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贫困山区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耦合关系——以贵州省望谟县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何田 廖和平 +3 位作者 孙平军 师满江 刘愿理 青丽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5-150,共6页
以2020年脱贫摘帽的贵州省望谟县161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水平空间分布格局,运用耦合协调评判模型,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县域乡村振兴潜力水平整体偏低,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地域... 以2020年脱贫摘帽的贵州省望谟县161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水平空间分布格局,运用耦合协调评判模型,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县域乡村振兴潜力水平整体偏低,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受县城经济辐射越强、环境资源及交通区位条件越好的村庄,乡村振兴潜力越高;(2)劳动力资源水平因自然禀赋较差以及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就业而相对较低,表现出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特点;(3)县域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以中度耦合为主,呈现基本协调的态势,耦合协调度较高的行政村主要分布在县域南部产业经济发展较好及区位交通较便捷的地区;(4)县域乡村振兴与劳动力资源耦合协调关系包括劳动力资源滞后型、乡村振兴滞后型和同步型,其中以同步型为主,该类型将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难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潜力 劳动力资源 耦合协调 空间格局 西南山区 望谟县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山区村域乡村振兴潜力评价及类型识别——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雷凯星 余敦 +3 位作者 王检萍 赵琪琛 王春刚 罗恬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1-290,423,共11页
[目的]科学开展村庄类型识别,为江西省兴国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为南方丘陵山区村庄类型识别提供经验借鉴。[方法]以村域为研究单元,分别构建村庄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乡村振兴潜力评... [目的]科学开展村庄类型识别,为江西省兴国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为南方丘陵山区村庄类型识别提供经验借鉴。[方法]以村域为研究单元,分别构建村庄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乡村振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和CRITIC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兴国县村庄类型。[结果]①兴国县村庄布局适宜性总体水平一般,以中适宜性等级为主,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呈现出“中心城区向四周阶梯式递减”的分布特征;②乡村振兴潜力水平有待提高,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和各镇区驻地;③村庄布局适宜性与乡村振兴潜力耦合度较高,协调性有待提高,耦合协调度一般,初级耦合协调村庄最多;④将兴国县村庄类型识别为城郊融合类、集聚发展类、存续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和搬迁撤并类5类。[结论]村庄布局与当地的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乡村振兴潜力与布局适宜性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应针对不同村庄类型提出不同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布局适宜性 村庄类型 CRITIC法 乡村振兴潜力 耦合协调 江西省兴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