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赋能、负能与使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审思 被引量:18
1
作者 汪基德 李博 +1 位作者 朱书慧 王雨霏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86,96,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的变革,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契机。基于“赋能—负能—使能”的逻辑理路进行审思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给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专业理念重构、专业知识增长、专业能力进阶和专业情意滋养的机遇...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的变革,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契机。基于“赋能—负能—使能”的逻辑理路进行审思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给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专业理念重构、专业知识增长、专业能力进阶和专业情意滋养的机遇。机遇背后暗含“人机共存”颠覆“以人为师”育人理念、“知识生产异化偏移”挑战知识创生、“高阶应用”挑战“高阶能力”、“主体身份遮蔽、降格”挑战主体情意等挑战。为把握机遇,化解挑战,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从理念认同、知识共创、能力提升、情意升华四个方面“使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文霞 侯红霞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如何由“入乡”走向“扎根”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提出首先为乡村教师专业...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如何由“入乡”走向“扎根”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提出首先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结构的更新提供了精神引领,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能、专业服务精神及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更新;其次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拓展提供了新思路,体现在基于素养提升的培训体系、基于自我理解的自主学习管理体系、基于生态转变的共同体体系;最后为国家和社会支持与保障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家精神 专业发展意识 实践性知识 教师学习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支持困境调查研究--以重庆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江宏 江楠 李志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1-54,共4页
通过对重庆市远郊区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支持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小规模学校编制配备、边远地区岗位生活补助、教师培训实用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保障、荣誉制度健全等方面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仍不... 通过对重庆市远郊区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支持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小规模学校编制配备、边远地区岗位生活补助、教师培训实用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保障、荣誉制度健全等方面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仍不到位。进一步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可建立小规模学校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完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健全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保障机制,完善乡村教师培训机制和荣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政策支持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小规模学校 岗位生活补助 教师培训 优质数学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与探索
4
作者 李钰 何鑫瑞 《河南农业》 2022年第9期4-5,共2页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以其雷霆万钧之势渗入社会各大行业与领域,教育领域亦在其列。“互联网+”为这个信息化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无穷的机遇。这在教育领域,尤其体现在融入“互联网+”的乡村教育以及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以其雷霆万钧之势渗入社会各大行业与领域,教育领域亦在其列。“互联网+”为这个信息化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无穷的机遇。这在教育领域,尤其体现在融入“互联网+”的乡村教育以及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为此,乡村地区相关部门、乡村学校以及乡村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分析形势,合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探索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前进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互联网+教育”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执行的风险省思与调适进路 被引量:8
5
作者 卢光辉 周福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随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政策架构和治理体系基本确立,以“机会均等”和“差异补偿”为表征的积极差别待遇格局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效应。作为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元素,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要适时走出“差异补偿”的... 随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政策架构和治理体系基本确立,以“机会均等”和“差异补偿”为表征的积极差别待遇格局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效应。作为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元素,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要适时走出“差异补偿”的路径依赖等非意图性后果,锚定“机会均等”的调适进路,加强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中的发展性、支持性政策工具,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培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新生长点,开辟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新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 机会均等 差异补偿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微成著: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破局之策 被引量:1
6
作者 邱思思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3,共3页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楠木坪镇中心小学基于乡村教师缺乏职业理想、工作内驱力不强、专业发展时间精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出从“小事”着手,探寻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一方面,立足学校常规性、基础性工作,通过打磨一堂...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楠木坪镇中心小学基于乡村教师缺乏职业理想、工作内驱力不强、专业发展时间精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出从“小事”着手,探寻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一方面,立足学校常规性、基础性工作,通过打磨一堂精品课、参与一个小课题、进行一次问题学生家访和牵头组织一次学校活动,系统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共读专业书籍、开展专业写作、进行经验分享和培养兴趣爱好,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为乡村教师积蓄持续成长发展的养分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乡村学校 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协同育人 专业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师教学”模式下乡村教师能动性与教学专长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葆萍 仁青草 +1 位作者 桑国元 赵瞳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4-121,共8页
“双师教学”是以优质远程教师为引导,促进乡村在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了解参与“双师教学”的乡村在地教师工作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研究研发了“双师教学”能动性问卷和教学专长问卷。对771名教师调研发现:... “双师教学”是以优质远程教师为引导,促进乡村在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了解参与“双师教学”的乡村在地教师工作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研究研发了“双师教学”能动性问卷和教学专长问卷。对771名教师调研发现:“双师教学”能动性对教师教学专长发展有积极影响;乡村教师仅履行“双师教学”的课堂辅助职责,而缺乏教学效能感,会对其教学专长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双师教学”能动性对处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乡村教师的教学专长发展影响路径存在较显著的差异。研究建议“双师教学”不能将乡村教师固化为边缘参与者,切断其专业发展的路径,并应针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乡村教师进行精细化、差异化的设计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教学 教学能动性 教学专长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三个课堂”应用的城乡教师共同体模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张妮 杨琳 刘清堂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130,共9页
“三个课堂”是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互联网+教育”应用新模式。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发现乡村学校师资短缺以及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是阻碍“三个课堂”应用推广的主要因素,而现有研究缺少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深入探讨如何... “三个课堂”是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互联网+教育”应用新模式。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发现乡村学校师资短缺以及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是阻碍“三个课堂”应用推广的主要因素,而现有研究缺少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深入探讨如何促进“三个课堂”有效应用。该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理论和共同体理论为指导,利用演绎法构建支持“三个课堂”应用的城乡教师共同体模型,阐述共同体中各核心要素的含义,厘清要素间的关系,明确各要素在共同体中的角色与任务,介绍模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支持“三个课堂”应用的城乡教师共同体研修活动,总结该模型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应用策略,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进而支持“三个课堂”有效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课堂” 城乡教师共同体 教师研修 乡村振兴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