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2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陈明远与郭沫若书信往来质疑
1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5,共1页
郭平英在《陈明远与郭沫若书信往来质疑》,(《文艺协》1996年5月10日)一文中指出:“陈明远对上述史料的整理和提供是不负责任和不诚实的.”文章中指出1963年夏陈明远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此后郭老逐渐察觉到陈明远身上...
郭平英在《陈明远与郭沫若书信往来质疑》,(《文艺协》1996年5月10日)一文中指出:“陈明远对上述史料的整理和提供是不负责任和不诚实的.”文章中指出1963年夏陈明远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此后郭老逐渐察觉到陈明远身上的某些弱点,并且有意识地淡化与他的关系,用委婉的方式通知他退还复信的原件.这也正是郭沫若致陈明远的一些书信原件得以在郭沫若故居保存至今,而并非如陈明远所说全部毁于‘文革’的原因之一.几年来,我一直不愿直言这段久有所闻的经过,希望陈明远本人能够有所收敛.可惜事与愿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书信往来
中国科学院
1963年
大学毕业
不负责任
友好访问
1996年
纪念馆
原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恩师懿范
2
作者
朱馥艺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0期181-181,共1页
硕士期间就读张良皋先生门下,得以认识高先生,后因发表学术论文常常请教高先生,及至毕业后工作,常与先生保持书信往来。今闻噩耗,顿生扼腕。哀哉,吾师行已!以下就三十年来向先生的求教经历,聊表纪念。1提携后学与先生的初次见面,是因为...
硕士期间就读张良皋先生门下,得以认识高先生,后因发表学术论文常常请教高先生,及至毕业后工作,常与先生保持书信往来。今闻噩耗,顿生扼腕。哀哉,吾师行已!以下就三十年来向先生的求教经历,聊表纪念。1提携后学与先生的初次见面,是因为硕士期间对西南干阑民居的考察后,撰写论文要投稿,张先生推荐去的。高先生坐在堆满书的办公室里接待了我,本以为留下稿件交流几句就走的,谁知高先生当面展卷批阅,仔细地一行行看,并提笔修改标注。此后近二十年,先生一直通过书信电话启发弟子人生道路以及事业、家庭的平衡,弟子虽愚钝,也常会反思先生的话,落户南京后,先生每每到南京开会,都联系弟子等一帮后学相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道路
学术论文
初次见面
书信往来
撰写论文
批阅
张良皋
硕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不仅在续写爷爷的“中国梦”
3
作者
《国际人才交流》
2024年第3期63-65,共3页
我来自俄罗斯的“北方之都”——圣彼得堡,可以说,我和中国早已缘定今生,这是一场新老交替的接力赛。我和中国结缘的故事要从我的爷爷讲起:二战期间,我的爷爷在中国东北参加了苏联援华抗日战争,并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二战结束后,爷爷...
我来自俄罗斯的“北方之都”——圣彼得堡,可以说,我和中国早已缘定今生,这是一场新老交替的接力赛。我和中国结缘的故事要从我的爷爷讲起:二战期间,我的爷爷在中国东北参加了苏联援华抗日战争,并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二战结束后,爷爷曾和中国朋友们用俄语保持书信往来,后来联系中断。不过,爷爷的“中国情结”从未停止,每当在报纸上看到关于中国文化和国情的文章,他都会剪下来保存,日积月累,爷爷竟然剪贴出一本关于中国的“杂志”。儿时,爷爷常带着我一起阅读这本与众不同的“杂志”,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再到中国看看,也希望孙女学习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援华
抗日战争
中国情结
书信往来
爷爷
圣彼得堡
新老交替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范曾作《古道照颜色——周汝昌先生像》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晓凌
《中国书画》
2006年第1期52-55,共4页
近现代文化史上,名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往往会成为令人回味、咀嚼的逸闻,其意义倒不是逸闻本身的趣味,而是这种交往所激荡出的智慧往往会产生意外之喜——许多名作诞生于斯。乙酉秋冬之交,一代红学、诗词学大家周汝昌与著名学者、中国画大...
近现代文化史上,名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往往会成为令人回味、咀嚼的逸闻,其意义倒不是逸闻本身的趣味,而是这种交往所激荡出的智慧往往会产生意外之喜——许多名作诞生于斯。乙酉秋冬之交,一代红学、诗词学大家周汝昌与著名学者、中国画大家范曾开始了一段神契的笔谈,周老的108首题红七言绝句《诗红墨翠》和致范曾信中烛照机微的平实之论让范曾豪兴勃发,以极短时间创作出《古道照颜色——周汝昌先生像》,并题七律一首,由此演绎出当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周汝昌先生是继胡适、俞平伯之后我国又一位红学大家、诗词学家和书法家,今年已88岁高龄,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被誉为"红学方面划时代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汝昌先生
道照
范曾
七言绝句
俞平伯
著述等身
尊兄
于斯
中国艺术研究院
书信往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片纸只字记情真 星花旧影终难沉--鲁迅与徐梵澄
5
作者
夏晓静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81,96,F0002,共13页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故居辟出一个展场,展示与其相关的史料。在查阅《鲁迅故居相册》中,我意外发现了一帧徐梵澄(1909-2000)年轻时的照片(见封二),这枚照片装帧极为考究,且有徐先生的德文诗抄及中文签名"...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故居辟出一个展场,展示与其相关的史料。在查阅《鲁迅故居相册》中,我意外发现了一帧徐梵澄(1909-2000)年轻时的照片(见封二),这枚照片装帧极为考究,且有徐先生的德文诗抄及中文签名"腥浪"。1928年徐梵澄因记录鲁迅"老而不死论"的演讲,而与鲁迅开始书信往来,这一来一往就是八年,直至鲁迅去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真
徐梵澄
鲁迅故居
书信往来
徐先生
意外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永难忘怀的良师益友
6
作者
金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7,共4页
王士菁与我虽然彼此一直以"同志"相称,而实际上他是我名副其实的导师。我与士菁同志相识于湖北咸宁中央文化部五七干校时期,而相交则是在1973年6月以后在广西大学共事的五年多时间里。他于1979年初被调回北京工作,我则继续在广西大学...
王士菁与我虽然彼此一直以"同志"相称,而实际上他是我名副其实的导师。我与士菁同志相识于湖北咸宁中央文化部五七干校时期,而相交则是在1973年6月以后在广西大学共事的五年多时间里。他于1979年初被调回北京工作,我则继续在广西大学工作至1986年,而后调到浙江宁波大学工作。1979年以后我们虽天各一方,却一直保持着联系,历年都有书信往来,其间也有过多次相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咸宁
三闲集
大学工作
王士
书信往来
读杜札记
杜甫诗选注
浙江宁波
唐诗研究
唐代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感谢与建议
7
作者
许谨良
《上海保险》
1994年第2期27-27,共1页
《上海保险》是国内最早发行的地方保险刊物,至今已出满100期。从贵刊第一期首发以来,我一直是一位忠诚的读者。作为一名保险教学工作者,通过阅读《上海保险》和其他保险刊物,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我还要感谢贵刊为我和同事们提供了...
《上海保险》是国内最早发行的地方保险刊物,至今已出满100期。从贵刊第一期首发以来,我一直是一位忠诚的读者。作为一名保险教学工作者,通过阅读《上海保险》和其他保险刊物,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我还要感谢贵刊为我和同事们提供了习作园地。九年前,我刚从国外学习归来,主编吴越先生便会见我,鼓励我写稿,因此我第一篇保险专业文章是在《上海保险》杂志发表的,以后每年都在贵刊发表了多篇文章。我国的一些保险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都是通过阅读贵刊与我相识的。例如,我与武汉大学青年保险学者郑功成先生虽然从未谋面,但已成为常有书信往来的学术“朋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保险
保险专业
其他保险
保险理论
书信往来
课堂教学
国外学习
美国友邦保险
郑功成
吴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近秦文君
8
作者
柴晓山
李国辉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8年第9期45-48,共4页
[作家卡片] 秦文君,儿童文学作家.上海人.1971年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塔林林场插队务农.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后历任上海少儿出版社编辑,上海<儿童文学选刊>主编.……
关键词
秦文君
中学语文
阅读训练
整体感知
书信往来
热爱生活
扼腕叹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红研曹 谊长情深——读《顾颉刚全集·宝树园文存》有感
9
作者
王湜华
《曹雪芹研究》
2014年第2期158-159,共2页
顾颉刚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与俞平伯先生共同读红研曹,同在北京时,面谈辩论,尚嫌不足;居分两地时,就书信往来,畅谈《红楼梦》,中间还夹着一个胡适。于是就诞生了一部《红楼梦辨》,开创了新红学。这已是众所周知的旧闻,无须置喙。凡读过...
顾颉刚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与俞平伯先生共同读红研曹,同在北京时,面谈辩论,尚嫌不足;居分两地时,就书信往来,畅谈《红楼梦》,中间还夹着一个胡适。于是就诞生了一部《红楼梦辨》,开创了新红学。这已是众所周知的旧闻,无须置喙。凡读过《红楼梦辨》或《红楼梦研究》的人,至少会留下一个印象,就是全书是以俞顾两人的通信内容为主干的。二人都以认真的态度在读红论红、寻曹研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新红学
树园
俞平伯
北京时
通信内容
书信往来
九原之下
回过头
阊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谈“鲁迅与许羡苏
被引量:
3
10
作者
余锦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6期38-42,共5页
我谈“鲁迅与许羡苏余锦廉近年来,国内外发表了一些介绍鲁迅与许羡苏的文章,有的流露出来鲁迅与许羡苏之间有过超越友谊的暧昧关系;有的则直接写着“在师生之间好象有了秘密关系,朱安用女人的感觉也是可察觉的”,只是后来许羡苏的...
我谈“鲁迅与许羡苏余锦廉近年来,国内外发表了一些介绍鲁迅与许羡苏的文章,有的流露出来鲁迅与许羡苏之间有过超越友谊的暧昧关系;有的则直接写着“在师生之间好象有了秘密关系,朱安用女人的感觉也是可察觉的”,只是后来许羡苏的任务“由同一女子高等师范的学生许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先生
许广平
鲁迅日记
女高师
编织绒线
书信往来
八道湾
琼瑶小说
长春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是猛士,也是严师──忆方光焘师
11
作者
陆学海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4-45,共2页
是猛士,也是严师──忆方光焘师陆学海方光焘师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30年来,弟子们都已成才,大家平时书信往来,或相见叙旧,都会想到老师的为人为学。方师为人素来耿直,极富正义感。他那坦率真诚而又疾恶如仇的性格,永远是我...
是猛士,也是严师──忆方光焘师陆学海方光焘师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30年来,弟子们都已成才,大家平时书信往来,或相见叙旧,都会想到老师的为人为学。方师为人素来耿直,极富正义感。他那坦率真诚而又疾恶如仇的性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1947年,国民党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光
陆学
人素
为学
书信往来
上海市长
语言学理论
上层贵族
使人
学术性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赠画随感
12
作者
大山鲁牛
薛翔
《艺苑(美术版)》
1989年第1期66-67,共2页
经日本东洋画权威评论家远藤光一先生的介绍,并承蒙中国南京艺术学院周积寅先生的盛情接洽,我有幸能将自己创作的《石涛山行图》等十五幅作品寄赠给座立于南宗绘画之故乡的中国南京艺术学院,实在是喜出望外。自青年时代学习南宗绘画以来...
经日本东洋画权威评论家远藤光一先生的介绍,并承蒙中国南京艺术学院周积寅先生的盛情接洽,我有幸能将自己创作的《石涛山行图》等十五幅作品寄赠给座立于南宗绘画之故乡的中国南京艺术学院,实在是喜出望外。自青年时代学习南宗绘画以来,我就一直仰慕中国画史上的黄子久、王蒙、倪瓒、金农等诸大家的艺风,常常缅怀明、清诸家中的石涛、石溪所建树的伟业。我还熟悉现代中国画界诸贤,并通过书信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倪瓒
画史
南宗
现代中国画
周积寅
南京艺术学院
书信往来
世界艺术
砖印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艺坛并蒂莲——芭蕾明星蔡丽君和她的丈夫王尔利
13
作者
何士雄
《福建艺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2-13,共2页
记得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说过:“大凡爱情是相互的,诚挚的,志同道合的,婚姻就必定是美满的;”芭蕾明星蔡丽君和她的爱人、上海电视台译制部演员王尔利正是这样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她俩于1985年结为伉俪后,在生活上是亲密无间,在...
记得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说过:“大凡爱情是相互的,诚挚的,志同道合的,婚姻就必定是美满的;”芭蕾明星蔡丽君和她的爱人、上海电视台译制部演员王尔利正是这样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她俩于1985年结为伉俪后,在生活上是亲密无间,在事业上更是志同道合。 王尔利原是海政文工团演员,1983年蔡丽君随团赴京演出时在一个朋友家邂逅,艺逢知己千句少,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在一年多的书信往来中,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尔
美满幸福
夏洛蒂·勃朗特
上海电视台
朋友家
书信往来
你喜欢
舞蹈学
男舞伴
辛丽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县名杂谈
14
作者
徐一贯
《贵州文史丛刊》
1982年第1期74-75,共2页
地名,特别是县名,是我们书信往来,旅行出差,研究古今历史经常要接触到的一类专有名词。弄错了,邮件无法投递,说话产生误解;在学术研究工作上,甚至张冠李戴,闹出许多笑话。因此,注意其差异,探讨其变迁,对帮助记忆,克服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地名,特别是县名,是我们书信往来,旅行出差,研究古今历史经常要接触到的一类专有名词。弄错了,邮件无法投递,说话产生误解;在学术研究工作上,甚至张冠李戴,闹出许多笑话。因此,注意其差异,探讨其变迁,对帮助记忆,克服差错,提高工作效率,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对此,积累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些探索,现分门别类,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究工作
专有名词
江西吉安
书信往来
江西上饶
工作效率
德保
右玉
黄冈
灵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怎样进行函授学习
15
作者
董明刚
《图书馆界》
1985年第3期11-,30,共2页
参加函授学习的同志,尽管他们中间许多人曾在全日制学校学习过,但是对函授学习还是初次接触,对怎样搞好函授学习不甚了解,有的函授生往往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函授教育与全日制教育不同。全日制教育,教员每天给学生讲课...
参加函授学习的同志,尽管他们中间许多人曾在全日制学校学习过,但是对函授学习还是初次接触,对怎样搞好函授学习不甚了解,有的函授生往往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函授教育与全日制教育不同。全日制教育,教员每天给学生讲课,学生才予以复习,消化讲课内容,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获得知识。函授教育则是通过教材和书信往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工作,函授生主要是通过自学,而不是主要听教师讲课获得知识。因此,函授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学,以自学为主,教师面授和辅导为辅。所谓自学,就是指函授生独立地阅读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授学习
全日制教育
讲课内容
学习方法
学习效果
书信往来
疑难点
参考资料
学习计划
材料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假如让我给王羲之写封信
16
作者
杨康健
《书法教育》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书信是古人沟通的主要方式。古代车马慢,书信往来不易,一封短短的信件往往寄托着书写者满腔的情思。书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当时的甲骨文就记载了边境发给京都的军事信息。汉代《古诗十九首》有云:“客从远方来,遗...
书信是古人沟通的主要方式。古代车马慢,书信往来不易,一封短短的信件往往寄托着书写者满腔的情思。书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当时的甲骨文就记载了边境发给京都的军事信息。汉代《古诗十九首》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描绘了游子用书信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客从远方来
长相思
书写者
书信往来
殷商时代
思念之情
王羲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了解学生方法初探
17
作者
赵明达
《中学教师培训》
1991年第10期19-20,共2页
任何一位教师要上好课,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只有把握自己的教学对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的。那么怎样才能了解自己的学生呢?本文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几种方法做以介绍...
任何一位教师要上好课,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只有把握自己的教学对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的。那么怎样才能了解自己的学生呢?本文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几种方法做以介绍,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效果
追溯法
知识结构
反映法
教育工作者
调查法
家访法
汇报材料
个性特长
书信往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夜给海伦·福斯特·斯诺的信
18
作者
白夜
《国际人才交流》
1990年第5期56-57,共2页
30年代,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曾去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写出了《续西行漫记》、《一个女记者的传奇》等名著,如实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的情况。《续西行漫记》如同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
30年代,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曾去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写出了《续西行漫记》、《一个女记者的传奇》等名著,如实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的情况。《续西行漫记》如同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是姊妹篇,双璧生辉。在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这两本书时,当年延河旁边的事情,历历在目。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录。我们感谢斯诺夫妇,给我们留下了这个时代的画面。《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作家白夜同志于1979年秋,通过采访,认识了斯诺夫人,从此建立起通讯联系,他们从文化艺术、写作生活、家庭琐事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经历和看法。两国记者跨越了语言与疆界的阻隔,书信往来,彼咋沟通,表达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情谊·从本期起,将白夜同志和斯诺夫人的通信,选编连载,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女记者
福斯
书信往来
通讯联系
双璧
家庭琐事
红色中国
史沫特莱
西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语中的谦辞
19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第12期76-76,共1页
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如“过奖”“不敢当”等,常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大都于自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成语中的谦辞吧!
关键词
成语
谦辞
书信往来
日常交际
自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京书市风景
20
作者
李剑华
《美术之友》
2004年第2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出版体制
二手书
藤野严九郎
印刷精美
整理分类
神保
改变自己
书信往来
专门学校
讲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明远与郭沫若书信往来质疑
1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5,共1页
文摘
郭平英在《陈明远与郭沫若书信往来质疑》,(《文艺协》1996年5月10日)一文中指出:“陈明远对上述史料的整理和提供是不负责任和不诚实的.”文章中指出1963年夏陈明远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此后郭老逐渐察觉到陈明远身上的某些弱点,并且有意识地淡化与他的关系,用委婉的方式通知他退还复信的原件.这也正是郭沫若致陈明远的一些书信原件得以在郭沫若故居保存至今,而并非如陈明远所说全部毁于‘文革’的原因之一.几年来,我一直不愿直言这段久有所闻的经过,希望陈明远本人能够有所收敛.可惜事与愿违。
关键词
郭沫若
书信往来
中国科学院
1963年
大学毕业
不负责任
友好访问
1996年
纪念馆
原件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恩师懿范
2
作者
朱馥艺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0期181-181,共1页
文摘
硕士期间就读张良皋先生门下,得以认识高先生,后因发表学术论文常常请教高先生,及至毕业后工作,常与先生保持书信往来。今闻噩耗,顿生扼腕。哀哉,吾师行已!以下就三十年来向先生的求教经历,聊表纪念。1提携后学与先生的初次见面,是因为硕士期间对西南干阑民居的考察后,撰写论文要投稿,张先生推荐去的。高先生坐在堆满书的办公室里接待了我,本以为留下稿件交流几句就走的,谁知高先生当面展卷批阅,仔细地一行行看,并提笔修改标注。此后近二十年,先生一直通过书信电话启发弟子人生道路以及事业、家庭的平衡,弟子虽愚钝,也常会反思先生的话,落户南京后,先生每每到南京开会,都联系弟子等一帮后学相聚。
关键词
人生道路
学术论文
初次见面
书信往来
撰写论文
批阅
张良皋
硕士
分类号
TU201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K826.1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不仅在续写爷爷的“中国梦”
3
作者
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俄语部
出处
《国际人才交流》
2024年第3期63-65,共3页
文摘
我来自俄罗斯的“北方之都”——圣彼得堡,可以说,我和中国早已缘定今生,这是一场新老交替的接力赛。我和中国结缘的故事要从我的爷爷讲起:二战期间,我的爷爷在中国东北参加了苏联援华抗日战争,并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二战结束后,爷爷曾和中国朋友们用俄语保持书信往来,后来联系中断。不过,爷爷的“中国情结”从未停止,每当在报纸上看到关于中国文化和国情的文章,他都会剪下来保存,日积月累,爷爷竟然剪贴出一本关于中国的“杂志”。儿时,爷爷常带着我一起阅读这本与众不同的“杂志”,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再到中国看看,也希望孙女学习汉语。
关键词
苏联援华
抗日战争
中国情结
书信往来
爷爷
圣彼得堡
新老交替
俄罗斯
分类号
K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范曾作《古道照颜色——周汝昌先生像》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晓凌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处
《中国书画》
2006年第1期52-55,共4页
文摘
近现代文化史上,名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往往会成为令人回味、咀嚼的逸闻,其意义倒不是逸闻本身的趣味,而是这种交往所激荡出的智慧往往会产生意外之喜——许多名作诞生于斯。乙酉秋冬之交,一代红学、诗词学大家周汝昌与著名学者、中国画大家范曾开始了一段神契的笔谈,周老的108首题红七言绝句《诗红墨翠》和致范曾信中烛照机微的平实之论让范曾豪兴勃发,以极短时间创作出《古道照颜色——周汝昌先生像》,并题七律一首,由此演绎出当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周汝昌先生是继胡适、俞平伯之后我国又一位红学大家、诗词学家和书法家,今年已88岁高龄,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被誉为"红学方面划时代著作"。
关键词
周汝昌先生
道照
范曾
七言绝句
俞平伯
著述等身
尊兄
于斯
中国艺术研究院
书信往来
分类号
K825.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片纸只字记情真 星花旧影终难沉--鲁迅与徐梵澄
5
作者
夏晓静
机构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文物资料保管部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81,96,F0002,共13页
文摘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故居辟出一个展场,展示与其相关的史料。在查阅《鲁迅故居相册》中,我意外发现了一帧徐梵澄(1909-2000)年轻时的照片(见封二),这枚照片装帧极为考究,且有徐先生的德文诗抄及中文签名"腥浪"。1928年徐梵澄因记录鲁迅"老而不死论"的演讲,而与鲁迅开始书信往来,这一来一往就是八年,直至鲁迅去世。
关键词
情真
徐梵澄
鲁迅故居
书信往来
徐先生
意外发现
分类号
K825.5 [历史地理—历史学]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永难忘怀的良师益友
6
作者
金涛
机构
宁波大学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7,共4页
文摘
王士菁与我虽然彼此一直以"同志"相称,而实际上他是我名副其实的导师。我与士菁同志相识于湖北咸宁中央文化部五七干校时期,而相交则是在1973年6月以后在广西大学共事的五年多时间里。他于1979年初被调回北京工作,我则继续在广西大学工作至1986年,而后调到浙江宁波大学工作。1979年以后我们虽天各一方,却一直保持着联系,历年都有书信往来,其间也有过多次相会。
关键词
湖北咸宁
三闲集
大学工作
王士
书信往来
读杜札记
杜甫诗选注
浙江宁波
唐诗研究
唐代诗歌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感谢与建议
7
作者
许谨良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
出处
《上海保险》
1994年第2期27-27,共1页
文摘
《上海保险》是国内最早发行的地方保险刊物,至今已出满100期。从贵刊第一期首发以来,我一直是一位忠诚的读者。作为一名保险教学工作者,通过阅读《上海保险》和其他保险刊物,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我还要感谢贵刊为我和同事们提供了习作园地。九年前,我刚从国外学习归来,主编吴越先生便会见我,鼓励我写稿,因此我第一篇保险专业文章是在《上海保险》杂志发表的,以后每年都在贵刊发表了多篇文章。我国的一些保险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都是通过阅读贵刊与我相识的。例如,我与武汉大学青年保险学者郑功成先生虽然从未谋面,但已成为常有书信往来的学术“朋友”。
关键词
上海保险
保险专业
其他保险
保险理论
书信往来
课堂教学
国外学习
美国友邦保险
郑功成
吴越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近秦文君
8
作者
柴晓山
李国辉
机构
黑龙江安达市老虎岗一中
出处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8年第9期45-48,共4页
文摘
[作家卡片] 秦文君,儿童文学作家.上海人.1971年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塔林林场插队务农.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后历任上海少儿出版社编辑,上海<儿童文学选刊>主编.……
关键词
秦文君
中学语文
阅读训练
整体感知
书信往来
热爱生活
扼腕叹息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红研曹 谊长情深——读《顾颉刚全集·宝树园文存》有感
9
作者
王湜华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处
《曹雪芹研究》
2014年第2期158-159,共2页
文摘
顾颉刚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与俞平伯先生共同读红研曹,同在北京时,面谈辩论,尚嫌不足;居分两地时,就书信往来,畅谈《红楼梦》,中间还夹着一个胡适。于是就诞生了一部《红楼梦辨》,开创了新红学。这已是众所周知的旧闻,无须置喙。凡读过《红楼梦辨》或《红楼梦研究》的人,至少会留下一个印象,就是全书是以俞顾两人的通信内容为主干的。二人都以认真的态度在读红论红、寻曹研曹。
关键词
顾颉刚
新红学
树园
俞平伯
北京时
通信内容
书信往来
九原之下
回过头
阊门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谈“鲁迅与许羡苏
被引量:
3
10
作者
余锦廉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6期38-42,共5页
文摘
我谈“鲁迅与许羡苏余锦廉近年来,国内外发表了一些介绍鲁迅与许羡苏的文章,有的流露出来鲁迅与许羡苏之间有过超越友谊的暧昧关系;有的则直接写着“在师生之间好象有了秘密关系,朱安用女人的感觉也是可察觉的”,只是后来许羡苏的任务“由同一女子高等师范的学生许广...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先生
许广平
鲁迅日记
女高师
编织绒线
书信往来
八道湾
琼瑶小说
长春日报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是猛士,也是严师──忆方光焘师
11
作者
陆学海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4-45,共2页
文摘
是猛士,也是严师──忆方光焘师陆学海方光焘师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30年来,弟子们都已成才,大家平时书信往来,或相见叙旧,都会想到老师的为人为学。方师为人素来耿直,极富正义感。他那坦率真诚而又疾恶如仇的性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1947年,国民党血...
关键词
方光
陆学
人素
为学
书信往来
上海市长
语言学理论
上层贵族
使人
学术性论文
分类号
K825.5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赠画随感
12
作者
大山鲁牛
薛翔
机构
南京艺术院美术系
出处
《艺苑(美术版)》
1989年第1期66-67,共2页
文摘
经日本东洋画权威评论家远藤光一先生的介绍,并承蒙中国南京艺术学院周积寅先生的盛情接洽,我有幸能将自己创作的《石涛山行图》等十五幅作品寄赠给座立于南宗绘画之故乡的中国南京艺术学院,实在是喜出望外。自青年时代学习南宗绘画以来,我就一直仰慕中国画史上的黄子久、王蒙、倪瓒、金农等诸大家的艺风,常常缅怀明、清诸家中的石涛、石溪所建树的伟业。我还熟悉现代中国画界诸贤,并通过书信往来。
关键词
石涛
倪瓒
画史
南宗
现代中国画
周积寅
南京艺术学院
书信往来
世界艺术
砖印壁画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艺坛并蒂莲——芭蕾明星蔡丽君和她的丈夫王尔利
13
作者
何士雄
出处
《福建艺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2-13,共2页
文摘
记得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说过:“大凡爱情是相互的,诚挚的,志同道合的,婚姻就必定是美满的;”芭蕾明星蔡丽君和她的爱人、上海电视台译制部演员王尔利正是这样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她俩于1985年结为伉俪后,在生活上是亲密无间,在事业上更是志同道合。 王尔利原是海政文工团演员,1983年蔡丽君随团赴京演出时在一个朋友家邂逅,艺逢知己千句少,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在一年多的书信往来中,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关键词
王尔
美满幸福
夏洛蒂·勃朗特
上海电视台
朋友家
书信往来
你喜欢
舞蹈学
男舞伴
辛丽丽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县名杂谈
14
作者
徐一贯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82年第1期74-75,共2页
文摘
地名,特别是县名,是我们书信往来,旅行出差,研究古今历史经常要接触到的一类专有名词。弄错了,邮件无法投递,说话产生误解;在学术研究工作上,甚至张冠李戴,闹出许多笑话。因此,注意其差异,探讨其变迁,对帮助记忆,克服差错,提高工作效率,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对此,积累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些探索,现分门别类,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学术研究工作
专有名词
江西吉安
书信往来
江西上饶
工作效率
德保
右玉
黄冈
灵川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怎样进行函授学习
15
作者
董明刚
出处
《图书馆界》
1985年第3期11-,30,共2页
文摘
参加函授学习的同志,尽管他们中间许多人曾在全日制学校学习过,但是对函授学习还是初次接触,对怎样搞好函授学习不甚了解,有的函授生往往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函授教育与全日制教育不同。全日制教育,教员每天给学生讲课,学生才予以复习,消化讲课内容,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获得知识。函授教育则是通过教材和书信往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工作,函授生主要是通过自学,而不是主要听教师讲课获得知识。因此,函授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学,以自学为主,教师面授和辅导为辅。所谓自学,就是指函授生独立地阅读教材。
关键词
函授学习
全日制教育
讲课内容
学习方法
学习效果
书信往来
疑难点
参考资料
学习计划
材料内容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假如让我给王羲之写封信
16
作者
杨康健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出处
《书法教育》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文摘
书信是古人沟通的主要方式。古代车马慢,书信往来不易,一封短短的信件往往寄托着书写者满腔的情思。书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当时的甲骨文就记载了边境发给京都的军事信息。汉代《古诗十九首》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描绘了游子用书信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客从远方来
长相思
书写者
书信往来
殷商时代
思念之情
王羲之
分类号
G634.9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了解学生方法初探
17
作者
赵明达
机构
浙江省安吉县第二中学
出处
《中学教师培训》
1991年第10期19-20,共2页
文摘
任何一位教师要上好课,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只有把握自己的教学对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的。那么怎样才能了解自己的学生呢?本文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几种方法做以介绍,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关键词
教学效果
追溯法
知识结构
反映法
教育工作者
调查法
家访法
汇报材料
个性特长
书信往来
分类号
G62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5.1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夜给海伦·福斯特·斯诺的信
18
作者
白夜
出处
《国际人才交流》
1990年第5期56-57,共2页
文摘
30年代,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曾去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写出了《续西行漫记》、《一个女记者的传奇》等名著,如实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的情况。《续西行漫记》如同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是姊妹篇,双璧生辉。在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这两本书时,当年延河旁边的事情,历历在目。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录。我们感谢斯诺夫妇,给我们留下了这个时代的画面。《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作家白夜同志于1979年秋,通过采访,认识了斯诺夫人,从此建立起通讯联系,他们从文化艺术、写作生活、家庭琐事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经历和看法。两国记者跨越了语言与疆界的阻隔,书信往来,彼咋沟通,表达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情谊·从本期起,将白夜同志和斯诺夫人的通信,选编连载,以飨读者。
关键词
《西行漫记》
女记者
福斯
书信往来
通讯联系
双璧
家庭琐事
红色中国
史沫特莱
西行
分类号
C962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语中的谦辞
19
出处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第12期76-76,共1页
文摘
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如“过奖”“不敢当”等,常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大都于自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成语中的谦辞吧!
关键词
成语
谦辞
书信往来
日常交际
自称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京书市风景
20
作者
李剑华
出处
《美术之友》
2004年第2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出版体制
二手书
藤野严九郎
印刷精美
整理分类
神保
改变自己
书信往来
专门学校
讲谈社
分类号
G239.3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陈明远与郭沫若书信往来质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恩师懿范
朱馥艺
《华中建筑》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不仅在续写爷爷的“中国梦”
《国际人才交流》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范曾作《古道照颜色——周汝昌先生像》
张晓凌
《中国书画》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片纸只字记情真 星花旧影终难沉--鲁迅与徐梵澄
夏晓静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永难忘怀的良师益友
金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感谢与建议
许谨良
《上海保险》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走近秦文君
柴晓山
李国辉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读红研曹 谊长情深——读《顾颉刚全集·宝树园文存》有感
王湜华
《曹雪芹研究》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我谈“鲁迅与许羡苏
余锦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是猛士,也是严师──忆方光焘师
陆学海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赠画随感
大山鲁牛
薛翔
《艺苑(美术版)》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艺坛并蒂莲——芭蕾明星蔡丽君和她的丈夫王尔利
何士雄
《福建艺术》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县名杂谈
徐一贯
《贵州文史丛刊》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怎样进行函授学习
董明刚
《图书馆界》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假如让我给王羲之写封信
杨康健
《书法教育》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了解学生方法初探
赵明达
《中学教师培训》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白夜给海伦·福斯特·斯诺的信
白夜
《国际人才交流》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成语中的谦辞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东京书市风景
李剑华
《美术之友》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