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图景、挑战与方略
1
作者 彭泽平 许乐乐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7,共10页
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契机和价值遵循,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和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育现代化应以实现乡村教育内涵式发展、培育现代化乡村振兴人才、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为理... 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契机和价值遵循,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和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育现代化应以实现乡村教育内涵式发展、培育现代化乡村振兴人才、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为理想图景。然而,乡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断裂化”现象限制了乡村教育内涵式发展、“工具化”倾向阻碍了乡村人才的现代化发展、“离土化”趋势致使了乡村文化失根,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教育现代化提出的目标追求。鉴于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须通过重构育人理念来培育乡村振兴的时代新人,通过把握教育数字化发展契机来夯实乡村振兴的教育基底,并依托乡村文化优势元素来厚植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现代化 内涵式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三个路向
2
作者 曾娅 任胜洪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共6页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应积极探索内生发展路径,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创造动能;应深化乡村学校在地化教育改革,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积蓄内能;应坚持数字化持续赋能,为中国式乡...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应积极探索内生发展路径,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创造动能;应深化乡村学校在地化教育改革,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积蓄内能;应坚持数字化持续赋能,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增强势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 乡村教育现代化 数字化赋能 在地化 内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现代化:应为、难为与可为 被引量:21
3
作者 任胜洪 张蓉 胡梦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103,共7页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化教研与培训服务供给、推动乡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化教研与培训服务供给、推动乡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应为之路。但同时也存在平台建设缺乏本土化内容、教师数字化能力亟待提升、数字化教育资源供需错位的难为之境。基于此,依托数字技术共建共享在地化教育资源,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构建“任务驱动”培训体系,提高乡村教师数字化素养;推动多元主体互动,强化外来教育信息资源供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乡村教育现代化 数字化教育资源 教师数字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内涵、推进逻辑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彭泽平 曾凡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1,共9页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要推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需要直面我国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所存在的实践目标不够明晰、主体治理亟需提质、助推乡村经济文化能力偏弱、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相对滞后、风险调适机制仍需完善的挑战,遵循保障农民教育基本权益的底线逻辑,根植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逻辑,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以及扎根中国乡村大地办教育的实践逻辑。从动态目标设计、主体治理完善、经济文化重塑、合作交流拓展、行动协同规范五个层面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教育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概念、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任胜洪 曾娅 黄欢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共6页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对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和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有着独特的逻辑,这些逻辑的生成既继承着马克思主义和世界教育思想的理论,又...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对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和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有着独特的逻辑,这些逻辑的生成既继承着马克思主义和世界教育思想的理论,又承继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既回应了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的关切,又着力破解乡村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助力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升华。未来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可能进路在于全方位构建适宜教育生态,实现乡村教育理念现代化、要素现代化和评价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城乡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三重逻辑:历史、政策与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尚荣 王著琴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9,共8页
乡村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定盘星,还是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的压舱石,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助力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脉络上历经历史洪流中自救、历史困境中起... 乡村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定盘星,还是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的压舱石,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助力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脉络上历经历史洪流中自救、历史困境中起伏、历史趋势中推进和历史潮流中转折这四个阶段;其政策上体现为在乡村发展与现代进程的契合中创设、在制度环境与运行机理的融合中执行、在时代发展与现实困境的碰撞中接续等三个方面;其价值上主要涉及乡村教育的乡土性唤醒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乡村教育的生态性夯实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底蕴、乡村教育的在地性增强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育人本色、乡村教育的现代性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进程等四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乡村教育振兴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乡村教育现代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省域政策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孔令民 李莎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1-36,共6页
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通过对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试点省份——山东省政策实践研究发现,省域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政策体系完备,政策彰显公平性、突出人民性、呈现地方性。依据冲突—模糊模... 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通过对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试点省份——山东省政策实践研究发现,省域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政策体系完备,政策彰显公平性、突出人民性、呈现地方性。依据冲突—模糊模型、温特政策规划与执行理论,应采取权力主导型政策执行模式,从规范组织间执行行为、加强政策宣传、提升基层执行人员专业水平等方面着力提升省域执行效果。山东省政策实践对全国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借鉴与启发价值,即重视目标群体参与政策制定工作,加大投入、提升政策执行积极性,做好统筹协调、有力有序推进政策实施,建立科学政策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教育现代化 区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阶序与因应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杰远 于玲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借助“阶序”理论,厘清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阶序关系,反思并解决其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迈入新阶段的关键步骤。乡村教育现...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借助“阶序”理论,厘清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阶序关系,反思并解决其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迈入新阶段的关键步骤。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阶序,主要表现为关系阶序、位置阶序和价值阶序等。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着人的现代化模糊、教育生态现代化摇摆、要素关系阶序震荡等关键问题。因此,亟须从重塑人的现代化价值、重构乡村教育序列和重行乡村教育实践等三个方面,为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充足的动力和有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 阶序 因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杜尚荣 田敬峰 洪成文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0,共12页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求,更是践行中国式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新时代,要迈入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道路,需要加大乡村教育振兴的实现力度,加快推进教育大...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求,更是践行中国式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新时代,要迈入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道路,需要加大乡村教育振兴的实现力度,加快推进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速度,发挥教育红利在乡村振兴中所带来的效度,继而不断将乡村现代化中的挑战“化”为机遇,走出一条带有本土性、跨越性、承接性、领先性与内生性的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之路。具言之,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基于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以乡村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现代化,同时也是具有生命价值、社会价值、产业价值、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的乡村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乡村教育现代化 在地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看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未来 被引量:4
10
作者 凡勇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7,共10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把握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关乎教育强国建设的前途。通过包容与共存,回答乡村教育的“存—废”之问:乡村教育要从“消亡论”走向“振兴论”,通过重塑乡村教育具有基本的结构功能意义、教育城镇化进程已经接近发展极...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把握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关乎教育强国建设的前途。通过包容与共存,回答乡村教育的“存—废”之问:乡村教育要从“消亡论”走向“振兴论”,通过重塑乡村教育具有基本的结构功能意义、教育城镇化进程已经接近发展极限、城乡教育实现公正的治理之道三个认识维度,解决和平赤字挑战,实现“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对抗”目标。通过尊重与共生,回答乡村教育的“优—劣”之问:乡村教育要从“依附论”走向“自主论”,超越优劣对比,须经历“认识你自己”“公正的旁观者”“陌生化支持”三个层次,解决信任赤字挑战,实现“文明尊重超越文明优越”目标。通过合作与共赢,回答乡村教育的“开—封”之问:乡村教育要从“迷茫论”走向“自信论”,立足实质对话消除隔膜、互利合作实现共赢、真诚交流增强互信三个阶段,解决发展赤字挑战,实现“文明互鉴超越文明隔阂”目标。不共处、不对等、不对话的城乡教育关系,没有最终的受益者,城乡教育应是一个充分容忍多元、尊重多元、欣赏多元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乡村教育现代化 包容与共存 尊重与共生 合作与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教育政策的演进脉络、变迁特征与优化路径——基于1987—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的文本研究
11
作者 黄欢 李祥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30,共14页
厘清我国乡村教育政策的演进脉络与变迁特征对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1987—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为分析对象,基于“三维六要素”框架,运用文本分析法梳理36年来乡村教育政策关注点发现,我国乡村教育政策经... 厘清我国乡村教育政策的演进脉络与变迁特征对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1987—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为分析对象,基于“三维六要素”框架,运用文本分析法梳理36年来乡村教育政策关注点发现,我国乡村教育政策经历了平稳改革、快速发展、系统推进三个阶段。从内容变迁上看,机制改革要素是政策关注重点,呈现出问题延续性与过程完整性;教育公平、学校建设、师资建设三要素关注渐增,呈现出制度补偿性与需求差异性;检测评估要素关注低下,呈现出项目时效性等特征。从价值变迁上看,乡村教育政策经历了从效率优先到侧重公平、从注重秩序到关注自由、从偏重外延发展到强调内涵建设的过程。基于文本分析,今后完善乡村教育政策内容体系,需革新要素意涵,优化教育公平与服务乡村内容体系;拓宽建设思路,突破师资建设的路径依赖;关注乡村差异,注重乡村教育质量检测评估的制度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现代化 乡村教育政策 教育部工作要点 政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教育指数的构建与测算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炜 周洪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面向中国乡村教育的指数研究亟待开展。文章利用乡村教育现代化CQS模型、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并测算了2016年和2021年的中国乡村教育指数,结果显示:与2016年相比,2021年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势...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面向中国乡村教育的指数研究亟待开展。文章利用乡村教育现代化CQS模型、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并测算了2016年和2021年的中国乡村教育指数,结果显示:与2016年相比,2021年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中西部地区省份不仅在综合指数的得分上持续提升,而且在师资建设指数、学生支持指数、教育生态指数上与北京的整体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分区域来看,中国乡村教育发展虽不存在“马太效应”,但仍然存在“中部塌陷”现象,其“东南强、西部弱、东北滞、中部塌陷”的旧格局仍未被打破。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充分利用好制度、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因地制宜、持之以恒地改善乡村教育生态,最终实现“破局”,将成为“十四五”时期至2035年国家教育治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点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教育指数 中部塌陷 教育强国 乡村教育现代化CQ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尴尬的转变——清末民初乡村教育变革的困境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20世纪初,在国家政权力量的推动下,新教育进入乡村社会,由此开始了中国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进程。新教育严重冲击了以私塾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扰乱了乡民的日常生活,引起了乡村教育利益的大变动。围绕着新教育,乡村社会矛盾重重,冲突不断... 20世纪初,在国家政权力量的推动下,新教育进入乡村社会,由此开始了中国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进程。新教育严重冲击了以私塾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扰乱了乡民的日常生活,引起了乡村教育利益的大变动。围绕着新教育,乡村社会矛盾重重,冲突不断。这使得新教育长期无法得到乡村社会的普遍认同,乡村教育发展乏力。乡村教育冲突还导致乡村文化断裂,乡村社会整合能力严重下降,乡村社会危机加剧。清末乡村教育的转型受到很多人的批评与质疑,引发了人们关于中国乡村教育发展方向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私塾 乡村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乡村教育振兴何以可能 被引量:13
14
作者 漆涛 伍璐利 吴燕芝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3,共10页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命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教育均衡发展再到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乡村教育受到了质量之变与质量之不变的矛盾影响。农村地区教育经费、学校、师资...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命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教育均衡发展再到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乡村教育受到了质量之变与质量之不变的矛盾影响。农村地区教育经费、学校、师资的改善和城乡教育发展差异、趋势、结构的不变对立运动,容易让人们陷于城乡教育二元对立思维,表现在城本抑或农本的价值困惑、外援抑或内生的路径依赖、疏离伴随互联的时空变局三方面,这些二元对立限制了乡村教育发展并进一步钳制了以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逻辑通路。基于此,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在价值上破除二元对立思维、策略上强化城乡一体格局、时空上促进技术赋能学习内核,让乡村教育回归乡村和教育本身,以实现乡村教育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高质量发展 乡村教育振兴 城乡教育二元对立 乡村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