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有效治理视域下的村庄规划:功能定位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马雪松 安丙淏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1,共9页
村庄规划作为国家规划治理模式在村域国土空间的延伸形态,能够巩固国家纵向治理体系的基层场域、推进村民自治实施机制的健全完善,并在价值理念、治理结构、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契合乡村有效治理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村庄规划在乡村有效... 村庄规划作为国家规划治理模式在村域国土空间的延伸形态,能够巩固国家纵向治理体系的基层场域、推进村民自治实施机制的健全完善,并在价值理念、治理结构、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契合乡村有效治理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村庄规划在乡村有效治理中的预期功能,主要是以议事协商协调乡村有效治理的主体利益、以精准对接配置乡村有效治理的要素资源、以科学规划形成乡村有效治理的目标牵引、以刚性约束设定乡村有效治理的底线要求。推动村庄规划的编制优化与效能发挥,应坚持以人为本引导治理行为、构建统一的治理资源配置机制、组织乡村规划师全链条参与、以弹性规划与执行监督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有效治理 村庄规划 规划下乡 规划赋能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有效治理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宁宁 邱淑凤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16期138-140,共3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对乡村进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问题,因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行过程中,乡村治理方面出现较多的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和推广造成阻碍,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振兴,该文对此背景下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对乡村进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问题,因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行过程中,乡村治理方面出现较多的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和推广造成阻碍,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振兴,该文对此背景下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治理困难的原因,并且据此探究相应的治理路径,确保乡村治理的有效性,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有效治理 路径 经济建设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需要、农民规则意识与乡村有效治理——基于徐村拆迁户行为取向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健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7-30,共4页
农民的规则意识是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以利益需要为视角,运用"利益需要—规则认知—行为方式—规则意识层次"的逻辑分析进路,能够洞察农民行动的现实目标和规则意识的现实状况。徐村个案表明:农民(拆迁户)不断解读... 农民的规则意识是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以利益需要为视角,运用"利益需要—规则认知—行为方式—规则意识层次"的逻辑分析进路,能够洞察农民行动的现实目标和规则意识的现实状况。徐村个案表明:农民(拆迁户)不断解读、利用、变通、触碰、膨胀具体的拆迁方案,使得权威性规则被消解;他们总是徘徊在遵守规则和冲破规则之间,一旦现有的规则不能冲破时,他们就会寻找新的途径来为自己利益的实现服务。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必须以利益综合形成合理性规则,培育农民遵守规则的意识;必须以政策分析传播规则知识,培养农民遵守规则的习惯;必须以依法行政强化规则的执行力,使遵守规则成为农民的内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有效治理 拆迁户 利益需要 利益实现 规则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性治理驱动乡村治理有效的实践逻辑与韧性机制——基于S村“镇村社联动”治理实践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付钊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内生性治理以乡村资源激活和村民参与为前提,以超地方力量和资源为补充,旨在实现内外主体联动促进内外资源转换成乡村内生治理动能,弥合“他治”和“自治”两种并行治理逻辑的裂缝,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通过S村“镇村社联动”创新实践发现... 内生性治理以乡村资源激活和村民参与为前提,以超地方力量和资源为补充,旨在实现内外主体联动促进内外资源转换成乡村内生治理动能,弥合“他治”和“自治”两种并行治理逻辑的裂缝,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通过S村“镇村社联动”创新实践发现:内外主体通过识别、聚合与转换过程整合乡村内外资源,为乡村治理创造条件;通过乡村主体确权、用权和增权过程促进村民参与;通过多元主体耦合、动员与联动过程建构跨界合作网络;通过强化地方依赖、归属与认同再生产乡村集体价值。经由“资源整合、参与赋权、跨界合作和地方认同”的协同闭环实践激活了乡村内生治理动能,推动乡村治理有效。乡村内外主体通过打造上下联动、内外共生的协同-互补整合机制、外催-内推赋能机制、动态-弹性互动机制以及上下-内外联动机制实现内生性治理,重塑了乡村治理结构,提升了乡村社会应对不确定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有效 新内生性发展模式 内生性治理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角色与乡村治理有效性——基于秦甘滇三村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罗博文 吕悦 余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6,共10页
村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与“领路人”,在基层村庄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以秦、甘、滇三个典型村的实际案例为对象,将村干部角色凝练为应然理想角色、资源汲取角色与宗族势力角色三种类型,并分析村干部... 村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与“领路人”,在基层村庄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以秦、甘、滇三个典型村的实际案例为对象,将村干部角色凝练为应然理想角色、资源汲取角色与宗族势力角色三种类型,并分析村干部角色对村政双向联动、政府资源驱使与宗族权威依赖三种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当村干部扮演应然理想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村政双向联动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高效;当村干部扮演资源汲取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政府资源驱使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低效;当村干部扮演宗族势力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宗族权威依赖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无效。提高乡村治理有效性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应然理想角色功能,在利用好村庄内生性社会资源的同时重塑干群关系,建立和完善对村干部小微权力的监察机制,在推进村政双向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村干部角色 乡村治理有效 村庄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政统合治理何以助推乡村治理有效性提升?——基于陕南Z县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钟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25,共12页
乡村治理有效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乡村处于国家行政权力与基层自治权力的结合部,决定了乡村治理在实践中呈现为一种超越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的超常规治理方式。基于陕南Z县党建引领“人盯人”+... 乡村治理有效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乡村处于国家行政权力与基层自治权力的结合部,决定了乡村治理在实践中呈现为一种超越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的超常规治理方式。基于陕南Z县党建引领“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实践案例,本文从党政互动与组织协同、任务发包与压力下沉、力量动员与资源整合等维度构建党政统合治理的分析框架。通过强化党委和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统合关系,运用领导小组机制、指挥部机制、中心工作机制等治理手段助推乡村治理有效性提升。研究发现,党政统合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具有高位推进下党政部门虚实结合与权威嵌入下组织机构条块统合的组织优化逻辑、“办组系统”结构下治理资源跨层级整合与联席会议制度下治理要素跨部门协同的资源协统逻辑、压力型体制下党政干部组织动员与政治激励机制下基层群众社会动员的激励约束逻辑。这为重新认识党委和政府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角色与解释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的实践样态提供了一种新的诠释视角与研究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统合治理 乡村治理有效 统合动员 资源协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户本位、公共可行能力与有效乡村治理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强强 姚锐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70,共7页
家户是有效乡村治理的关键主体,家户本位是实现有效乡村治理的根本动力。家户本位具有双重性,即追求家户生存理性的私利性和追求乡村共同利益的公共性,实现有效乡村治理就是要激发家户的公共性,约束家户的私利性。公共可行能力是提升家... 家户是有效乡村治理的关键主体,家户本位是实现有效乡村治理的根本动力。家户本位具有双重性,即追求家户生存理性的私利性和追求乡村共同利益的公共性,实现有效乡村治理就是要激发家户的公共性,约束家户的私利性。公共可行能力是提升家户公共性的重要面向,主要基于家户认同的简约治理、公共规则和公共权威形成。从传统时期到当下乡村治理中家户公共可行能力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实现有效乡村治理的最大困境在于家户的私利性膨胀,公共性抑制。可以通过提升家户的公共可行能力来实现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从村民自治回归乡村,优化基层协商民主;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耦合,发挥村规民约效用;乡贤德治重塑乡村,提升共同体归属感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户本位 家户可行能力 有效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联效应与有效治理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艳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4-63,共10页
在回顾劳动力转移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对101个村的调查与访谈,侧重讨论了劳动力转移对转出地农村"空心化"、农业生产、农业增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有效治理劳动力转移负面效应,应加大财政在... 在回顾劳动力转移正负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对101个村的调查与访谈,侧重讨论了劳动力转移对转出地农村"空心化"、农业生产、农业增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有效治理劳动力转移负面效应,应加大财政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加快发展乡村二三产业,繁荣乡村经济;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缓解地域"空心化";加大农业技术与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方面的投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外出人员的就业能力;强化城市流入地责任,确保随迁子女正常入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乡村有效治理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功能检视及其改革路径 被引量:14
9
作者 彭小霞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功能发展变迁与其制度的逐渐完善是同步进行的。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功能异变主要体现在农民合法权益受损、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乡村治理难度加大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农村土地流转法律规范存在不足... 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功能发展变迁与其制度的逐渐完善是同步进行的。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功能异变主要体现在农民合法权益受损、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乡村治理难度加大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农村土地流转法律规范存在不足、土地流转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土地流转配套制度不完善。未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功能目标,应突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功能、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业生态安全的功能以及发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功能。为此,应从完善以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规范体系、建立以促进农业生态安全为切入点的农村土地流转监管机制、健全以推动乡村有效治理为落脚点的农村土地流转配套制度等方面探索符合我国未来发展需求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农民合法权益 农业生态安全 乡村有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