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社区“柔性生活圈”构建与配置策略——以广东省云浮市碧塘村为例
1
作者 蔡云楠 王盛喆 张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144,共7页
当前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供需不匹配、空间布局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在分析乡村生活圈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经济条件的村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差异,提出乡村社区“柔性生活圈”的概念,从服务对象、建设内... 当前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供需不匹配、空间布局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在分析乡村生活圈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经济条件的村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差异,提出乡村社区“柔性生活圈”的概念,从服务对象、建设内容、尺度、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分析“柔性生活圈”的特征,明确以农业设施为核心的“1+5”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初步构建乡村“柔性生活圈”的“百人指标”配置体系,并明确构建策略。以广东省云浮市碧塘村为例,探索差异化视角下乡村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具体规划措施,以满足乡村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 公共服务设施 柔性生活圈 设施规划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疗法在乡村社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清和 陈威凯 +3 位作者 李悦丰 夏梦霞 周蕾 曾婷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159-162,165,共5页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国民公共健康、养老问题日益突显。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人们追求田园式适宜居住的乡村旅居模式,旅游产业向乡村转移,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园艺疗法作为新兴辅助式治疗手法,其绿色健康和治疗作用逐渐为国民所...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国民公共健康、养老问题日益突显。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人们追求田园式适宜居住的乡村旅居模式,旅游产业向乡村转移,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园艺疗法作为新兴辅助式治疗手法,其绿色健康和治疗作用逐渐为国民所接受。以园艺疗法的视角探究乡村社区康复性景观的营造,从五感疗法应用着手,以空间营造、植物应用等探究园艺疗法在社区景观中的应用,分析与解决乡村社区康复性景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构建良好的乡村社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疗法 公共健康 康复性景观 景观营造 乡村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社区共同体空间营造:内在机理、现实反思与发展路径
3
作者 章荣君 张向向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8,M0006,共15页
在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新质生产力与乡村社区共同体深度嵌合,赋能乡村社区共同体空间格局的重塑。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框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从乡村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等3个维度,通过物理化改造、社会化实践和人文化渲染,嵌... 在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新质生产力与乡村社区共同体深度嵌合,赋能乡村社区共同体空间格局的重塑。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框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从乡村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等3个维度,通过物理化改造、社会化实践和人文化渲染,嵌入乡村社区共同体产业发展、治理体系和精神文明等3个方面,推动乡村社区共同体空间的升级转向。但乡村空间因受传统惯习和时代推力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形成空间张力,使得乡村社区共同体建设面临生产空间闭塞、治理空间僵化和文化空间失落等现实矛盾。借助新质生产力赋能路径,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和要素配置,培育数字社会资本与人本观念,重建乡村文化印记凝结集体认同,从而推动乡村社区共同体物质空间完善、社会空间拓展和文化空间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社区治理 乡村文化 乡村社区共同体 新质生产力 空间生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社区体育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胡梅 《村委主任》 2025年第3期203-205,共3页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身体康养和体育锻炼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有所提升,推动了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乡村社区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优化乡村精神...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身体康养和体育锻炼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有所提升,推动了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乡村社区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优化乡村精神风貌,进而增强农民身体素质和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文章深入分析乡村社区体育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乡村社区体育活动开展及运行的可行策略,为实践层面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健康水平 乡村社区体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与乡村社区融合发展评价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冬平 张婉璐 +1 位作者 赵力 王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134,165,共8页
国家公园既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也是乡村共同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公园内部及周边乡村社区的高质量发展则是维护国家公园生态安全的关键,二者的融合发展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文章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 国家公园既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也是乡村共同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公园内部及周边乡村社区的高质量发展则是维护国家公园生态安全的关键,二者的融合发展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文章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范围内不同发展类型的乡村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PSR模型对祁连山国家公园和12个乡村社区进行融合发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公园与乡村社区的融合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投入联系紧密。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国家公园与乡村社区融合发展建设有一定的提升,但还存在部分乡村社区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均衡、生态环境品质不高、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应持续解决国家公园社区民生问题,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产业的投入,完善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推进乡村社区与国家公园融合发展走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乡村社区 融合发展 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眼人才培育 点亮未来乡村社区
6
作者 余璐 《村委主任》 2025年第4期121-123,共3页
乡村未来社区作为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又一探索,旨在成为城乡融合的新平台,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随着城乡融合进程的加快,乡村未来社区在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未来社区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型乡村社区老年人生活圈测度与界定——以德安县梅桥村、岳山垅村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小云 杨玉婷 程桂林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郊型村庄作为乡村社区的重要类型之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及配置的适老化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文章在梳理乡村老年人生活圈测度方法的基础上,以江西省德安县梅桥村、岳山垅村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现场踏勘、GIS、GPS等...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郊型村庄作为乡村社区的重要类型之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及配置的适老化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文章在梳理乡村老年人生活圈测度方法的基础上,以江西省德安县梅桥村、岳山垅村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现场踏勘、GIS、GPS等研究方法,对城郊型乡村社区老年人生活圈进行了实证测度,提出了包含邻里生活圈、日常生活圈和拓展生活圈等的圈层结构内容,以准确地刻画老年人日常性的活动轨迹、生活圈范围及相应的设施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型村庄 乡村社区 老年人生活圈 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乡村社区空间减碳策略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峰 杨清欣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乡村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场域,但其社区层面的空间低碳策略在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为进一步明确乡村社区空间减碳路径,有必要厘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进展,识别未来研究方向。本文针对乡村社区空间减碳领域进行政... 乡村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场域,但其社区层面的空间低碳策略在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为进一步明确乡村社区空间减碳路径,有必要厘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进展,识别未来研究方向。本文针对乡村社区空间减碳领域进行政策梳理和文献综述,从规划、景观、建筑的多维视角梳理了研究进展并识别当前研究不足。研究综述的结果突出了强化多维视角、完善数据框架、量化生态价值、深化数字赋能及注重文脉保护等未来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有助于在双碳目标的扎实推进中挖掘更多的乡村力量,为乡村社区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乡村社区 多维视角 空间要素 减碳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变而生 乡村重构:“熟人社会”到“陌新社会”——兼论乡村社区新型共同体建构 被引量:11
9
作者 雷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在乡村空心化、产业多元化,特别是休闲康养趋势化的当下,我国乡村社会正经历着不同于传统乡村、“乡民”不同于传统农民、“产业”不同于传统农业的嬗变。城乡融合、城乡要素互动趋势加强,新乡村正在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发展。乡村正从生... 在乡村空心化、产业多元化,特别是休闲康养趋势化的当下,我国乡村社会正经历着不同于传统乡村、“乡民”不同于传统农民、“产业”不同于传统农业的嬗变。城乡融合、城乡要素互动趋势加强,新乡村正在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发展。乡村正从生存依赖型社区向乡村生活居住型(生活+生产)社区转变,居住地与职业的关系不断弱化,乡村居民的职业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和多变,传统乡村因血缘相关而形成的差序结构“熟人社会”正逐步被以血缘+利益链接为关联的血缘+契约型“陌新社会”替代。在这种情况下,打造乡村社区新型共同体势在必行。文章正是基于大量实地调研观察,对乡村这一变化进行了深入刻画和剖析,并对在这一变化前提下乡村社区新型共同体建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陌新社会 乡村社区共同体 乡村重构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依恋视角下乡村社区营建的内涵、机制与实施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蔚 崔东旭 +1 位作者 崔恒瑞 韩欣宇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现阶段,我国乡村现代化转型不断引发社会经济与空间功能的重构,社区营建已成为消解集体社会解构危机、建构内生发展机制的重要路径。因此,引入地方依恋理论,建构乡村社区主体参与营建实践的情感分析视角,厘清人地互动下乡村社区主体依... 现阶段,我国乡村现代化转型不断引发社会经济与空间功能的重构,社区营建已成为消解集体社会解构危机、建构内生发展机制的重要路径。因此,引入地方依恋理论,建构乡村社区主体参与营建实践的情感分析视角,厘清人地互动下乡村社区主体依恋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空间营建行为的影响。进而,阐释情感范畴下乡村社区营建的理论内涵,归纳情感作用下营建实践的尺度差异性、层级多样性和动态循环性特征,借助“情感—行为”主线建构乡村社区营建的驱动模型,分析社区主体营建行为与情感变化之间的互馈机理。基于此,从重塑空间“地方性”、整合多尺度发展条件、利用共识共建行动网络和借助空间标绘提升实践效能等方面,进一步提出社区营建的优化策略与路径,以期引导人地关系良性互动,凝聚和重塑乡村社区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依恋 乡村社区 营建 机制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序格局视域下民办社工机构参与乡村社区治理的过程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垚 孟庆天 +1 位作者 杨盼盼 于增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乡村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发挥政治、专业以及地缘优势成为乡村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在差序格局视角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经历主动建立信任关系—重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乡村社区共同体的治... 乡村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发挥政治、专业以及地缘优势成为乡村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在差序格局视角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经历主动建立信任关系—重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乡村社区共同体的治理过程,并提出中国特有乡土关系的特征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乡村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治理 民办社工机构 差序格局 乡土关系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协调发展的典型模式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洪俊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4期164-166,共3页
自然保护地的建立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居民原有的传统生活方式,高标准的保护要求与乡村的发展诉求往往无法达成一致,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基于文献综述与实例研究等方法,总结自然保护地保护与乡村... 自然保护地的建立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居民原有的传统生活方式,高标准的保护要求与乡村的发展诉求往往无法达成一致,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基于文献综述与实例研究等方法,总结自然保护地保护与乡村协调发展的主要模式,并结合规划实践经验,总结社区共管共建、生态补偿与替代生计等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协调典型模式,提出完善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建立社区共建共管机制、拓展多元生态资源利用模式、内外结合发展生态旅游等协调发展策略,以期对自然保护地的科学合理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乡村社区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化视角下山区型乡村社区生活圈的营建
13
作者 云建民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5-109,共5页
【目的】为推进城乡治理现代化,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以解决乡镇实际问题出发,营建有针对性、倾向性的乡村社区生活圈,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治共享。【方法】在北京市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开展实地调查,运用空间计量法等方法,对山区型... 【目的】为推进城乡治理现代化,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以解决乡镇实际问题出发,营建有针对性、倾向性的乡村社区生活圈,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治共享。【方法】在北京市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开展实地调查,运用空间计量法等方法,对山区型乡镇独特的空间特征和村民不同的生活习惯进行分析,包括村落空间分布、设施使用便利度、交通路网和居民使用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结果】综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多重影响因子,分等级营建差异化的乡村社区生活圈,对其空间覆盖的区域内构建公共服务设施等级体系,在构建的新体系下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进行差异化引导,以期达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实现针对性、精准化按需配置的公共设施服务目标。【结论】为同类山区型乡村营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提供借鉴,使设施利用效率实现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生活圈 差异化 公共服务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乡村社区治理行动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毕节市X村为例
14
作者 李小典 《村委主任》 2024年第3期37-39,共3页
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仅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更有助于建设更高层次的平安中国,为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乡村社区治理行动共同体是今后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 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仅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更有助于建设更高层次的平安中国,为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乡村社区治理行动共同体是今后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积极响应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模式。文章以毕节市X村为例,分析了构建乡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存在的困境,并从构建乡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中得出启示,旨在探索构建乡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 社区治理 行动共同体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专业主体叙事视角看乡村社区营造
15
作者 张薇薇 邝良锋 《村委主任》 2024年第8期158-160,共3页
营造乡村社区是活化乡村资源、铸牢乡村居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专业主体是营造乡村社区的重要力量。文章首先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专业主体叙事视角的三重逻辑,即知识遵循的逻辑、职业自由裁... 营造乡村社区是活化乡村资源、铸牢乡村居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专业主体是营造乡村社区的重要力量。文章首先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专业主体叙事视角的三重逻辑,即知识遵循的逻辑、职业自由裁量的逻辑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其次以成都箭塔村为案例,对照专业主体叙事的三重逻辑分析了专业主体如何利用专业知识挖掘本土资源,依据村庄特色营造乡村社区,链接内外资源破解发展困境;最后提出箭塔村营造乡村社区的路径,以期为其他乡村社区的营造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 知识挖掘 乡村居民 本土资源 自由裁量 叙事视角 乡村资源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写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区新篇章
16
作者 周佳妮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2期91-93,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全面振兴农村地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为例,探讨少... 乡村振兴战略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全面振兴农村地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为例,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区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及相应的对策。通过对从江县多个乡村社区展开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旨在为类似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社区 全面振兴 社会经济条件 从江县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银行培力乡村社区社会组织的机理及路径思考
17
作者 周鹏飞 喻河川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银发浪潮”的严峻挑战,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帮扶对接不足、养老服务设施闲置等问题凸显。构建系统化的乡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培力乡村社区社会组织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是扎实推进乡村养... 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银发浪潮”的严峻挑战,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帮扶对接不足、养老服务设施闲置等问题凸显。构建系统化的乡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培力乡村社区社会组织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是扎实推进乡村养老事业靶向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时间银行为切入视角,探讨了时间银行助力乡村社区社会组织完善的机理和相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社会组织 时间银行 乡村社区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君 李浩雯 +2 位作者 胡俊斌 姚启龙 王德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3665-3667,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从化乡村社区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于2011年3—1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从化某社区老年人4 291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的方式对其5种慢性病(即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 目的了解广州从化乡村社区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于2011年3—1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从化某社区老年人4 291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的方式对其5种慢性病(即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230例老年人中,至少患有5种慢性病中1种的患病率为69.20%(2 927/4 230),其中高血压54.66%(2 312/4 230)、高脂血症43.38%(1 835/4 230)、糖尿病19.62%(830/4 230)、冠心病15.53%(657/4 230)和脑血管病5.77%(244/4 230);同时患有5种慢性病中2种及以上的复杂病例患病率为44.11%(1 866/4 230);老年男性危险因素(除超重、摄盐较多外)暴露水平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乡村社区老年人5种慢性病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均处于较高水平,应重视并针对乡村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 老年人 慢性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生式发展的乡村社区营建模式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张慧 舒平 徐良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2-77,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乡村衰落等问题受到各国重视,学术界提出了内生式发展的应对思路。论文对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内涵进行了阐释,并通过对主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乡村衰落等问题受到各国重视,学术界提出了内生式发展的应对思路。论文对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内涵进行了阐释,并通过对主要学者观点的分析与归纳,厘清了内生式发展的理论架构。同时在对我国乡村社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详细分析基础上,从内生自主性组织建设、社区产业建构、村民主体地位与发展三方面,提出了我国乡村社区基于内生式发展的营建模式,以期为当前的社区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式发展 乡村社区 营建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乡村社区居民利益诉求归类与差异化表达——以广东南昆山核心景区为例 被引量:24
20
作者 王翔宇 翁时秀 彭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54,共10页
关注旅游地居民这一利益主体的诉求,重视他们的利益,有利于消除他们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潜在冲突,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南昆山乡村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进行研究。因子分析表明,居民的利益诉求可归为4个因... 关注旅游地居民这一利益主体的诉求,重视他们的利益,有利于消除他们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潜在冲突,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南昆山乡村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进行研究。因子分析表明,居民的利益诉求可归为4个因子,由强到弱依次是保障经济利益、优化民主管理机制、维护提升景区环境、塑造良好旅游文化氛围。基于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居民利益诉求的差异,并进一步发掘差异背后的深层问题。深度访谈反映居民对部分利益要求有更为具体而复杂的表达,居民要求程度低的利益,并非都得到了较好满足。研究还将弱权利意识型古村落社区"应以心理增权优先"的理论推广到生态旅游地乡村社区。基于以上分析,最后从规范研究的角度对高效和谐解决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居民利益问题,实现有序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居民 利益诉求 旅游地 南昆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