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区隔走向嵌入:乡村教师赋能乡村振兴的空间进路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江 阮成武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本。从空间生产的理论逻辑出发,可以形成“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相耦合的乡村教师赋能乡村振兴的空间进路。现实关照下,乡村教师赋能乡村振兴的空间区隔困境表现为乡村教育空间窄化、经济空间淡化、治... 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本。从空间生产的理论逻辑出发,可以形成“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相耦合的乡村教师赋能乡村振兴的空间进路。现实关照下,乡村教师赋能乡村振兴的空间区隔困境表现为乡村教育空间窄化、经济空间淡化、治理空间弱化和文化空间虚化。乡村教师赋能乡村振兴应通过空间嵌入,笃定乡村教育的“组织者”角色、坚定乡村产业的“优化者”角色、凿定乡村治理的“协作者”角色、确定乡村文化的“传承者”角色,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与乡村教师角色生成的价值同求、动力同源、责任同向和实践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乡村振兴 空间嵌入 乡村教育空间 乡村治理空间 乡村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贤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空间行动逻辑——基于安徽省H村生态治理实践分析
2
作者 李航 丁伯纯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2,96,共6页
乡村生态空间治理依靠传统的线性治理模式存在乡村生态治理空间失语和治理失灵等问题。以H村皖河生态治理为研究切入点,在空间视角下以空间正义—空间分化—空间治理为研究分析框架,剖析乡村生态治理存在的正式权力空间治理“独奏”、... 乡村生态空间治理依靠传统的线性治理模式存在乡村生态治理空间失语和治理失灵等问题。以H村皖河生态治理为研究切入点,在空间视角下以空间正义—空间分化—空间治理为研究分析框架,剖析乡村生态治理存在的正式权力空间治理“独奏”、空间正义离散、空间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乡村生态空间治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新乡贤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空间行动逻辑。通过调动和挖掘乡村内生力量——新乡贤的作用来重构乡村社会空间,利用乡村社会空间中存在的多重利益结构促使正式权力对非正式权力进行赋权,重塑乡村社会空间权力秩序,提高乡村内生力量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积极性;利用新乡贤的乡土文化与公共身份特性修复乡村社会空间分化、空间正义离散、空间治理紊乱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空间治理 新乡贤 空间行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下乡如何嵌入乡村空间合作治理?——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小天 周小平 谷晓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合作治理机制,为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效能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法。研究结果:(1)规划环节要基于“协商自治”的原则让资本...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合作治理机制,为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效能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法。研究结果:(1)规划环节要基于“协商自治”的原则让资本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空间配置权的政企共享,并以“需求前置”为导向进行规划的弹性调整;(2)整治环节要以“地位平等”为前提进行空间使用权重构,厘清多元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3)运营环节要细化空间收益权,坚持“权责一致”的收益分配,建立信任保障机制规避资本主导运营的潜在风险,实现多方共赢。研究结论:乡村空间治理是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规划—整治—运营”一体化行动。资本基于合作治理的理念从上述三个环节嵌入乡村空间治理体系,重构乡村空间配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是借助市场力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可行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治理 合作治理 资本下乡 城乡融合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广斌 王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72,82,共7页
从自主性内涵出发,抽象出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两个关键要素--“内生权威”和“土地资本化”。内生权威因具有“价值内嵌”、“关系内嵌”和“利益内嵌”等特征,能够成为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的有效主体。在“还权赋能”的农地改革下,农地... 从自主性内涵出发,抽象出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两个关键要素--“内生权威”和“土地资本化”。内生权威因具有“价值内嵌”、“关系内嵌”和“利益内嵌”等特征,能够成为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的有效主体。在“还权赋能”的农地改革下,农地资本化已成为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基于内生权威和土地资本化的组合形态、关联互动和演化谱系,为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建构了一个综合分析框架,以期深化对乡村自主性空间治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治理 自主性 内生权威 土地资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空间治理的现实逻辑、困境及路径探索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娜 刘建平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6-53,共8页
乡村空间是地方政府治理的场域和对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地方政府开展乡村空间治理存在以规划为主的建设引导与空间管控、以治理为主的公共品供给与环境整治两种逻辑。但是在乡村空间治理的实践中,规划与治... 乡村空间是地方政府治理的场域和对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地方政府开展乡村空间治理存在以规划为主的建设引导与空间管控、以治理为主的公共品供给与环境整治两种逻辑。但是在乡村空间治理的实践中,规划与治理缺少协同,在制度输入阶段存在地方政府部门间的行政壁垒和集体行动困境;在进入村庄后正式制度面临“水土不服”及“最后一公里”困境。基于此,文章构建了“治规合一”的行动框架,以县域为单元编制乡村规划并统筹项目实施,打破传统的部门合作方式,建立空间嵌入的治理模式,助力县域范围内空间的协调发展;以公共空间治理为接点,搭建正式制度与乡村社会之间的桥梁,通过重塑公共权威和公共价值以促进乡村空间治理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治理 乡村规划 乡村治理 治规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都市区城乡要素流动与城郊乡村地区空间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吴雷 雷振东 +1 位作者 马琰 田虎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3,共7页
在“偏利共生”的城乡关系与乡村空间自治体系的长期影响下,西安都市区城乡生产要素主要流向城镇,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的空间治理无序,最终导致城乡发展失衡。文章通过思辨都市区城乡要素流动与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空间治理的关系,总结出长期... 在“偏利共生”的城乡关系与乡村空间自治体系的长期影响下,西安都市区城乡生产要素主要流向城镇,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的空间治理无序,最终导致城乡发展失衡。文章通过思辨都市区城乡要素流动与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空间治理的关系,总结出长期以来西安都市区城乡要素流动与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空间治理的困境,由此提出了“互利共生”城乡关系下新型城乡要素流动的模式与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的主导职能,以及涵盖“多维生态位”治理技术、多元主体共治治理关系、多体系协同治理体系的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空间治理路径,以期为其他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区 都市城郊乡村地区 城乡要素流动 乡村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机制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韩炜 赵一夫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40-1349,共10页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城乡空间均衡发展为前提,聚焦大城市边缘区特殊空间区位,在科学理解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概念特征基础上,梳理社会经济变化驱动下的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城乡空间均衡发展为前提,聚焦大城市边缘区特殊空间区位,在科学理解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概念特征基础上,梳理社会经济变化驱动下的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发展历程,构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逻辑分析框架,系统分析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得到以下结论: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要素交流日益频繁,大城市边缘区乡村具有功能多元化、社会结构复杂化和组织结构体系化等特征,由此对应乡村物质空间治理、社会空间治理和空间权利治理3方面内容。②政府、村集体、企业及其他社会主体不断参与到乡村空间治理过程中,各治理主体在乡村物质空间治理、社会空间治理和空间权利治理中具有自身独特的治理行为机制。③基于多元主体权力配置关系的不同,文章提炼出5种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型、政企联合型、内生驱动型、村企联合型、多元协作型,不同类型具有相应优势和缺陷。基于以上研究,以期为大城市边缘区这一特殊地域类型的乡村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城市边缘区 乡村空间治理 城乡空间均衡发展 乡村空间治理机制 乡村空间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乡村主体性的视角 被引量:10
8
作者 卢俊 陶伟 赵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7,共10页
乡村空间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场域和抓手。以往城市价值逻辑影响下的乡村空间治理无法满足新阶段乡村发展的需求,亟需从乡村本体视角出发开展乡村空间治理的针对性研究。文章在分析中国乡村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和... 乡村空间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场域和抓手。以往城市价值逻辑影响下的乡村空间治理无法满足新阶段乡村发展的需求,亟需从乡村本体视角出发开展乡村空间治理的针对性研究。文章在分析中国乡村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主体性视角的理论内涵和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进而探索针对性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1)乡村空间治理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寻求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的主体地位。(2)乡村主体性是乡村面对转型发展诉求时所展现的能动性,其理论意义强调内生增长意识、凸显乡村文化个性与包容发展路径多元性。乡村主体性视角下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转向多元价值、村民主体和生活主导。(3)基于乡村主体性的视角,乡村空间治理的实施路径可以从提升主体人居环境、促进村落产业经济、完善县域社会治理和优化城乡空间格局4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主体性 乡村 乡村空间治理 乡村地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土沟壑区乡村流域空间治理:目标、困境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苗苗 雷振东 高雅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6,共8页
高质量发展阶段,黄土沟壑区乡村治理的空间范畴、配置动力、行动主体已发生变化。面向生态安全到生态持续、经济脱贫到经济高效、社会稳定到社会公平的目标变化,针对乡村治理载体、治理动力、治理主体呈现的空间要素分散治理、资本价值... 高质量发展阶段,黄土沟壑区乡村治理的空间范畴、配置动力、行动主体已发生变化。面向生态安全到生态持续、经济脱贫到经济高效、社会稳定到社会公平的目标变化,针对乡村治理载体、治理动力、治理主体呈现的空间要素分散治理、资本价值诉求冲突、参与治理意愿减弱等问题,基于乡村空间流域化特征,依托次沟流域构建乡村治理单元,文章提出功能协同、价值协调、主体协作3大治理路径,以促进乡村空间要素、资本要素和行动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治理 流域单元 治理路径 高质量发展 黄土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规划对乡村空间治理的效能评估——以江西省鹰潭市余江蓝田村为例
10
作者 刘晴兮 黄润潮 林昕莹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背景下,乡村空间作为终端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而村庄规划为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蓝图。文章以余江蓝田村村庄规划编制全过程为例,用综合治理视角,聚焦乡村空间治理,通过解决乡...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背景下,乡村空间作为终端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而村庄规划为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蓝图。文章以余江蓝田村村庄规划编制全过程为例,用综合治理视角,聚焦乡村空间治理,通过解决乡村空间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乡村发展空间受限、土地权属关系不明等问题,解析村庄规划对优化乡村空间治理格局的作用,进而重构乡村空间治理、推进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规划 乡村空间治理 国土空间规划 余江蓝田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7
11
作者 戈大专 孙攀 +2 位作者 汤礼莎 孙东琪 汤爽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是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解析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内在机理,进而提出可行的破解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破题思路。研究方法:归纳...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是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解析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内在机理,进而提出可行的破解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破题思路。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演法。研究结果:多尺度交互的空间网络不畅通和城乡空间多元价值难交换成为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融合发展在措施手段和目标体系的关联性上搭建了二者的衔接逻辑,空间一致性和互动性决定了二者衔接的现实可行性;优化城乡空间网络体系、创新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统筹城乡空间治理体系成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研究结论:统筹协调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公平与生态”三维目标和城乡“要素、结构与功能”融合的内在关系,落实城乡要素有序流通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将有利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空间治理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空间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单元式编制与管理——上海市郊野单元规划的发展与探索 被引量:45
12
作者 杨秋惠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4期24-31,共8页
面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和全面启动规划编制的要求,首先梳理阐述2012年至今上海郊野单元规划从1.0到3.0版的实践探索,包括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单元划分、核心内容演变、全域空间管制、单元图则管理、编审实施机制等方面。其次探... 面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和全面启动规划编制的要求,首先梳理阐述2012年至今上海郊野单元规划从1.0到3.0版的实践探索,包括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单元划分、核心内容演变、全域空间管制、单元图则管理、编审实施机制等方面。其次探讨上海郊野单元规划背后的责任与权益、从1.0到3.0版乡村空间治理的思维转变、规划的实践模式与目标导向等问题。最后结合对中央《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认识,对今后的贯彻实施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野单元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空间规划体系 乡村空间治理 单元图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