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基于辽宁省41个县(市)的数据分析
1
作者 张振家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47,共3页
进一步推动县域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对县域乡村发展类型的高质量认知与判断。依据2020-2022《沈阳统计年鉴》和《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卷)》数据对2019-2021辽宁省41县(市)的乡村发展类型进行划分,并指出乡村发展类型的三个主... 进一步推动县域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对县域乡村发展类型的高质量认知与判断。依据2020-2022《沈阳统计年鉴》和《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卷)》数据对2019-2021辽宁省41县(市)的乡村发展类型进行划分,并指出乡村发展类型的三个主要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辽宁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持续突破产业壁垒,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扶持特色产业集群,勇于打破均衡状态以及大力引导大学生返乡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乡村发展类型 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县域粮劳变化耦合模式与乡村发展类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安彬 宁悦文 +2 位作者 肖薇薇 陈皓 刘宇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利用湖北省2003—2017年81个县域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据,运用粮劳弹性系数模型方法,分析了湖北省粮劳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应耦合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7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稳中有增态势,呈“中高周低”“中增周减”空间特征... 利用湖北省2003—2017年81个县域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据,运用粮劳弹性系数模型方法,分析了湖北省粮劳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应耦合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7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稳中有增态势,呈“中高周低”“中增周减”空间特征,高产区集中在鄂西北中部与江汉平原南部;农业劳动力总量持续减少,呈“东多西少”“东增西减”空间特征,密集区集中在江汉平原东部和鄂东北丘陵西部。2003—2017年湖北省最典型的粮劳耦合变化模式为粮增劳减型(60.49%),其次为粮劳同减型(23.46%)和粮劳同增型(11.11%),粮减劳增型占比最低(4.94%)。受地理条件和农业政策的影响,湖北省乡村发展类型呈现多样化并存的格局:中部多分布外延扩张型和农业现代化型县域,东部和西部多分布产业转移型和种养一体化型县域;2010年前后两时段县域乡村发展类型转换较为复杂,维持不变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业劳动力 耦合模式 乡村发展类型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研究评述 被引量:20
3
作者 姚龙 刘玉亭 《南方建筑》 2014年第2期44-50,共7页
乡村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它包括乡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迁、社会和居民的发展等。已有研究侧重对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进行探讨,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职能、空间地域等多方面来总结乡村发展类型,从动力要素... 乡村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它包括乡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迁、社会和居民的发展等。已有研究侧重对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进行探讨,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职能、空间地域等多方面来总结乡村发展类型,从动力要素、空间体系、历史条件、地域特色等多视角提炼乡村发展模式。本文对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发展模式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明确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 乡村发展类型 乡村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视角的广州都市边缘区乡村发展类型分化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54
4
作者 杨忍 张菁 陈燕纯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基于村庄规划详细调查数据库,采用空间集中度和功能识别等方法,深度剖析广州都市边缘区村域尺度乡村发展的类型分化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广州都市边缘区村域乡村功能的空间梯度差异特征明显。乡村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呈现... 基于村庄规划详细调查数据库,采用空间集中度和功能识别等方法,深度剖析广州都市边缘区村域尺度乡村发展的类型分化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广州都市边缘区村域乡村功能的空间梯度差异特征明显。乡村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呈现出由城区向城郊逐渐减弱的分异特征,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保育功能则由城区向城郊逐渐增强态势。以乡村主导功能为划分原则,将广州市都市边缘区乡村划分为经济发展功能主导型、社会保障功能主导型、农业生产功能主导型、生态保育功能主导型、均衡发展型和综合发展型等6种类型。②在城乡区位上,城镇发展型、混合发展型和传统发展型3类乡村依次呈现出围绕主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圈层结构特征。③政府力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城乡发展空间转型,奠定了乡村发展的圈层分化格局;市场力通过企业投资和产业转移助推乡村产业非农化和地域功能多样化;社会力通过经济组织发展和乡镇企业兴办等推动乡村“三生”空间重构。④建立多方参与的社区化管理体系、乡村群空间组织结构以及镇乡互动圈将是乡村发展优化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乡村发展分化 乡村发展类型 乡村空间重构 乡村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发展类型及对策研究——以福建省浦城县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罗莎莎 曾玉荣 +1 位作者 赖庆标 甄江红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10,共10页
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同类型农村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行方式,需要在划分乡村发展类型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因此,以福建省浦城县286个村庄为例,通过优先判定类别、评价指标... 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同类型农村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行方式,需要在划分乡村发展类型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因此,以福建省浦城县286个村庄为例,通过优先判定类别、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测定乡村发展水平的分析方法对这些村庄进行分类。分类形式为“产业构型+村庄建设类型”,其中产业构型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旅游业主导型和综合产业主导型;村庄建设类型分为集聚提升中心型、转型融合城郊型、保护开发特色型和搬迁撤并衰退型。从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等方面探讨不同类型乡村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域 乡村发展类型 对策 浦城县 评价指标 划分标准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城郊地区乡村发展类型--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 被引量:23
6
作者 姚龙 刘玉亭 《热带地理》 2015年第3期427-436,共10页
以广州市从化区各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地形、区位、规模、经济产业与城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指标数据,采用GIS与SPSS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从化乡村发展进行客观描述与分类,划分出平原种植型、丘陵种植/林业型、山区林业型、特色旅游型... 以广州市从化区各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地形、区位、规模、经济产业与城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指标数据,采用GIS与SPSS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从化乡村发展进行客观描述与分类,划分出平原种植型、丘陵种植/林业型、山区林业型、特色旅游型、城镇化整理型五大乡村发展类型,进而分别提出规模化、专业化分工、山区特色化、集群发展、都市农业等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类型 聚类分析 发展策略 城郊地区 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兴艳 赵翠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43-51,共9页
划分县域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性强度,探讨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的内部差异,有助于推进乡村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运用贵州省2000、2005、2010、2018年统计数据,划分乡村发展类型,计算乡村性指数,结果表明:依据产业结构,划分出4种乡村发展... 划分县域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性强度,探讨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的内部差异,有助于推进乡村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运用贵州省2000、2005、2010、2018年统计数据,划分乡村发展类型,计算乡村性指数,结果表明:依据产业结构,划分出4种乡村发展类型,各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处在不断变化中;乡村性整体呈减弱趋势,各县域间乡村性差异减小,空间集聚程度增强,乡村性以贵阳市和遵义市为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强;同一乡村发展类型县域内,乡村性强度存在差异,农业主导型乡村性强度整体偏高,工业主导型偏弱,商旅服务型乡村性强度呈两极分化,均衡发展型乡村性强度整体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乡村发展类型 县域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视角的沿海发达地区乡村发展类型研究——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代绍奇 伍博炜 +1 位作者 伍世代 上官卉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研究乡村发展类型及其发展程度的区域差异,有助于选择适宜路径推进新农村建设。运用数理方法和GIS技术,尝试从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商贸服务和生态旅游4种乡村功能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乡镇微观视角,对位于沿海发达地区福建... 研究乡村发展类型及其发展程度的区域差异,有助于选择适宜路径推进新农村建设。运用数理方法和GIS技术,尝试从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商贸服务和生态旅游4种乡村功能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乡镇微观视角,对位于沿海发达地区福建省福清市的乡村发展类型进行评定与分析。研究表明:福清市乡村发展具有功能主导和形式多样的特性,17个镇可划分为商贸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农工均衡型,农业主导型Ⅰ,农业主导型Ⅱ,生态主导型6种乡村发展类型;各类型区乡村发展特征同其所处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土地结构和政策要求等基本属性相匹配,未来福清市各类型区乡村发展应采取差别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类型 乡镇 指标体系 福清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孝存 折小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27-134,共8页
基于陕南2017年县域数据,通过各产业占GDP比重划分了乡村发展类型,创建了乡村性评价体系,测算了28个县域乡村性指数,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及ArcGIS技术,分析了乡村发展类型的乡村性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陕南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分为均衡... 基于陕南2017年县域数据,通过各产业占GDP比重划分了乡村发展类型,创建了乡村性评价体系,测算了28个县域乡村性指数,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及ArcGIS技术,分析了乡村发展类型的乡村性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陕南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分为均衡发展型、商旅服务型、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以均衡发展型县域为主,占46.4%。(2)陕南县域尺度乡村性具有明显差别,总体发展程度为安康<商洛<汉中;虽然安康市发展水平高于商洛,但从发展的均衡性、综合性来看,商洛市发展优于安康市。(3)乡村性强弱与乡村发展水平并不是完全相关,以南部大巴山区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性指数 乡村发展类型 陕南地区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灰色星座聚类模型的乡村发展类型识别及振兴策略--以江西省万年县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亚楠 王数 高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9-27,共9页
综合土地利用、DEM、POI、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探索南方低山丘陵区乡村类型定量识别方法,为编制区域乡村振兴规划、分类推进乡村发展提供参考。在简要归纳乡村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2018年江西省万年... 综合土地利用、DEM、POI、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探索南方低山丘陵区乡村类型定量识别方法,为编制区域乡村振兴规划、分类推进乡村发展提供参考。在简要归纳乡村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2018年江西省万年县乡村综合发展水平,并借助灰色星座聚类模型和质性归纳法识别其乡村发展类型,进而提出不同类型乡村差异化振兴策略。结果表明,万年县乡村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区域差异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万年县乡村发展类型可识别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传统农业类、综合发展类和特色保护类,集聚提升类和传统农业类是其主要乡村类型。万年县不同类型乡村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具有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类型 多源数据 灰色星座聚类模型 乡村振兴 地理信息系统 江西省万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乡村性空间分异及发展类型——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牛子浩 周忠发 +2 位作者 朱昌丽 陈全 马国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6-324,共9页
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对其乡村性进行评价,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盘州市为例,构建村域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盘州市474个村域单元的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了其空间分异特征,基于生态与经济状况划分... 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对其乡村性进行评价,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盘州市为例,构建村域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盘州市474个村域单元的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了其空间分异特征,基于生态与经济状况划分乡村发展类型,探究不同发展类型下的乡村性差异。结果表明:(1)盘州市乡村性空间分异明显,总体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从全局分析,乡村性指数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从局部分析,冷点区总体分布于市域西部,热点区集中分布于市域南部;次冷点区与次热点区分别分布于冷点区与热点区的周围。(3)将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为生态保育优先型、经济发展优先型、生态保育与经济发展并重I型和生态保育与经济发展并重Ⅱ型4种类型,各类型村域单元分别占盘州市总面积的34.0%,18.1%,17.6%和30.3%;(4)不同发展类型的乡村性差异明显,生态保育优先型与并重Ⅱ型的乡村性等级总体为:弱、较弱与中等;经济发展优先型与并重I型的乡村性等级总体为:中等、较强与强。从微观视角分析盘州市乡村性分异状况与发展类型,明晰乡村发展的潜在条件与发展路径,可为区域乡村的脱贫致富和振兴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乡村 村域 乡村发展类型 盘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乡村性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孝坤 王述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8-172,共5页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认识评价其乡村性,明确乡村发展方向,对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根据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选择各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相对比重指标将重庆三峡...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认识评价其乡村性,明确乡村发展方向,对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根据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选择各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相对比重指标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县域划分为第一产业主导型、工矿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均衡型4种乡村发展类型。基于此,选取城镇化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地产出率、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比、高速公路密度、广播电视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判断各县域的乡村性。结果表明:同类及不同类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之间的乡村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工矿业主导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的仅有3个区,乡村性显著的有两个区县;均衡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居中的县域有4个,乡村性强和显著的也有4个县;第一产业主导型和商旅服务型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乡村性强或显著。最后,明确了各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学 县域 乡村发展类型 乡村性指数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