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
1
作者 侯爽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7-82,共6页
探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探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东部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升级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本积累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适配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慧方 时朋飞 俞筱押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协同共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也是乡村空间人地关系持续优化的保障。以贵州8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数字乡村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空间错位指数、Lasso模型探究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 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协同共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也是乡村空间人地关系持续优化的保障。以贵州8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数字乡村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空间错位指数、Lasso模型探究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特征、空间错位类型及引致因素。结果表明:①贵州数字乡村以较低与中等等级为主,贵阳周边及省域边缘区空间差异明显;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以中等及以下等级为主,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贵阳周边、黔东南及黔北。②贵州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错位类型复杂,以低水平错位为主,整体差异较小。③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错位具有多因性,经济水平、社会支撑及文化条件是主要引致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布的现实关系及分布机理,可为贵州省释放数字红利、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空间适配 空间错位 引致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及演化特征研究
3
作者 陈二燕 陈伟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125-129,共5页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对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厘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能够对乡村旅游发展大有裨益。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对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厘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能够对乡村旅游发展大有裨益。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得分,使用泰尔指数分析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疫情期间有所衰退;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标维度上仅有绿色生态维度有所下降,其他维度皆呈现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地区差异明显,表现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逐步缩小;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的总体差异不断减少,地区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态势对总体的影响更突出,其区域内上、中、下游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皆呈现出分化态势。针对以上发现提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绿色发展和深化乡村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 泰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79
4
作者 杜岩 李世泰 杨洋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2,共11页
在探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建设协调发展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测算了山东省17地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了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山东省乡村旅... 在探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建设协调发展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测算了山东省17地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了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山东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山东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水平整体不高,仅青岛市达到初级协调水平,各城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半岛地区耦合协调水平优于内陆地区。依据耦合协调度、乡村旅游发展相对优先度分析,提出了各城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协调发展重点任务。(2)协调发展水平受社会经济条件、城乡协同条件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城镇化率、人均GDP等指标的影响效果显著;山东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应从推动城乡统筹、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加强建设。该研究为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的推进提供理论与政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愁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演变——基于黄河流域的检验 被引量:77
5
作者 肖黎明 王彦君 郭瑞雅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5,共13页
基于乡愁视域考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分布及其动态演进特征,有利于从根本上厘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机理,对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乡愁内涵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泰尔... 基于乡愁视域考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分布及其动态演进特征,有利于从根本上厘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机理,对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乡愁内涵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泰尔指数、核密度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2007—2018年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演进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下游>中游>上游"之态势,而在空间上却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非均衡特征,其中上游省区差异最明显。(2)2007—2018年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密度曲线由多峰演变为单峰偏左,且右尾也有所延长,说明整个流域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走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且上下游的这种差距呈"先大后小"的发展态势。(3)从标准差椭圆看,2007—2018年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整体呈偏"西南-东北"分布,且此分布格局有向西南方向偏移的趋势;重心移动轨迹分析表明,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历经了先向西南再向西北迁移的过程,这也意味着流域西部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