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税改前后乡村治理性危机的演变逻辑——兼论乡村基层组织角色与行为的变异逻辑 被引量:30
1
作者 赵晓峰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5-49,共5页
税费改革前,以农民负担为核心、以群体性事件增多等为表现形式的乡村治理性危机的根源在于国家汲取型体制,客观反映为乡村基层组织在压力型体制下积极行政带来的机构人员膨胀和经纪体制的复活。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性危机则是在国家治... 税费改革前,以农民负担为核心、以群体性事件增多等为表现形式的乡村治理性危机的根源在于国家汲取型体制,客观反映为乡村基层组织在压力型体制下积极行政带来的机构人员膨胀和经纪体制的复活。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性危机则是在国家治理转型和社会转型期村庄内部潜在矛盾凸显的新形势下,乡村基层组织悬浮于社会之上不能有效作为引发的以治理缺位为轴心的危机。以税费改革为分界点,乡村治理性危机在性质上都表现为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紧张,而诱发根源则从国家汲取型体制转变为村庄内生矛盾。通过透视乡村基层组织角色与行为在税费改革前后的变异逻辑,我们认为在后税费时代保持一个强有力的维持基础性社会秩序的常规性力量,对于化解潜在的各种乡村治理性危机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费改革 乡村治理性危机 乡村基层组织 农民负担 治理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封建社会乡村基层组织沿革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94-99,共6页
我国封建社会县下乡村基层组织是构成封建专制统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国家赋税、摇役、兵源征收的最基层组织。各封建王朝对其设置非常重视,国政治、经济势力发展变化常常有改革与调整。宏观而言,我国封建社会乡村基层组织特... 我国封建社会县下乡村基层组织是构成封建专制统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国家赋税、摇役、兵源征收的最基层组织。各封建王朝对其设置非常重视,国政治、经济势力发展变化常常有改革与调整。宏观而言,我国封建社会乡村基层组织特点有二;一是各朝代乡村组织单位都很严密,层层设官,细小不乱;二是秦汉时期初步奠定的乡村组织基本模式,以后各朝多有变化,但其结构、运转方式及功能未有根本变革,目的都在于对农民阶级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和残酷经济剥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基层组织 保甲制 里甲制 顺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基层组织计算机教育变革
3
作者 甄文波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I0016-I0016,共1页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加强部署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培养农村新型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强大科技人才支撑,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信息化时...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加强部署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培养农村新型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强大科技人才支撑,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掌握计算机的办公应用技术已不再是对专职或专业人员的要求,而是时代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振兴战略 计算机教育 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基层组织 基本素质 部署实施 办公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引擎领航乡村振兴
4
作者 易力丽 谌梦琴 刘昌海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1期120-122,共3页
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对促进新时代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引领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文化建设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但红色资源在推进乡村振兴... 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对促进新时代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引领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文化建设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但红色资源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红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意义,其次总结了红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了红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希望能够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建设 乡村基层组织 村民生活 红色基因 有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闪耀
5
作者 何所永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2期234-236,共3页
青年大学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对象,乡村人才振兴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群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青年大学生群体应充分发挥其学科专业优势,以“强国复兴有我”的志向积极投身伟大的乡村振兴事业中。文章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围绕地方... 青年大学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对象,乡村人才振兴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群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青年大学生群体应充分发挥其学科专业优势,以“强国复兴有我”的志向积极投身伟大的乡村振兴事业中。文章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围绕地方政府、高校、乡村基层组织三个维度,架构起三位一体的逻辑体系,探寻青年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青年大学生 学生为主体 大学生群体 乡村基层组织 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 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乡村治理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运清 王培刚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103,共15页
“Global governance” has been applied to globalization and its ensued international politic and regional economic issues, especially so in the relatively unprivileged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ections. Country-govern... “Global governance” has been applied to globalization and its ensued international politic and regional economic issues, especially so in the relatively unprivileged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ections. Country-governance is an applied copy of the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rural regions.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y being globalized and the global country-governance theory and practice being improved, some rural regions in China have started to explore for native country-governance models. Based on the case of Yanglinqiao Town, Zigui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eriences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and evolvement of the Yanglingqiao country-governance model. The findings from the current case study will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ve plans and behavioral strategies of country-governanc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村现代化 中国 个案分析 公共服务 乡村基层组织 湖北 秭归县 杨林桥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与调适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立荣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1-45,共5页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农业问题和农村发展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焕发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活力。农业生产加速发展,多种经营全面拓开,非农产业迅猛崛起,农村经济在更大的范...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农业问题和农村发展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焕发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活力。农业生产加速发展,多种经营全面拓开,非农产业迅猛崛起,农村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程度上加入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随着经济关系的变迁,乡村社会管理体制也面临着调适的态势一、背景趋动发生在乡村的变迁,在经济上显现为家庭承担起基本的生产职能,农户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水平大大提高,产出成倍增长。但是,从社会的调控机制观之,这又在客观上导致了社会管理体制的基层功能的弱化和消解,以至造成乡村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范”。这就昭示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社会管理体制 乡村基层组织 村落家族文化 乡镇政府 调控手段 乡村居民 家族组织 承包责任制 财产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路径探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彭明唱 《农业展望》 2019年第8期19-24,37,共7页
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全方位提振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概述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乡村发展的总体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防范“不可为”行为要素。最后,提出了推动农村稳定、繁... 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全方位提振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概述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乡村发展的总体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防范“不可为”行为要素。最后,提出了推动农村稳定、繁荣与和谐,促进中国乡村全面振兴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 农民收入 农业生产方式 乡村基层组织 精准扶贫 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乡村管理体系述论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7-63,共7页
两汉乡村管理体系述论马新乡村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控制的重心所在。自秦汉时代起,中国古代的乡村管理体系日渐成熟,并在封建政治、经济秩序的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乡村管理体系的研究,是了解与把... 两汉乡村管理体系述论马新乡村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控制的重心所在。自秦汉时代起,中国古代的乡村管理体系日渐成熟,并在封建政治、经济秩序的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乡村管理体系的研究,是了解与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重要钥匙,有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管理 后汉书 乡村社会 两汉时代 《太平御览》 《居延汉简甲乙编》 啬夫 述论 三老 乡村基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非主流文化的泛起和构建主流文化的要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云 《湖湘论坛》 1999年第2期45-47,共3页
这里所指的“主流文化”,是指根据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我们所希望并应当实现的在广大农村社会占有主导地位的文化,包括思想、意识、风尚等内容。显而易见,在中国广袤的农村,构建这样一种主流... 这里所指的“主流文化”,是指根据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我们所希望并应当实现的在广大农村社会占有主导地位的文化,包括思想、意识、风尚等内容。显而易见,在中国广袤的农村,构建这样一种主流或主导的文化环境,是实现国家农村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主流文化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宗法思想 迷信思想 民族传统文化 农村社会 基层组织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民群众 乡村基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村庄共同体衰落原因探究
11
作者 陈立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203-210,共8页
村庄共同体是英国乡村社会的重要基层组织,其走向衰落应该是以村庄中公共权利全部丧失为标志的。而这种公共权利的丧失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土地上公共权利的丧失,即未开垦的土地等集体财产权以及在开垦地上捡拾庄稼和公共放牧... 村庄共同体是英国乡村社会的重要基层组织,其走向衰落应该是以村庄中公共权利全部丧失为标志的。而这种公共权利的丧失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土地上公共权利的丧失,即未开垦的土地等集体财产权以及在开垦地上捡拾庄稼和公共放牧权利的丧失;另一方面是指,村民管理村庄事务的公共权利的丧失,即村民平等参与以及独立管理村庄事务权利的丧失。前者是伴随着公地制度的被破坏开始丧失的;后者则是随着农民的分化以及民族国家的兴起,村庄被纳入到了国家(或者王权)的地方行政组织后丧失的。对于上述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村庄共同体这一乡村基层组织走向衰落的真正推动力,既不是圈地运动的结果,更不是资本家的掠夺所致,而是个体农民力量的普遍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共同体 乡村基层组织 公共权利 圈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的村社制度 被引量:9
12
作者 仝晰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35-39,54,共6页
元代的村社制度仝晰纲元代社会的基层组织是以自然村落为基础结成的民间乡村组织,故称为村社。它具有农村民众互助和政府基层行政组织的双重性质,在中国古代乡村制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一、村社制的产生和实施元朝入主中原前,北... 元代的村社制度仝晰纲元代社会的基层组织是以自然村落为基础结成的民间乡村组织,故称为村社。它具有农村民众互助和政府基层行政组织的双重性质,在中国古代乡村制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一、村社制的产生和实施元朝入主中原前,北方处在金朝统治之下,其基层组织是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社制度 探马赤军 社会基层组织 劝课农桑 蒙古 军人 乡村基层组织 乡村组织 元典 永乐大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农服务不能丢
13
作者 左玉华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3年第3期7-7,共1页
时下,许多乡村基层组织及农技服务部门,都向兴办实体倾斜,为农服务的人在减少,在岗人员的服务意识也削弱了。这种顾此失彼现象对农业生产和农民致富极为不利。农民要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期实现致富目标,必须要有基层组织和为农服... 时下,许多乡村基层组织及农技服务部门,都向兴办实体倾斜,为农服务的人在减少,在岗人员的服务意识也削弱了。这种顾此失彼现象对农业生产和农民致富极为不利。农民要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期实现致富目标,必须要有基层组织和为农服务职能部门全方位的服务来作保证。其一是信息服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许多农民对该种养什么赚钱心里没个“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农服务 乡村基层组织 农业生产 农民致富 市场经济体制 适应市场经济 服务意识 服务部门 信息服务 如期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