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治理转型的研究及深化
1
作者 董磊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4,共13页
学界关于乡村治理转型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积累,但是需要进一步全面梳理并厘清相关的核心议题和分析框架,揭示治理转型的机制与逻辑,形成能有效解释中国社会的理论、中国治理的理论。乡村治理转型的系统性研究框架包括治理转型的结... 学界关于乡村治理转型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积累,但是需要进一步全面梳理并厘清相关的核心议题和分析框架,揭示治理转型的机制与逻辑,形成能有效解释中国社会的理论、中国治理的理论。乡村治理转型的系统性研究框架包括治理转型的结构性背景、治理形态的演变机制、治理逻辑的转换、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方位与核心议题、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五个方面。乡村治理转型研究的深化,需要加强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方位目标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系、绩效型强激励行政体制中基层政府组织的运行逻辑、乡村社会变迁所形塑的“过渡型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三个方面的深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转型 “过渡型社会” 绩效型强激励体制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加快乡村治理转型步伐
2
作者 胡明珂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3期134-136,共3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点。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采取多种措施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了乡村治理的质量和村民的生活品质,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指明了一条数字化发展的道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现...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点。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采取多种措施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了乡村治理的质量和村民的生活品质,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指明了一条数字化发展的道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现代治理已被广泛运用于国家治理系统,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文章首先阐述了大数据推动乡村治理转型的理论机理,其次分析了大数据推动乡村治理转型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大数据推动乡村治理转型的创新路径,希望能够切实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数据 国家治理能力 创新路径 治理系统 效能提升 乡村治理转型 政策文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流转、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转型——基于湖北省京山J村的调查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2-100,共9页
以户籍在村的家庭为基础,结合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的关系,用社会资源作为农民分层标准,同时纳入土地变量,将J村农户分为脱离土地阶层、外出务工阶层、半工半农阶层、小农兼业阶层、村庄贫弱阶层。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地位秉赋、政治态... 以户籍在村的家庭为基础,结合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的关系,用社会资源作为农民分层标准,同时纳入土地变量,将J村农户分为脱离土地阶层、外出务工阶层、半工半农阶层、小农兼业阶层、村庄贫弱阶层。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地位秉赋、政治态度、社会表现不同,维护基层秩序的能力和动力也有差异。在阶层分化的条件下,乡村治理应该适时转型,深入调查农民阶层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整合阶层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政治发展。小农兼业阶层是当前农村的中间阶层,他们是融洽阶层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秩序,发扬基层社会民主,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应该得到积极培育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阶层分化 乡村治理转型 阶层利益 中间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转型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93,共5页
农民阶层分化受宏观制度影响,并且对乡村秩序维系和基层民主发展影响重大。用社会资源作为农民分层标准,同时纳入土地变量,可以找到合适的乡村治理主体。在阶层分化条件下,农村基层组织应该由符合乡村治理目标、兼顾多数阶层利益、注意... 农民阶层分化受宏观制度影响,并且对乡村秩序维系和基层民主发展影响重大。用社会资源作为农民分层标准,同时纳入土地变量,可以找到合适的乡村治理主体。在阶层分化条件下,农村基层组织应该由符合乡村治理目标、兼顾多数阶层利益、注意维护乡村稳定大局、保证阶层公平和整体正义的阶层成员担任。比较中农阶层和富人阶层的阶层秉赋、治理方式、治理绩效,可以发现,中农阶层在维护村庄稳定、促进阶层整合、发展乡村民主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国家政权在新时期坚定的依靠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阶层分化 乡村治理转型 分层标准 富人治村 中农治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与乡村治理转型——基于村民自治对乡村典型政治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董颖鑫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0-63,共4页
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逐渐从一个总体性的单一社会变为一个分散、异质的多元社会,导致乡村社会的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等发生变化,这就使得自革命时代传承至今的乡村典型政治与新时期的乡村主要治理形式——... 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逐渐从一个总体性的单一社会变为一个分散、异质的多元社会,导致乡村社会的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等发生变化,这就使得自革命时代传承至今的乡村典型政治与新时期的乡村主要治理形式——村民自治之间产生矛盾,表现在村民自治的崛起和乡村典型政治的衰落、乡村典型政治与村民自治的颉颃以及乡村典型政治与村民自治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乡村治理转型 村民自治 乡村典型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转型与基层信访治理困境 被引量:25
6
作者 田先红 《古今农业》 2011年第3期11-20,共10页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家推动的乡村治理转型使得基层治理模式发生了从间接治理到直接治理的转换,引发了剧烈的利益格局调整,集体权力受到削弱,个体权利被进一步弘扬,由此形成了新世纪的农民上访新高潮,并型塑出越来越多的谋利型上访...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家推动的乡村治理转型使得基层治理模式发生了从间接治理到直接治理的转换,引发了剧烈的利益格局调整,集体权力受到削弱,个体权利被进一步弘扬,由此形成了新世纪的农民上访新高潮,并型塑出越来越多的谋利型上访者。1990年代信访治理依附于乡村治理、信访工作服务于乡村基层政权工作大局的局面不复存在,基层信访治理深陷困境之中。上访钉子户构成了当前农村基层信访治理的核心,谋利型上访的蔓延和上访专业户群体的形成,既是国家权力无法有效归化社会的表现,同时也在极大地消解国家基础权力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治理 直接治理 乡村治理转型 基层信访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治理转型 被引量:13
7
作者 项继权 王明为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8-86,共9页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正式超过农村人口,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和以农立国的社会来说,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表明,以农为主及以农立国的时代正成为过去,一个以城镇主导及以工商立国的城市中国的来临。随着新...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正式超过农村人口,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和以农立国的社会来说,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表明,以农为主及以农立国的时代正成为过去,一个以城镇主导及以工商立国的城市中国的来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人口向城镇集中而农村空心化,农村社会的开放性与社区组织的封闭性以及城乡一体化与城乡二元体制的矛盾日益突出。各地政府也纷纷启动和加快了基层改革的步伐。人口、资源大规模流动,市场空间、城市空间以及人们的经济社会空间日益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划,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基层组织与管理单位,迫切要求构建与城乡开放流动和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基层治理体系。这不仅要求农村基层治理空间体系的重构,也要求农村基层治理制度体系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基层治理 乡村治理治理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治理转型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肖雅月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12期56-59,共4页
中国共产党主张实施乡村治理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在乡村治理战略的指引下,中国乡村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党的中心任务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建设,并提出了更加详细、长远、完整... 中国共产党主张实施乡村治理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在乡村治理战略的指引下,中国乡村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党的中心任务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建设,并提出了更加详细、长远、完整的乡村发展规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全面消除贫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无疑将成为一项新的时代任务。基于此,为了有效实现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治理转型的社会学的目标,应加强乡村治理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居民能够获得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治理转型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何以驱动乡村精细化治理转型——基于赣西北H村的个案研究
9
作者 万栗江 张新文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5,共9页
乡村精细化治理是推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数字技术驱动乡村精细化治理能够为乡村治理赋能增效,并形塑出乡村场域的精细化治理模式。精细化治理是对粗放式管理方式在风险和... 乡村精细化治理是推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数字技术驱动乡村精细化治理能够为乡村治理赋能增效,并形塑出乡村场域的精细化治理模式。精细化治理是对粗放式管理方式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反思和超越,亦是当下乡村治理走向专业化和科学化目标的现实需求与转型方向。通过对精细化治理的缘起、内涵及数字乡村场景匹配进行诠释,结合赣西北H村“数字工作台”的个案审视,发现数字技术驱动的乡村精细化治理具有成本精算化、分工专业化、流程规范化、供给精准化及主体多元化等特征。在政策的精细化执行过程中,依托多主体间有效协作、良性互动与明晰治理能够为重构乡村治理形式与内容提供有力支撑,提升乡村治理的精细化程度。精细化的乡村治理能够推动治理目标的清晰化,这需要从完善平台场景孵化、深化数字制度创新以及培育数字理念等维度出发塑造与精细化治理相匹配的数字生态体系,让精细化治理融入乡村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而有效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乡村 精细化治理 乡村治理转型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中“价值共创”的实践逻辑与路径指向——基于F省Z市“数字坂里”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卫卫 杨其洪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413,共9页
价值共创模式能够弥补合作生产模式中忽视公共价值的缺陷,对于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具体表现为村民主体性的有效培育、乡村能量场的积极塑造、公共性秩序的良性建构和服务型政府的质量打造。基于F省Z市“数字坂里”... 价值共创模式能够弥补合作生产模式中忽视公共价值的缺陷,对于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具体表现为村民主体性的有效培育、乡村能量场的积极塑造、公共性秩序的良性建构和服务型政府的质量打造。基于F省Z市“数字坂里”平台建设的实践案例,探究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中“价值共创”的实践逻辑与路径指向。结果表明:坂里乡通过数字平台统合公共事务、数网协同共治基层难题、全景敞视助推多元参与和领导在线深化行动落实,从而推动乡村数字治理中“价值共创”的实现;“驱动在场”构筑价值共创的实践逻辑,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中表现为村民主体的激活与互动、行政主体的激发与赋能、权能部门的统合与联动以及过程与结果价值的统一。据此,建议以“人技互构”为指引,从推动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的转型、促进在地合作向脱域合作的升级、增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组织的联动以及责任型政府与互动性政府的构建等方面提出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中价值共创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转型 数字治理 共同在场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治理文化转型研究
11
作者 李娟 肖荣莲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7期140-142,共3页
乡村治理文化转型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是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支撑,是开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环节。在迈向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治理文化是乡村文化发展的灵魂。乡村治理文化的深度转型需要乡村治理理念和... 乡村治理文化转型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是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支撑,是开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环节。在迈向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治理文化是乡村文化发展的灵魂。乡村治理文化的深度转型需要乡村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文化转型 乡村治理配套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激活自治:乡村治理的转型与实践 被引量:24
12
作者 卢青青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1,共8页
乡村治理要平衡行政与自治的二元关系。立足治理统合而非价值二元视角分析,治理转型中行政与自治并不必然对立,而是呈现出行政激活自治的样态。在治理可持续性要求与社会内生性需求的治理转型中,行政与自治的关系不断调适。行政力量通... 乡村治理要平衡行政与自治的二元关系。立足治理统合而非价值二元视角分析,治理转型中行政与自治并不必然对立,而是呈现出行政激活自治的样态。在治理可持续性要求与社会内生性需求的治理转型中,行政与自治的关系不断调适。行政力量通过事件输入、规则嵌入与组织再造实现对村级自治的激活,这一激活机制包括治理目标的耦合、治理资源的保障与治理空间的弹性。行政激活自治根本上是由乡镇不完全政权与不规则乡土社会内在规定的,由此形塑行政与自治相互依赖的嵌套治理。基于此,乡村治理转型实践不宜过于激进地推行基层治理现代化,而应在弹性社会结构中寻求行政与自治的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转型 基层治理 行政激活自治 弹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乡村治理模式转型的若干构想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大伟 王雅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6-168,共3页
东北地区乡村治理模式转型是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东北乡村治理问题的根本举措。解决东北乡村治理问题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根本上进行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建立合作型乡村治理模式,改变乡村治理... 东北地区乡村治理模式转型是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东北乡村治理问题的根本举措。解决东北乡村治理问题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根本上进行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建立合作型乡村治理模式,改变乡村治理的体制性障碍。首先应完善村民自治,实行"乡政自治",然后应抓住有利时机,实行"乡村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治理模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治理便利化:资本下乡的治理逻辑及其效应
14
作者 王海娟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7,共9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镇政府与工商资本的互动关系发生变化,对乡村产业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实践经验,从地方治理便利化视角探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产业治理转型的逻辑及其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影响,阐释资本下乡的治理逻辑...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镇政府与工商资本的互动关系发生变化,对乡村产业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实践经验,从地方治理便利化视角探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产业治理转型的逻辑及其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影响,阐释资本下乡的治理逻辑及其产业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随着各级政府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监管,部分乡镇政府动员农民振兴产业遭遇目标困境、项目落地困境、治理成本困境和治理风险困境,通过动员工商资本下乡塑造了新的治理空间,可以更加便利地完成治理任务。治理的困境与优势“一推一拉”共同推动了乡村产业治理从组织农民到动员资本下乡转型,形成了以工商资本为主体的产业治理体系。基于地方治理便利化驱动的乡村产业治理陷入悬浮型内卷化困境,乡镇政府推动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实践不仅未能有效提升农民的市场组织水平,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制度性阻隔,加剧了农民边缘化的处境。有效利用工商资本推动乡村振兴,需要提升乡镇政府的农民组织能力,促进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治理便利化 悬浮型内卷化 乡村产业治理转型 资本下乡 国家与农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人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基于个案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魏程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3,125,共10页
不同于正常人或者精英人物上访,非正常人或者边缘人上访通常更能够挑战常规体制、反映出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乡村治理机制发生转型,家事纠纷溢出村落并通过信访制度的转化机制成为信访事件。信访制度将不属于... 不同于正常人或者精英人物上访,非正常人或者边缘人上访通常更能够挑战常规体制、反映出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乡村治理机制发生转型,家事纠纷溢出村落并通过信访制度的转化机制成为信访事件。信访制度将不属于信访对象的人与事吸纳进信访维稳体系,导致信访渠道壅塞,信访制度功能变异。只有划定信访制度的边界,建立健全信访的识别、信息共享、分类解决和终结机制,才能恢复信访制度的活力,发挥其正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人上访 精神病人上访 乡村治理转型 转化与吸纳机制 信访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