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混混”介入的基层治理生态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柏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127,共14页
有利益的村庄就会有乡村"混混"的身影,乡村"混混"积极介入乡村治理事务,型塑着基层治理生态。在富有矿藏的资源型村庄,对资源垄断利益的维持往往需要暴力,乡村"混混"通过滋扰和压制来参与利益分配。在城... 有利益的村庄就会有乡村"混混"的身影,乡村"混混"积极介入乡村治理事务,型塑着基层治理生态。在富有矿藏的资源型村庄,对资源垄断利益的维持往往需要暴力,乡村"混混"通过滋扰和压制来参与利益分配。在城郊村庄,征地拆迁涉及各种重要利益,"混混"以暴力和暴力威胁为基础,对"钉子户"形成压力,采取各种边缘或非法手段参与利益博弈。在一些传统农业型村庄,自上而下的各种项目投入落地,项目的争取、实施、推进过程,"混混"都可以参与其中,分享利益。"混混"介入乡村治理,形式上发生在市场和社会领域,政府处于超然位置,可以规避直接的责任。基层政府容忍或利用"混混"参与基层治理,源于行政体制内上下级之间责、权、利分配不对称背景下的"制度创新"需要。基层治理生态的改善,需要从多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基层治理生态 “钉子户” 责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轨”与“自洽”的乡村“混混”——以湘南H镇的农村不良青年为实证分析对象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海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16,共4页
与越轨社会学前期理论认为的"问题地区的症结在于该地区没有社会形态和组织结构"的结论相反,H镇乡村"混混"产生的最大症结不在于H镇没有社会形态和组织结构,而在于"混混"本身的网络结构与H镇的主流组织... 与越轨社会学前期理论认为的"问题地区的症结在于该地区没有社会形态和组织结构"的结论相反,H镇乡村"混混"产生的最大症结不在于H镇没有社会形态和组织结构,而在于"混混"本身的网络结构与H镇的主流组织形态格格不入屡屡发生冲突的同时,又与其乡土社会结构高度融为一体。因此,将"混混"越轨群体放到H镇乡土社会的转型性质中来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从乡村内部视角出发,乡村"混混"既是"越轨"的,也是"自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越轨 自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混混”研究——基于国家治理转型的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2-45,共4页
乡村"混混"是乡村社会变迁中文化与结构的矛盾性产物。对于乡村"混混"的界定与相关研究表明,这一乡土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已经日益呈现出常态生存的特征。而乡村"混混"的发展壮大则是1980年代国家治理转型... 乡村"混混"是乡村社会变迁中文化与结构的矛盾性产物。对于乡村"混混"的界定与相关研究表明,这一乡土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已经日益呈现出常态生存的特征。而乡村"混混"的发展壮大则是1980年代国家治理转型以后,基础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同步弱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常态生存 国家治理转型 基础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