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研究——以山西省静乐县为例
被引量:
21
1
作者
朱晏君
李红波
+2 位作者
胡晓亮
乔伟峰
胡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9,56,共10页
分析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面临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突出问题有助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章基于DPSIR模型,运用熵权法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维度构建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综合评价体系...
分析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面临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突出问题有助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章基于DPSIR模型,运用熵权法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维度构建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综合评价体系,结果显示:(1)2015—2019年期间静乐县乡村系统韧性水平呈现稳定上升趋势,生态资源压力缓解与农业转型为系统韧性提升的关键,但人口外流压力和经济社会影响结果上均存在短板。(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及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的产量增加作为正向反馈有利于提升系统韧性。(3)应采取激励性政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从而平衡乡村人口外流压力,提升系统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乡村社会-生态系统
DPSIR模型
欠发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景感生态学理念的乡村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黄甜
郭青海
+2 位作者
邹凯
李达维
易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579-7588,共10页
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奠定着基础,在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服务性公共设施作为乡村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乡村的发展水平与该地区居民生...
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奠定着基础,在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服务性公共设施作为乡村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乡村的发展水平与该地区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研究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综合评价其供给服务可改善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结构,为城乡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社会生态系统服务。以厦门市岛外城市化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厦门市岛外POI数据和乡村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公共服务设施为景感载体,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测度其供给服务水平,采用核密度分析方法与熵值分析法,分析厦门市乡村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人口、经济、距岛内核心区距离等指标对各村庄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能力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厦门乡村公共设施供给服务能力表现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各村庄公共设施供给服务能力水平影响因素是多元且具有多样性的;提出从城乡居民的认知心理与物质需求出发对公共设施进行景感生态营造以提高村庄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优化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乡村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提升和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乡村
乡村社会-生态系统
供给服务
空间优化
景感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研究——以山西省静乐县为例
被引量:
21
1
作者
朱晏君
李红波
胡晓亮
乔伟峰
胡霄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9,56,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1FSHB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YJCZH069)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CX21_1292)。
文摘
分析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面临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突出问题有助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章基于DPSIR模型,运用熵权法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维度构建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综合评价体系,结果显示:(1)2015—2019年期间静乐县乡村系统韧性水平呈现稳定上升趋势,生态资源压力缓解与农业转型为系统韧性提升的关键,但人口外流压力和经济社会影响结果上均存在短板。(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及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的产量增加作为正向反馈有利于提升系统韧性。(3)应采取激励性政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从而平衡乡村人口外流压力,提升系统韧性。
关键词
韧性
乡村社会-生态系统
DPSIR模型
欠发达地区
Keywords
resilience
rural society
-
ecosystem
DPSIR model
underdeveloped areas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景感生态学理念的乡村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黄甜
郭青海
邹凯
李达维
易海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宁波市镇海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579-758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268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5803)
+1 种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A1515011223)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9LGPY51)。
文摘
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奠定着基础,在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服务性公共设施作为乡村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乡村的发展水平与该地区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研究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综合评价其供给服务可改善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结构,为城乡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社会生态系统服务。以厦门市岛外城市化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厦门市岛外POI数据和乡村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公共服务设施为景感载体,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测度其供给服务水平,采用核密度分析方法与熵值分析法,分析厦门市乡村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人口、经济、距岛内核心区距离等指标对各村庄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能力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厦门乡村公共设施供给服务能力表现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各村庄公共设施供给服务能力水平影响因素是多元且具有多样性的;提出从城乡居民的认知心理与物质需求出发对公共设施进行景感生态营造以提高村庄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优化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乡村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提升和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关键词
城市化
乡村
乡村社会-生态系统
供给服务
空间优化
景感载体
Keywords
urbanized village
rural society
-
ecosystem
supply service
space optimization
landsense carrier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研究——以山西省静乐县为例
朱晏君
李红波
胡晓亮
乔伟峰
胡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景感生态学理念的乡村社会-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研究
黄甜
郭青海
邹凯
李达维
易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