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耦合关联及空间表征——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1
作者 何焱洲 程梓彧 方坚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18-223,共6页
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为研究时点,构建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交互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度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关联度与耦合度,揭示二者间的交互耦合关系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 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为研究时点,构建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交互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度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关联度与耦合度,揭示二者间的交互耦合关系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各要素间的关联度均大于0.600 0,属于中度关联,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要素间的关系密切;乡村转型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各综合指标交错作用的类型以中度关联和较高关联为主;乡村转型和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耦合度呈“高值区东中西带状分布,低值区镶嵌其中”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将其划分为衰退耦合型、协调耦合型、磨合耦合型、拮抗耦合型和低水平耦合型5种类型,其中处于拮抗耦合型和低水平耦合型的空间单元所占比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 耦合关联 空间表征 重庆市巴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评价——基于江口县3个典型村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 汪发勇 胡灿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218-221,224,共5页
本文以贵州省江口县的坝梅村、峰坝村、鱼粮溪村3个典型村域为研究对象,从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2个方面区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农业生产功能、产业发展功能以及休闲旅游功能。研究发现:农业生产空间下的农业生产功能得分依次为坝梅村>... 本文以贵州省江口县的坝梅村、峰坝村、鱼粮溪村3个典型村域为研究对象,从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2个方面区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农业生产功能、产业发展功能以及休闲旅游功能。研究发现:农业生产空间下的农业生产功能得分依次为坝梅村>峰坝村>鱼粮溪村,非农业生产空间下的产业发展功能得分依次为鱼粮溪村>坝梅村>峰坝村、休闲旅游功能得分依次为鱼粮溪村>坝梅村>峰坝村;乡村生态空间系统的功能数值大小与村域耕地分布关系明显,而耕地利用方式与功能指向有关,进一步表明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是人们利用耕地方式的间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乡村生产空间 功能评价 熵权法 贵州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多功能的村域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小苏 王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6,共9页
在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多功能与新型经营主体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量表,并以重庆市凤凰镇7个行政村为实证,筛选出适合于村域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新型经营主体类型.结果表明:胡南坝村(多功能性高值区)适合引进农业企业... 在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多功能与新型经营主体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量表,并以重庆市凤凰镇7个行政村为实证,筛选出适合于村域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新型经营主体类型.结果表明:胡南坝村(多功能性高值区)适合引进农业企业,未来以打造农业企业示范片区为导向;皂桷树村、凤凰桥村和八字桥村(多功能性中值区)适合成立农民合作社,未来以农民合作社引导型为导向;杨家庙村、五福村和威灵寺村(多功能性低值区)适合扶持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未来适合营建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集聚区.研究为村域尺度下新型经营主体的选择与培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 功能评价 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 重庆市凤凰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及数理表达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成 龙卓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543,共9页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健康有序运行是实施乡村振兴、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基础和载体,精准控制系统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发展是关键。综合社会学、哲学、系统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建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概念模型,对...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健康有序运行是实施乡村振兴、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基础和载体,精准控制系统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发展是关键。综合社会学、哲学、系统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建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概念模型,对其演化的逻辑起点(人地关系)、逻辑顺序(时间、空间和流三维分析)以及流驱动机理进行质性研究,探寻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内在本质;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和熵变理论,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熵变模型并作出相关释义,为研究人地关系系统演化提供思路,以丰富和拓展乡村地理学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 人地关系 逻辑认知概念模型 熵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视角下的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量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何焱洲 王成 +3 位作者 唐宁 李颢颖 周明茗 马小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119,共8页
在一定时空特征下,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即时表现,既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结果,也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前提.以重庆市为研究区,从乡村生产活动无序度和乡村生产空间承载力2个维度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 在一定时空特征下,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即时表现,既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结果,也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前提.以重庆市为研究区,从乡村生产活动无序度和乡村生产空间承载力2个维度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量化指标体系,进而建立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熵模型测度系统熵值,探析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并将该系统状态划分为3种类型.研究表明: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熵值为-0.431,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总体处于稳定状态,表现为各区(县)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的叠加;各区(县)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的稳定性在空间上以"T"字型为中心向四周递增,系统状态类型主要分为冲突矛盾型、临界警戒型与和谐共融型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 状态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质量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桥 张育灿 +5 位作者 李海峰 郑超 袁宇志 郭治兴 梁雪映 郭颖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目的】为合理利用不同耕地质量的土地,提高耕地的保护与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掌握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土壤养分状况。【方法】以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生... 【目的】为合理利用不同耕地质量的土地,提高耕地的保护与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掌握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土壤养分状况。【方法】以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耕地地力等级和土壤养分的基本状况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耕地地力等级以三等、四等和二等为主,土壤有机质以三级(54.87%)、二级(24.20%)和四级(17.03%)为主,土壤有效磷以二级(39.49%)、一级(31.16%)和三级(24.49%)为主,土壤速效钾以四级(42.21%)、五级(23.47%)和三级(14.99%)为主。【结论】一等地力等级耕地面积少且分布不均,二等地力等级耕地大面积分布在山区地区,三等和四等地力等级耕地空间分布较为均匀、遍布整个粮食生产功能区,五等地主要分布在山区,粤东、粤西和珠三角的肇庆,六等地在珠三角肇庆、广州、东翼揭阳、山区河源等地分布较多;土壤养分等级以三四级为主,不同养分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功能 地力等级 土壤养分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功能的乡村“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体系研究——以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7
作者 吴碧兰 向冬蕾 陈运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5期90-97,102,共9页
为了实施土地利用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亟需进行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以乡村地域多功能理论为指导,运用InVEST模型、层次分析法、赋值法等方法构建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的空间分类评价体系,从... 为了实施土地利用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亟需进行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以乡村地域多功能理论为指导,运用InVEST模型、层次分析法、赋值法等方法构建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的空间分类评价体系,从土地利用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功能量化对乡村土地“三生空间”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三生空间”结构分异明显,呈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状态,生产、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县城区域,生态空间分布较广,西部更为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功能 乡村 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 分类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理论在生态文明评价中的应用——以三亚市文门村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耿静 任丙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36-3246,共11页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海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育“文明生态村”、打造“美丽乡村”,海南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提质增效的生态产业化阶段,为乡村迎来了发展机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可以通过在乡村尺度上计算生态系统产品与...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海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育“文明生态村”、打造“美丽乡村”,海南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提质增效的生态产业化阶段,为乡村迎来了发展机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可以通过在乡村尺度上计算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价值,起到监督、评价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探寻生态保护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为实现彼此增益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同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可以客观呈现当前乡村的生态价值,以此可以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文门村为例,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理论,对其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功能量和价值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文门村2017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10297.79万元,生态系统产品价值占24.93%,调节服务价值占75.07%,单位面积生态系统生态总值为5.06万元/hm^2。调节服务价值中,水源涵养、洪水调蓄、固碳释氧和空气净化价值分别为3287.44万元、1593.32万元、2815.31万元和34.72万元;林地对生态调节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达到5378.33万元,约占总间接价值的69.57%,其次为耕地和园地生态系统,约占总间接价值的14.86%和11.66%。今后随着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的健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等建设内容的推进,乡村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扩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文明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变化与耦合协调测度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尹婧博 李红 +1 位作者 王冬艳 霍子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73,共11页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乡村地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明晰吉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吉林省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2009—2018年吉林...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乡村地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明晰吉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吉林省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2009—2018年吉林省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耦合协调测度。研究结果:(1)吉林省乡村地域生产功能明显弱化,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逐渐提升;(2)乡村地域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空间集聚程度均有所提高,生产功能高值区向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中部集聚,生活功能高值区和低值区自西向东呈条带状分布,生态功能呈“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将乡村地域多功能耦合协调类型划分为勉强协调型、初级协调型、中级协调型、良好协调型和优质协调型5种,研究期内吉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耦合协调度下降但整体为初级协调型,空间上呈“中部上升,东西下降”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吉林省亟需在乡村地域功能优化升级的同时促进多功能良性协调发展,针对不同的耦合协调类型区提出差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于遏制乡村地域功能退化、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生产—生活—生态功能 时空演变 耦合协调度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主体地位的探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闫志平 魏振 +2 位作者 李树人 侯桂英 张俊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从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生产力和生物量、物种和营养结构以及服务功能等方面阐述了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主体地位的健康及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主体地位 空间结构 生产 生物量 物种 营养结构 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量:28
11
作者 孙洪波 王让会 +2 位作者 张慧芝 黄俊芳 赵振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在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的新疆,发育着大量的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山地系统是干旱区水资源的形成区,也是重要的矿质营养库和生物种质资源库,绿洲系统是生产力相对较高的区域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中心,而荒漠系统则是干旱区面积广阔... 在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的新疆,发育着大量的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山地系统是干旱区水资源的形成区,也是重要的矿质营养库和生物种质资源库,绿洲系统是生产力相对较高的区域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中心,而荒漠系统则是干旱区面积广阔和环境相对恶劣的区域。地貌类型与气候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基础和框架,水文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空间格局,植被类型反应耦合类型的外貌。通过对新疆山地、绿洲、荒漠三个子系统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新疆近40年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来探讨中亚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荒漠 新疆 耦合类型 内陆干旱区 种质资源库 结构与功能 中国西北 山地系统 绿洲系统 地貌类型 空间格局 水文特征 植被类型 气候变化 形成区 水资源 营养库 生产 环境相 系统 40年 矿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管理中的放大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联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转换系统 论管理 系统整体功能 总可靠度 丰田生产方式 协同效应 生产过程 放大效应 空间布局 组织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