的具体内容。前几天,我到书法圈里的一位知名学者家中聊天,中间谈到本期组稿情况,老前辈笑谈陈教授喜欢出新意、搞运动。说实话,我倒是渴望有点儿新的"运动"出来,哪怕是有争议,不是太成熟的。还是前几天,文化部艺术科技司司长于平教授来我这里调研,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创新、发展的问题,甚是同感。其中有个例子。文化部分管艺术生产的陈晓光副部长曾在多次和时任部长的孙家正同志谈到当前工作时,笑谈近几年来,我们做部长的现在几乎成了"救护队长"了,今天抢救这个文化,明天抢救那种艺术。这是实话,也是实情。也就是说,我们要警惕保护、申遗的表象掩盖以至促发了阻碍艺术创新发展的内在惰性。中国的昆曲成功申遗了,它拥有着600年的历史;京剧也要申遗,可是徽班进京仅仅才有200多年的历史;欧洲的古典芭蕾于1581年诞生在法国巴黎小波旁宫正厅里,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始终没有提出过申遗的问题。想想是啊,为什么非得要申遗?而且还一窝蜂的申遗?艺术之所以脱俗,之所以给人以灵感,之所以拥有无穷的魅力,就在于艺术自诞生那天起就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一种可以引领社会、超越当前的文化,一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是一种拥有不间断的自组织演化更新能力的文化形式。20世纪50年代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十五贯》也同样不是几百年前固定不变的传统昆曲样式了。所以,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书法要不要申遗,要不要成为遗产?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若真是在哪个时代僵化、结壳,进了博物馆、进了保险箱,变成了人类的遗产,则不仅是这种艺术本身的悲哀,更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其实答案也很明确,中国画没有成为遗产,油画创作也没有成为遗产,就是因为这两种艺术形式自身拥有无尽的生命力。据说,书法前不久刚刚申报成了遗产。我就在想,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宣告枯竭了吗?申遗也许是件好事情,这样可能会得到政府的专项资助,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但是,如果就此开始睡大觉,忘记甚至抛弃了发展、创新,仅仅固守在千百年来不变的"写字"上,恐怕还不行。虽然这有点儿一厢情愿,就还要向着这厢情愿努力;搞运动、变形式,目的就是为了创新、发展。对错姑且不论;因为是创新,就会有风险。科学自身的发展道路是试错,创新在很多时候也就意味着牺牲。通过访谈,我们看到了陈振濂教授深邃的思想、厚重的责任和创新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发展 艺术化 陈振濂 运动 中国 魏碑 碑学 问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书法发展的文化历程——评朱关田新著《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5期160-160,,7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 书法发展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时代的书法艺术表征——黄宾虹、林散之、王冬龄的书法师承发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龙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8-103,共6页
黄宾虹、林散之和王冬龄的书法艺术具有密切的师承关系。通过对黄宾虹、林散之和王冬龄艺术演进动态过程及其书法艺术精神的铸就等方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笔者发现他们的艺术师承关系竟然是书法艺术时代精神发展变化的缩影,他们分别是2... 黄宾虹、林散之和王冬龄的书法艺术具有密切的师承关系。通过对黄宾虹、林散之和王冬龄艺术演进动态过程及其书法艺术精神的铸就等方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笔者发现他们的艺术师承关系竟然是书法艺术时代精神发展变化的缩影,他们分别是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及20世纪跨入21世纪这三个时代的书法艺术表征。对他们三位杰出艺术家的书法师承关系及其共性和个性等的深入探讨和研究,足以看到推进中国书法艺术史良性发展的动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 林散之 王冬龄 书法师承 书法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书法的创新及其规制
4
作者 杨立言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书法 创新 规制 图画文字 书法发展 当代中国 行草书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研0010号《佛说祝毒经》书法风格──从北朝经生体书法谈起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森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8-171,共4页
敦研0010号《佛说祝毒经》书法风格──从北朝经生体书法谈起杨森敦煌研究院藏卷敦研0010《佛说祝毒经》为1944年敦煌莫高窟土地庙清代残塑像中发现的67件残卷之一,该写卷长37.5×宽12.7厘米。“不得山神”... 敦研0010号《佛说祝毒经》书法风格──从北朝经生体书法谈起杨森敦煌研究院藏卷敦研0010《佛说祝毒经》为1944年敦煌莫高窟土地庙清代残塑像中发现的67件残卷之一,该写卷长37.5×宽12.7厘米。“不得山神”始,“行山北”终。共33行,前后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生体 书法风格 硬笔书法 执笔方法 汉简 书法 隶书 敦煌遗书 敦煌莫高窟 书法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书法教学
6
作者 杨维青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3期62-62,共1页
书法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是世界艺苑中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书法风格 书法教学 民族文化遗产 大中专学生 书法创作 艺术修养 书法发展 有益于身心健康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硬笔书法的教学
7
作者 丁迪蒙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81-84,共4页
书法课,在我们上海大学文学院已经开设了十余年了。它使得众多学子了解了书法发展的历史,熟知了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看到了历代著名的碑帖,懂得了书法美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了毛笔书写的技巧。 但现实生活中,毛笔早已退居二线。陶冶性情... 书法课,在我们上海大学文学院已经开设了十余年了。它使得众多学子了解了书法发展的历史,熟知了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看到了历代著名的碑帖,懂得了书法美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了毛笔书写的技巧。 但现实生活中,毛笔早已退居二线。陶冶性情,修身养性,不是当代大学生的急需、他们需要的是实用的硬笔书写技巧,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在写文章、写书信时,能写一手好字 笔者在教学钢笔书写的课堂上,做了一些尝试。下分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笔书法 书写水平 书写速度 结构安排 当代大学生 汉字 快速书写 硬笔书写 书法发展 竖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三维论
8
作者 刘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3期118-124,共7页
书法是一朵举世无双的民族艺术之花,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热情、智慧和巨大的艺术创造力。它与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史相伴随,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浸透了代代相传无法数清的艺术家的心血。时代、地域、书家,这书法发展的三维因... 书法是一朵举世无双的民族艺术之花,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热情、智慧和巨大的艺术创造力。它与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史相伴随,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浸透了代代相传无法数清的艺术家的心血。时代、地域、书家,这书法发展的三维因素,就是我们探测这门独特的民族艺术衍变规律的最好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创作 民族艺术 书法艺术 地理环境决定论 中华民族 书法发展 中华文明 维论 自觉时代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利明书法教学座谈会发言摘要
9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8年第4期86-89,共4页
98届书法大专班同学们在学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同学作品入选国家级、国际性书展和全国、全省大学生书展,并获金、银、铜奖和优秀奖.毕业作品展中又充分展示各种书体和篆刻.并各具个性风格,丰富多彩,获得本院及南大、南航、南师大... 98届书法大专班同学们在学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同学作品入选国家级、国际性书展和全国、全省大学生书展,并获金、银、铜奖和优秀奖.毕业作品展中又充分展示各种书体和篆刻.并各具个性风格,丰富多彩,获得本院及南大、南航、南师大诸高校师生和本地书法名家的一致好评.该班主导教师徐利明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也受到高度赞誉.这里发表的即是该班八位同学在徐利明书法教学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教学 教学方法 座谈会 教学思想 书法发展 碑帖 辩证的思维方式 书法风格 心理素质 学术思想
全文增补中
创造时代经典的书家——李啸
10
作者 吴东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6-358,F0003,F0004,共15页
多年以来,李啸先生飘逸洒脱,气韵灵动的书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这种书风一度成为中国书坛中青年争相效仿的模式,在新时期书法发展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关键词 创造时代 书法发展 中青年 书风 气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跳天门 虎卧凤阙”的审美意境——读《兰亭序》
11
作者 喻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革新运动的杰出代表。其主要贡献是:第一,开辟了今体行、草、楷书的发展道路。他继承前人书体精华,大胆变革,超越前人成就,创造了雄视百代的“王体”,成为南朝和隋唐以来千余年间书法发展的主流;第二,改革了传统性...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革新运动的杰出代表。其主要贡献是:第一,开辟了今体行、草、楷书的发展道路。他继承前人书体精华,大胆变革,超越前人成就,创造了雄视百代的“王体”,成为南朝和隋唐以来千余年间书法发展的主流;第二,改革了传统性的笔法程式,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书写方法,形成“一形众相,万字皆别”的艺术风格和多姿多采的审美意趣。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贡献 兰亭序 审美意境 发展道路 中国书法 形成 审美意趣 艺术风格 书法发展 书写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谱》掇要
12
作者 戚师忠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95-95,共1页
《书谱》掇要戚师忠唐孙过庭《书谱》堪称书法史上文,艺双绝的合璧之作.历来《书谱》研究者多从执笔运笔着眼,对其所揭示的书法发展规律却问津甚少,笔者不揣陋见,试对《书谱》的理论成就作些概述。书合于时书法要合乎时代的要求,... 《书谱》掇要戚师忠唐孙过庭《书谱》堪称书法史上文,艺双绝的合璧之作.历来《书谱》研究者多从执笔运笔着眼,对其所揭示的书法发展规律却问津甚少,笔者不揣陋见,试对《书谱》的理论成就作些概述。书合于时书法要合乎时代的要求,这是书法发展的基本规律。《书谱》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谱》 书法风格 书法创作 书法发展 艺术审美观 基本规律 审美欣赏 禅宗思想 个性化 “诗言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