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录说”源流考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秋萍 陈桐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实录说”是先秦两汉时期文化学术界对包括史传文学在内的史书著述提出的理论要求。殷商卜人在甲骨上如实刻写商王误占,显示出秉笔直书的思想倾向,这是“实录说”的最初源头。春秋人士提出“君举必书”、“顺”“逆”俱载,其中包含有... “实录说”是先秦两汉时期文化学术界对包括史传文学在内的史书著述提出的理论要求。殷商卜人在甲骨上如实刻写商王误占,显示出秉笔直书的思想倾向,这是“实录说”的最初源头。春秋人士提出“君举必书”、“顺”“逆”俱载,其中包含有史官“实录”之意。春秋末年孔子提出“书法不隐”的“良史”理论,标志着“实录说”初具理论雏形。汉代今古文经学家在史书著述问题上持不同观点:今文经学《春秋公羊传》提出“避讳说”,对“实录说”构成理论挑战;古文学者扬雄坚持《左传》“书法不隐”立场,以“实录”评价《史记》。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在吸取扬雄观点基础上,充分肯定《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最终完成了“实录说”的理论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秉笔直书 书法不隐 实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孔子治史的原因与条件
2
作者 李汉林 《湖湘论坛》 1994年第6期47-49,共3页
孔子既非史官,也无家学影响,却有志于史学研究,并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这不能不令人敬佩之余而产生探其缘由的兴趣。对于孔子治史的原因与条件,古今学者多有论及,但缺乏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为推动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孔子既非史官,也无家学影响,却有志于史学研究,并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这不能不令人敬佩之余而产生探其缘由的兴趣。对于孔子治史的原因与条件,古今学者多有论及,但缺乏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为推动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笔者敢竭愚钝,发表拙见,求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史 古今学者 史义 史学思想 中国古代史学 书法不隐 史学方法 瞽史 经世 历史编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史学批评 被引量:1
3
作者 叶建华 《齐鲁学刊》 CSSCI 1989年第5期53-57,共5页
史学批评是指人们对史学本身的反思、总结和评论。它是史学工作者的一种自我主体意识的体现,也是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对史学的反思和批评渊源甚早。先秦时期即已有之,例如孔子,便是这时期史学批评的先驱者。他在删订“... 史学批评是指人们对史学本身的反思、总结和评论。它是史学工作者的一种自我主体意识的体现,也是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对史学的反思和批评渊源甚早。先秦时期即已有之,例如孔子,便是这时期史学批评的先驱者。他在删订“六经”,特别是整理《尚书》和《春秋》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以往的史学作了反思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形成为我国最早的史学批评观点。它虽无一定系统,却也不乏真知灼见,尤其是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至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史学发展 我国古代 先秦时期 司马迁 书法不隐 史书 史家 史学批评 社会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司马迁治史态度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汝煜 《齐鲁学刊》 1984年第4期48-48,共1页
孔子是我国最早的史家之一。关于他著《春秋》之事,屡见于先秦、两汉人的记载。他的治史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史家,司马迁就是其中一个,然而他们毕竟有所差异,今试作比较如下: 一,直。孔子主张“秉笔直书”,他赞美“书法不隐”的董狐... 孔子是我国最早的史家之一。关于他著《春秋》之事,屡见于先秦、两汉人的记载。他的治史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史家,司马迁就是其中一个,然而他们毕竟有所差异,今试作比较如下: 一,直。孔子主张“秉笔直书”,他赞美“书法不隐”的董狐,许以为“古之良史”(《左传·宣公二年》)。他的《春秋》也由此而使“乱臣贼子惧”。这一点与司马迁的“不虚美,不隐恶”的“直录”(《汉书·司马迁传》)笔法是一致的。但孔子又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治史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孔子 书法不隐 左传 史家 论语 史记 汉人 汉书 治史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