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乡村教师补充政策执行的抑制因素与纾解路径——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书宁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0-36,共7页
乡村教师是解决乡村教育“短板”问题的关键,乡村教师补充作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管、出三个环节中的基础环节与首要部分,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意义重大。依据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构建乡村教师补充政策执行分析框架,...
乡村教师是解决乡村教育“短板”问题的关键,乡村教师补充作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管、出三个环节中的基础环节与首要部分,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意义重大。依据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构建乡村教师补充政策执行分析框架,从政策文本、执行组织、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看,以下问题还抑制着乡村教师补充政策执行:部分政策清晰性、科学性有待提高;各级执行组织间存在离散现象,政策宣传与传递中的信息滞损,部分执行人员机械执行;乡村教师对乡村缺乏认同感,对政策制定与执行缺乏广泛参与;政策执行环境中配套政策缺位、经济条件制约以及社会环境缺少吸引力。纾解乡村教师补充政策执行的制约,需要优化政策设计,提升执行组织工作效能,引导目标群体积极响应政策设计;形塑优良的执行环境,从而吸引更多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补充政策
政策
执行
史密斯模型
政策
设计
执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49-1976年中国乡村教师的补充任用--基于口述史的研究
被引量:
14
2
作者
胡艳
郑新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5,共11页
1949—1976年,中国乡村学校在校生人数快速增长,1976年全国乡村小学、初中、高中的入学学生分别以几倍、十几倍和几十倍的数字高于开始有统计资料的1962年。这种情况,没有大批教师的补充和任用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当时究竟采取了什么办...
1949—1976年,中国乡村学校在校生人数快速增长,1976年全国乡村小学、初中、高中的入学学生分别以几倍、十几倍和几十倍的数字高于开始有统计资料的1962年。这种情况,没有大批教师的补充和任用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当时究竟采取了什么办法满足乡村教师队伍急剧扩充的需要呢?除了少量政府文件,很难找到相关文字资料,也没有研究成果可供参考。有鉴于此,口述史研究就成了弥补这一不足的好办法。本课题的研究者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46位有代表性的乡村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口述资料,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发现,当时是采取政府配给和乡村自聘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乡村教师的补充任用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国家政策,把大批本地生长、出身不同、学历不一、水平参差的人员补充到教学第一线。这种方法造就了一批热爱教育、热爱乡村、师德高尚、锐意进取的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文化、社会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今天新时代的乡村教育来说,历史上作为权宜之计的乡村教师补充任用办法,是值得借用的一面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教师
乡村
教师
补充
任用
政策
乡村
教育
乡村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教师补充政策执行的抑制因素与纾解路径——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书宁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0-3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近十年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执行情况研究”(课题编号:BHA200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乡村教师是解决乡村教育“短板”问题的关键,乡村教师补充作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管、出三个环节中的基础环节与首要部分,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意义重大。依据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构建乡村教师补充政策执行分析框架,从政策文本、执行组织、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看,以下问题还抑制着乡村教师补充政策执行:部分政策清晰性、科学性有待提高;各级执行组织间存在离散现象,政策宣传与传递中的信息滞损,部分执行人员机械执行;乡村教师对乡村缺乏认同感,对政策制定与执行缺乏广泛参与;政策执行环境中配套政策缺位、经济条件制约以及社会环境缺少吸引力。纾解乡村教师补充政策执行的制约,需要优化政策设计,提升执行组织工作效能,引导目标群体积极响应政策设计;形塑优良的执行环境,从而吸引更多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关键词
乡村教师补充政策
政策
执行
史密斯模型
政策
设计
执行环境
Keywords
supplementing policies of rural teachers
policy implementation
Smith model
policy design
implementation environment
分类号
G40-011.8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49-1976年中国乡村教师的补充任用--基于口述史的研究
被引量:
14
2
作者
胡艳
郑新蓉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口述史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5,共11页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学视角下的新中国民办代课教师的历史研究”(16JYA001)
文摘
1949—1976年,中国乡村学校在校生人数快速增长,1976年全国乡村小学、初中、高中的入学学生分别以几倍、十几倍和几十倍的数字高于开始有统计资料的1962年。这种情况,没有大批教师的补充和任用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当时究竟采取了什么办法满足乡村教师队伍急剧扩充的需要呢?除了少量政府文件,很难找到相关文字资料,也没有研究成果可供参考。有鉴于此,口述史研究就成了弥补这一不足的好办法。本课题的研究者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46位有代表性的乡村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口述资料,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发现,当时是采取政府配给和乡村自聘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乡村教师的补充任用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国家政策,把大批本地生长、出身不同、学历不一、水平参差的人员补充到教学第一线。这种方法造就了一批热爱教育、热爱乡村、师德高尚、锐意进取的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文化、社会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今天新时代的乡村教育来说,历史上作为权宜之计的乡村教师补充任用办法,是值得借用的一面镜子。
关键词
乡村
教师
乡村
教师
补充
任用
政策
乡村
教育
乡村
建设
Keywords
early rural teacher of PRC
recruiting mechanism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
development of countryside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乡村教师补充政策执行的抑制因素与纾解路径——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
张书宁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49-1976年中国乡村教师的补充任用--基于口述史的研究
胡艳
郑新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