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生产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及规划应对 被引量:68
1
作者 王勇 李广斌 王传海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0-114,共5页
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空间转型驱动机制进行剖析可知,空间生产是推动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根本动力。根据空间生产的动力,将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划分为乡村自主、市场推动和政府主导三个阶段。而乡村空间生... 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空间转型驱动机制进行剖析可知,空间生产是推动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根本动力。根据空间生产的动力,将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划分为乡村自主、市场推动和政府主导三个阶段。而乡村空间生产的内容也由"工业空间生产"向"居住空间生产"转变。针对苏南乡村空间转型面临的多重危机,规划应以"人"的尺度审视、设计空间,并以民主形式推动、实现乡村空间的自我管理,以期减小空间生产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转型 转型风险 空间生产 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主导下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琪龙 郭旭 李广斌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4,共6页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将开发区主导下的苏南乡村空间演化划分为前开发区时代、开发区时代和后开发区时代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乡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解析。分析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乡村空间呈现出两种转型趋...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将开发区主导下的苏南乡村空间演化划分为前开发区时代、开发区时代和后开发区时代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乡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解析。分析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乡村空间呈现出两种转型趋势,即乡村空间向城市空间转型、生产空间向消费空间转型;(2)前开发区时代,其空间重构由乡村自下而上驱动;开发区时代,由政府主导、市场辅助;后开发区时代,则是由市场主导,政府辅助,政府主导的乡村空间转型虽能快速实现城市化,但也有其缺陷;后开发区时代,空间作为稀缺资源应由市场来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转型 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资本介入下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研究述评及规划启示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一磊 陈晨 耿佳 《南方建筑》 2018年第5期22-26,共5页
随着国家现代化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我国乡村地区的乡土社会在与现代社会的剧烈碰撞中不断前行。从费孝通先生所处的乡村工业化到今天日渐风靡的乡村消费主义,产业资本一直是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重要驱动因素,但是产业资本的介入对乡村... 随着国家现代化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我国乡村地区的乡土社会在与现代社会的剧烈碰撞中不断前行。从费孝通先生所处的乡村工业化到今天日渐风靡的乡村消费主义,产业资本一直是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重要驱动因素,但是产业资本的介入对乡村发展也存在显著的两面性。文章梳理从政策制度、市场要素、社会生态等多元属性视角审视产业资本介入下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历程,并对相关理论解释进行述评。最后从"主体功能"、"活力塑造"和"内生动力"等方面为新时期我国的乡村规划提供若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转型 产业资本 政策制度 市场动力 社会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流转背景下乡村空间转型及效益研究——以合肥市凤桥社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储文娟 李俊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249-252,共4页
随着乡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盛行,乡村农业经营由自给自足转向集约高效,诱发乡村内部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发生转变。以合肥市凤桥社区为研究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访谈获取数据,从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方面剖析土地流转推动乡村空... 随着乡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盛行,乡村农业经营由自给自足转向集约高效,诱发乡村内部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发生转变。以合肥市凤桥社区为研究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访谈获取数据,从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方面剖析土地流转推动乡村空间转型的实现路径及效益。结果表明:凤桥社区采取“政府组织+企业领头+农户参与”方式实现土地流转,耕地的经营权逐渐集中;偏远散户迁入规划的乡村社区,乡村生活风貌更加聚居化;美好乡村建设,乡村生态空间得到保护;凤桥社区生态农业产业园的开发,推动乡村旅游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保障,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研究旨在探寻凤桥社区土地流转引发的乡村空间转型及效应,为其他乡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乡村空间转型 凤桥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元辩证法的传统村落空间转型过程与机制——以黄山市西溪南村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馨木 陈晓华 李红波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1,共10页
以黄山市西溪南村为例,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的“空间三元辩证法”理论,从物质空间、制度空间及社会空间3个方面分析传统村落空间转型的发展历程、驱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空间转型呈现明显3个阶段:传统家庭农业生产主导的空间... 以黄山市西溪南村为例,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的“空间三元辩证法”理论,从物质空间、制度空间及社会空间3个方面分析传统村落空间转型的发展历程、驱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空间转型呈现明显3个阶段:传统家庭农业生产主导的空间内生稳定阶段,旅游业等非农经济发展引导下的空间扩展生长阶段,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引导的空间整合提升阶段。(2)行动与增益机制:社会空间通过资本完成了对物质空间的拓展与改造实践,同时又进一步不断满足社会空间生产需求。(3)引导与反馈机制:制度空间通过空间规划与行动方案引导物质空间转型发展,既保护地方乡村性,同时也促进地方空间增值与产业发展,物质空间的差异性发展诉求也反馈给制度空间,通过规划和行动策略进行优化调整。(4)协调与约束机制:制度空间根据发展诉求对规章和约定进行优化调整,以此协调空间生产中的社会矛盾关系,并通过制度约束社会空间的生产行为。物质空间、制度空间与社会空间相互影响带来物质空间的环境转变、空间表征的规则转变以及表征空间的主体转变,共同形成了传统村落空间转型驱动机制。通过空间生产理论探讨传统村落空间转型过程与机制,分析传统村落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问题,可为传统村落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三元辩证法 乡村空间转型 传统村落 西溪南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传导机制 被引量:36
6
作者 林元城 杨忍 葛语思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8,共7页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作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乡村土地利用问题的重要举措,关系着乡村地区人口、土地、产业等核心发展要素的转型重构,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国土空间优化重组的关键。文章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衔接框...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作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乡村土地利用问题的重要举措,关系着乡村地区人口、土地、产业等核心发展要素的转型重构,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国土空间优化重组的关键。文章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衔接框架,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三生’空间优化—乡村全面振兴”为逻辑主线,揭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三生”空间优化的作用关系,指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乡村“三生”空间重组、乡村全面振兴三者具有紧密的逻辑与衔接关系,其传导机制在于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乡村“三生”空间优化重组,进而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并从土地功能、结构和要素等维度探索国土空间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耦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 乡村空间转型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