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5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张氏书法人物辑考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琪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本文拟从敦煌文献中,对汉代到晚唐五代的部分书法人物作一定的考察,初步展现敦煌书法人物及其他们的书法形式;另外,敦煌张氏书法人物中的张芝、张越等的出现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极大,可以说他们是中国晋朝后顶极书法人物及其流派的宗师鼻祖... 本文拟从敦煌文献中,对汉代到晚唐五代的部分书法人物作一定的考察,初步展现敦煌书法人物及其他们的书法形式;另外,敦煌张氏书法人物中的张芝、张越等的出现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极大,可以说他们是中国晋朝后顶极书法人物及其流派的宗师鼻祖,敦煌书法是中国书法的发源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书法 艺术 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敦煌书法人物辑考
2
作者 陈琪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7-90,共4页
本文拟用敦煌文献,对唐代的部分书法人物作一定的考察,初步展现敦煌书法人物及其他们的书法形式,从而印证敦煌书法是中国书法的发源地之一。
关键词 敦煌书法 艺术 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瀑之下有深潭——李舒春和他的书法人生
3
作者 徐新鹏 《农电管理》 2010年第11期63-64,共2页
从一位高中毕业生到书法爱好者再到供电员工,因为与书法结缘,他走过了一段属于他自己的书法人生。在2010年江西上犹县供电公司举办的以书法、剪纸、摄影、绘画为主的员工才艺作品展会上,有幸结识了这位书法水平高超,吸引大家目光的... 从一位高中毕业生到书法爱好者再到供电员工,因为与书法结缘,他走过了一段属于他自己的书法人生。在2010年江西上犹县供电公司举办的以书法、剪纸、摄影、绘画为主的员工才艺作品展会上,有幸结识了这位书法水平高超,吸引大家目光的老领导、书法家——李舒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人生 飞瀑 供电公司 毕业生 上犹县 员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机器人书法系统
4
作者 韩浩 刘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1-244,共14页
机器人书法作为工业制造中重要的机器人操纵器应用之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主动书写机制需要大量包含书写轨迹序列信息的训练数据集,而手动标注这些数据则非常繁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 机器人书法作为工业制造中重要的机器人操纵器应用之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主动书写机制需要大量包含书写轨迹序列信息的训练数据集,而手动标注这些数据则非常繁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机器人书法系统。该书写系统将汉字笔画图像转换为轨迹序列,无须使用笔画轨迹编码信息,克服了传统书写轨迹信息缺失的问题。首先构建了一个生成对抗架构,其中LSTM网络与鉴别器网络结合,以减小训练数据集的规模。然后,LSTM网络通过多个循环逐步生成新的轨迹点,使机器人能够逐渐完成整个汉字书法的书写。最后,利用鉴别器网络评估LSTM网络输出结果来辅助机器人找到最佳策略,并引入强化学习算法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系统能够高效产生高质量的汉字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长短时记忆网络 强化学习 汉字书法 机器人书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读刘海粟:一个中国画家,必须同时是位书法家
5
作者 黄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86,I0012,共5页
刘海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曾高度重视书法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并在上海美专设立书法、篆刻课程,强调书法与篆刻对中国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刘海粟的书法历程和教学理念,呼吁当代中国画... 刘海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曾高度重视书法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并在上海美专设立书法、篆刻课程,强调书法与篆刻对中国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刘海粟的书法历程和教学理念,呼吁当代中国画家重视书法修养,以实现书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海粟 书法作品展 画家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艺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融合探索
6
作者 谢始群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7期109-113,共5页
随着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理念的持续演进,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园林艺术创新的关键路径。通过深入剖析书法艺术与园林设计的相互关系,分析现状以及相关研究内容,提出了书法艺术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现代审美与... 随着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理念的持续演进,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园林艺术创新的关键路径。通过深入剖析书法艺术与园林设计的相互关系,分析现状以及相关研究内容,提出了书法艺术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现代审美与文化需求的创新理念,创新书法元素的抽象化与符号化设计,加强书法艺术与园林设计的融合,提升书法艺术与园林现代技术、体验结合策略,以实现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的和谐共存与相互促进,为园林设计领域开辟新的思维视野与实践方法,促进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有效传承与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园林设计 文化融合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儿童认知的原创书法绘本图像叙事设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潘炫辰 李颖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73-282,共10页
目的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针对原创书法绘本的图像叙事要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使原创书法绘本设计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儿童美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图像分析和交叉研究等方法,以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 目的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针对原创书法绘本的图像叙事要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使原创书法绘本设计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儿童美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图像分析和交叉研究等方法,以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加德纳的艺术品知觉发展阶段论为基础,从形象、色彩和构图元素分析原创书法绘本图像叙事,并探讨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原创书法绘本设计策略。结论从形象、色彩、构图、题材和审美5个维度提出设计策略,绘本设计者应重点关注原创书法绘本的创作,并推动其快速发展,同时结合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审美需求,培养儿童的审美认知与想象能力,从而通过绘本设计,促进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认知 原创书法绘本 图像叙事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艺术文本的分类及其符号美学特征
8
作者 于广华 赵毅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书法艺术形态极其多样,比如作为“纯艺术”的草书、实用与审美兼具的尺牍书信及实用性稍占主导的简牍经文、招牌匾额等。如何阐明书法“审美泛化”的诸多文本形态,成了书法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符号美学出发,对书法艺术不同的文... 书法艺术形态极其多样,比如作为“纯艺术”的草书、实用与审美兼具的尺牍书信及实用性稍占主导的简牍经文、招牌匾额等。如何阐明书法“审美泛化”的诸多文本形态,成了书法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符号美学出发,对书法艺术不同的文本形态做出分类,剖析其不同的意义构成与意义形式特征,由此明晰书法艺术突出的审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符号美学 书法审美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光影感知的书法图像和谐化算法
9
作者 董智强 肖云 段佳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利用图像和谐化算法虚拟修复破损的书法图像,对于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图像和谐化方法大多集中于解决前景和背景之间的不和谐问题,针对书法图像虚拟修复过程中出现的前景和背景图像视觉特征差异大、不和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 利用图像和谐化算法虚拟修复破损的书法图像,对于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图像和谐化方法大多集中于解决前景和背景之间的不和谐问题,针对书法图像虚拟修复过程中出现的前景和背景图像视觉特征差异大、不和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光影感知的书法图像和谐化算法LSPNet。LSPNet通过引入参考掩膜和内容掩膜,对需要修复的区域进行精确的定位,从而确保合成的前景与背景在风格上保持一致。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在破损的书法图像上进行了实验,经过实验和对比,LSPNet相比于其他算法能够明显降低前景与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度以及图像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修复后的书法作品在视觉上更加自然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虚拟修复 图像修复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审美素养培育的书法教学研究——评《书法教程》
10
作者 谭二洋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书法作为汉字的艺术表达,在倡导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其育人价值逐渐凸显出来。然而,反观当下书法教育教学,对于书法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挖掘须进一步强化。笔者在完成2023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宋徽宗与北宋晚期书法研究”(项... 书法作为汉字的艺术表达,在倡导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其育人价值逐渐凸显出来。然而,反观当下书法教育教学,对于书法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挖掘须进一步强化。笔者在完成2023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宋徽宗与北宋晚期书法研究”(项目编号:HB23YS026)时,参考了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教程》一书,该书对中国书法教育教学进行了全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研究 书法教学 书法教育 西南交通大学 核心素养 宋徽宗 育人价值 审美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时期楼兰简纸书法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11
作者 程龙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34-I0034,共1页
魏晋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的时期,承汉末隶书成熟阶段并达到顶峰,由隶书蜕变产生的草书、行书、楷书等书体系统影响至今。其中,楼兰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书法风格受到了当时西域文化的影响。在当今... 魏晋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的时期,承汉末隶书成熟阶段并达到顶峰,由隶书蜕变产生的草书、行书、楷书等书体系统影响至今。其中,楼兰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书法风格受到了当时西域文化的影响。在当今出土的简纸文书之中,楼兰简纸以残纸麻质和独特的墨迹质感,真实再现了魏晋时期书家用笔之风,更为研究魏晋书法及书写用纸的演变提供了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风格 魏晋书法 真实再现 西域文化 隶书 书法艺术 丝绸之路 对后世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性的书写——王冬龄的当代书法艺术个案探讨
12
作者 鲍相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5-208,F0002,I0001-I0009,F0004,共15页
2024年10月26日-2025年1月5日,“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延续王冬龄先生一贯锐意求新的艺术作风,既有真、草、隶、篆等多种书体的多样化呈现,又有许多现代书法艺术装置作品。在建构一个立体的感官场... 2024年10月26日-2025年1月5日,“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延续王冬龄先生一贯锐意求新的艺术作风,既有真、草、隶、篆等多种书体的多样化呈现,又有许多现代书法艺术装置作品。在建构一个立体的感官场景,充分利用环境与场地、媒介与符号的同时,亦撞击着观者对书法的经验性认知。据展览方统计,观展人数超过11万,相关报道累计浏览量超300万。在当代传统书法展览因为模式化、单一化等原因而陷入受众日减的处境下,王冬龄的书法艺术展依然被广泛关注且观者如潮。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王冬龄先生的书法艺术,以期借此启示当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书法 王冬龄 书法艺术 展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艺术在商业纸品设计中的运用
13
作者 王婉楠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I0024-I0025,共2页
在商业纸品设计的广阔天地里,书法艺术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成为设计师汲取灵感的宝贵源泉。由高亮和胡群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商业纸品设计》一书,详尽介绍了纸品设计在书籍、型录、包装、商业卡片及空间... 在商业纸品设计的广阔天地里,书法艺术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成为设计师汲取灵感的宝贵源泉。由高亮和胡群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商业纸品设计》一书,详尽介绍了纸品设计在书籍、型录、包装、商业卡片及空间制品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实践探索。在理论层面,该书深入剖析了纸品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要素和设计流程,为设计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书法艺术在商业纸品设计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为将书法元素融入纸品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商业卡片 包装 型录 商业纸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谷献谀于王安石”?——黄庭坚眼中的王安石及其书法
14
作者 周一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0,209,共5页
黄庭坚与王安石的关系鲜为人提及,检山谷文集,不难发现其对王安石的为人、书法都有着高度评价。作为旧党的黄庭坚对新党领袖王安石发出如此赞誉似乎有悖情理,难怪杨慎质疑“山谷献谀于王安石”。黄庭坚究竟是由衷赞美王安石,还是作谄媚... 黄庭坚与王安石的关系鲜为人提及,检山谷文集,不难发现其对王安石的为人、书法都有着高度评价。作为旧党的黄庭坚对新党领袖王安石发出如此赞誉似乎有悖情理,难怪杨慎质疑“山谷献谀于王安石”。黄庭坚究竟是由衷赞美王安石,还是作谄媚之言?文章旨在梳理王、黄二人关系,并从党争中黄庭坚的立场入手对此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黄庭坚 新旧党争 北宋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艺术与化学科技的融合:从材料到创作
15
作者 陈作霖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3-884,共2页
书法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精髓的独特艺术范式,其审美意蕴与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持续焕发着生命力。值得关注的是,支撑这一艺术形态的物质载体一一墨锭、宣纸和湖笔等文房器具的制作工艺,实则凝结着古代匠人对材料科学的深刻认知。当代分... 书法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精髓的独特艺术范式,其审美意蕴与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持续焕发着生命力。值得关注的是,支撑这一艺术形态的物质载体一一墨锭、宣纸和湖笔等文房器具的制作工艺,实则凝结着古代匠人对材料科学的深刻认知。当代分析化学技术的革新,使得研究者得以运用光谱分析、纳米表征等手段,系统解析松烟墨胶体稳定性机制、生宣纤维润墨动力学等传统工艺中的科学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科技 材料科学 书法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写字实用技术升华为书法造型艺术——评《书法学习实践》
16
作者 熊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I0005-I0005,共1页
书法是一门关于汉字书写的艺术和学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而且是文化的修炼和精神的陶冶。为传承和发展书法这一中华文化的独特瑰宝,国家出台了“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及“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等相关政策... 书法是一门关于汉字书写的艺术和学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而且是文化的修炼和精神的陶冶。为传承和发展书法这一中华文化的独特瑰宝,国家出台了“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及“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等相关政策,并将书法列为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符号。由于魁荣著、中国书店出版的《书法学习实践》一书,以“用笔”“结字”为基本内容,以“学书过程”“学书方法”为核心内容,以“临帖”“书法创作”为发展内容,有理论、有实践,更有思想、有指导,对初学书法者,尤其是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书法教育 文化传承 用笔 学书方法 结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文展览会”与中国书法的现代转型
17
作者 葛华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1,I0012,共10页
“语文展览会”是1939年中国语文教育学会为推行拉丁化新文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举办的展览。通过策展与观众的双重视角分析“语文展览会”三种话语的显隐关系与内在张力,能够揭示其中包含的中国书法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与内在演... “语文展览会”是1939年中国语文教育学会为推行拉丁化新文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举办的展览。通过策展与观众的双重视角分析“语文展览会”三种话语的显隐关系与内在张力,能够揭示其中包含的中国书法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与内在演进逻辑:汉字的民族性、书写的物质性、书艺的审美性,以及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展览会 书法现代转型 汉字拉丁化 审美现代性 文化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书法在绍兴地铁空间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柯用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32-I0033,共2页
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日常接触颇多、具备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将其应用于地铁空间,能够有效诠释城市文化特征,引发受众的审美情感。本文对绍兴地铁空间设计中汉字书法的应用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方法,以呈现... 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日常接触颇多、具备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将其应用于地铁空间,能够有效诠释城市文化特征,引发受众的审美情感。本文对绍兴地铁空间设计中汉字书法的应用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方法,以呈现绍兴的城市特色与书法艺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书法 地铁空间 书法艺术 优秀传统文化 日常接触 审美情感 空间艺术设计 鲜明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视域下明代书法的内在演变
19
作者 陈宝良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6,153,154,共16页
若是将书法置诸社会转型的视域之下加以考察,揭示其各自阶段的艺术风格及其特点,显然更能凸显一种“活的”书法史。与社会转型及文化变迁相应,明代书法的内在演变可以析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程朱理学一统与馆阁体书法的盛行;二是“王学... 若是将书法置诸社会转型的视域之下加以考察,揭示其各自阶段的艺术风格及其特点,显然更能凸显一种“活的”书法史。与社会转型及文化变迁相应,明代书法的内在演变可以析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程朱理学一统与馆阁体书法的盛行;二是“王学”崛起与文人书法的勃兴;三是晚明社会危机与书法史的转向。明代书法的演变,既与社会转型及文化变迁若合符节,却又有独特的内在变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社会转型 书法 内在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夷夏之辨与北朝书法接受中的文化认同问题
20
作者 张兴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9,共11页
北朝书法在中国书学史上的沉浮不但有艺术与审美的原因,还涉及比较复杂的文化认同问题,深刻折射了书法与文化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唐代“崇王”论及书学的南学化是导致北朝书法被遗忘的开始,宋人弃魏碑等北朝书法不学也是建立在夷夏之... 北朝书法在中国书学史上的沉浮不但有艺术与审美的原因,还涉及比较复杂的文化认同问题,深刻折射了书法与文化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唐代“崇王”论及书学的南学化是导致北朝书法被遗忘的开始,宋人弃魏碑等北朝书法不学也是建立在夷夏之辨、文野之分基础上的晋唐书学正统论的影响结果。清代中晚期以来,学术思想的变革、现实文化政治的需要,特别是清人《春秋》学所持夷夏观的调整,改变了清人对北朝书法的看法,其中阮元、康有为的书学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们重新赋予了北朝书法“通古”“变古”等新意,并借此打破了书学中南与北、文与野、夏与夷之间的中心-边缘结构及价值秩序。北朝书法是唐宋和清代文化政治构建的产物,它被塑造成了具有范式意义的存在,并逐渐演化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新的统绪。梳理和辨析北朝书法接受史,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书法审美观念和批评标准背后的深层文化政治心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之辨 北朝书法 魏碑 文化认同 阮元 康有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