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推动乡村管理法治化的价值探索与实践途径
1
作者 许源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2期94-99,共6页
全面推动农村社会管理法治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想建设与实际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需要和促进我国治理结构与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改革的内在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全面高速发展的实际要求,维护农... 全面推动农村社会管理法治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想建设与实际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需要和促进我国治理结构与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改革的内在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全面高速发展的实际要求,维护农村村民合法权益的坚实基础,最终实现乡村和平安定的重要保证。不过在全面推动乡村管理法治化的进程中也面临一定的实际问题,因为乡村人员的意识普遍淡漠,造成农户财产权益遭到侵犯的问题非常严峻,加之农户对村庄事务的管理权益遭到过分虚化,乡村公益法治服务力度明显落后,同时乡村管理的国家立法严重不足等,这也为全面推动乡村管理法治化提出一系列的挑战。为面对这一挑战,需要寻求一条实现全面推动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的途径,如建立健全管理规范体制,发挥农村自治权力机构的合法功效,逐步完善乡村的公共法治服务建设,着力培养农村法治文化等,以此冲破在全面构建乡村管理规范化过程中的严峻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管理 法治化 现实问题 价值探索 发展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乡村管理文化现代转换中的变与不变——以清代广东潮普地区乡村管理为解析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亚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针对难治的广东潮普地区乡村社会,清代中央政府、地方县府、民间社会共同进行管理,虽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官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但也不乏它们之间的相得与相补,这使得乡村社会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发展。尽管现代乡村管理发生巨大变... 针对难治的广东潮普地区乡村社会,清代中央政府、地方县府、民间社会共同进行管理,虽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官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但也不乏它们之间的相得与相补,这使得乡村社会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发展。尽管现代乡村管理发生巨大变迁,但传统乡村善治的基本内核仍未改变,此即传统乡村管理文化现代转换中的变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潮普地区 乡村管理 传统与现代 变与不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人类学视野下的制度与乡村管理——基于潘寨与黄岗两寨的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杜成材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1期63-68,共6页
通过对潘寨、黄岗两个民族村寨现行的村规民约调查,借助经济人类学中制度的内涵、性质和功能的分析认为,作为文化的次生力量,制度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调节村落资源配置,是乡村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变迁,制度也会随之改变。
关键词 经济人类学 乡村管理 规民约 潘寨 黄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乡村管理体系述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7-63,共7页
两汉乡村管理体系述论马新乡村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控制的重心所在。自秦汉时代起,中国古代的乡村管理体系日渐成熟,并在封建政治、经济秩序的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乡村管理体系的研究,是了解与把... 两汉乡村管理体系述论马新乡村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控制的重心所在。自秦汉时代起,中国古代的乡村管理体系日渐成熟,并在封建政治、经济秩序的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乡村管理体系的研究,是了解与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重要钥匙,有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管理 后汉书 社会 两汉时代 《太平御览》 《居延汉简甲乙编》 啬夫 述论 三老 基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英国在中国租借地威海卫的乡村管理
5
作者 刘本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5-229,共5页
英国租借威海卫后,采取"维持旧制"的乡村管理方式,并将乡绅纳入正规行政管理序列、赋予民主法治内涵,为威海卫的乡村管理注入了近代因素。总董、村董、长老是威海卫乡村的管理者,他们在农村中沟通上下、办理基层事务、维护社... 英国租借威海卫后,采取"维持旧制"的乡村管理方式,并将乡绅纳入正规行政管理序列、赋予民主法治内涵,为威海卫的乡村管理注入了近代因素。总董、村董、长老是威海卫乡村的管理者,他们在农村中沟通上下、办理基层事务、维护社会秩序。英国人通过规范绅权、表彰楷模、劝勉惩戒对乡绅进行管理,有效地经营乡村,收到了"鸡犬无惊"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威海卫 租借地 总董 乡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评《数字乡村建设通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潇逸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推广数字化技术,提高乡村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由陈仕林著,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23年3月出版的《数字乡村建设通论》一书,是数字乡村建设领域...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推广数字化技术,提高乡村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由陈仕林著,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23年3月出版的《数字乡村建设通论》一书,是数字乡村建设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成果,该书采用专业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重点阐述了数字乡村建设通论等内容,能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共17章内容,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分别对数字乡村概述、数字乡村体系架构、数字乡村政策体系和数字乡村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第5章、第6章阐述了数字乡村支撑技术以及乡村医疗、养老等数字乡村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兴 乡村管理效率 数字建设通论 数字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农村发展政策及乡村规划与管理 被引量:36
7
作者 于立 那鲲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5-80,F0003,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农业政策、乡村土地保护、乡村规划与管理等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实践经验。研究方法:文献及政策检索,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结果:英国的乡村规划密切配合其农村发展政策和农业用地保护,通过“... 研究目的:分析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农业政策、乡村土地保护、乡村规划与管理等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实践经验。研究方法:文献及政策检索,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结果:英国的乡村规划密切配合其农村发展政策和农业用地保护,通过“绿化带”、“国家公园”和“杰出自然景观地区”制度的设置,英国乡村规划在有效保护乡村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结论:借鉴英国乡村发展及相关规划政策,对中国实现城乡统筹,改善乡村地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发展政策 规划 乡村管理 农地保护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治理赋能乡村振兴新蓝图
8
作者 郭亮亮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4期186-188,共3页
数字乡村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动乡村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以此提高乡村治理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优化民生服务的一种新兴乡村发展模式,有助于促进乡村信息化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数字乡村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动乡村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以此提高乡村治理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优化民生服务的一种新兴乡村发展模式,有助于促进乡村信息化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地区必须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夯实乡村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推动数字化农业服务平台建设以提高乡村经济效益并支持智慧治理,建立乡村数字治理系统以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加强农民数字技能培训以提升乡村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同时构建数据共享机制以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乡村管理,并建立数字化监督机制确保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和民众参与。文章将全面探讨以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信息化与乡村治理的多元策略,以期为政策制定与实践操作提供系统性的理论支持,助力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与乡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平台建设 振兴 民生服务 数字治理 乡村管理 数字化农业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国家权力渗透乡村的努力 被引量:11
9
作者 刁培俊 张国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5-210,共6页
自中唐以降至两宋,国家权威朝向乡间渗透的趋势极为明显。在国家举措的设计方面,主要表现为户等制、乡役制、保甲制等乡村管理体制的制度化,凸显出国家公权力在基层乡村的话语表现欲望;纲常教化观念的传布与渗入,则是另一渠道的表现。... 自中唐以降至两宋,国家权威朝向乡间渗透的趋势极为明显。在国家举措的设计方面,主要表现为户等制、乡役制、保甲制等乡村管理体制的制度化,凸显出国家公权力在基层乡村的话语表现欲望;纲常教化观念的传布与渗入,则是另一渠道的表现。就两宋而言,这一渗透的深度是有限的,但却与唐宋社会发展变革诸因素密切相连,对赵宋国家和基层乡村社会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国家权力 宋代 乡村管理体制 国家公权力 国家权威 主要表现 表现欲望 发展变革 社会影响 制度化 保甲制 教化观 两宋 基层 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农村基层管理民主的对策
10
作者 颜亮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17,共2页
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完善乡村管理体制,为农民当家做主提供制度性平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最近,笔者就农村基层管理民主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中,笔者发现,实施村民自治以来,农村基层逐步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完善乡村管理体制,为农民当家做主提供制度性平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最近,笔者就农村基层管理民主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中,笔者发现,实施村民自治以来,农村基层逐步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体系,农村管理民主的氛围日渐浓厚。但管理民主仍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不仅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问题 管理 基层管理 社会主义新农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乡村管理体制 经济社会 民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财务乡监督”牵住了农村财务问题的“牛鼻子”
11
作者 谢玉芬 《河南农业》 2005年第7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济源市农业局农经站 财务监督”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行国家干部下村任职制
12
作者 罗发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0-20,共1页
在来稿《浅谈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中提出,当前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善现行的乡村管理体制,实行国家干部下村任职制,将村委会这个环节从体制上同国家的政府机构直接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即从县、乡两级机构中挑选年富... 在来稿《浅谈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中提出,当前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善现行的乡村管理体制,实行国家干部下村任职制,将村委会这个环节从体制上同国家的政府机构直接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即从县、乡两级机构中挑选年富力强的、有专业知识的干部,按照干部定期交流和回避的原则,将他们充实到村民委员会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干部 乡村管理体制 体制改革 干部队伍 政治 政府机构 委会 专业知识 级机构 干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委会变“村政府”是法治的倒退
13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8-18,共1页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乡镇政府对村委会工作予以指导、支持和帮助。虽然法律很明确,但在乡村管理体制的转型过程中,不少乡镇政府依然迷恋传统的“领导”模式,依然习惯于将村级权力视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村政府”,粗暴干...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乡镇政府对村委会工作予以指导、支持和帮助。虽然法律很明确,但在乡村管理体制的转型过程中,不少乡镇政府依然迷恋传统的“领导”模式,依然习惯于将村级权力视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村政府”,粗暴干涉村民自治、架空村委会权力的越权之举并不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会工作 镇政府 民委员会组织法》 倒退 法治 乡村管理体制 政府领导 级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政协委员刘卫昌:对农村坑塘进行分类打造
14
作者 郭庆敏 《村委主任》 2020年第6期5-5,共1页
“农村坑塘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卜寨村村委主任刘卫昌建议,推行“乡村管理+公司运营”模式,让坑塘垃圾实现从废弃脏乱到资源化利用的转变。刘卫昌委员建议,村级组织完... “农村坑塘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卜寨村村委主任刘卫昌建议,推行“乡村管理+公司运营”模式,让坑塘垃圾实现从废弃脏乱到资源化利用的转变。刘卫昌委员建议,村级组织完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制定村规民约或环境卫生公约,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邯郸市 振兴战略 乡村管理 级组织 规民约 生态意识 整治项目 刘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似弦 青春如歌──访桃江县水口山乡林业站站长陆荷云
15
作者 高新 《林业与生态》 1999年第3期7-8,共2页
关键词 林业站 桃江县 水口山 林业政策 林业工作站 乡村管理体制 低产林改造 林业局 竹加工 站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农场改革 规范改制行为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继良 《中国农垦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股份合作制企业 国有农场 改组 农场改革 改制 农场体制 兼并 乡村管理 理顺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后农民阶级队伍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晓鸣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8-42,共5页
中国是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民在社会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但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农民队伍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考察农民队伍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深入认识当代农民队伍的特点,这对于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 中国是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民在社会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但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农民队伍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考察农民队伍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深入认识当代农民队伍的特点,这对于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阶级 发展趋势分析 阶层分化 现代化建设 个体农民 镇企业 个体工商业者 建国后 农业人口 乡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后农民阶级队伍演变及其发展
18
作者 林晓鸣 《探索(浙江)》 CSSCI 1989年第6期13-17,共5页
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农民队伍正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考察农民队伍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深入认识当代农民队伍的特点,这对于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阶层 农民阶级 个体工商业者 私营企业主 乡村管理 建国后 当代农民 农业人口 镇企业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