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之社会政策蕴涵初探
1
作者 田毅鹏 刘书田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7,178,共11页
自19世纪70年代社会政策概念在欧洲诞生之时起,其学科便主要是围绕着城市工业社会激烈的劳资矛盾和社会问题而展开政策体系建构的。20世纪初,在社会政策相关理论初入中国之时,同样带有突出的“城市主义”和“工业主义”特点。但随着时... 自19世纪70年代社会政策概念在欧洲诞生之时起,其学科便主要是围绕着城市工业社会激烈的劳资矛盾和社会问题而展开政策体系建构的。20世纪初,在社会政策相关理论初入中国之时,同样带有突出的“城市主义”和“工业主义”特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梁漱溟、晏阳初等为代表的乡村建设学派面对当时乡村凋敝的社会环境,并基于村落社会的历史传统,在全国各地展开了一系列关乎乡村发展的社会政策实践,形成了以乡村复兴为主要目标的乡村社会政策体系。该体系从政策价值体系建构、政策实施主体、领域性社会政策实践等方面展开,充分彰显出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所具有的丰富的社会政策蕴涵,成为世界乡村社会政策重要的发端标志之一。虽然乡村建设社会政策实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并未达到复兴乡村的目标,但却拓展了世界社会政策发展的传统界限,其所体现出来的乡村社会政策蕴涵对世界社会政策的边界拓展具有重要价值,也为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运动 社会政策 乡村社会政策发端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