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众史学视域下历史类展览的公众历史书写研究
1
作者 黄洋 纪凯元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1,共5页
公众史学的特点是跨学科、重视实践与受众,其理论框架为历史类展览的内容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博物馆在实践层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二者共同致力于文化传承,但公众历史书写议题尚待深化。在理论阐释基础上,从公共史学的视域出发,聚... 公众史学的特点是跨学科、重视实践与受众,其理论框架为历史类展览的内容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博物馆在实践层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二者共同致力于文化传承,但公众历史书写议题尚待深化。在理论阐释基础上,从公共史学的视域出发,聚焦于“公众历史书写”,以公众思考历史、书写公众历史以及公众书写历史三个维度,集中探讨历史类展览的内容传播。使历史类展览的内容更准确、有效地传达给公众,切实提升公众参与博物馆展览的程度,推动历史类展览内容的深化创新与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 公众历史书写 历史类展览 “参与式”展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争议性事件中的公众书写与新闻专业主义实践——以“邓玉娇事件”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吴世文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1,共5页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争议性事件中膨胀的公众书写和新闻专业主义实践及其相互关系,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将"邓玉娇事件"作为案例,运用框架建构和话语实践的理论视角研究发现:公众书写在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热衷于使...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争议性事件中膨胀的公众书写和新闻专业主义实践及其相互关系,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将"邓玉娇事件"作为案例,运用框架建构和话语实践的理论视角研究发现:公众书写在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热衷于使用道德评价框架,以提供观点为主,价值框架突出,道德话语实践倾向明显;报纸在事件爆发期和蔓延期,主要采取事实认定框架和事件解决框架,运用推演事实和进行社会改革的框架视角,追问事件发生的社会原因,呼吁进行社会改革,偏向"公众一方",而在事件解决期则偏向"政府一方",和政府有关部门保持一致。公众书写和专业媒体报道呼吁、重申和强调社会价值观,是达至社会共识和重新整合社会的重要过程。公众书写创造的"业余主义书写范式"存在促动和发展"专业主义书写范式"的可能,需要不断推动公众理性参与事件,促使专业媒体平衡报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议性事件 公众书写 邓玉娇事件 框架建构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众:教育史学的危机与出路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先军 类成阳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111,共11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史面临危机。这既是学术危机,也是受众危机,而教育史学的危机根本上由后者引发。教育史学自产生以来,只是服务于师资培养,研究成果也只与少数人相关。仅仅面对少数机构、群体的教育史学,学科影...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史面临危机。这既是学术危机,也是受众危机,而教育史学的危机根本上由后者引发。教育史学自产生以来,只是服务于师资培养,研究成果也只与少数人相关。仅仅面对少数机构、群体的教育史学,学科影响力有限,进而使得研究经费不足、研究人员减少,导致产生学术危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兴起的公众史学,其研究取向可概括为书写公众的史学、公众消费的史学、公众建构的史学三个方面。一方面,公众史学将公众群体或普通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使公众本身成为历史学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在解决历史学受众危机方面多有建树。为此,教育史学可借鉴公众史学的研究取向和方法,从创作书写公众的教育史、生产公众消费的教育史、公众参与建构教育史三个方面来着手,拓宽教育史学的受众面以期应对教育史学的受众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 受众 公众史学 书写公众 公众消费 公众建构 教育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